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四)  (共一集)  2006/8/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33-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這個地方有二十二個提問,我們按照順序來解答。第一部分是從中國來的同學,他們總共有十三個問題。

  問:第一個,弟子的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年,這兩年他也開始聽師父講經的光碟,知道佛法的殊勝,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請問弟子與哥哥應該怎樣做,能幫助哥哥恢復健康?

  答:在佛法裡面,一般講我們的病,病的根源有三大類:第一種是生理上的病,像傷風感冒、飲食失調,這都屬於生理上的;生理上的病,醫藥有效,這要找醫生。第二類的就是冤親債主,就是冤業病,這個病不是生理的,所以他找醫生沒有用處,治不了,這都是什麼?冤親債主找上身來。像我們佛門裡面《慈悲三昧水忏》,悟達國師害的人面瘡,絕對不是醫生能夠治得好的。這一類的病需要調解,譬如說,有很多找這些有德行、有修持的高僧大德,在家居士也行。就是真正有德行,令這些人、神都尊敬的人,都景仰的人,他來幫你調解,來化解糾紛。大多數都肯接受,談條件,如果他同意、答應了,他就離開,你的病就好了。

  第三類屬於業障病,這是最麻煩,這是過去,或者是自己在以前造很重的罪業,業障現前,既不是生理,也不是冤親債主。可是這種病還是能治,佛教給我們從真心忏悔,忏除業障,業障忏除,你的健康就可以恢復。所以疾病沒有治不好的。像「山西小院」,諸位看到這四十個例子,都是屬於業障病。你看醫藥不能夠治療,醫生都放棄治療,它也不是誦經、拜忏可以能調解的,它不是,業障。業障唯有自己,家親眷屬也可以幫助,誦經、念佛,這是助緣,真正最重要的就是改過遷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真正能夠做到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病就沒有,就會好。「山西小院」多半都是屬於忏悔業障,業障忏除,身體就能恢復健康。所以你這個問題,「山西小院」這套光碟你多看看,可以做參考。

  問:第二個問題,請問在家居士領眾共修三時系念,應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冥陽兩利?

  答:實際上修持,不需要用三時系念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修行確實有成就,有德行。我們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面看到一段故事,它的標題是「八載寒窗讀《楞嚴》」,有位姓劉的居士,這是倓老法師沒有出家的時候,他們在一起開了個中藥鋪,三個人合伙開了中藥鋪,劉先生是其中之一。他是非常喜歡讀《楞嚴經》,讀了八年,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這樣長的時間,這樣堅定的基礎。

  他的故事發生就是在這店鋪裡面,店鋪中午顧客很少,他們中午打瞌睡,就伏在櫃台上睡了一會。他睡著的時候就做了個夢,這個夢好像是真的一樣。這夢到有兩個人到店裡面來,來找他,他就起來,實際上在作夢。他一看,這麻煩了,這兩個人是他的冤親債主。本來這兩個人欠他一筆錢,沒有還他,他就告狀。告狀以後,這個官司打勝,官司是贏了,這兩個人上吊死了。所以他以後很後悔,錢好像也不是很多,為了那樁事情殺了兩條人命,心裡總是有內疚。

  現在看到這兩個人來了,他以為是來找麻煩的,知道這兩個人死了。但是看他走近面前,沒有惡意,走到他面前就跪下來,他就問他:你們有什麼事情?他說來求超度。他就放心了,不是來找麻煩,求超度。他說:行,我答應你,你用什麼方法超度?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沒有問題,我答應你。就看到這兩個鬼踩到他的膝蓋,因為他坐在那邊,踩他膝蓋、踩他肩膀,就升天。你看超度就那麼容易,這才有功力。這兩個走了以後,又看到兩個來了,一個婦女帶個小孩,一看是他以前的太太、以前的女兒,過世了。走到面前也跪下來求超度,問她用什麼方法超度?她說你答應就行。好,我答應你,也看到她踩著膝蓋、踩著肩膀。這《影塵回憶錄》上有記載。

  由此可知,超度真的是要靠自己功力,自己沒有功力就麻煩、就難了。我們這個道場裡面,大家在一起做超度佛事,實際上不見得主法的人,甚至於他自己還沒有這個功力,如果在一起參加同修有真正修行人,那就靠他的福,也能得利。由此可知,這樁事情總在自己有真修實練的功夫,才能產生效果,鬼神尊敬你,才能得到冥陽兩利。

  修行,諸位要知道,這是佛在千經萬論不知道講了多少遍,「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最低限度要持禁戒,這是最低的,鬼神對你尊敬。如果連戒律都沒有,威儀都沒有,鬼神怎麼會尊敬你?不可能來尊敬你。這個效果就差。所以一定要持戒,一定要修行。在我們淨宗裡面就是念佛。我們修行主要的是持名,持戒念佛,才能有效果。

  說到這個地方,我常常勉勵同學們,修行的根底(基礎的基礎)是戒律。現在我們看看,佛門最基礎的戒律是十善業道。你看看《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就明白了,從人天到無上菩提都是以十善業為根基。我們現在出家在家,十善有沒有做到?十善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要去找,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從前的人能做到,現在人做不到?從前的人從小有家教!所以他從小就養成習慣,就養成守規矩的習慣。我們中國的家教丟掉了大概總有三代到四代,三代差不多就七、八十年,四代就將近一百年,家教沒有了。從小就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氣、習慣,現在要你改就非常痛苦,太難了,改不掉!改不掉就不能成就。改不掉也要改,你才能成就。

  家教是什麼?家教裡面我們今天選擇一個代表作,儒家的《弟子規》,這是家教!道教裡面的《太上感應篇》,佛教裡面的《十善業道經》,這是儒釋道的根基。如果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無論修學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只要把《弟子規》百分之百落實,念佛決定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所以《弟子規》,我們要把它看作佛門的根本戒。你今天十善業道為什麼做不到?你沒有弟子規的基礎。有《弟子規》、有《感應篇》的基礎,這十善業道不難,是你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行,哪有做不到的?

  我們今天要度自己、度眾生,首先要自己得度,這是佛在經教裡頭講得很多,「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人都不能度了,你還能度鬼神?所以說度人、度鬼神先要度自己。你發的這個心,好心,真正是好心,很難得!相信這種心一發,有三寶加持,有護法善神保佑你,你要落實你的行持。如果你不能落實,佛很慈悲,想加持你加不上,因為你有惡的念頭、惡的行為,障礙三寶的加持,這個道理總要懂。至於儀規那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德行。

  問:第三個問題,在法會當中,突然有眾生附體,應如何應付?

  答:這個事情在國內外都有發生過。現在這個發生的機率好像有增長的趨勢,在過去是很少見到,偶然會有遇到;現在在各個地方的報導好像頻率增加,常常有這個事情,一年會遇到好幾次,遇到這個事情。凡是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調解。這鬼神附身,你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從哪一道來的?你為什麼要附在這個人身上?你附身的目的何在?我們了解之後,談條件。或者是他是找他那個人,找他的冤親債主,找個人。找個人的,就告訴他:你找他,可以,他回家去,你再找他;他在道場,你不可以找他,你不要去影響大眾,影響大眾,你有過失。也有在大眾當中找的,求大眾的力量共同來幫助他。這就情有可原,我們大眾給你誦經、給你念佛,把這功德回向給你。

  如果對他自己過去有深仇大恨,一定要告訴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這生找他,你害死他,來生他又會害你。這是永遠也扯不清的,彼此雙方都痛苦,不如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既是道場,也歡迎你在道場跟我們一起共修。所以道場可以給他立牌位,可以請他在道場共修,離開他的身體,不要再找他的麻煩,一定要調解、化解。大概百分之九十幾都會同意,都會接受;不願意化解的例子很少,絕大多數都會化解,要好好的跟他對話。

  問:第四,如何使自己在修行道上,真正克服對治煩惱習氣,不是口頭說說,不會時進時退?

  答:這個不容易,要真正覺悟!沒有真正覺悟的人,他沒有這個毅力、沒有這種決心。真正明白、覺悟。那你要是問用什麼方法?方法是各人的緣分不一樣,就一般而論,讀經、聽經是最好的方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目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幫助這一般人克服煩惱習氣。佛是天天在勸,天天在教,給我們講煩惱習氣帶來的果報。尤其這十法界,十法界第一個因素,這個因緣是無量,不是那麼簡單的。無量因緣裡面,哪個因最重要?最重要的先治它。就像治病一樣,身上病很多,病很多,哪種病是要命的,先把它治好,其余的慢慢再調理,對治煩惱亦復如是。

  煩惱裡面最重的,貪瞋癡慢疑,那個疑是對於聖教的懷疑,不肯接受聖賢教育,不是指其他的,這叫根本煩惱。貪婪墮餓鬼道,餓鬼道的第一個業因就是貪;瞋恚是地獄道,愚癡是畜生道。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對於要想斷貪瞋癡,你就有決心,你就會很認真的做,為什麼?三惡道的業因。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順境,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生瞋恚,不貪、不瞋、不癡就在其中。

  經教裡面,佛常常提示我們,為什麼順境能夠不貪,逆境能夠不癡?《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自己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觀察這個世界,你看這個世界,每天過世的人,你看報紙上的訃聞,男女老少都有。我在年輕的時候就不太看報紙,可是在公家上班,每天都有報紙送來,我只浏覽一下,我浏覽什麼?我就看訃聞,我不看別的,所以人家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看這個?我說天天看,這日子過去了,慢慢就輪到我,這決定免不掉!

  以後學了佛之後,才曉得印光大師也用這個方法。印光大師他佛堂當中寫個「死」字,常常面對著。哪個人不要死?死了之後,你什麼能帶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常常有這種警惕,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再好的東西不會貪愛,為什麼?帶不走,你拿不到的,只能給你看看而已。所以我們住在這個世間,把這個世間當旅館來住,旅館的東西樣樣齊全,沒有一樣是自己的,過兩天就走;你沒有這個念頭,這是我家,我擁有的,你不會起這個念頭。如果我們現在把你自己的家也看作是旅館,決定沒有個擁有的念頭,這個好!這個念頭好,這是什麼?不起貪心,真能放得下。我們常常講,修行人,我們有使用權,不要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糟了,我所擁有的,那就壞了;我有使用權,我沒有所有權。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就對。這樣你才能夠受持戒律。

  戒律從哪裡做起?還是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是根本的戒律,要百分之百的落實。《太上感應篇》是因果的教育,讓你知道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我們無論是斷惡還是修善,都不要有執著。斷惡修善是自己的本分,為什麼?我們自性裡面純淨純善,沒有惡!惡不是先天的,善是先天的。惡是後天迷失了自性,被外面境界的誘惑染污,所以它不是自性,這個道理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斷惡修善是自己應該要做,這就是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所要做的功課。這個功課做得很好,來年你就升級,來生就升級,就不到這人間了,到天上去。天上修得很好,欲界天修得很好就生色界天;色界天修得好就生無色界天,往上升。這是我們佛法裡面講豎出,步步高升,一直到成佛,這個時間長。修得不好?修得不好就墮落,留級、降級。我們這生是個人,來生死了之後還到人道來投胎,好不好?你們想想好不好?留級,就像念書一樣,你念一年級,明年時還要念一年級,老升不上去。這就是說為什麼升不上去?你在人間的功課沒做好,所以你升不上去。

  你看看佛給我們講的,人道是中品十善,是人道;下品十善是修羅道,上品十善是天道。我們在人道裡頭要能把中品十善做到,留級;如果要是搞得不好,搞到下品十善,下品十善還做不到,你就降級,那就錯了。應當怎樣?應當把這門功課修到上品十善,你來生升級,生到欲界天去了,這就對了。如果你能夠修成上品十善,了解諸法實相,這是大乘經薰習多了,讀多了、聽多了,懂得這個道理,我有上品十善,我不生天,我念佛求生淨土。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沒有一個漏掉的。你具備了往生的條件,往生條件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你這三個條件都具足。弟子規具足了,這個條件就具足了,你就決定得生。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你真正的功夫怎麼用法?你這樣用法就沒錯,就對了。

  克服貪瞋癡的習氣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習氣與生俱來,不是說你這生學的,過去生中累積的習氣。你看看從很小的小朋友,還不會說話,你就看出他的貪心。兩個小孩,四、五個月大,你拿一顆糖,你看他兩個人就搶,就想據為己有,你就看出來貪心,與生俱來,所以要教。從小要教,要教他讓,不要教他爭,教他能讓。佛法裡面講,忍讓、謙讓、禮讓,這要讓也慢慢升級,也向上提升。所以要知道煩惱習氣的害處。

  貪瞋癡是三毒,人為什麼會生病?裡面有三毒,那外面現在諸位知道,這病毒的感染太多!環境上的感染、飲食的感染,現在還有空氣的感染。像香港的空氣就非常不好,我們在這裡住慣了,也習慣。偶爾一個從外面來的人,住兩天他就受不了。前天有個居士,他是住在韓國的,到這邊來之後,他就感覺到受不了,他說這邊空氣為什麼這麼壞。我們在此地住久了,已經有免疫力;他不行,他那是太干淨了,到這邊來,他就很敏感,他就覺得受不了。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而且這個染污,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嚴重,這已經成為世界的問題,世界上重大災難問題。

  科學家提出警告,這種環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的制止,五十年後,這科學家預計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就是空氣裡面有嚴重的毒素,沒有法子呼吸,水都不能喝。你說這個問題多嚴重?如果想到這些地方,這是科學家說的,我們還能在這個地球上有長住久安的打算?不可以!要隨時准備走,對這個地方絕無留戀,隨時准備走。隨時准備走,你就不會貪愛;遇到不稱心的事情,逆境惡人,你也不會生氣,為什麼?不跟他一般知見,他搞他的,我搞我的,我也走了。有這樣認知,對自己克服煩惱習氣一定有幫助。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確定往生者真正到極樂世界?如果家人因往生者沒有往生西方,感到焦慮不安、心不清淨,應該怎麼辦?

  答:那你家的這個人沒有往生就把你給害慘了,為什麼?你這種焦慮不安,心不清淨,決定墮落。所以應當有正確的觀念,他是不是真的能往生沒有關系,我自己要好好修行,決定得生。我能生之後,他沒有生,無論在哪一道,我還能幫助他,這是正確的。不能因為好像他往生的時候瑞相不好,肯定沒有往生,那你自己憂慮,諺語常說「憂能使人老」,使人老化!焦慮不安一定會給你帶來的病痛,這就錯了。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要認真努力,不要貪生怕死。

  你看現在連西方人都知道,他們是從催眠術裡面看到自己過去世、再過去世,知道靈魂不死。現在外國人,這個很流行,身體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所以他們做一個淺顯的比喻,也比喻得很好,靈魂像是駕車的人。我們開車,駕車的人,那個車是你的身體,車壞了,破舊了,你會換一個車。你的靈魂離開舊車就等於死了,你換一個新車又生了,換身體!每個人過去生中,不知道換了多少身體,未來還不知道要換多少身體,所以對於身體的生死不要在意,確實靈魂不死。

  但是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靈魂也不是真的,靈魂也不是永久的。如果靈魂是永久的,那就是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他要是脫離六道輪回,那個靈魂就改變,那個時候就不叫靈魂,我們叫靈性。這靈魂覺悟了,覺悟了就是靈性,迷惑了就叫做靈魂,在我們佛法的名詞,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覺悟了,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這個靈魂就沒有了。轉識成智!那他就是菩薩,不是我們普通講的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菩薩,那是真的,那才叫真正的永恆,不會再變質。這是西方人現在還不知道,他已經知道靈魂不死,很不錯!知道靈魂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輪回不停。

問:下面第六個問題,負債弘法,若無力償還,果報如何?

  答:還是要還債,不能不還。這個事情實在講,你用不著問我,我們佛門裡面有一句諺語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就答覆你了。出家修行,弘法利生,自己沒有成就,還是要還債。到什麼時候不要還債?你修行證果了,不要還債;你往生了,不要還債,為什麼?那個他得的福就很大,他供養你,讓你有成就。你沒有成就,那你將來要還債,這一定要知道。

  在一般大乘教裡面,我們知道到什麼時候可以不要還債?《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初信位的菩薩也算是證果,在小乘教裡面,證須陀洹果,證初果,那是聖人。《華嚴經》裡面,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他斷煩惱的功夫跟須陀洹相同,都是斷八十八品見惑,決定不墮三惡道,雖然他還沒有離開六道,但他只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決定證阿羅漢果。如果生在沒有佛出世的,他就稱為獨覺,獨覺是緣覺的一種,就是說他決定成就,決定超越六道輪回。這是供養他,那是真實功德,這個不要還債。如果沒有達到這樣的地位,這不行,這個債是免不了的,非還不可。所以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

  無論是出家在家,真正修行人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習慣一種清苦的生活,我們負債少,像佛陀當年在世示現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把我們的生活水平降到最低,我負債最少,還起來很容易,一點也不吃力。如果貪圖享受,那個麻煩就大!你現在在這個世間擁有的愈多,那你將來還得也多。

  現在人家外國他們從催眠術裡頭了解,殺人決定要還命債,欠債一定要還錢,而且來生還的時候,大概還要加倍,有利息加上去。諸位懂得這個道理,人家要騙我們,或者是搶劫、或者是偷盜,你會一笑了之,很歡喜,為什麼?他將來還你的。是你的財丟不掉,怎麼丟也丟不掉;不是你的財,你得不到,我們患得患失的念頭就沒有了。人要把患得患失的念頭放下,煩惱就少了一大半;煩惱少了,智慧就增長。這是一定的道理。

  問:底下一個問題,前往廟宇進香,這耳畔時時響起呼救聲、冤枉聲,請問是什麼原因?

  答:如果有這種境界現前,一定是附近這些地方,有這些孤魂野鬼,沒有人祭祀,他來求你幫助。你可以誦經、念佛給他回向,或者像這七月裡,七月是我們中國人講鬼節,你給他燒一點紙錢也可以。這燒紙錢這樁事情,印光法師他老人家的態度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為什麼說不贊成?這不是佛門的,佛門裡面沒有這些,佛門裡面只有誦經,只有以經咒來加持。但是在習俗裡面,特別是鬼道他需要,其他的道裡面,他就得不到,那就不需要。

  但是雖然說六道,你看我們習俗裡面總是說:人死了就作鬼。沒有說人死了,他又到人間來,人死了生天,沒聽說;都聽說人死了就作鬼。這個話決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有道理。那你想想看,哪個人沒貪心?貪心變餓鬼,凡是有貪心的,墮到鬼道去。畢竟是貪心的人多,所以大多數死了之後墮到鬼道去。鬼道貪心,所以燒紙錢他有用,他貪,他還是喜歡要,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印光法師不反對,如果他真的到鬼道裡面去了,你也不要把他的財路擋了。所以祖師這個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效法。

  問:第八個問題,這是個奇怪的問題,弟子於夢中多次見到老法師,弟子於夢中伏地哀泣,請問這如何理解?

  答:這不能問我,我要問你,你為什麼趴在地上哭泣?如果我們從推理上講,慚愧的心生起來,忏悔的意念生起來,才會有這種現象。

  問:底下一個問題,國內有廟宇用寺廟品牌做生意,請問是否如法?

  答:這個事情不要問我,要問國內的宗教局,他們管宗教的,我們管不上。我們也不要批評別人,這點很重要,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問:第十一個問題,《地藏經》雲「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此沙門是否涵蓋一切做沙門形象的眾生?

  答:對的。沙門是出家人,在印度是所有宗教出家修行人的通稱;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這個沙門好像專門用在佛教,佛教的出家人就稱為沙門。沙門是梵語,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中國翻沙門,通常講它的意思叫「勤息」,就是勤修、息滅。如果心裡面沒有斷惡修善這個念頭,也沒有斷惡修善的行持,而以出家人的身分形象在這個社會上,以這種形象來接受別人的供養,維持你的生活,這是錯誤的。這個果報都是在三途。

  問:下面一個問題,學佛應從五戒十善做起,如有心行善持戒,是否為妄心?應怎樣才如法?

  答:你不用妄心,難道你用真心?你用真心就不要持戒了,為什麼?真心具足一切善行,不但具足一切善戒,具足自性當中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真心就不要修了。誰是真心?法身菩薩以上是真心。現在我們修的是什麼?就是把妄心修掉,把妄心轉變成真心。怎麼個轉法?持戒就是個轉法,持戒是開始在轉變。所以由持戒,你才能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禅定;有定才能開智慧,慧才能把妄心轉變成真心。這個道理,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所以要知道。

  我們現在講《華嚴》,你看《華嚴》十信位菩薩,從初信到十信全用妄心,沒有用真心。用真心,十法界就沒有。十法界從哪來的?妄心變現的;六道從哪裡來的?是妄心裡面的妄心變現的,變現出六道,這個道理要懂。我們把妄放下、捨棄了,真的不要修,真的就現前,就這麼個道理。但求斷妄,無須求真。如果你再求真,真又變成妄,那本來是真的!

  在理論上講,凡聖差別只是一念之間,一念迷就變成凡夫,一念覺就成佛。覺悟了之後,你會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佛。佛就是人,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就是佛,那他用的是真心。我們今天講真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他那個地方有沒有這個名詞?沒有,這個名詞是妄想分別執著。正因為是用妄心才要修,十信位菩薩修得很辛苦,妄心;如果轉妄成真,那個修的就很自在,那一點辛苦都沒有。所以一真法界裡頭,無功用道,跟我們現在這種修行的理念跟方式完全不同。

  你要說他那個怎麼個修法?佛法裡頭有一句話形容,叫不可思議。他們的修行方法,你不能想,你一想就錯,你不想就對了;你不能說,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那是他們修行的方法。唯證方知,你不入他那個境界,給你講你也不懂,你也不會明白,你一定要契入他的境界,你就曉得。所以我們今天修行,一定要依祖師大德的教誨,按部就班。我們的妄,實在講,時間太長,受害太深,要慢慢的把它恢復。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轉惡為善,這是六道裡頭;轉迷為悟,是四聖法界;轉凡成聖,那是一真法界。

  問:後面這個問題,學佛共修共同探討研究,如果說錯解錯,是否要承擔因果?

  答:這是決定的,決定要承擔因果。那怎麼個說法?你自己要清楚,決定沒有錯誤的可以說,如果有錯誤的就不能說,自己沒有把握就不要說。孔夫子教學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就教得好。我們幫助別人,一定要守住這個道德的標准,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那是最容易出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我們看古人的注解,古人注解到底是說得對還是說得不對?我們也沒有把握,但是什麼?那個錯誤責任是他承擔,不是我承擔。所以我們初學講經,老師就教我們學講注解,自己沒有開悟,古人講經都是開悟了,這是最低的限度。向上一等,證果的。這古人有福報,那個時候眾生有福,感得佛菩薩應化,開悟的人多,證果的人多。

  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天下大亂,眾生沒福,這些出家修行人,證果的沒有了,不但證果的沒有,開悟的也沒有。這個話是早年倓虛老法師講的,那不是我講的。倓老法師說,他說那個時候(倓老法師的時候)得定的還有,參禅得定的還有,現在這個時代,連得定的也沒有。我們所接觸的都是什麼?心浮氣躁。我們在年輕親近老師、親近善知識,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毛筆,恭恭敬敬,工楷寫出來的。你看現在,我天天看到的都是潦草,草的有好多我都不認識,跟我們那一代差太遠了。這寫字潦草就心浮氣躁!這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他怎麼會有成就?所以是愈來愈難。

  但是在末法期間當中,你介紹淨土是決定不錯;你介紹他相信因果報應,決定不錯;你介紹他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決定不錯。要從這裡學起,不從這學起,那就是好高骛遠。佛在《佛藏經》裡面告訴我們,《佛藏經》不是《大藏經》,那個經題叫《佛藏經》,就是一部小經。佛說,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那佛不承認你。你說你是佛弟子,佛弟子一定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這個意思就是明顯的告訴我們,學東西要按部就班。好像讀書一樣,你一定從幼稚園,從小學、中學、大學,這樣一直念上去,這就對了。大乘就好比是大學,你沒有小學、中學的基礎,你一下就讀大學,佛不承認你。你自己以為學得很好,其實那是你自己的標准,不是佛的標准,所以這我們一定要知道。

  在中國佛教,這個承傳比較特殊,唐朝中葉以後,中國學佛的,無論在家出家,不學小乘,這是個特殊。為什麼不學小乘?中國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個可以,我們學起來更方便,儒道代替。過去這些高僧大德,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儒的基礎、有道的基礎,所以他們在大乘教裡面有成就,這不能不曉得。那到了我們這一代,麻煩出來,小乘不學,儒也沒有、道也沒有,所以沒有根,怎麼樣苦學都不能成就。這不能成就的因素,我們自己心裡很明白,煩惱不能斷,智慧不能長,妄念除不掉,這就是我們眼前,你所受到的。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真的是細心去研求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我們的根上發生問題,所以這才特別強調弟子規,要求百分之百的落實。《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感應篇》是因果教育,這兩種教育就是十善業道的根,你有這兩樣基礎,你修十善業道就不難。有十善業道,佛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從十善業道,要按部就班先學小乘戒,學《沙彌律儀》,落實十戒二十四門威儀;然後再向上提升,比丘戒、菩薩戒;再最高提升到我們前面所學習的「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我講得很清楚,這一百四十一願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細目,綱目。十大願王是總綱,展開來一百四十一條。這一百四十一條菩薩修的。你要有這麼好的基礎,你才能學得到,否則的話,學不到,怎麼學也枉然。

  下面是網路同學的提問,一共有十個問題。

  問:第一個是有些人因學佛不能打麻將或吃肉,因而不敢學佛,弟子覺得不能因此障礙他們的慧命,所以就說:玩時能有清淨心,一句佛號在心裡便可,或說佛沒什麼戒律,只是行為規范,把做人、成佛的道理都教給你,一切都是自己決定,佛不強求。請法師開示弟子這種宣傳的利弊?

  答:利少弊多。你查遍《大藏經》,佛有沒有這樣教你?凡夫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遵守規矩,不要自己有什麼發明,有什麼創造。給諸位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這經題的部分,他老人家說到,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不是自己的,是「述而不作」。他所講的是古佛所說的,沒有一句話是自己說的。中國孔老夫子也是如此,一生沒有發明、沒有創作,所說的、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全是過去古代聖人傳下來。現在社會這個思想不一樣,要有創造,要有發明。所以這是一種誤導,我們要知道,一定遵守規矩就好。

  勸導這些人的方法很多,不一定要用這個方法。喜歡打麻將,喜歡吃肉的,把那個「為什麼不能吃它」送給他看,讓他自己去悟去;打麻將,人生的光陰很有限,大好光陰消磨在麻將桌上,這個損失太大!還有人跟我說,年老的人打麻將,他的頭腦比較靈活一點,不至於得癡呆症,我說:對,你這個話說得很正確,不得癡呆症,他也開不了智慧;如果教他天天念經,不但不得癡呆症,還開智慧!不是更好嗎?有更好可以代替!

  問:第二個問題,睡覺時候播放「蓮池贊」、「贊佛偈」的唱誦帶,是否不敬?

  答:這是用這個東西當作催眠曲,確實是不恭敬。如果你睡眠睡不著,你心裡頭默念,念佛號,或者你念這些贊子也可以,念到你睡著為止,你不要去播放。播放這個不好,因為你播放的時候有鬼神在聽。

  問:第三,弟子家鄉有個小寺院,打算建立講經堂,起初很多居士發心,但建到一半後,有人聽法師講經說不要建道場,於是很多人又不出錢,工程就暫停了。請問(下面有四個問題)若住持師父離開了,這個大殿落到邪師手上,那些發心的居士還有沒有功德?

  答:有功德,因為你發心不是護持邪師的,你的發心是正確的,這個功德沒有喪失。

  問:起初出錢現在又不出錢的居士,會不會背因果?

  答:不會背因果。因為他知道錯了,立刻就停止,是對的。

  問:第三,這種講經說法的道場該不該建立?

  答:講經弘法的道場應該建,可是什麼人去講?這問題嚴重,建個道場很容易,不難,可是要培養一個講經的人可不容易。我好像在前幾個星期,從北方有幾位很虔誠的佛教徒到此地來看我,想在北方建道場,規模很大,在到處化緣。我看到那個道場要很多錢,那不是一個小數字,那建好的時候,我看總得人民幣要上億。所以我就提醒他,建道場不如培養弘法人才,你能夠培養二、三個弘法人才,比建幾百個道場,功德還要殊勝。

  你看看梁武帝的故事就曉得了。梁武帝當時以國王的身分,以他的威德給佛教造了四百八十個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他也很喜歡人出家,出家他就供養,所以那個時候出家人多,有幾十萬人!梁武帝建那麼多廟,那麼多人出家。達摩祖師那時候到中國來,梁武帝很炫耀他的功德,問達摩祖師: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這一句話惹惱了他,不護持,把他趕走,把達摩祖師趕走了。真的,培養真正修行開悟得道的,這才真正有功德,他才能夠弘法利生。

  這些人要細心去觀察,你想想看我們中國古時候社會安定,政府裡面的干部都非常好,什麼原因?從前皇帝頭腦很聰明,他選擇干部是有條件的,不是隨隨便便找來的,不是你自己想來,才要你的,不是,他是選拔的,從哪裡選?從小孩選。什麼人去選?地方官員。每個地方的縣市長,讓他們替國家選拔干部。而且那個時候國家規定,選賢,進賢受上賞,就是國家最高的榮譽給誰?給替國家推薦人才的人。這個人才推薦,不是說你選拔人才,國家就給你獎勵。這個人真正成就了,國家會獎勵。

  所以這些做官的,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進步,也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也沒有照片,所以做官的人穿上便服出去,沒人認識他,他就去私訪。國家規定的兩個條件:一個孝子,一個廉潔,就是孝廉!舉孝廉就是漢朝時候開始的,一直到清朝都沒有改變。找這小孩子,到處去找,這小孩子孝順父母,廉潔不貪財,他將來做官,他孝順父母,他就能為國家、為人民盡忠,辦事盡忠,他就不貪污,他從小就訓練。有這樣的小孩,這個官員把他選出來之後,送到學校去培養,國家的。那個學校是公費,你不要花錢,進去之後,這衣食住行國家都照顧你,一直培養你到太學。所以從縣學,選拔縣學,送到省;省以後,送到太學,太學是國家辦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學校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黨校,培養國家干部的,不是民間的。民間學什麼東西,你去找師傅自己學,所謂私人授受;學木匠找木匠師傅,學醫生找老醫生,那時候沒有學校。學校都是國家培養干部的,就是國家辦的,完全公費。所以他的干部好,他選的是有道理。不像現在,現在沒有標准;不像從前做官的都會負責任,都不貪財,現在社會亂。

  我們佛門,你真正是選拔法師、培養法師的,至少也要這兩點。佛家也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持戒,第二個能吃苦。你看佛往生的時候,走的時候,留給後人的,因為那時候有人問佛:佛陀在世,我們以佛為師;佛不在世,我們以誰為老師?佛就留下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能持戒、能吃苦,你培養他,他會成就。他不能持戒又怕吃苦,這個人沒用處,你就不必操心。所以佛門培養人才的標准。所以是聖賢人統統都想到,我們要不遵守,那就一點辦法沒有。

  問:末後他這個問題,現在大殿才建一半,若不化緣,是否等著佛菩薩來安排?

  答:很好,那就沒錯,就不要去管它。

  問:下面一個問題,近日聽老法師開示,知道佛光是柔和,魔光是刺眼,但此說法正與孫景風居士所翻譯的《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所說相反。此法乃是密宗蓮花生大士所傳,請問這些矛盾誤處到底在哪?如何解釋?是否與四方密宗大德聯系溝通,明正此事?

  答:如果你覺得有必要,你去調查一下也好。你要問我,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我現在就是走一個門,密宗是另外一個門,我對它頂禮膜拜,它太高了,我的程度太差;我只有修淨土,往生有把握,修其他的法門,我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其他的法門恭敬禮拜,學善財童子就好,決定不敢輕視,我們只有贊歎。那些根性比我利,他們的程度比我高,我不如他們,這就對了。

  問:第六,弟子近日左眼失明,家人不學佛,弟子是否應學「山西小院」,一心忏悔念佛,不到醫院手術?請問第一個這是生理病還是冤業病所致?

  答:這個你就不需要,你要是照「山西小院」那樣的,這個什麼生理、冤業、業障都不在乎,你都不需要去操這個心,為什麼?你只要一分心,你的感應就不靈了。所以諸位要知道,誠則靈。什麼是誠?一個妄念都沒有才叫誠。你還有這些分別執著,你的誠意不夠,你學「山西小院」那種形式,你也得不到效果。「山西小院」那些人真正是至誠感通。所以有分別、有執著是很糟糕的一樁事情,這障礙自己。

  問:第二是只念佛號或加念大悲咒?第三如果是冤業病,即使上醫院手術也無效,是嗎?

  答:對的,你這三個小問題,我告訴你就是至誠感通,你參考「山西小院」他們的修行方法會有效果。

  問:底下一個問題,弟子丈夫已經七十二歲,在弟子每日到道場共修時,與其他女子在家中發生邪YIN,多次要求離婚,弟子心中也很痛苦,請問是否可以答應他的要求?

  答:可以,很好!這樣你就沒有障礙,你可以一心修學求道,也滿足他,兩方面都很好!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未認識佛法前,曾皈依邪師,請問會不會影響往生?

  答:只要你能夠遠離,放下,改邪歸正,就不會妨礙。如果常常跟他還有往來,那肯定有妨礙,這是一定道理的。經教裡頭告訴我們,所謂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兩句話很重要。在這個人間情執要不斷,這就是輪回的因,你沒有辦法脫離輪回。

  我們看到西方很多這一類的報告,關於跟靈界溝通的報告、生死輪回的報告,很多,他們把這個愛看得很重。過去生中的,或者是夫妻、或者是父子、或者是兄弟,很多世轉世的時候,這個關系還能聯系,什麼原因?情執不斷。這一般人認為這是好事,能夠說這親愛之人生生世世都可以重逢,是好事。我們學佛現在知道,那留級!為什麼會留級?說留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不能升級,一同留級。所以這個理事都要想清楚,要升級才好,要真的這個事情一了百了。你能夠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就是作佛去,你再回來,是佛菩薩的身分,你是來度眾生的。

  這外國報告裡頭有,我也跟諸位講過,他們講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你為什麼會到世間來?他們說人到世間來的時候,兩種人:一種是來還債的,一種是來做事的,有這麼兩種人。我們佛法也是說這個,一種也是講還債的,六道輪回,這債務的酬償;另外一種是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來度眾。度眾有工作,他是到這裡來示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現身到這個世間來是幫助眾生、教化眾生,有用言教,有用身教,方法很多!總是感化眾生,讓眾生覺悟。這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問:下面一個問題,夢中兩次見到莊嚴的阿彌陀佛聖像,請問會不會是魔變現的?

  答:佛在大乘教裡頭常常告訴我們,外面的境界沒有佛也沒有魔,佛魔都沒有;是佛是魔,是你心裡頭變現的。夢中見了你這個境界,你是用真誠、恭敬心對它,它就是佛;你要是以邪思邪念念它,它就是魔。外頭境界,這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丑,好丑在於心」。你看大乘教裡講了多少,我們也都常常提到,佛講「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是佛心,沒有一樣不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的心要是魔心,魔心是貪瞋癡慢、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菩薩都是魔。

  你們為什麼去拜佛、去燒香?聽說佛門裡頭,布施供養,回報的很多,一本萬利。我到佛門去拜佛、去燒香,是想求發財,我對你今天供養一塊,明天有一萬塊回來,我是這個去拜佛的,佛菩薩都是魔。佛法給我們講的清楚、講的明白,佛魔是在自己一念,正念是佛,邪念是魔;覺悟是佛,迷惑是魔;清淨心是佛,染污心是魔;真誠心是佛,虛偽心是魔。你明白這個道理,佛與魔不要到外面去找。

  所以有一些境界現前,無論是在夢中,或是在定中,或是在偶然機緣當中,你突然見到。《楞嚴經》上佛教導我們,你見到不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如果你執著,那都是魔境界。只要你在見到或者夢中,你分別執著,那都是魔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都是好境界。這是世尊在《楞嚴經》上教導我們的。

  問:下面最後一個問題,請問在佛堂繞佛,繞佛時排下氣,是否會墮地獄?

  答:這我沒聽說,是出在哪部經上的?去查查看。但是我想佛菩薩很慈悲,不應該罰得這麼重。這個我想,這不在戒律,這在威儀。《印光大師文鈔》裡面曾經提到過,這是屬於威儀,不是戒律。威儀是過不是罪,犯戒是罪,威儀,這是過失,比罪要輕一等,怎麼可能會墮地獄?地獄罪是上品十惡,上品十惡裡頭沒有這一條。上品十惡裡面這是說殺生、偷盜、YIN欲、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這嚴重的,這才是地獄罪,上品才是地獄罪。中品、下品還不至於,這裡頭不包括這一條。所以佛法通情達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佛法是很合乎人情的。你看佛法對我們初學的人,在六道裡頭那個通融就太多,在四聖法界裡面比較上要嚴格一點,他才能出得了十法界,才能得到究竟圓滿的成就。就正如同我們讀書一樣,你看幼兒園的學生、小學生,老師多麼愛護他,多照顧他!雖然管理很嚴,但是照顧很周到。對小學生,對中學生,還是無微不至。我們今天在佛教裡頭學校,我們是幼稚園,還沒有念小學,這要知道。小學是十信位的菩薩,這要知道。我們在初信、二信,就是到第六信,都沒有離開六道輪回,七信才離開,六信都還沒有離開;換句話說,基礎教育!所以開緣非常之多。

  即使是戒律都有開遮持犯,有時候它是開戒,它不是破戒,在某一種條件之下。所以不是執著。經典裡面記載,有位國王的妃子,是受持八關齋戒,正好她這一天受八關齋戒,廚師做的這些菜飯,國王不喜歡,下命令把廚師殺掉。這個王妃為了救這個廚師,把戒統統破掉,打妄語欺騙了皇上,皇上氣消掉。到了第二天,飯菜端上來:可惜,昨天我把他殺掉。皇上,沒殺,我已經把他藏起來。這是什麼?為了救一個人命,這叫開緣。皇上是一時脾氣上來,知道他將來會後悔,這廚師是個好廚師。所以說是為眾生可以的。

  你看人家供佛像,臥室裡面可不可以供佛像?這是很不恭敬,可是有開緣。如果你是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希望我時時刻刻都不離開佛像,我睡在床上,睜開眼睛,我就看到佛像,可以,為什麼?你是恭敬心,只有這樣可以。如果不是懇切求生的心,那你把佛像供在臥室裡,不恭敬。你看佛很講道理,不是不講道理的。佛不是為自己,沒有自己,都是為眾生著想,都是教人學禮敬諸佛、學稱贊如來。

  可是個人的時候,他有特殊的,比如在這個問的,如果大家在一塊共修;這個下氣就是我們一般人講放屁,你忍受不了。大眾在一塊共修,那有這種情形的時候,別人會起反感,這叫威儀,會影響別人。在肚子難過的時候,趕快走出去,這個可以!你可以離開到外面去,不要在佛堂,不要在共修地方。如果你自己在家裡面拜佛,你家裡面一個人,這不影響別人,哪有那麼重的罪?就是在一起、在大眾的時候也沒有那麼重的罪,威儀。所以印光大師勸導大家,自己要慎重,最好不犯威儀,讓大家在共修都能生歡喜心,這就好,不要擾亂大家的情緒,道理在此地。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

  可是你自己一個人在或者誦經、念佛的時候,這就沒有關系,為什麼?你可以不必離開到佛堂外面,可以不必,這無所謂。所以我們總是通情達理。這是生理上的現象,並不是你故意的,不是你有意的,生理上的現象,要懂得。就是大眾共修的時候我們要離開,到佛堂外面去,這個道理懂得就好。要是說這樁小事情會墮地獄,那沒有人敢學佛了,也沒有人敢上佛堂,豈不是把人家的法身慧命都斷掉?佛還是度眾生的慧命擺在第一,其他小事情,那都不會計較的,這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不要有這種的執著,這樣的分別執著會對自己造成障礙。好,今天時間剛好也到,這都解答完了。

 

上一篇:圓瑛法師:念佛普攝群機
下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