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真善美從智慧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在世間法裡面,我們常常聽到「真、善、美、慧」,這四個字是九法界一切眾生所追求的。這四個字跟大乘佛法所說的是一樁事情,如《華嚴經》上所講的,真是真心、是一真法界;真是體、是性。善與美是現象、是作用;用是善,相就是美,相是善,作用就是美。可是要怎樣才真正得到真善美的人生,那就必須要智慧。所以這四個字,真善美是果,慧是因,沒有慧,哪裡來的真善美?沒有智慧,真善美完全迷失了。可見得世間人說這句話說得很好,但是世間法裡頭有沒有?決定沒有。正如同佛法裡面所講的「常樂我淨」,佛家講這是四淨德,在六道裡面,不但在六道,在十法界裡面,這四個字也沒有,可以說有名無實。到什麽時候才有?一真法界就落實,一真法界裡面確確實實具足常樂我淨,同樣一個道理,也真正具足真善美慧。這樣說來,真善美慧我們這一生是決定不能得到的,而實際上也不然。
佛說法,凡是我們眾生不能得到、不能實現,佛是決定不說。為什麽?世間人永遠做不到,你說出來,這個沒有意義,中國人所謂是「吊胃口,窮開心」,這不是佛跟眾生開玩笑嗎?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佛決定沒有戲論,戲論就是決定沒有開玩笑的話,句句都是實話。我們就要細細去思惟,句句是實話,佛所說的我們決定可以證得,也就是我們決定可以得到。問題是我們有沒有依照佛講的理論方法去做?現在人講落實,真正把佛的教誨落實,你就做到了。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教學,佛家自始至終所求的就是智慧。
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後人將佛一生說法分成五個階段,叫五時。第一個是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盤,這五時。五時裡面,佛講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說法四十九年,般若用了二十二年,般若是智慧。從這個現象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到,佛法教學是以智慧為中心,是以智慧為主,你沒有智慧,華嚴、法華的境界你不能證得,你無法落實。阿含、方等是過程,最高的智慧也要從初學開始,阿含好比是小學,方等好比是中學,到般若是大學,華嚴、法華那是真善美慧的境界,是常樂我淨的落實。諸位要能把佛四十九年所講的體系,你看清楚了,你體會得到,你才曉得佛法到底是什麽。然後才知道,佛法是九界眾生迫切需要的,這是真實的學問、大學問。佛有善巧方便,真實學問、大學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學,不分老少、不分賢愚,人人有分,只要你肯遵循佛的指導,個個都能成就。尤其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無量壽是平等法,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方法,平等得到最高享受的方法。
今天我們這個世間人很不幸,把這麽好的方法忘記了、遺失了,使我們地球上每個眾生,過著這麽辛苦的生活,每天在憂患恐怖不安環境裡面生活,這個事實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從表面上看,佛法雖然好,沒有人宣揚,沒有人給我們介紹,沒有人給我們講解,我們才落到這個地步。這個說法,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也很有道理,可是往深一處、深一層去觀察,這個道理不盡然。什麽原因?佛家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都不捨棄,哪裡會把我們社會這麽多人捨棄掉?沒有這個道理。如果諸佛菩薩把我們捨棄,不照顧我們了,佛的慈悲在哪裡?佛的真誠在哪裡?
我們一定要肯定佛沒有捨棄我們,佛還是常常照顧我們,真正的關鍵發生在哪裡?發生在我們迷於五欲六塵。我們受了妖魔鬼怪的誘惑,不知道回頭,這才是問題結症的所在。如果我們有一念善心,一念回頭了,諸佛菩薩無不應化在我們面前。大多數眾生有福報,佛的應化就像唱戲一樣,整個戲班、整個劇團統統都來了,來做一個圓滿的表演,幫助人破迷開悟。如果是少數人,一、兩個人覺悟回頭了,佛也會用化身來教導他、來幫助他,可見得佛說的話決定沒有妄語,佛教我們不妄語,他自己不妄語。一個人回心轉意,佛都教他,都不捨棄他,何況有眾多的人開始覺悟了?
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幾乎都有明顯的覺察,這個世間會有災難,這個意識驚醒了不少人覺悟,開始認真的在省思,在反省、在思惟。從自身說怎樣避免這個劫難,又如何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大眾消除這個災難。這一念心就是始覺,開始覺悟了,這一念心就能感動諸佛菩薩,就能感動護法龍天,他們會幫助這個社會,幫助苦難的眾生,度過這段日子;覺悟的人愈多,感應的力量愈強。唯一能夠解決問題,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所講的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非常復雜的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與孔孟的學術」。這個話是出在外國人口中說出來的,這是智慧的語言,慈悲的啟示。他這一句話影響力很深很廣,我們所知道的,天主教就因為他這一次的講演,展開對佛教對話,開始研究佛經。
這一次我從新加坡過來,聽說新加坡那邊有位神父在研究《大藏經》,請了一個居士給他講解,他不懂中文;他也知道這個居士講解得不夠透徹,非常遺憾。我們有幾個同學跟他們接觸了,他們非常希望我們這裡年輕法師,語文能力強的能夠幫助他。這是一念覺悟,突破宗教的界限,追求真實的學問。佛法與儒家的學說都沒有界限,佛法所講的虛空法界,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界限。有界限,你縱然有智慧,智慧不大,為什麽?被你的界限約束住了,你自己畫圈圈,把你的智慧德能限在這個圈圈之內,這就小了。限在這個圈圈之內,以這個圈圈做基礎看別的圈圈,當然就有毛病、就有沖突、就有誤會,會產生不愉快的後果。這種情形,普遍存在十法界裡面。
我們不要說別的,拿佛法來講,佛法在中國隋唐之後,形成十個宗派,這是大宗,宗裡面又有的小宗派。也很不幸,每一個宗派自己畫個小圈圈,譬如說,修淨土宗,修淨土的人,毀謗其他宗派,說我這個是第一,你們那個都不能成就;參禅的人毀謗淨土,念佛一天要漱口三天都說不清楚,這些都不懂得佛的真實義。自己門裡面,都各個畫小圈圈,怎麽能成就?當年祖師大德建立宗派,他不是畫圈圈,他是隨著眾生不同根性,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修學自己這個法門,對別人的法門贊歎,絕無毀謗,絕無輕視。這樁事情,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尤其清楚,善財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菩薩,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但是他們跟善財說法的態度是相同的,自己謙虛,贊歎別人;無量無邊的法門,我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學習,我只學這一門,他們都比我強,都比我殊勝,自己謙虛,贊歎別人。
這也是佛家講,佛經上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異是什麽?無量無邊的法門是異;同是什麽?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同等的成就,這是同。法門如是,世出世間哪一法不如是?法法如是,我們要懂得。當然要想真正懂得,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再說回來還是要智慧。沒有智慧,你看人、看事、看物你只看到一面,你沒有看到第二面,你就有偏見,你的見解不圓。唯有智慧開了,你才有圓知圓見。譬如,我們拿茶杯蓋,我給你,你看到這一面,這茶杯蓋怎麽樣?凸出來的;你看到這一面,後面沒看到。我再把這一面給你看,茶杯蓋凹下去。這邊人看到凹下去,這邊人看到凸出來,兩個要打架,非打不可。這是個誤會,你掉轉過來兩邊看,原來你看得沒錯,我看得也沒錯,這才能解決問題。自己知見不圓,相信自己的知見,太危險了。
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話是真的,你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世尊這個話多重要!為什麽?證得阿羅漢果,面面都見到了。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你見的是一面,你沒見到面面,許多許多面,不只兩面。你做事情,哪有不犯過失的道理?阿羅漢是完成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他智慧開了,證得正覺的果位;正是決定沒有錯誤,覺就不迷了。佛說這個時候,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沒有證得正覺,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要虛心學佛,虛心求教,依教修行。自己做主張,自己意思去做,總免不了有過失。這個過失,在現前你見不到,過一個時候果報現前,後悔就來不及了。這是我們學佛四眾同修,不能不知道的。
求智慧的方法很多,原理是一個,修定。參禅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研教還是修定。定,一定要懂得定的意思,「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叫做禅定。換句話說,外是不受外境的誘惑,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世出世間不受它的誘惑,這是禅;自己在這個境界裡頭,保持清淨心,如如不動,那是定,這叫修禅定。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這樁事情。方法手段不一樣那叫異,都是修禅定是同,異不礙同,同不礙異,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如何能夠融合,如何能夠協和,怎樣達到美滿,道理在此地。抓住這個道理,「真善美慧」就能現前,「常樂我淨」就能夠落實。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願力與欲望
下一篇:淨空法師:菩薩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