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關於佛化婚禮的5點爭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化婚禮”最早是太虛大師踐行“人間佛教”的一種方式,在台灣、香港、東南亞早已盛行,大陸近些年也出現了一些。但是,這種與佛教相結合的婚禮長期以來一直遭受著許多質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存在種種爭議,那麼佛化婚禮值不值得提倡?怎樣舉行“佛化婚禮”更如法,更有意義,從而讓婚姻和家庭通過信仰得以提升?本期視點·觀點欄目邀請法師、專家學者、網友分別圍繞佛化婚禮值不值得提倡?佛化婚禮能否在寺院舉行?出家人是不是適合做證婚人?佛化婚禮的形式應該怎樣?佛教應該如何對待婚姻、家庭?5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1、佛化婚禮值不值得提倡?

澳洲法界佛學會會長、本站特約評論員行願法師:佛化婚禮不是提不提倡的問題,而是如何讓佛化婚禮的舉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緣眾生

佛教倫理的基本原理是緣起,緣起的世間,緣起的眾生,緣起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殊性與共性。佛法不共於世間一切宗教的核心原理就是“緣起”(巴利語Paticca-samuppada),宇宙萬物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離散而滅,一切都遵循緣起的法則。在《雜阿含經》卷二(大正二·一二下)中,佛陀說:“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佛法的重心是放在“有情”生命問題的解決上,同樣,佛法的弘揚也要遵循緣起的法則,不能背離緣起。眾生是緣起的,眾生的根性不同,學佛人不是人人都要出家,趨向解脫。就世間來看,就有樂於在家學佛修行的一類眾生,這是人天善法的正行,也是出世聖法的根基,出世間法是建立在人天善法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家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中,出生、成長、成家、立業這是人生的必然過程。

佛化婚禮是不是值得提倡?這是21世紀人間佛教弘揚中,佛教宗教儀式儀軌適應時代需求的一種方便形式,因為西方基督教的婚禮讓基督徒們有歸宿感,神聖感,而佛化婚禮同樣讓佛教徒們感受到三寶的祝福,婚禮男女雙方的誓言。

在澳洲,一些佛教徒的婚禮都是在寺院舉行,按照佛教基本的儀式,簡單實用由寺院的住持為他們證婚,非常的殊勝如法。如果佛教徒結婚卻要到基督教的教堂請牧師證婚,身為佛教徒不覺得太奇怪嗎?所以,佛化婚禮不是提不提倡的問題,而是如何讓佛化婚禮的舉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緣眾生。

佛化婚禮是人間佛教弘揚中的一種方便度眾形式。人間佛教菩薩道精神是入世的佛教,它與現代社會眾生的因緣息息相關,不是隱遁山林個人解脫的佛教。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緣起的世間,緣起的眾生,緣起的修道因緣,人間佛教菩薩僧的因緣就是盡力推動世間一切善法,接引一切有緣眾生離苦得樂,趨向解脫!人間佛教菩薩行者在自利利他的弘法利生中,為莊嚴國土、淨化世間而努力!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泰寧慶雲寺住持本性法師:不提倡、不反對。或者說:默認

佛化婚禮在現今社會的逐漸流行,不可避免。

如何看待?

其逐漸流行,說明:有社會需要。

本著度生的精神,有社會需要的,只要不違法、不違戒,就要給予接受。

當年,女性要入僧團,一段時間內,佛陀一直不肯。佛陀認為,女性之入僧團,對僧團是有促進,但也有傷害。後來,佛陀還是同意了。也就是說,明知有傷害,佛陀還是接受了,因緣所致啊。

今天的佛化婚禮,既不違法也不違戒,也已經這樣了,給予接受乃情理之中事,不必再作爭議。但態度還應是:不提倡、不反對。或者說:默認。

上海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秘書長,宗教所研究生導師劉元春教授:眾生歡喜,佛歡喜!

佛化婚禮,原本是個不需爭論的問題。因為,佛法的智慧就在於隨順善緣,成為讓眾生歡喜的增上緣。我們支持佛化婚禮,有這樣的幾點想法:

第一、可以表明佛教對待人生的一種積極態度。

長期以來,人們多誤以為佛教是個逃避社會現實而使人悲觀、消極的宗教。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人們沒有真正理解佛教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不知道佛教的教化特色在於從“人生諸苦”入手,從而引導大家破除短視短暫的“自我偏執”,實現精神的提升與超越,充分享受到“常樂我淨”的真實快樂。一句話,佛教精神原本在於讓人快樂和歡喜的,並為此設立了“五乘佛教”,引導大家追求真正真實的大快樂大歡喜。五乘佛教中,人乘佛教是基礎,讓人珍惜人生,脫離惡趣,在佛法真理的引導下,過好現實的倫理生活。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單元,婚姻又是家庭必不可少的媒介。婚姻家庭是人類倫理的基礎,是維持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素。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沒有家庭人倫的合理,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和諧與祥和。沒有一個和諧的人類社會,沒有一個個和美的婚姻家庭,佛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人乘佛教就在於能夠充分肯定人生倫理的價值,並給予贊歎和助益。

佛教講出世,在於引導人們精神超越,更好的堅守人倫道德,絕不是消極避世。佛教對待社會人生的態度,是贊歎與珍惜,是樂觀與超越。“人成即佛成”,美好的人生,便是佛的情懷,便是佛教的願景。

第二、可以成為佛教導化世俗的一種教育方式。

提出或者希望佛化婚禮的人,至少對佛教是不反感的或者是有親近感的。人類不論哪個民族的、哪種文化環境中的,都十分看重婚禮的舉辦,都是把婚禮看做人生關頭的一件大事。原因大概在於婚禮成為一個人人生的分野,婚禮之後意味著正式進入自己的家庭空間,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依循一定的社會倫理去生活去奮斗。從此,社會增加了一個新的家庭,而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生活在多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處理好夫妻關系、長幼關系、親緣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上下關系、信仰關系,等等,都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直接關系著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穩定、社會的祥和。

我們能看到的婚禮中,常常都有介紹夫妻雙方愛情經歷、心路歷程、婚姻誓言等程序,此時的新人們應該說是最為純真的時刻,他們將突顯各自的情操與品格,展示各自的信約與理想,來接受親人們的祝福與贊美——同時,也接受大家的見證與監督。假如這個時候,有人用佛法的智慧來開導新人們,如何看待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遵循社會人倫道德,如何信守社會與家庭責任,如何能提升個人品格與情操,如何能面對挫折與困難,等等問題,那麼,我們相信這是對新人們最有用的祝願!

第三、可以推進佛教貼近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

婚禮是喜慶的,所以,人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新人們驚喜讓來賓們歡喜。當然,一些傳統的民俗和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現代的婚禮越來越奢華,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那麼,怎樣既讓人們歡喜,又能提倡好的風尚,這將成為包括佛教界在內的一種社會責任。

因此,婚禮的形式很重要。佛化婚禮,如果要人們喜聞樂見,就不能僅僅滿足於嚴肅的教化功能和一成不變的規程。如何既能起到佛教教化功能又能符合人們追求喜慶的期待,既能不違背佛教的禮儀莊嚴又能契合不同社會人群的審美情趣,這是需要一種大智慧的,也是佛化婚禮面臨的最主要挑戰。

佛教常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果我們能夠依據佛法精神與佛教禮儀,借鑒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有關民俗的經驗,加以創造,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佛化婚禮文化”,也將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有益貢獻。

第四、可以凝聚佛教服務社會的一種持續力量。

就世俗層面上講,人一生最重要的幾個節點是出生、成長、婚姻、病老、死亡。針對這些人生的關頭,一種宗教是否能夠參與其中,是某種宗教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基本媒介。所以,任何一種宗教都十分關注人的生老病死,並設置了針對人類婚喪嫁娶的種種功能形制與诠釋,依此增強其社會影響力與凝聚力。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等世界性宗教,都有其獨特的儀式,發揮其宗教教化與社會組織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某種宗教的社會力量,就在於其是否可以發揮對人們最基本的人文關懷精神。

佛教一直講“入世”,目的原本在於對人世生活的關心與導化。但是,長久以來,人們錯誤的認為,佛教的入世修行只應當在於理性的解說,屬於陽春白雪,不能也難以面對最基本的生活倫理和形態,不能與“下裡巴人”很好的溝通,甚至也不屑於參與“世俗的”生活倫理討論。因此,當談起佛化婚禮之類的事情時,還很難適應。於是,就產生了佛教被人看做“不是宗教”的極端問題。

其實,佛教界早已有高僧大德們積極推行佛化婚禮的活動了。不久前,我在台灣宜蘭別院看到了星雲大師主持佛化婚禮的照片,很是莊嚴和溫馨,體現了佛教親和人間的精神。這些年,在上海等大城市裡,一些著名寺院也時常為信徒舉辦佛化婚禮,獲得社會的好評。大家在莊嚴活潑的儀式上真誠互動,營造出純淨高雅的氛圍,將婚禮轉化成砥砺信念的力量,其積極的意義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一種宗教,對待信仰者或者一般社會人群缺乏真實的關愛,缺乏對人們最基本生活的參與和導化,就將失去引領人們思考未來追求理想的力量,就將喪失親和人間的現實魅力。

當然,在支持佛化婚禮的同時,也不能不提出一個擔心:切忌佛化婚禮“產業化”。也就是說,我反對寺院將佛化婚禮演變成“創收謀利”的一種手段。因此,建議准備開展佛化婚禮的寺院或者居士團體,首先應當明確一個原則:只為佛化,不為謀利。我們期待,佛化婚禮,能夠成為推動社會人倫道德發展和提升的積極力量,能夠成為佛教化世導俗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成為倡揚人類文明風尚的一種媒介,為和洽人倫、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佛教教授、博導 本站特約評論員徐文明教授:對於婚姻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須滿眾生願,為之服務並對其進行引導

時常在屏幕上看到青年男女在教堂結婚的熱鬧場面,便感慨為何看不到法師為佛教信徒證婚,如今佛化婚姻已經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這是值得肯定和贊歎的。

在普通人一生之中,除了生死兩頭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婚姻了,婚姻意味著一個新的家庭的誕生,也是新生命誕生的基礎,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前提。可悲的是,在以往的佛教中,只有在人生的終點才看得到佛教的影子,以至佛教成了專為人生末端服務的“死人佛教”和“老人佛教”,看不到生命的氣息。太虛大師等有感於此,提出了“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的理念,使佛教獲得了新的生命。

既然是人生佛教,就必須在人生每一個重大步驟和階段中都完成佛化,至少都有佛教的參與和影響;既然是人間佛教,就應當用佛教來改造和提升人間,對於人間的重要事件都不能回避和缺席。因此對於婚姻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須滿眾生願,為之服務並對其進行引導。

或許有人心存疑惑,佛教主張斷除貪愛,離諸情欲,為何還要為青年男女證婚。其實完全斷除男女欲望只是對出家人的要求,不可能用這一最嚴格的戒律要求所有眾生,否則真會出現人類斷種的局面,佛教也無法傳播下去了。對於在家人來說,能夠做到奉持五戒、尤其是不邪YIN就可以了。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及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站特約評論員何建明教授:佛化婚禮是造化眾生的一種形式

從太虛大師提倡佛化禮儀的婚禮這個角度來看,他主要還是覺得,佛教在現代社會應更多地為現代人服務。而婚禮是現代人很重要的一種生活形式。佛法四萬八千法門,或者更多,實際上它的法門是無限多的,那麼佛法就應該嵌入社會。佛法與世法本來不二,你就是要為社會服務,至於什麼樣的服務,有的人提倡人間佛教,即佛法的人間化。其實人間佛教就是人間的佛教化和佛法化,就是怎樣把佛法應用到人間,引導大家在各種各樣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中,變成能夠符合於佛教的要求。這樣的話,才能夠使人不斷得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不斷地提升。

在一個佛教功德林裡面,由密宗大師持松主持了一場佛化婚禮,持松法師在近代的影響非常大。當時持松法師為了這個事情,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他說這是佛教裡,很新鮮的一種弘法形式,具有開創歷史新局面的意義。

一是通過佛化婚禮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其實跟現代社會有很密切的關系,它沒有離開我們現世間;二是讓更多的人生起佛法之心,喜歡佛法,意在弘揚佛法;第三個就是可以引導更多的人來提倡素食,培植自己的善心。持松法師還特別提到,他說佛化婚禮要注意宣傳戒YIN。因為YIN和欲,無論是對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是很大的一個忌諱。持松法師告訴大家,婚禮不是為了YIN而結婚,而是為了人類未來的發展,為了人類的生活,為了人類的和平,為了人類更多的善心。這樣的話才能夠教導大家,什麼叫尊重佛法,才能告訴人們,佛法不是排除世間的,而是跟世間一切善法相結合的。由此可見,佛化婚禮應該是造化眾生的一個很好的形式,並且也是適應現代的一種形式。

法鼓山開山方丈聖嚴法師:建設佛化家庭始於舉行佛化的婚禮,而佛化的婚禮就是為了提升人的品質

人的出生是由於父母的結婚,父母的結婚就是建設佛化家庭的基礎。

人類的社會是依靠人與人的結合,互相的支援關懷,彼此呼應照顧,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為一個和諧安祥的社會;而其中的成員,就是以男性與女性的家庭,為組成一個社會共同體的基本單元。如果在一個社會體的結構中,男女之間沒有夫婦的分際,也沒有家庭的倫理,一定會制造出許多的亂源。所以,世間不論任何的宗教和哲學,乃至於現代的社會學者,都主張要有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關系。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既能維系人類社會的和諧,也可促成人類子孫的綿延。

男女的結合是人生的大事。結婚的儀式是證明一對男女已經成長成熟,必須負起做為一個成年人的責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倫關系的開始。從兩個單獨的個人而成為一對夫婦,他們彼此之間必須共同遵守信諾、責任、義務。所以一個人在結婚之前和結婚之後,對於人生的體驗和責任的承擔,是完全不同的。

由於結婚的行為,成為風俗和習慣之後,男女結婚,舉行婚禮,便形同演戲。目的只是在向親友宣告,或者是為了取得法律上的認可;在忙碌、□張、應酬,不但自己花錢,也讓親友花錢之外,並不能為一對新人在觀念和心理上產上神聖、莊嚴、負責的教育功能。因此,凡是有兒女結婚,父母都很勞累,也讓親友破費,造成一種浪費而無益的禮俗;在結婚之後也不能保障這對新人能夠互愛互敬,白首偕老,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化婚禮中,一定會勸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禮讓、互相關懷、互相諒解。要將夫婦中的另一半視為共同修行菩薩道的伴侶,所以佛教徒稱呼自己的配偶為“同修”,或彼此互稱“我家師兄”和“我家師姊”。有了孩子就將他們當成是助道的“我家小菩薩”。對於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將他們當做成就自己修學菩薩道的“我家老菩薩”。如果能透過此種認識,彼此相待,則在遇到種種的家庭問題時,自然會運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來化解。所以我要說:淨化人間始於佛化的家庭,建設佛化家庭始於舉行佛化的婚禮,而佛化的婚禮就是為了提升人的品質。

網友:希望大家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興,慎重考慮

我覺得第一,寺院是清淨道場是僧俗修行的道場。第二,有悖於佛制戒律。第三,太虛大師雖提出過,但是圓瑛老和尚曾反對過,所以一直沒有執行過。我學業無成,希望大家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興。慎重考慮。

網友: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應該舉行佛化婚禮

佛化婚禮,在佛法的三藏典籍中,是找不到明確根據的。所以,佛法並不強調佛化婚禮的重要性,凡是公開的如理如法的婚姻,都會受到認可。佛法五戒中強調“戒YIN邪”,主要是指嚴禁私通,私通在佛法看來是犯罪的行為。

至於佛化婚禮,對於建設佛化家庭來說是有必要的。至少,佛化婚禮的舉行,已經證明男女雙方都是皈依三寶的弟子,自從結婚之後,他們所組成的家庭,也必是佛化的家庭。所謂佛化家庭,是指信奉三寶並且實踐佛法的家庭,至少是一個修持五戒十善的家庭,也必定是一個和樂慈愛的家庭。

所以,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應該舉行佛化婚禮,並且鼓勵親友們參加或舉行佛化婚禮,參加佛化婚禮的本身,也是宣傳佛法、積累功德的道場。

網友:種下了因,就有了解脫的起點

假設下我們己經成佛,那麼該如何度眾生是唯一目標,以馬基維雅主義者所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主義與佛相比,不及佛之萬萬一,何以故,佛為了度眾生,可以變化各類,以至畜類,地獄中,變化為世間種種相,為了徹底的慈悲,世尊甚至不惜殺人。

所以,只要是對眾生有利,佛都會干的,其次,先以欲勾牽,後漸入佛道,若先對劣根眾生以苛嚴手段,恐怕其根本無緣接觸佛教,種下了因,就有了解脫的起點。  

上一篇:張文良:外在捨利與內在捨利
下一篇:直下承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