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佛學疑問解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許多人都說信佛了,信佛什麼呢?
答:信的是佛所發現的三界六道眾生的輪回之苦及怎樣脫離三界六道的方法,還有佛的所有言教。


2、佛教中的釋迦牟尼是真人真事嗎?
答:是的,他是公元前六世紀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與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的太子,姓喬達摩,叫悉達多,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聖人。每個宗教都有其真實的歷史故事,佛教也是如此。

3、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一個人?
答:不是。阿彌陀佛是另外一個世界即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無量壽、無量智慧的意思。

4、“南無”為什麼讀“那摩”?
答:“南無”是梵語的譯音,讀“那摩”,這是原來印度的讀音,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保持著這個讀音,它的音義是敬禮,“南無”並有歸依、尊敬之意。

5、為什麼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吃肉?
答:佛教戒律中並沒有不准吃肉的規定。尤其是南方國家的僧人的飯食是由附近人家送飯或托缽乞食,所以有什麼吃什麼。我國大乘經典中有反對肉食的條文,漢族僧人大部分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們除受比丘戒外還受菩薩戒,因此漢族僧人以至很多居士不吃肉。從歷史來看,漢族佛教不吃肉的習俗是由梁武帝提倡而普及的。蒙、藏僧人雖也信奉大乘,但他們那裡蔬菜極少,不食肉就不能生存,所以一般都吃肉。
只有不吃葷,才是佛教中共同的戒律。“葷”是指蔥、蒜、韭菜等吃後口中產生不好氣味的植物。肉類被稱之為“腥”,葷腥常放在一起說,意思是指肉類,但實際上“葷”、“腥”的意思是各有所指的。

6、寺院中立在釋迦牟尼佛像兩邊的比丘是誰?
答:有一老一少像的,老的是摩诃迦葉,少的是阿難陀。也有兩個像年齡相仿的,那是捨利弗和目犍連。這四個人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的四位。捨利弗和目犍連一個智慧第一,一個神通第一,但都在佛涅槃前逝世。摩诃迦葉和阿難陀一個是頭陀第一,一個是多聞第一,佛涅槃後,代佛統領西方的是摩诃迦葉,被後世稱為西方初祖,其後是阿難陀。

7、佛教的四大名山是哪四山?
答: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8、佛教何時傳入中國?
答:確切傳入中國的年代無法考證。有說是秦始皇時(前200多年)阿育王派人來洛陽傳法,也有說漢武帝(前120年)開辟西域交通後傳入。但現在學者普遍認為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紀前後通過西域逐漸傳入我國內地。

9、淨土宗是怎樣形成的?
答:宋代僧人宗曉(1151-1214)作了一部宣揚淨土宗的書籍《樂邦文類》,書中首推東晉廬山慧遠為淨土宗始祖。慧遠被推為始祖是因為他曾與同道多人在廬山阿彌陀佛像前發誓,願往生西方淨土的緣故,其實他的修行實踐與後世以口誦佛名為主的稱名念佛有很大差別。對淨土宗的形成做出重大貢獻的還有北朝的昙鸾,隋唐的道綽、善導等。一般認為善導是淨土宗的創始人,他認為乘著佛力至誠念佛號,便可求得佛陀的願力,命終時就可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淨土。由於方法簡單,此宗很快普及。
淨土宗不像其他宗派那樣有明確的師承關系,它由後代僧人推舉前代一些宣傳淨土往生的著名僧人為歷代宗師,從而形成了淨土宗的傳承關系。由於淨土宗簡單易行,特別是受到了民間最下層群眾的信奉,而成為中國佛教一個最重要的派別。

10、大藏經是怎樣的一部經?
答:大藏經並不是一部單一的佛經,它是佛教所有經典的統稱。佛教典籍主要包括經、律、論三部分,稱為“三藏”。梵文原本的佛經現己大部分不存在了,而大藏經則幾乎保存了梵文佛教經典的所有內容。

11、僧眾是專門學佛的,有住持佛法的責任,應當很高尚,但有些僧眾為什麼太貪婪呢?
答:僧眾是出家的佛弟子,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品質高尚的,也有品質低下的,不能只看到幾個不守戒律的庸僧,便懷疑佛法不好,那就錯了。學佛不是一發心修行就可以把行為改正過來的,有些惡習是累世養成的,我們要以寬大的胸懷去對待。

12、做六道中的天神最好,有說不盡的樂、享不完的福,為什麼還要修佛呢?
答:做天神雖好,福報也有享完的一天,就是玉皇大帝也在輪回中,壽命一到也要死的,只有修佛道,脫離六道輪回,才能永遠解脫。

13、有些好人連遭不幸,可許多惡人卻在享福,這是為什麼?
答:你今生修佛做善事卻遭了許多的不幸,可是你前世做惡所種下的惡種你怎麼就沒有想到呢?今生的不幸就是惡種所開的花,結的果。你今生種的善事的因,只能下半生或來世才能結善果。惡人享福是在享受他前世所種善因而得的果,今生做惡快的下半生,慢的下世下幾生就要遭報。

14、閻王、判官、城隍、土地真有嗎?
答:真有,不過他們和世間的執法人員一樣在照著法律做事,你不犯法,他管不著你。我們對他們要敬重,但不必象對佛一樣供養。

15、對大堂仙一類的“仙”,應當怎麼辦?
答:堂仙一般是指狐狸、黃鼠狼、蛇等一類的畜生“仙”。應當怎樣對待它們呢?無論是神、仙、人、畜,他們都是六道眾生,彼此間應當互相尊重,不能因為他們是畜類就不尊敬他們。誠想一個畜類能修成人形,又修到了一些神通,需要受多大的苦,遭多少的罪,可我們大部分修佛的人,缺少的不就是這種敢於吃苦的精神嗎?可以敬重他們,但不必供養他們。

16、婦女、文盲甚至世俗中所說的“傻子”都可以學佛嗎?
答:小貓小狗都可以聽佛經,何況是婦女呢?六祖惠能不識字,卻成為了禅宗的一代宗師。周利槃陀伽是釋迦牟尼佛眾弟子中最笨的一個,佛教他專念“苕帚”二字,念著“苕”字忘了“帚”字,他努力用功,最後也證了阿羅漢果。

17、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有什麼好呢?
答:極樂世界十分的美好。簡單地說,吃、穿、用,要什麼有什麼;住的是金銀等眾寶合成的瓊樓玉宇;蓮池中的蓮花大如車輪;人與人之間友善相處;沒有病痛煩惱;去哪瞬間就到;沒有生死;終日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你說那裡好不好呢?(詳細請看本書第六章)

18、我也想行善積德,可我生活很困難,沒有錢怎麼辦?
答:行善不一定用錢,坐車讓座是善,扶老攜幼是善,與人調解矛盾是善,善的大小是不以錢的多少來衡量的,最重要的是以真誠之心去為善。

19、誰都會念佛,但應當怎樣念佛才算如法?
答:佛誰都會念,但念佛絕不能口中念著佛號,心中卻想著與佛號無關的事情,要做到心口如一,最好的辦法是每個字都從心中經過,口裡念的清,耳朵聽的真,再聽到心裡去(默念時也用此法觀想,即假想念出聲音),時間長了雜念沒了,心也安了。念佛無論大聲小聲或是默念,都要以至誠之心去念。干活、坐臥都可念,但在不淨的地方只可默念。

20、學佛非要供佛像嗎?要供怎麼供呢?
答:有條件最好供釋迦牟尼佛,或西方三聖。如果您覺得與其他佛、菩薩有緣也可供。有閒屋收拾出一間,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房間裡也可以。佛像最好面向東,念佛的人面向西對著像,沒有條件其他方向也可供,但切不可供在不淨的地方,實在沒有條件不供也可。
供品可用香、花、燈、清水、水果、飯菜等等,如果條件差缺少幾樣也可,但不要供酒和葷腥,更不能在像前燒紙錠錫箔。食品類供品一般都是早上上香前供好,午後即可撤下。是否天天上供可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

21、念佛修行想往生西方淨土的人,臨終時應當怎麼辦?
答:人到臨終時的最後一個念頭至關緊要,能否往生西方或上天堂或入地獄,都在這一念上。心口一至,一心念佛,不生雜念,才有生淨土的希望。如果總想著妻子、兒女,想著財產等事,什麼也放不下,怎能往生西方極樂呢?臨終時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22、臨終助念是怎麼回事?
答:有大根器的人,即修行修的好的人,臨終可以無病無苦,預知時至,往生西方。但大多數的人,被病痛折磨,苦不堪言。又被親友的哭聲所擾亂,千頭萬緒湧上心頭,念佛的定性已被擾亂,甚至有的已忘記了念佛,這時如果有佛友守護在身邊,能安定紛亂的場面,陪臨終人一起念佛,即稱為“臨終助念”。

23、人已經斷氣,助念還要繼續嗎?
答:還要繼續,最好要念八個小時以上。因為死者的神識有的還未離開身體,同時不要搬動死者,因為這時是往生、升天或入其它道的關鍵,如一搬動死者,神識受原來病痛的影響,也會十分痛苦,由痛苦而生嗔恨心,多墮畜生道中,變成毒蛇一類的東西,這多悲哀呀!同時家屬也不要急著給死者揩洗身子,換衣服,等屍體冷透以後一日一夜或更長時間為好,身體發硬可用熱毛巾敷在關節處,過一會即會變軟的。

24、怎樣知道死者去了哪一道?
答:24小時後,可看遺體,頭頂有溫度是往生了;眉間腦門熱是升入了天道;心口熱是轉入人道。總之,面色好看身體不十分僵硬都是生善道的表現。如能在七天內或七七四十九天內,每天三次為其念佛,或為其做功德回向,這樣才能絕對使死者不入惡道。
如果想知死者確切去了哪一道,請觀偈:
善業下先冷,惡業上先冷。
心留暖最久,余暖次第捨。
出世頂後冷,天面人臍上。
餓鬼小腹邊,旁生膝獄腳。

25、怎樣進行中陰的救度和自救?
答:神識沒有往生的,就將轉入中陰身。在這一境界中,一般要度過四十九天。那麼什麼是中陰身呢?簡單地說就是死後神識到又轉生六道這四十九天之間的生存形態。
氣絕後神識自覺迷悶,思量自己是否死了,這時恍惚間還能見到親屬等,如在夢中,接著就要經過一種昏沉迷惚的境況,三、四日後頓覺清明,叫初入中陰境。以後慢慢清醒,能見到家屬,如果此時能見到有人為其助念,並有人為其開示:“你已進入中陰境界,應放下一切,專一念佛,佛菩薩會感應而至接你”,使其心緒安定,專心念佛也能往生淨土。
在中陰界中,每個人生前所做不同的行業,會出現各種不同幻妄境界,而此時的中陰身已不是血肉之軀了,不會遭到損傷,不要怕虛妄中出現的怖境,而狂竄逃命,以致墮入惡道。應隨緣不動一心念佛,不為恐懼所動,更不為誘惑所動應持續念佛,定會蒙佛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極樂。

26、活著的時候修佛念佛,有什麼好處嗎?
答:修佛念佛首先讓我們自己知道了人世間的所謂富貴、名利都是虛妄不實的道理。即然不實又何必去爭呢?不爭就沒有了煩惱。懂得了六道輪回的道理,就會更加珍愛生命,關愛別人,可以獲友情,不再殺生,可以減少疾病,增長壽命。
念佛吃素還能降低生活的費用,念佛收心養性,使人變的溫文爾雅,涵養大增等等……
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如:化解了冤親債主的仇恨,少了不能預知的災禍,圓了心性、開了智慧等等……

27、去有名的大寺院拜佛,比去無名的小寺院要好,對嗎?
答:有許多人求佛,拜佛是往南拜到海,往北拜到山,專找香火旺的有名氣的大寺院,殊不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都有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拜佛不用看重形式,在哪拜都一樣,只要有至誠之心即可,更不用非要形式化的初一、十五去寺院裡。

28、在家裡供佛燒剩的香根,一定要帶到寺院裡處理嗎?廢像、廢舊經書也是這樣嗎?
答:哪部經中說的非要帶到寺中處理?幾千萬信佛的人都把香根等廢舊的東西帶到寺中,寺中不就成了垃圾山了嗎?你把香根等帶到寺裡,那寺裡的香根等物又往哪裡送呢?廢物就應當處理掉,但要注重方式,最好是將香根或廢舊經書放在干淨的器物中燒毀,有條件能沉在江河湖海中更好,廢像也是如此。

29、沒有上師就不能修佛法嗎?
答:在現實的生活中,有許多信佛多年的人常問新信佛的人:“你的上師是誰?”“沒有上師怎麼能學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學佛、修佛有個老師常指點自然是好,能少走一些彎路,但沒有老師在身邊教也可以修佛,釋迦牟尼佛不就是我們的上師嗎?眾多經律就是一面鏡子,就是我們的上師。我們常以鏡子看自己,發現污點就馬上清理,這不就如同老師在親自教我們嗎!有許多大學生是自學成才的,辟支佛是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的,所以自修也可學佛。

30、信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大都是在現實社會中屢受打擊,生活不如意的人,對嗎?
答:說這樣話的人是不了解佛教,了解佛教也就不會再這樣說了。信佛、修佛甚至出家,這完全是個人的信仰問題。我們不否認有一些信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曾遇到過不幸,信佛只是在找一種精神寄托,但他們遇到佛法後,心性卻完全變了,從被動的只是想找一種精神寄托到主動的追求佛法,這不就說明了一種問題嗎?
弘一大師即俗家的李叔同教授。他在世俗社會中有地位,有美麗溫柔的日本妻子,生活也沒受到打擊,卻斷然的出家了。2007年大年初四在長春出家的陳曉旭(紅樓夢中黛玉的扮演者),有名氣,有地位,有近億的資產,卻和丈夫相約出家了。這兩個例子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陳曉旭被媒體采訪,追問出家的緣由時說過,她和丈夫相約出家與生活不幸,感情問題沒有任何關系。人們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志趣和使命,出家是她和丈夫的理想。
上面這兩個例子如果您還不信服,那麼順治皇帝的出家就應當說明問題了吧!他貴為人王地主,三宮美女成群,金銀珠寶成山,吃穿不愁,為什麼也要出家呢?

31、有些修了幾十年佛的人,卻不如修佛幾年的年青人修的好,為什麼?
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肯打破自己固有的觀念,完全與佛法契合。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不要總覺得自己信佛的時間長,就比信佛時間短的人有優越感,更不能有貢高我慢之心。修佛並不需要論資排輩,如果去掉這些,起心動念都按佛說的話去做,沒有修不好的。

32、五戒的前四戒我都戒的很好,只有酒戒不掉,少喝幾口酒疏筋活血沒什麼不好的,不戒為什麼不行呢?
答:就酒本身而言,酒並無過錯,甚至可以入藥治病,但飲酒後可使慧性變渾,不利於齋戒,更不利於禅觀修密。酒後誦經念佛滿口酒氣是對佛的大不敬,眾護法都會敬而遠之。喝酒後肢體上是所謂的疏筋活血了,但肢體好受卻不能開智慧,只有慧性清才能開智慧。少飲酒尚且如此,如果多飲,難免酒後失德,到那時悔之晚矣。

33、自從信佛後,心中明亮了許多,看到各種佛經後更是愛不釋手,哪部都想讀,怎辦呢?
答:佛經是佛教的精神所在,無經不能啟信導行,但佛經又太多了,乾隆版的《大藏經》就收藏了佛經1669部7168卷,我們恐怕用一生的時間去研讀也研讀不完。
所以我們修習要有主次,學習哪一法門就用哪一門的修習方法。修習淨土就要用修習淨土的方法,以誦讀淨土五經和誦佛號為好。
但做為修佛人還有著弘揚佛法的重任,所以我們要合理的按排好時間,精選部分佛經去研讀,吃透理解,然後再廣傳佛法利益眾生。

34、淨土五經是哪幾部經?
答:分別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楞嚴經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之普賢行願品》。

35、真心修佛能有神通出現嗎?
答:神通即人們常說的五眼六通,亦稱五眼通和六根通,既是世俗中所說的特異功能。五眼通者: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六根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些神通是人本來就有的,只是人的心性被世間的假象所蒙蔽,阻礙了這些神通的顯現。如果能全心修佛,去習性、化禀性,即會有神通示現的。但修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所謂的神通,而是要修證佛道往生極樂,修佛中帶來的神通只是副產品,有了神通不要到處顯示,神通應當用在利益眾生上為好。

36、佛教的目的就是要讓人人都出家嗎?
答:不對,佛教的理想並不是要求人人出家。佛教徒分為四眾,即出家男女二眾和在家男女二眾,出家二眾負有住持佛法的責任,在家二眾負有護持佛法的責任。
可有些人上有老要敬養,下有小要撫養,卻非要出家,美其名曰是要修佛利益眾生,處處表現自己信佛信的好。請問哪尊佛告訴你老人、孩子可以不養的?這不是修佛這是逃避。難道自己的爹媽、孩子就不是眾生嗎?
出家修行住持佛法是好事。出家後多做功德回向給老人、孩子也是好事。但要根據自家的具體情況決定,比如老人臥床不起需要人照顧,你此時卻去出家,情理難容啊!
不出家也同樣可以修佛。信佛信得好的,修得好的,又做了大功德的人大有人在,李炳南居士、南懷瑾先生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37、常聽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答:大乘佛教是以實相為法印的,即探究宇宙萬物的真實相狀,也就是諸法實相。其一切經教都是以實相的道理來認證的。“色”即是五蘊中的色,指物質,而物質的現象都是緣起,它有相狀和功用。但它卻沒有常恆不變的主宰,所以說是空。此空沒有離開色而別有一個空,是當體即空。色是緣起所至,色法上其“實性”一直在變,所以說色即是空。因其沒有實性,遇緣又起,所以稱空即是色。空與色並非是兩個,而是一個,色從空而生,當體就是空。例如水中的明月,並不是水中真的有一個月亮,故色就是空,而水中本無明月,卻又示現出了一月亮,空即是色也。

38、聽說惡人臨終時,用至誠之心念佛也能往生,是嗎?
答:是的,臨終十念,念念至誠也能往生。但這種至誠卻不同於以往的至誠,這個惡人往世必定修習過佛法,今生一念之迷而造惡業,否則怎麼會遇善知識教他念佛呢?教他念佛又怎麼能信呢?他念佛時必定猛然省悟,痛悔自己所為,恐懼墮入三惡道,因此能萬緣放下。以這種心情和態度念佛,一句頂萬句。《十六觀經》說念念之中滅八十億劫中生死之罪。如果能以這種至誠心念佛,再加上過去世的福業,佛來接引,又有何疑?

39、惡人都能帶業往生,那還是在人世間多享樂享樂吧,等臨終時再念佛也趕趟?
答:要是有了這種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惡人能往生那是宿世有善根,又遇善知識開導,這樣的機會並非人人都有。
如果只知享樂,對佛法又不太懂,那就難免做錯事,造各種業障,未等到你臨終念佛,可能早就死於各種非命了。即便臨終想念佛,因平時不修佛,哪來的定性念佛呢?
當四大分離時,身體如刀割般痛苦,如再顧及妻兒、財產等俗事,萬緣難放,念了佛也無至誠,怎能往生呢!

40、佛教徒見面為什麼合掌稱阿彌陀佛?
答:佛教徒見面合掌相向是一種基本的禮貌問候,類似傳統的抱拳拱手或今天世人的握手。稱阿彌陀佛,今天己引申為:你好,你聰明長壽的意思。

41、念佛號或誦經時經常昏沉欲睡,怎麼辦?
答:這只能說明昏沉欲睡的人還沒有達到專一的程度。吃飯為什麼不昏沉欲睡呢?有些人打麻將賭博,兩天兩夜不合眼,因為他有興致、有贏錢的欲望在支撐著。誦經念佛號時昏沉欲睡除了多少天沒休息好或身體有嚴重病變外,就是對往生信心不足,沒有緊迫感,對往生的情致沒有達到真誠的原故。

42、念佛號或誦經能治百病嗎?
答:念佛號、誦經不能治百病。念佛號、誦經只是求佛道過程中的一種形式,其結果是要往生極樂。
想治病首先要知道生病的原因。第一個生病的原因是生理原因,如吃飯無規律,胃腸上就要生病,這是實病,吃些藥,飲食有規律病也就好了,只是好的快慢的問題。第二是冤業病。你殺生害命的冤主找來了,附在了你的身上,使身體產生病變,吃藥扎針無用,要想好只有讓他們離開,離開的辦法是和解冤仇。這時可請佛菩薩或神仙調解,自己真心認錯,並做功德回向或念經誦佛號回向。第三是實業病。如前生兩舌造成的口吃,搶劫造成的腳跛等,只有真心忏悔,斷惡修善才能使實業病今生或來生減輕或變好。
念佛號誦經能使身心清靜。心靜則神安,自然就身心健康,不易得生理病。有些冤親債主想來找你報復,但看你真心修佛,對你的仇恨有的也會減輕的。如果功德回向或誦經念佛,甚至能解怨。誦經時如有對往世惡業的忏悔心,也能消一定的業。

43、念佛號時頭腦中常出現各種圖像怎麼辦?
答:這說明你念佛念的很專心,已達到了一種念佛的高層次。但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境像,都不要追逐,要知相由心生的道理。如果過份追逐,恐入魔境,對身心無益,只管一心念佛即是。

44、念佛號是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好呢?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好呢?
答: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並沒有“念六字接引願”,也就是說念佛號並沒人硬性規定用幾個字的。淨宗八代祖師蓮池大師念佛號就是四個字,他說:“阿彌陀佛是名號,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敬重的意思,我決定往生,客套就免了吧”。所以說您認為念幾個字上口,您就念幾個字的,但最主要的是心念合一。

45、佛經的開篇第一句話都是“如是我聞”,“我”是指的誰?
答:“我”指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童年即隨佛出家修行。在奉侍佛的二十七年中,博問記持不變,被稱為“多聞第一”。佛將入滅時他問佛四件事:1、佛入滅後以誰為師?2、以何安住?3、對惡人如何調伏?4、佛說經典如何叫人起信?佛答:1、以戒為師。2、依四念處住。3、佛默然不語。4、一切經首著“如是我聞”。
從此,佛說的一切經,開頭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意思是說我是這樣聽佛說的。“我”廣義的講應為法界眾生的意思。

46、有不少人集資造佛像、建寺院,如果把這些錢用來救濟窮苦人該有多好?
答:窮苦人正是因為前生不信奉佛法不信因果報應,悭吝所至。幫窮苦能幫一時,但不能幫一世。最好的辦法是讓這些人信奉佛法,並能改變悭吝本性。而建寺院、造佛像、印經書等等之舉正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感知佛法、信奉佛法,這是救窮苦的根本之法。

47、有些信眾在翻看一本佛教典籍或看講法光碟前,都要對書和光碟頂禮,不頂禮就是對佛菩薩的不敬嗎?
答:敬重佛菩薩是對的,但不要太過於形式化。在道場中頂禮不僅是禮敬,更是佛教道場的莊嚴。但在書店或佛友家或其他場所看經書或光碟時,則不要過分居於常禮,應當隨順眾生。菩薩行菩薩道還講“四攝”呢,你要太看重形式會把其他的人都嚇跑的,因為不了解佛教的人會認為你有精神病呢,更會引起世人對佛教的反感。形式是外在的,有些時候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外在的形式也能管用的話,那又何必用心修佛呢?外在的形式是誠心的表現,而外在的形式裡,卻不一定包含了真誠的心。

48、往生極樂共分九品,極樂世界既然那麼美好,分了九品不就是分了九個層次,又有了階級了嗎?
答:九品也可以說是九個層次,但不是分階級,而是根據往生的人的不同的修學層次,分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教育他們,就如同小學、中學、大學一樣。小學生讀不了大學生的書,大學生看中學生的書又太淺。

49、佛像開光的意義是什麼?
答:開光是佛像啟用的一個儀式。目的是請佛加持我們,去掉貪、嗔、癡,使自性的佛光顯現。修持戒、定、慧,圓滿我們的一生,使我們能夠覺悟。這才是開光的真正意義,與佛像靈不靈沒有關系。

50、信佛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三歸依?
答:三歸依即歸依佛、法、僧。歸依是歸向、依靠,並求佛菩薩救護、幫助解脫的意思。想要修習佛道,就必須三歸依,如同皇帝登基一樣,必須要有一個儀式,同時歸依也是對信佛人的一種約束,是正信的象征。

51、出家人為何剃除須發,甚至燒戒疤?
答:剃發又稱為剃度,“離俗”的意思。無論是哪國的僧人,都要必須尊守的准則,這是做一名僧人的必備條件。
出家僧人也要剃除胡須,但我國的一些僧眾認為,剃須後還可復留。剃發、剃須的目的主要是要過簡樸的生活,好集中精神去學習佛法。
燒戒疤源於梁武帝,流行於元代。隨著時代的變遷,燒戒疤被演變為佛家的入門禮,表示信佛的決心。點愈多決心愈大,但一般不超過十二個點。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被中國佛協廢止,因為燒戒疤並非佛教原有儀制,有損人體健康。

52、佛門為何不贊成練氣功?
答:修佛是為了解脫,而練氣功是為了強身,追求的是功能和神通,二者的境界不同,所以佛門不贊成練氣功。
練氣功是以意導氣,會產生執著心,會障礙修佛人的入定生慧。修佛會顯現五眼六通,練氣功只能練出四眼五通,但怎麼練最後也要死亡而進入輪回的。
但佛門也不否定氣功,練氣功確實對強身健體有一定的作用。

53、佛教為什麼不贊成看相、算命?
答:佛教認為人的命運是前世業因所定,並不是看相、算命就能改變的。雖然看相、算命有時能躲過所謂的劫難,但是該你承受的劫難並不會消失,即所謂的躲過初一,但躲不過十五。只有努力學佛,多積功德,多種善因,真誠忏悔往生之罪業,才會改變你的命運。看看《了凡四訓》即會明白了。
佛門也不否認易經、奇門遁甲、風水、相術等,它終究是人類的文化的遺產。佛門認為應當正確運用因果規律來改變人生,反對盲目的看相和算命。

54、佛教 、 符號是什麼意思?
答: 、 為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征。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都出現過,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佛胸部所現的“瑞相”,用作“萬德吉祥”的標志。 、 又是佛及大菩薩層次的標志,層次越高, 、 的符號就越多。 、 又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四方延伸,無休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眾生。

55、為什麼有時拜佛、菩薩時會情不自禁的哭起來?
答:這是累世所積善根之所示,是感應道交所致,是吉祥之兆。這說明你在往修佛成功的大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這更是得到佛、菩薩加持後自然流露出的大慈大悲的心態與本性。

56、在寺院前遇到乞丐,給不給錢?
答:不論在哪遇到真有困難的人,我們都要幫,因為我們是佛門弟子。但對那些想不勞而獲,借佛門弟子慈悲之心想騙取錢財的人,則堅決不能給,絕不能助長了他們的壞習氣。對於那些無生活來源的老幼病殘,我們應當視情況而定,他們今生論為乞丐,也是前生罪業所致。

57、我很想度我身邊的人,可他們卻都笑話我,怎麼辦呢?
答: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太多了。這種情況的產生緣於這些人不了解人生真相,不了解佛法,所以我們不能因受到一點嘲笑就心灰意冷。我們要樹立為佛教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但光有了決心還不行,還要有善巧的方式方法。度人不是心急的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度人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但過於急功近利就會事得其反,不但沒度成人,反到將一些人嚇跑了。不了解佛教的人,甚至會說你是精神病,會對佛教產生抵觸情緒。
度人還要講求緣份。萬物因緣合則生,因緣散則滅。給他講佛法他不愛聽,這只能說緣份未到,只有瓜熟才能蒂落。佛能空一切相,成就萬法智,但不能即滅定業,也就是說不能化導無緣。但我們卻可以廣種善緣,促使因緣和合,讓眾生經常受到佛法的感染,受到佛法的影響。雖然你所度之人沒有信佛,但是佛法已經在他們的心中烙上了印跡。

58、念咒是怎麼回事?
答:咒是眾佛、菩薩修道時所持誦的心語,是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聯絡訊號。咒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音符,它都是按照梵語的聲音念的,咒的每個字都蘊藏著巨大的威力。學佛之人念咒時,不必非要弄懂其意義後再行修持,只要專注長久持誦這一咒語,必能獲得大功能、大智慧,並能達到無我無為的境界。

59、什麼是末法時期?
答:所謂末法即正法毀滅之意,指佛法衰頹的時代。佛教的教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階段的變遷。
佛教教法的三個階段的時限有不同的說法,但以佛滅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的說法偏多。末法時期,魔法強,佛法弱。

60、蓮花和佛教的關系?
答:蓮花開放於盛夏,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世界。同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高雅聖潔,這是美德的象征。污泥代表了六道,淨水又代表了四聖法界,蓮花代表一真法界。蓮花比喻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人,即平時所說的蓮花化生。
因為蓮花的高貴,淨土的聖人又被喻為蓮花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清涼的智慧。所以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台之上。

61、我信佛,但情欲太重怎辦呢?
答:生在欲界中的眾生,如果沒有情欲,那他(她)就不叫眾生了,除非他(她)是頑石或是有病,否則不會沒有情欲的。信奉佛法是善根的體現,但信奉佛法的人也是有欲望的人。我們通常所說的情欲一般泛指的是“YIN”,“YIN”是五戒中的第三戒。YIN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夫妻以外的不正當男女關系。
做為佛門弟子,要想修持佛法,就要處理好男女的關系,即使是和自己的妻子(丈夫)行房也要注意,如無節制,只圖瞬間的快樂,長期以往則會腎虛體衰,精神不振,道心減退,又何談修佛呢?更何況YIN欲能系縛自己的清淨心,障礙修行和精進。在世俗中因爭情愛,滿足私欲,還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紛爭。
夫妻之外的男女關系不要去想,更不能有YIN亂的行為,因為這是要受遭業報違背佛法的。如果實在控制不住對異性的情欲,就對肉體作九觀想:1、青瘀想;2、膿爛想;3、蟲啖想;4、膨脹想;5、膿血想;6、壞爛想;7、敗壞想;8、燒焦想;9、枯骨想。萬惡YIN為首,要想修習好佛道,首先要放下YIN欲。

62、都說修習淨土法門好,為什麼又有許多高僧大德提倡禅淨雙修呢?
答:參禅是靠自己之力得以解脫,而念佛號是靠佛之願力得以往生,這就是禅、淨二宗的區別。參禅靠自己之力能解脫者甚少,只有修行多世,有大根器的人才能覺悟解脫。如果靠自己參禅的定性,加上阿彌陀佛之願力,那成功的比例則大大提高了。僅修淨土,如無參禅之定性,難免臨終時不能一心不亂的念佛,所以成功率也難得保證。
淨空法師說:“只憑有口無心的念幾聲佛號生不到極樂世界,必須要修定和四無量心(即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無量、捨心無量)。元代臨濟宗明本禅師有偈雲:“禅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禅”,他說的即是禅、淨為一。
自宋代以後,禅淨交流和雙修的趨勢越來越大。人們在尋求開智慧的同時,也在求生淨土。如若禅淨雙修,念佛為正行,參禅為助緣,那麼此修行法如同舟借東風,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63、信佛人家可不可以養寵物呢?
答:如果是小寵物無家可歸,或是一些動物受傷,佛門弟子本著慈悲之心來喂養,將來再放生的話可以。但養寵物只為玩樂則最好不養。《法華玄義》卷四、《涅槃經疏》卷六等佛教經論中已明確指出,蓄養寵物及牲畜等為八不淨(比丘不可畜積八種不淨物:金、銀、奴婢、禽、獸、倉庫、販賣、耕種)。我們在家人雖然不是比丘,但也應當參照比丘的要求去做。
俗語言:“一心不可二用”、“玩物喪志”,修佛、弘法、度眾生都忙不過來,哪還有時間來養寵物呢?

64、有些人為什麼總愛貶低別的宗派,而炫耀自己所修習的宗派好呢?更有甚者,同一宗派內的人也相互貶低,而顯示自己修的多好呢?
答: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是佛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習性、不同的國籍、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習俗而創建的。萬法實為一法,修習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只是修習的過程,所走的路途不同而己。對其它宗派隨意貶低的人,只能說明他對佛法還不太了解,對佛法的修習還不夠。炫耀自己宗派的好處,是說明你已經在修習該宗之法時得到了益處,但你並未修習其它宗法,你怎知其它宗法不好呢?不要妄加評論,不要再造三業中之口業。
同宗之中更不要相互貶低。什麼誰好誰壞,誰高誰低,佛法面前沒大小,修佛更不需論資排輩。之所以出現以上的情況就是貢高我慢之心所至,這是修行之大忌。修行的好與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中國有句古話:“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修習佛道的人應當是有修養、道德高尚的人,應當成為世人的榜樣,可不要成為古話中所說的人。

65、我雖然信佛不久,但我卻深信佛法,我願救度我身邊所有的人,怎麼度呢?
答:弘法度眾的心情是好的,但首先自己要明白佛法,能講出道理來,別人才愛聽。不少信佛不久的人,度人的心情特別的迫切,因為他們剛剛明白六道輪回、三世因果的道理,怕別人不懂這些道理,再造惡業而身受其苦,同時自己也想廣做功德,所以急著度人。其救度世人的慈悲之心是叫人能夠理解的,但是因為你度人的急迫之心,以及佛法的運用不是恰到好處或是自己根本就沒有把佛法講明白,甚至參雜了個人的不正確認識,再加上你所要度的人根本就不信佛法,或是半信半疑,往往人沒度成,還會惹來一身的不是,甚至被人嘲笑,被罵為愚癡等等。即便是你所要度的人對你所說的話信服(因為你可能是這個被度的人的至交或親朋),但你所講的佛法如果太淺薄,再加上參雜了個人的一些認識和偏見,那麼你給這個人講的最初的“佛法”,即造成了這個人對佛法的最基本的心理印跡,則可能影響到這個人以後對佛法的正確認識。
所以度化他人要注意如下幾點:1、自己首先要深入經藏,廣學佛法,要有底蘊;2、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欲速則不達,應循序漸進;3、針對不同的度化對象,要用不同層次的道理;4、注意語言的組合,即要培養自己的口才;5、要注重緣份(本章57題已講過);6、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樹立起自已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即起到表率作用;7、在不同的環境裡,要講求度化的善巧變化。

66、念珠的含義及怎樣使用?
答:念珠又叫數珠、佛珠,是念佛菩薩聖號或持咒時,用以計數或束心的工具。念珠的使用方法:將念珠展開,右手除大母指外的四指托住,念佛或念咒時,大母指從最大的一顆的下一顆掐起,一句或一咒過一珠,到最大的珠時再翻過來重掐,但不越大珠。大珠象征著佛陀,翻過來重掐,象征著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67、為什麼說修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
答:菩提心既是覺悟的慈悲心,慈就是給眾生歡樂與佛法,悲就是運用佛法善巧救拔眾生之苦難,而沒有覺悟的慈悲心只是憐憫心。菩提心是修習大乘佛教的人必備之心,沒有菩提心的人,是不能被稱之為修習大乘佛教的,因為他只想著怎樣使自己盡快的解脫,盡快的滅盡煩惱,就如同乘著一葉小舟在苦海中向著智慧解脫的彼岸劃行,而他的小舟只能裝下他自己,因為舟小的原因,舟輕便而快捷,利於他自己盡快的到達彼岸,乘坐獨木舟的人被稱之為修習小乘。
而修習大乘的人,為了讓更多人能順利到達解脫煩惱的智慧彼岸,他們所能乘坐的不是小舟而是大船。他們會主動地向著在苦海中掙扎的人伸出救援之手,而把他們救上船並告訴他怎樣駕駛大船,怎樣克服艱難險阻,並帶著他們劃向解脫的智慧的彼岸。這被稱為行菩薩道,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行菩薩道之人如果沒有修菩提心,又怎麼能行菩薩道呢?所以說修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

68、為何信佛了還會有許多不順心的事?
答:這是糊塗信的明顯特征,因為你信佛信的什麼你並不清楚。信佛信的是佛陀的言教與思想,即六道輪回、三世因果及怎樣橫超六道的方法的真理。並不是信佛了就有錢花,餓了天上就掉餡餅。各種愁煩的產生原因,有的是因果業報,有的是自己的心放不下所至。所以說有了不順心的事發生,不要怨佛,更不能因此而謗佛。

69、末法時代,佛法、經論漸漸地被人為的滅盡,現階段有何特征呢?
答:1、不求真智慧,注重表面的形式,如同表演、唱戲。2、明碼標價,買賣佛事。3、否定三寶,不持戒律。4、以所知障,篡改佛經。

70、寺院中僧眾的早晚課是怎麼上的?
答:早晚課又稱為日常課誦。二課為早晚二時上課,既早殿和晚殿。早殿上二堂課,晚殿上三堂課。早殿五更開始,第一堂課主要誦《楞嚴咒》,第二堂課主要誦《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經》。晚殿第一堂課誦《阿彌陀經》,附誦《往生咒》三遍,第二堂課做禮忏,先拜八十八佛,後誦《大忏悔文》。第三堂課是蒙山施食。晚殿的三堂課在一般的寺院中單日念《阿彌陀經》和阿彌陀佛聖號,雙日禮拜八十八佛,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則天天舉行。

71、有些基督徒說我們拜木雕泥塑的佛菩薩像是愚昧,如何對待?
答:佛已入涅槃,不在我們身邊。他方世界的佛菩薩,也都不在我們身邊。我們不得不用木雕、泥塑來做出他們的形象,以示對他們的崇敬。這就如同我們熱愛祖國,對國旗敬禮一樣,這不是愚昧,更不是迷信,只是一種敬仰。天主教有神像,基督教有十字架做為禮敬的對象,有的還要下跪祈禱,這和我們拜佛菩薩的形式是一樣的,這只能說明基督徒對我們禮佛的意義還不理解。

72、出家的僧眾是靠十方供養而生存的,這不是寄生蟲是什麼呢?
答:這種說法是十分錯誤的,是對佛教的不了解所至。他們只看到了僧眾住在了莊嚴、清淨的佛寺中,看到了眾生對僧眾的尊敬與布施,認為僧眾無須做工勞動,吃穿皆由施主供養,如同流傳的詩句“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閒”一樣。殊不知對僧眾的此種認識是大錯特錯的。真正修行的僧眾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早晨三、四點鐘即要起床上殿做早課,晚上還要上殿做晚課。每日早中兩餐,過午不食,同時還要經常性的為施主做各種法事,並廣讀經論,學習戒律,還要隨時向眾生宣揚佛法,怎能說他們是寄生蟲呢?我們不否認部分寺院中,有一部分與真正佛教無關的人,也穿著僧衣,打著佛教的幌子,貪求供養、抽簽算命、騙取錢財、佛事明碼標價、毀佛門清規、壞佛門戒律,但他們並不代表真正的佛教。

73、佛教徒可否為已故的先人燒紙嗎?
答:中國有祭祖之風,燒一些燒紙、紙錢之類,以示對已故先人的懷念之情,這是由來以久的風俗習慣,但不是佛教所固有的,佛教不提倡這些。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受到了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並揉和進了許多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國的佛教徒本身是中國人,自然會受到中國文化的熏染,為了隨順眾生,不讓世俗人認為信佛了就不要傳統了,就成了不孝之子了,燒一點也無可厚非,但不要在寺院中燒。

74、佛都說了“一切皆空”,即然什麼都是空,那人生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呢?
答:此種說法是不了解人生真相,是對佛法的誤解所至。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如果什麼都沒有,又怎麼叫三千大千世界呢?我們的眼睛實實在在的看到了許多東西的存在,如太陽、月亮、高樓、汽車等等,怎麼能說什麼也沒有呢?有又為什麼說一切皆空呢?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不變的“實體”,稱之為空。一切事物都是有因遇緣才有,所以一切事物皆由因緣之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為空,並不是說一切皆空就什麼都沒有。我們既然懂得了空的含義,就更不能消極對待人生。人生只是一瞬間的事,能夠投生成人,是多麼不易的事啊!怎麼能沒有追求呢?誰願意因不知佛法而愚癡呢?更不會有人願意做苦不堪言的惡鬼,也不會有人願意投身畜生道,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所追求。

75、佛法中經常講“世間”、“出世間”,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我們許多人認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世界,出世間就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這樣理解是錯誤的。世是一個階段的意思(如一百年為一個世紀等),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這一個時間段稱為“世間”。而佛法中的世間還有一層意思,應理解為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不知自己從哪來,死後到哪裡去,不知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塗地生活在因果中,這叫世間。什麼是出世間呢?既是超出、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心裡清淨,無煩惱,體會到不再生死的樂趣,稱為出世間。同時出世間又有超脫,從凡夫修證到聖人的意思。

76、佛歷與佛旗是怎樣產生的?怎樣算佛歷呢?
答:世界佛教友誼會在1950年,討論了關於佛陀降生、出家、成道、涅槃的年代與史實,做出如下規定:1、佛陀生於公元前623年5月的月圓日。2、佛陀29歲出家,35歲成道。3、佛陀說法45年,80歲涅槃,既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4、佛歷由佛陀涅槃時算起。
算佛歷的方法應當是佛涅槃的公歷(公元前543年)加上現在的公歷(2007年)既是今年的佛歷2550年。對佛旗的規定如下:佛成道時,聖體放出六種顏色的光,所以就用六種顏色做成佛旗。這六種顏色為:藍、黃、紅、白、橙以及前五種顏色的混合色。

77、萬修萬人去,為何沒看到幾個往生的呢?
答:“萬修萬人去”這句話出自永明延壽大師的“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之句,意思是說修淨土法門比較好修,誰認真、如法地修持,誰就能往生。我們千萬不要誤解為只要修了淨土法門,念幾句經,誦幾聲佛號,臨終時就可往生。淨土法門是秉承阿彌陀佛的願力而成的一個法門,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願,十念並不是有口無心地念十聲佛號,而是要有至誠心,一心不亂,不夾雜任何想法的靜心念。能這樣念佛號,臨終即可受佛接引而往生。為什麼往生的人那麼少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伏住煩惱。其他法門是要斷了煩惱方可橫出三界,而淨土法門只要伏住煩惱就可往生,已比其他法門簡易的多了。往生的人之所以少,就是我們修的不如法。

78、即然念佛號能往生,又何必要授五戒、修十善呢?
答:受五戒、修十善,是佛門中人必做的德行,其目的是要去掉身上的壞毛病,去掉心中雜念和貪、嗔、癡,這是利於修定的,有了定力,才能一心不亂的念阿彌陀佛聖號。

79、我們修的是淨土,還用常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嗎?
答:修的哪一門就以哪一門的功課為主,如果為了化解冤親債主的怨恨,定期的誦《地藏菩薩本願意經》是有必要的,冤親債主都走了,沒人搗亂了,不是更有利於修習本門的功課嗎?

80、我唱佛號很清心,唱佛號能往生嗎?
答:無論是口上念,還是嘴上唱,這都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心裡有佛,從內心念佛。如果你能以唱代念,也能達到“唱唱”相繼,“唱唱”不斷,“唱唱”出自內心,而又一心不亂,這也未嘗不可。

81、“雜修”是什麼意思?
答:“雜修”就是夾雜,不專一修一門的意思。有人說修密宗如何如何好,你就修密宗,有人說修禅宗好,你又改修禅宗,這也修那也練,結果什麼都知道,什麼也不行,而且你知道的也只是皮毛,最後哪一門也未通,誤了大好的時光。
能“深入經藏,博覽群書,廣研佛法”固然是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要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去做,所以能安心的修好一門為好,萬法皆一法,一門通門門通。

82、學佛必須要上早晚課嗎?
答:應當視情況而定。因工作、環境等特殊的關系不能上,就不要上,上了也只是一種形式。身在上課,心在想著別的事,這已經失去了上課的實際意義。如果確因特殊原因不能上課,最好忙中抽閒,可小聲或默念佛號為好。

83、都說燒香時用貴的好,燒的越多功德越大?
答:功德的大小並不取決於燒的香的貴賤和燒的多少,而取決於敬佛的心態。家中生活條件好,就用好一點的,條件差一些的,也不要去攀比。燒三支香是代表戒、定、慧或三寶等。燒一支的是代表一心清淨或一真法界等意思。燒香也是供養佛陀的一種形式,但要有至誠心是最為主要的。香也有信使的意思,固定時間有規律的燒香,也會提醒我們莫忘修佛、拜佛。

84、供佛菩薩非要有佛龛嗎?
答:供佛菩薩主要看的是有沒有恭敬心、至誠心,有沒有佛龛並不是最為主要的。

85、請佛像還用選日子、時辰嗎?
答:沒有必要。什麼時候請都可以,有必要的是要有恭敬心、至誠心。

86、我想做功德,不知怎麼做功德最大?
答:功德的大小並不是刻意怎麼做得來的,而是看你是否能以至誠心和恭敬心,去盡力做。窮的自己都吃不上飯了,卻用僅有的一把米去恭養佛陀,就比生活很富有,卻只在初一、十五隨意的供三個饅頭,功德大的多。想做功德,放生是功德,印經是功德,布施錢財也是功德。

87、婦女月經期間可否拜佛?
答:有人說婦女來月經了去拜佛是對佛菩薩的大不敬,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印光大師已經告訴我們了,以清淨心、真誠心拜佛即可。婦女有三十五年的月經期,如果累計在一起,該是多少時間啊!這麼長的時間不拜佛,白白地浪費了,不是斷人慧命嗎?拜佛時,自己多注意一下衛生即可。

88、學佛後夫妻就必須要分居嗎?
答:這是造謠生事。佛只是說受了二十八輕戒的弟子在六齋期間不可過性生活,並沒有規定必須分居。

89、有人先學的淨土,後改學密宗了,這是否說淨土沒有密宗好?
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每個人的根基和所生活的環境不同,所學的宗派也是不同的。世俗社會中,法律規定了宗教信仰自由。而佛法裡,哪一門、哪一派均是佛教,所以學什麼也是自由的,修哪一宗都可成正果,並沒有誰好誰壞之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了念阿彌陀佛聖號,可往生西方淨土的方便之法,此法簡便易學,所以普通的眾生還是以念佛為妥。

90、受戒後可否參加娛樂活動,如下棋、扭秧歌等?
答:最好不要參加。一是我們的定力不足,易為境轉;二是會起貪嗔心,如下棋總想贏人,贏不到心中生氣等;三是大好的時光白白浪費了。如為善巧度人,可適度參加娛樂活動,但最好是在自己修到一定的層次以後為好。

91.學佛一定要過苦行僧般的生活嗎?
答:不一定。聖嚴法師說的好:“無目的的享受應放棄,有理由的享受須維持。”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有度的享受,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威儀。難道拜佛時非要穿得破衣爛衫的,就能證明拜佛的真誠及修行修得好嗎?
原始佛教主張比丘要身無長物,一是為戒貪,二是為惜福,三是為減少對身體的執著。誰也沒有規定學佛就要光胱,有大米不吃非要吃糠,有床不睡非要睡地上。有些苦修的人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確實放棄了美好的生活條件,而去苦修、苦練,這是一種精神,值得所有的人去敬重,但不見得人人都要去學。

92.做生意賺錢是為了利潤,這就是貪心,所以佛門弟子不應當做生意?
答:佛陀在世時,古印度人民分為四個階層:1、宗教師的婆羅門。2、從事軍政的剎帝利。3、從事工商的吠捨。4、從事殺生等賤業的首陀羅。釋迦牟尼佛除了不鼓勵從事首陀羅的職業外,對其他的都加以贊歎,可見佛教徒做生意是可以的。
佛教徒也是人,也要穿衣吃飯、養家糊口,只要不做違背佛法、國法、違背道德的生意,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佛教徒如果連自己的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又何談弘揚佛法、濟世利人呢?

93.“加持”是什麼意思?真的管用嗎?
答:一般是上師或佛菩薩以神力加被於弟子或眾生,而使之獲得法力的佑助。加持者的功能,來自於咒力、願力和心力。如果您相信咒力、願力和心力的存在,那麼您就會相信加持的功效。

94.業報可以替代或轉移嗎?
答:佛門講的是因果報應,誰造的業誰來受,業報是不能替代與轉移的。但有些修行功力深厚的人,卻可以用咒力或心力為他人的業障做一時的阻擋,而暫時不受業報,但卻不能改變根本的因果。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面對琉璃王滅釋迦族的大屠殺時,他雖是盡力的阻攔,也只是阻擋住了三次,最終也無法改變因業報所至,整個釋迦族被滅的現狀。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因業報的原因,成佛後,還要受“金槍馬麥”之報呢。

95.廣結善緣是什麼意思?
答:善即善良、慈悲的意思,緣即緣份、關系的意思。合到一起,即可解釋為自己與他人建立起了一種自利利他的、不涉私欲的互助關系。
有人信佛後,急於度化眾生,見人就結緣,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毫無原則的出錢、出力、護法、講法,結果自己弄的焦頭爛額,卻沒有起到多少濟世利人、弘揚佛法的作用,有的卻起到了一些反作用,這就不是善緣。
就我自己而言,我開的是書店,我剛信佛時,急於弘法、利生,有人問我是否經銷佛教書,我說經銷,問我有結緣的書嗎?我告之有後,一些人差不點把我的書店給搬家,見結緣的書就拿,甚至是成摞的拿,也不看看是否是自己用得上的,只要是不要錢就拿。結果是助長了許多人的貪欲,善緣也變成了惡緣,我這才真正意識到了“法不輕捨”的含義。
結善緣就好比用一碗飯去布施,給一個即將餓死的人去吃,可以救活此人,若給一百個即將餓死的人去吃,可能一百個人一個也沒有救活,全都餓死了。雖然佛門講的是廣結善緣,要平等無差別,但對一般人說,財力、物力、體力、時間等都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盲目的、無原則的廣結善緣。廣結善緣也要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能不切實際。要量體裁衣,只要心底無私,盡力而為即可。

96.佛教徒遇到什麼樣的委屈都要忍氣吞聲嗎?
答: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修習佛道必修六度,六度的第三度為忍辱,但忍辱並不是忍氣吞聲。《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雲:“雲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不忍怒、不抱怨、不懷惡。”並沒有說遇到壞人行搶而見死不救。六度第一度為布施,布施中有無畏施,即保護大眾的安全而使之沒有怖畏,如果壞人搶的是你自己,你怎麼辦呢?忍氣吞聲嗎?我個人認為對惡的忍讓,即是對善的拒絕,對惡的行為要制止,對施惡的人要制裁,但不要瞋恨。

97.在家居士可否為他人皈依和講經說法?
答:在沒有出家人的情況下可以為他人皈依。皈依的本意是皈依三寶,在家居士是代僧寶來皈依,並不是皈依的居士。對於各種動物,不論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為之皈依,而使眾生普種善根。
居士講經說法,在佛陀未入滅時就有,如維摩居士、勝鬘夫人等,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因此,“居士說法應該沒有問題”(聖嚴法師語)。

98.方便法門是什麼法門?
答:方便法門並不是什麼門派,它是隨機度眾的一種善巧方法,是一種智慧。所以,方便法門又稱方便般若或方便乘。方便是指教化眾生而采取的各種靈活便利的手段和方法。方便法門很多,佛以無量法門度無量眾生。如以戒、定、慧治貪、瞋、癡;以布施治悭貪;以持戒治毀壞;以忍辱治瞋恨……

99.如何識別佛經的真偽?
答:佛陀臨入滅前囑咐眾弟子,關於如何理解和掌握佛陀正法的四個方面的標准,我們可以依此標准來識別佛經的真偽。1、依法不依人。修道者當以教法為依,不管是誰講法,其所言之理契合於正法,方可信受。2、依了義不依不了義。3、依義不依語。4、依智不依識。

100.信奉佛法可以改變命運嗎?
答:可以改變命運。命運雖然由前世的業因所感而成,但並不是不能改變的,除了造下的定業(諸如“五逆”大罪等)不能轉變,其它的均可改變。
把人生比做一盞油燈,油燈中之燈油比做前世所做之功德,那麼油越多,燈越亮,燃的時間也越長,再加上今生信奉佛法,廣做功德,那麼今生的命運以至來生的命運就會愈來愈好。但如果今生不修習佛法,不廣做功德,那麼燈油就會越燃越少,人生之燈就會越燃越暗,後半生以至來生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差。
多看看《了凡四訓》,這個道理就會更明白的。

101.佛法講的是三世因果,我怎麼能知道前世的情況呢?
答:佛教認為:“羅漢有住胎之昏,菩薩有隔陰之迷。就是說大阿羅漢一住娘胎,也會把過去世的情形都忘了,階位小的菩薩,降生前也會忘失前生之事。
如果真的想知道,那麼就要努力修習佛法,修習禅定,而獲宿命通等神通,即可知曉自己的前世情況。但修佛道並不是為了得什麼神通,而是要了脫生死,濟世利人。其實不用神通,用佛教的因果規律分析,也能知得一二,“欲知過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事,今生做者是”。

102.佛教信徒共有多少種?
答:有九種。主要是依所持戒律的高低排列的,但受菩薩戒的人不在等級中,因為異類傍生也可受菩薩戒。受了五戒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事男、女;受持八戒或住在寺院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住男、女;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沙彌、沙彌尼;受了具足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比丘、比丘尼;由沙彌尼至比丘尼之間,為期兩年的被考察的女子,稱為式叉摩尼,又稱學戒女。被考察的目的是看該女子是否懷孕及能否習慣於出家的生活。

103.功德回向,摸不著看不到,真的管用嗎?
答:功德回向是屬於心力的感應,這種心力的感應是不可思議的。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中的婆羅門女,憶母心切,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而見自身到一海邊,此即心力感應,大願力所至。
功德回向又如同太陽光通過反射物的折射一樣,陽光雖直接照不到屋裡的角落,但折射後,角落卻接受到了陽光的照耀。
看了以上兩個小例子,您是否應當相信功德回向的功用呢?

104.信奉佛法的佛教徒,可否從事政府部門的工作?
答:佛教徒信奉佛法與參與、從事政府部門的工作並不矛盾。佛教並不是一個政治性的宗教。政府部門的工作目的也是為了國家的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足,所以佛教與政府間有許多的兼容性。太虛大師曾主張“問政不干政”,同時政府也給以了包括佛教徒在內的所有公民的諸多問政的權力,如政治協商制度等。所以佛教徒可以從事政府部門的工作。

105.我國的佛教共有多少個宗派?
答:佛教從產生之初的無宗無派,到今天的宗派眾多,已經經過了兩千五百多年的發展。在這兩千五百多年的發展歲月中,無論是佛學理論還是佛事活動,甚至是僧眾們的生活,均受到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各教派間分化、融合的現象時有發生,但發展到今天,在我國影響較大的宗派有八家:天台宗、三論宗(法性宗)、瑜珈宗(唯識宗)、律宗、淨土宗、禅宗、華嚴宗、密宗。

106.佛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真的有貢獻嗎?
答:佛教雖然是外來品,但在中國能扎下根,而且成為了中國宗教教派中的第一大的教派,就足見其魅力所在了。佛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的貢獻,我們僅就幾方面略舉幾個實例即可見證。
在文學上,由於佛教經典的翻譯,為中國增加難以計數的新語句,諸多的成語和俗語就是個例子。如“萬劫不復”、“在劫難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在藝術上,雲崗石窟、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中的雕刻與雕塑,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藝術陳列。
在醫學上,佛醫學對中醫的促進有目共睹。
在哲學宗教上,佛道教的相互融合,儒家對禅理的應用等。

107.“六根不淨”是指的貪圖財色嗎?
答:“六根”是佛教的專有的用語,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因六根而生六塵,六塵生六識。但六塵、六識的根源在六根上。因根的貪,人才在六道中輪回。因貪不到而起瞋恨心,外加上無眀,才輪回無期。
修習佛道是內修心,外修身,而戒、定、慧三學的戒主要是修身的,身不淨無以養心。所以只有六根清淨,清心宴欲,才能踏上成聖脫俗之路。
所以“六根不淨”絕不是單指世俗人所說的男女財色等方面壞習氣。

108.揀的東西,也算偷盜嗎?
答:無主之物,揀拾不算偷盜。因為主觀上並不是想把別人的東西,不擇手段的占為己有。但佛門弟子應本著慈悲為本、善念為懷的原則,努力去找尋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應當把揀到的東西交給某些部門。如自用了,應用相應的價格折算,而替失主或買物放生、或助印善書、或用到其他慈善事業上。

109.佛是萬能的嗎?
答:佛是成就了無上智慧,福德具足的人。他能教導眾生去發現真理,教導眾生改變命運的方法,卻不能直接改變眾者的命運。佛住世時,也說過不能度無緣之人的,不能轉眾生的定業。佛法無邊,卻也不能違背因果業報的規律的。如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因前世漁獵殺生的原故,雖神通第一,但也不能改變被已成為外道的怨主,活活打死的命運。

110.世界真的有末日嗎?
答:“世界末日”的說法緣於基督教,而世界末日並不是最後的日子。
佛教把我們住的世界的生滅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可簡單理解為:“成”是形成我們這個世界的階段;“住”是有人類生存的階段;“壞”是這個世界毀滅的階段;“空”是這個世界不再存在,變為虛無的階段。
我們住的世界毀滅了,那人類是否也滅絕了呢?沒有,我們所住的世界只是宇宙中極小的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滅了,我們可以藉自己的善惡業,轉生到他方世界。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世界滅了我們怎麼辦,到是應當擔心的是如果修的不好,去了一個不好的世界該怎麼辦?

111.“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
答:“不二”不是左也不是右,也就是說並非二個極端的意思。而“法門”則是修習佛法的通途、門徑。合在一起,引申解釋為:恰到好處的修習方法。而今天“不二法門”一詞,一般已被泛指為學習某種學問和技術的唯一正確的途徑。

112.去寺院和各道場中幫忙,自己累的夠嗆,卻什麼也得不到,是不合算的?
答:大乘佛教講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你能主動幫助別人,不就是行菩薩道的具體體現嗎?因為你的努力工作,而為別人創造了修行的條件,別人修積的功德中,也自然有你的一份,怎麼能說什麼也沒有得到呢?你的功德也是無比殊勝的,必定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護念,會有諸天善神的護佑。
但一定要安排好家庭的生活後再去幫忙,不能幫了一邊而冷落了另一邊,厚此而薄彼,因為自己家中的人也是眾生。

113.什麼是做佛事?
答:做佛事廣義的講,凡是與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等等一切與佛教有關的事,都叫做佛事。而狹義的講,既今天人們所泛指的求出家人做的超度亡魂、求財求福、消災免難之事被稱為佛事。而做佛事許多人認為請出家人做才是正統,實則不然。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求請出家人去做,而真正意義做佛事是要求自己來做的。無論是求請出家人做佛事,還是自己親自做佛事,只有出於至真誠心,才會感應道交,才會更加靈驗。

114.念觀音聖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相同與不同?
答:若說相同,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被統稱為西方三聖。三聖一體,都是救苦救難和接引往生的,念一某種意義上說等於念三。
所謂不同,觀音聖號主要標志著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誦念觀音聖號是對其歸依禮敬與求助消災的意思。而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接引佛,是極樂的象征,誦其名號是秉乘其願力,求其在自己臨終時接引。

115.拜見一些有道的高僧非要用古禮跪拜嗎?
答:我個人認為,無論是跪拜、問訊、合十、鞠躬,這都是敬重對方的一種外在的形式。如果形式上是在跪拜,而心裡想的卻是不敬重的事,那跪拜就失去了禮敬的意義。而今,時代不同了,禮法也應當與時俱進,不要一見到師傅,也不分個環境趴下就跪拜,這樣會障礙一般的學佛人和大部分世俗人對佛教的看法的,認為佛教的禮節太麻煩了,甚至會因此而放棄了學佛。尊重對方看的不是拜不拜,而是有沒有恭敬心。
對這個問題,我們看看淨空法師是怎麼說的:“見到法師一定要磕頭,他不去見了,你說這種方法拒絕了多少人入佛門的機緣。所以佛法在現代是度現代人的,不是度古人的”、“現在最恭敬的禮節是三鞠躬,我們三問訊,這就最恭敬了,不必再趴在地上拜。”所以,今後我們拜見出家的大師父時,條件允許我們就跪拜,條件不允許,合十鞠躬也不是不可。我想真正有修為的高僧,是不會計較你拜見他時是否跪拜的。

116.淨土的“禅”,是指的什麼?
答:“禅”即禅定。六祖慧能對此的解釋為“外不著相為禅,內不動心是定”。而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為禅。只要是一門深入,專一修持,即為禅定。而淨土的禅定,就是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斷,聲聲在心,一心不亂,即是大禅定。所以佛在《大集經》上言:“念佛是上上禅。”

117.八難指的是什麼?
答:就是八種學佛的障礙,或者說是八種難遇佛法的情況。即生到了: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北俱盧洲(該洲的人有樂無苦無佛法)、長壽天(一般是指無色界天)、盲聾喑啞、世智聰辯、佛前佛後。這八種情況下很難感知佛法,故被稱之為八難。

118.一真法界是什麼法界?
答:一真法界並不是什麼法界,這是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如同天台宗所言的諸法實相的意思。是指總攝萬有的唯一實在,即唯一平等真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19.佛經的“經”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叫“旨”、“論”等?
答:經的梵語為“修多羅”或“素怛纜”,漢語意為線。佛陀在世時隨機所說之法,在佛滅度後,被其弟子收集,並整理為一部部的經典。這就如同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因線的貫穿,而使之成為了更加絢麗的花環,並且因線的集結而不會散失。
一般極具價值的古聖先賢之論述,才被稱為經,這也是對古聖先賢的敬重之意。而佛弟子們的論述,則被稱之為論(六祖《壇經》除外)。

120、佛法與哲學上的唯心論是一個意思嗎?
答:一般人認為佛法是唯心的,是與哲學的唯心論是相同的,其實不然。哲學與佛法是有著本質的不同,哲學研究的是存在與思維的關系,而佛法講的是如何證悟到真如本性,其根本是要斷除煩惱、了脫生死為目的。佛法包涵了哲學,而哲學只是佛法中的皮毛問題。唯物與唯心的問題無非是爭的誰是第一性,佛法中的“心本無生因境有”是講的人的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這說明物質是第一性,心是第二性,存在決定了意識。但佛法中又有“唯心所現”一說,是指的主觀的虛妄,並非世人理解的一切都是由心造出來的。要是一切由心造,那怎麼不用心去造高樓、造火箭、造飛船呢?
心與物是不二的,心與物都是在運動變化中的,是生滅不停的假想。所以佛法又是非心非物論,說佛法是唯心的,是對佛法不了解的象征。

121、經銷佛經佛像就是出佛身血,這種說法對嗎?
答:對此說法認同的人是對什麼是“出佛身血”的含義不了解,出佛身血是指五逆重罪中的惡意傷害佛身,毀經、滅像等而言。相反,能積極的經銷經、像的人,某種意義上說是起到了弘揚佛法的作用的。經像並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是制做出來的,制做是要成本的,哪部經論中規定的經像不能販賣?未法時期印經、造像的人越來越少,能有人經銷販賣經、像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試想如果人人都經銷經像的話,那麼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成了一個佛經像的世界,不信佛的人看了也會受到佛法的感染,這有什麼不好呢?

122、中元普度與盂蘭盆會都是在七月十五這一天,它兩是否一樣?
答:中元普度是道家的節日,七月十五這天被道教稱為中元節或鬼節。佛教把七月十五這天稱為盂蘭盆節,又叫盂蘭盆會,“盂蘭盆”是梵語,中譯為救倒懸、挽救懸倒墮落的意思,是救度地獄道與餓鬼道眾生墮落之苦的一種儀式,中元普度與盂蘭盆會有異曲同功的意思。

123、我已經受了五戒,但在世俗生活中有時不得不撒謊,怎麼辦呢?
答: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還經常的遇到。“妄語”的真正含義是叫人不要以惡的目的去欺騙別人,如騙財、騙色等等。如果是以善的目的說了假話,是不應當算是打妄語的,因為前後兩者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度眾、弘法是要講方便、善巧的,善意的謊言也應當算是方便、善巧的權宜之法。同時,戒條也有“開”、“遮”之說。

124、佛友去世時,蓋往生被好不好?喪事後被怎麼處理?
答:能否往生是看修持的好壞,並不是看蓋不蓋往生被,如果蓋什麼被貼什麼咒符都能往生的話,平時就不要修佛了。所以蓋不蓋往生被應當隨緣去做,喪事後被怎麼處理也是隨緣之事。

125、別人布施給我的東西,可否轉贈他人?
答:別人布施給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了,你當然可以轉贈布施給別人。布施給你東西的人有功德,你再流通出去,同樣有功德,即所謂展轉流通,自利利他。

126、都說大悲水治病,那大悲水的念服方法如何?
答:凡三寶弟子淨口虔誠修行者均可念大悲水治病(可自用,也可他用)。方法如下:①上香頂禮,供淨水一杯;②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二十一聲;③說“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④念“大悲咒”四十九遍;⑤將念“大悲咒”的功德回向,要求什麼一一說明;⑥能向水中畫符更好,即以大拇指壓住食指、中指、小指,伸無名指在水面上劃吽字。
服用者必須不食葷腥,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間菩薩”十聲,如病者不能出聲,可默念或由他人代替。服此水者,如能發心放生、吃素,效果更好。

127、菩薩戒是給出家人受的,還是給在家人受的?
答:菩薩戒有在家的和出家的之分,出家的如《梵網戒經》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的如《優婆塞戒經》有六重二十八輕戒。

128、戒條可以開嗎?
答:比丘戒中除了不殺、不盜、不YIN、不妄四根本戒外,其余戒條遇特殊情況可以開,一切服從“饒益有情戒”,即為了度化眾生可以采取善巧方便之法。在家居士為饒益有情,甚至四根本戒也可開。“開”與“遮”是戒律術語,不需開戒時,戒條就應當“遮護”。

129、因果相續是什麼意思?
答:因緣所生的一切法,雖然是生滅無常的,但又是相續不斷的,前邊的消逝了,後邊的又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而且“種類”齊全,因果的關系錯綜復雜,但肯定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誰也不能改變,雖經三世,但如流水一般,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不會間斷。

130、法印是什麼意思?
答:法是佛法的意思,印是印信、印定的意思,合在一起有象征佛陀正法的意思,被作為鑒別是否為真正佛法的標准。法印有三法印、四法印等。

131、現在不少人在學密宗,密宗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宗派?
答:密宗又稱真言宗。因自稱弘傳大日如來的真言教法而得名,真言又稱為密咒,是佛內證的智慧的語言,是能夠顯示諸法實相的真實語言。密宗的修習,是將自身的身口意三業與佛的三業相應,從而產生不可思議的功效,能快速得到智慧神通等。修習密宗不是什麼人都能修的,是要講根器的。

132、念往生咒和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不同,能否往生?
答:功用應當是一樣的,性質上沒有差別,外在的不同只是簡與繁的區別,持之以恆,一心不亂誦持均能往生。

133、看電視、小說都能達到忘我的境界,這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是一種含義嗎?
答:從表面上看他們是有相同的地方,既所謂的專一投入。但實質上他們是不同的,更是不可能相提並論的,看電視、小說的忘我,甚至是如醉如癡,這是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是被世俗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所誘惑,是把他人當自己,是被情所染所迷。而念佛號的一心不亂則是心不亂、意不迷,萬緣放下的淨念相續。

134、命終時已病的不能說話,如何念佛往生?
答:口雖不能言,但心中卻十分清楚,此時家屬應請佛友助念,並告訴病人,要堅定信心,不畏病痛,心中默念佛號,而病人自身平時修的比較好,定功深厚,此時又不畏病痛,不被境染,能一心默念聖號的話,一定會往生淨土。

135、在不淨的場所或如廁時可否念佛?
答:只要不出聲,在心中念即可。

136、有度眾之心的佛門第子,可否編寫弘揚佛法的資料流通?
答:佛法和世間法都沒有規定不可以。印佛經、論、像等都是弘揚佛法的行為,是大有功德的,這是菩提心的具體體現。能主動編寫弘揚佛法的資料流通,就更是功德無量,只要寫的如法,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尤其是在末法時期,如果人人都能編寫弘法的資料,甚至是圖書,那人世間將會掀起一個弘法的熱潮。末法不末矣!功莫大焉!

137、女人生孩子的一個月可否念佛?
答:念佛是用的清淨心,與生不生孩子沒有關系,何時何地都可念佛。

138、人死後屍體燒出了捨利,人是否往生了?
答:燒出了捨利,是此人生前修習精進如法的象征,是戒定慧的結晶,能夠燒出捨利更是淨業上成就的象征。

139、《觀無量壽經》中說,下品下生的人在蓮花中要經十二大劫,是不是和地球上的動物冬眠一樣?
答:不一樣,動物冬眠是生理需求,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生在蓮花中的人則不同,雖然沒有花開見佛,卻行動自由,可以玩樂、嬉戲、誦經、念佛等,總之是快樂無比的。

140、經雲:“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想求生淨土必先心淨,但現在許多人不求淨心,卻先求淨土呢?
答:正是因為在娑婆世界中,心難清淨,才先求生淨土的,在娑婆世界中人們整天被名、利、食、色、睡所圍繞,想達到心的清淨實非易事,但佛陀給我們宣說了求生淨土之法,實是殊勝絕倫,簡便易行,又可帶業往生,所以許多人就先走了捷徑。心清淨易生淨土,心不淨到淨土後其心自淨,心淨生活在娑婆中,也容易被境所染,而變的不淨。

141、請問“皈依佛,兩足尊”中的兩足尊是什麼意思?
答:“兩足尊”並非是指兩只腳尊貴,更不要理解為皈依了佛,就變得尊貴了,高人一頭。
“足”字是指圓滿充足的意思,“兩足”是指的福也圓滿充足、慧也圓滿充足。

142、身上有“仙”是否會障礙修習佛道?
答:身上有“仙”一般指是的“狐、黃、蟒、蟐、蛇”等生靈,這些“仙”附在一些人的身上,是說明了他們和這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此人的祖上或其本人可能和這些“仙”過去世曾是朋友、至親或怨主等等,用佛門的三世因果理論來解釋,即此“仙”或是報恩或是報怨或是貪求供養而來。而這些“仙”本是畜類修行而成,他們當初如不做惡業是不可能墮為畜身的,但他們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努力修習,吃盡了各種各樣的苦後,有的已修來了人身,有的甚至有了一定的神通,這種不畏困苦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他們終究未脫離六道,也在生死輪回之中,也有和我們人一樣的各種欲望,有的也希望修成正果,能得道解脫。但在他們的身上,大部分還有著很強的畜性。他們各找各的因緣,有的找到了某一家或某一人,希望我們人能帶著他們修行,可我們某些人卻偏偏貪圖這些“仙”的一些神通,運用這些“仙”來“頂仙看事”,並以此為業,貪財、貪色、貪各種供養,不但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污染,更使一些剛剛有了一些道果的畜仙變壞。結果是人畜勾結狼狽為奸,相互利用,使佛法、仙法受污,而其自身將來都要受到果報的制裁。切記,這些畜仙是跟著人學的,你教他們好的他們就學好的,他們也願出離六道,如果你能帶著他們共修,對他們對自己都是大有益處的,他們會成為你的護法。如果你能善加利用他們的神通來濟世利人,他們利用你修佛的道心來修持,互相達到一種優勢互補,該有多好啊!最後一同修成正果,往生極樂,不是兩全其美嗎?

143、信佛之家是否可立仙堂?
答:142題對此已經做了一定的解答,我們在此再進一步的說明一下。並沒有人硬性規定可立與不可立,佛門戒律中也沒有此說,但卻有不可信邪門外教,昄依外道之說。如果我們是從尊敬、禮貌的角度立了一個仙堂,我個人認為這也無可厚非,來個親屬或朋友還要熱情招待一下呢,何況是能幫你濟世利人與你一起共修佛道的眾仙友呢?但對之不能稱之為供養,因為只有對佛、菩薩、大阿羅漢這類聖人才能稱之為供養,更不能為之殺生而上雞魚等肉食,真正的大修行是不吃雞、魚等葷腥的。切記,立仙堂的目的是對之敬重,是給眾仙友們建個修習佛法的場所。仙堂不應當是屠宰場,更不是掙錢、騙吃喝的算命場所。

144、聽說修密宗,可以即身成佛,這不是比修淨土更快嗎?
答: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對“即身成佛”的含義不了解所致。即身成佛的含義並非是指福慧圓滿的真正意義上的成佛,就象釋迦牟尼佛一樣。即身成佛是指“了脫了生死而已”(印光大師語),而剛剛進入“了脫生死”境界的人,只能是剛剛進入聖界的阿羅漢。如印光大師言:“受三壇大戒的比丘亦叫他為‘和尚’。叢林中做方丈的,亦叫做‘和尚’。一個小孩剃了頭發,人人就叫他名‘和尚’”。由此可見,‘和尚’與‘和尚’是不相同的。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印光法師語)而密宗的“即身成佛”也只是寥寥無幾的數人,我們為何不按照釋尊的教誨去修簡便易行的淨土法門呢?

145、我未信佛之前,說過許多對佛不敬的話,這樣會不會障礙我今生的修行?
答:不懂佛法的人,大都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也是所難免的。有道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錯改過了也就是了。如果佛、菩薩對你曾經說過的不敬的話,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的話,那他們就不是聖人了。佛、菩薩並不怪你,怕的是你自己沒完沒了的怪自己,那就要障礙自己的修行了。

146、有些人要我證實極樂世界的存在後才能信佛,如何是好?
答:衡定事實存在有三個標准:現量、比量、聖言量,量即標准、尺度的意思。現量即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實;比量是經過對比、類推而得出來的客觀存在的事實;聖言量是先輩聖賢們印證後,向後人講出來的。
我們所知的許多客觀事實和科學成果都不是我們自己發現和研究出來的,可是我們對這些事實和成果卻十分地相信,例如:宇宙中有銀河系的存在,光速是三十萬分之一秒等。可是我們心中十分信服的科學家、學者和大哲,諸如愛因斯坦、卡旺、恩格斯、魯迅、孫中山等都對釋迦牟尼佛十分地敬仰和信奉,這就是說明佛說的話是真實的,我們對釋迦牟尼佛說出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為什麼還不相信呢?

147、都說禅淨雙修好,那禅宗的宗旨是什麼呢?
答:按照趙樸初的解釋應當為禅是禅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稱為禅定。此法是將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身心性,這叫參禅,所以名為禅宗。禅宗是講求頓修、頓悟、明心見性而著稱的,該宗是以《金剛經》《六祖壇經》《楞伽經》等經典為依據的。
另外,修習禅定有調心、調息的方法,所以修煉禅定,也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禅定的“定”顧名思義,即有定性的意思,也就是說修禅宗一般定功都很好,如果把禅宗的定性和淨土念佛的願力進行有機結合,那麼就容易一世成就,往生極樂,這就是提倡禅淨雙修的原因。

148、請問“五時”“八教”是什麼意思?
答:五時是天台宗把釋尊所說的經教分為了五個不同的時間段,又稱為五時教,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磐時,這五時分別用的都是佛經的名字。
“八教”是天台宗把佛教從教理上分為由淺入深的不同的四個層次。藏教(聲聞小乘教),通教(介於大、小乘之間大乘初級),別教(大乘佛教),圓教(大乘中圓融無缺的法門)。天台宗又從釋尊說法的機慮不同,將教法分為頓、漸、秘密、不定四種,稱為“化儀四教”以上合起來稱為八教。

149、能否簡要地談談佛教的戒規?
答:就戒條來說,有五戒(在家人、出家人共持的)、十戒(又稱沙彌戒為出家人所持)、具足戒(為出家人所持)。另外,還有在家菩薩戒如《優婆塞戒經》,有六重二十六輕戒,出家菩薩戒如《梵網戒經》有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戒總攝稱為三聚淨戒,即諸惡莫作的攝律儀式。眾善奉行的攝善法戒,利益一切眾生的饒益有情戒。

150、修習淨宗,其它宗派的經論可以看嗎?
答:淨宗的經論是佛法,其他宗派的經論也同樣是佛法,是佛陀根據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心性的人而講的不同的法門。我輩不僅要自修,還有弘揚佛法,勸他人修習的職責。所以,在時間等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看其他宗派的經論。不過要有主次之分,修的哪一宗,就把哪一宗的經論做為主要功課。

151、為什麼說佛與魔只在一念之間?
答:魔即貪、嗔、癡、慢、疑、不正見也。因此,無明就生愛欲,因愛欲而迷惑造業。從而讓心中不淨,即魔上身,而心中清淨,即佛在心,自性清淨,即是佛,所以說佛與魔只在一念之間。

152、怎樣識別修行與假修行?
答:世間本來沒有絕對的事物,只有相對而言。如果把色身稱為假,為求真就要去掉假,即去掉色身。而去掉色身要有許多的努力,而這些努力就是去假求真。這些努力是什麼呢?執著於假我,如總愛表白自我,貪世間五欲即為假修,反之為真修;一切法門起源於心,心是真我,離心向外求者為假修,向內求者是為真修。念佛時口念而心不念是為假修,反之為真修;不以戒為師,只知利己者為假修,反之為真修……

153、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是煩惱,應當怎樣做才好呢?
答:“大忍忍於市”、“菩提源於煩惱中”,這兩句話的含義是說,真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而在鬧市,煩惱是修行人證悟菩提的必經路途,沒有煩惱這一“火宅”的熔煉,是不會陶冶出真正的修行者的。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是煩惱,孩子升學、老人有病、住房擁擠等等問題無不困擾著我們,我們不應當怨天由人,反到是應當感謝這些煩惱,我們把這些煩惱比做“火宅”,火是能焚毀不堅的東西的,沒有熔化的即是金剛不壞之軀,所以說煩惱生菩提,即“火中生蓮”。我們在現實中,如果連普通的諸多煩惱都不能應對,那又何談修成佛道呢?

154、有人問:金剛經說空,彌陀經說有,為什麼世尊要說兩面?
答:事理本圓,乃有多面,豈止為二。若解多面,則空有本一,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金剛闡體,故說真空,彌陀說相,是表妙有。彌陀有寂光土,未嘗不說體,金剛說雲:墮惡道受福德,未嘗不說相,妙有真空,仍相即也。

155、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器及老太婆的,若真正有學問的人,還是要多研究經典?
答:此話有理,經雲:正法時期戒成就,象法時期禅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文殊、普賢、龍樹諸大菩薩,皆修淨土,他們都是學識淵博的人,這不說明一些問題嗎?而蘇東坡、印光、宣化都是特有文化的人,也提倡修淨土,這又是為什麼呢?

156、有人問觀世音菩薩頭頂上一尊仙佛及大勢至菩薩頭上有寶瓶是什麼?請解釋。
答:觀音頂上立佛表大悲,大勢至頂上寶瓶,盛諸光明表大智。二聖協輔阿彌陀佛度眾生即是智悲雙運之意。

157、如果一位善人修行者,能講經說法做種種的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那麼不要到外面弘揚佛法,豈不是更好嗎?
答:一宗法門,一種修法,種瓜不能生豆也。淨土法門之正因,專在念佛行善,其講經種種功德,不過皆助緣。緣皆不可少,然無正因,如同無有種子,生從何起?念佛是自利,講說是利他,二者同時精進,若單取助緣,忽略正因,故難往生極樂世界矣。

158、佛前供養之茶水表布施,塗香表持戒,花表忍辱,香表精進,燭光表智慧,餅果表禅定。此理何在,請開示!
答:水性長流普潤,滋生萬物,故表布施。塗香去垢,身心清涼,故表持戒。花開如笑,如無嗔容,故表忍辱。香遭焚滅,其馨愈遠,故表精進。燭燈光明,照除黑暗,故表智慧。餅果食品,道者禅作資糧,故表禅定。

159、什麼叫做無明火?
答:所謂“無明火”者,就是嗔怒之火,因其能蒙蔽人之明德本性,所以名為“無明之火”。修行人,若能修去嗔毒,改盡脾氣,則心性常放光明,自然心平氣和,常保清淨,而不致生脾氣,發出無明火,以燒壞自性功德林。

160、識神入胎,是女人受孕則入,或是臨產之時才來投入?
答:此二者均有之,前者最為普通,後者為有大德之人,不受胎獄之苦,先有一識,代為入胎,俟胎出時,再來轉換也。

 

上一篇: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下一篇:一個改變命運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