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文昌帝君陰骘文 研習報告 第2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請坐。我們今天繼續講文昌帝君的「元旦勸孝文」,昨天我們講到具慶之父母與寡獨之父母這個對比,這一段我們先念一念,「具慶之父母,日則有以作伴,夜則有以相溫;晝無所事,相與論短談長;夜不成眠,互為知寒道冷;故易事也」。這是繼昨天我們講到父母侍奉起來有難易之別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富貴和貧賤的對比,富貴的父母容易侍奉,貧賤的父母就比較難,第二對是康健之父母與衰老之父母,侍奉起來也有難易之別,這一段是講具慶之父母和寡獨之父母的對比。具慶之父母也就是有福報的,到晚年還能夠所謂白頭偕老、家庭和樂,老人家晚年比較安適,這些老人都是有福的,所謂是日則有以作伴,白天可以跟老伴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夜則有以相溫,兩位老人家晚上互相也能夠照顧到。這種我們說人間的情義非常的綿長,這樣的一種婚姻在人間看是一種幸福美滿的,要知道幸福美滿必須是以道德為基礎。五倫關系裡面夫婦這一倫講究的是夫義婦聽,也就是先生要做到義,所謂是有道義、有恩義、有情義,特別是幾十年來患難夫妻,愈老愈是值得珍惜這種緣分,做太太的能夠相夫教子,能夠溫和恭順,這樣的一個家庭必定是和樂的,所以白頭偕老這是可以做到。下面又說到,「晝無所事,相與論短談長」,白天如果沒事做兩個人還能夠談天,這分感情很真摯,這是一種互相之間報恩的緣分,非常的難得。「夜不成眠,互為知寒道冷」,到晚上互相的照顧、關懷,這個是要要求自己去照顧、關懷別人,不是要求別人來關懷照顧自己。當我們能夠用一顆真誠心、愛心去關懷、照顧旁邊的人,自然就能夠感得別人用真心來關懷、照顧我。所以如果當我們一定要要求別人對我這樣做,而不能夠自己反求諸己,那麼往往會產生矛盾、摩擦。所以這樣的一種夫妻、父母容易侍奉,他們的心是安的、是平的,他們的生活是和樂的。下面講的是寡獨之父母,他們就比較淒涼。「若寡獨之父母,兒女雖有團圓之樂,夫妻已成離別之悲」。這是寡獨的父母,可能是一方早逝,剩下另一方就成為寡獨,或者是離異,一方離棄了另一方,這都成為寡獨之父母。這樣的父母如果有兒女在旁,固然也是一種安慰,如果沒有兒女那就更加悲慘。這裡說的是有兒女,兒女雖有團圓之樂,可以孝順父母,可以承歡於膝下,但是凡人總是有這種情感,夫妻已成離別之悲,夫妻不在一起了,在人世間來看這總是一種悲涼的情景。兒女要工作,不一定常在身邊,所以「家庭之內,獨行踽踽涼涼;形影之間,惟有淒淒楚楚」。在家裡常常是一個人,形單影只,踽踽涼涼就是形容孤獨的樣子,很淒涼。形影之間,這是講到因為孤獨,沒有人陪伴,只有影子做為陪伴,這是一種很淒楚的景象。特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如果沒有人來安慰,難免都會心中悲從中來。如果看到像現在是深秋,看到落葉、看到北雁南飛這些情景,可能也會觸動內心的那種悲楚,因為人總是個感情動物,在沒有真正放下情執之前,我們說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執著還在,像這種感情往往有之。我們的父母不是證果的羅漢,他們是凡夫,這樣子的話,應該多多的去照顧他們的思想、精神,給他們多加以安慰、溫暖,讓他們淡忘這種悲涼。所以「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做為兒女要體恤父母這種情感,哪能忍心離開他?

  我們看到在二00五年國家報導了一位孝子的感人事跡,這是浙江省林學院大學生劉霆。他的家裡經濟並不是很富裕,他母親患了尿毒症,花了很多的醫藥費,本來家庭是挺美滿的一個小康之家,雖然並不富裕,但也能過上和樂的日子,可是母親有這個病,家裡就不得不傾盡家產來為母親治病。家裡的財產都變賣了,父親已經沒有辦法再負擔,結果就悄悄的離家出走,再也沒有音信,就剩下劉霆母子兩個人,真的是淒淒楚楚、踽踽涼涼。這個時候劉霆已經接到浙江林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劉霆為了要照顧他母親,就決定放棄求學的機會,要去打工掙錢為母親治病,但是母親執意要求自己的兒子去上學,實在沒辦法,所以劉霆就決定背著他母親上學。他跟學校領導鼓起勇氣打了電話,請求讓他能夠帶著母親來上學,保證決定不會影響學業。當時這個校領導還以為劉霆像很多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上大學也要父母來照顧他,所以要帶著母親來,後來了解了情況,才知道是為了照顧他母親,所以很感動,特別批准,而且決定給劉霆減免學費。於是劉霆在校外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背著他的媽媽來到學校。他鼓勵他媽媽說,他說「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這個相片打出來,劉霆背著他母親的情景,我們看到都非常的感動。就是這個孩子給他母親這樣的一種鼓勵,這種精神力量,所以他母親也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堅強的活了下來。

  於是劉霆白天上課、打工,晚上回來照顧母親,承擔料理母親的一切這些工作,另外積極的為母親找醫院,解決她治病的問題。因為她尿毒症比較嚴重,所以要換腎,劉霆就毅然決定要把自己的一個腎髒捐出來供養母親。這個事情後來傳出來,感動了很多熱心人士,他們都紛紛解囊捐款來幫助劉霆籌集醫藥費。上海一家醫院也決定免費為他母親做換腎手術,不需要劉霆自己捐出腎髒,手術做得也很成功,他母親也能平安出院。這些善心人士都紛紛的捐款來幫助劉霆,一來解決醫療的費用,二來幫助劉霆的學費。但是劉霆他很厚道,他說孝順母親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家對我的幫助我非常感謝,但是我不能用。所以他就決定在學校成立一個愛心基金,也幫助那些像他一樣有孝心但是家庭有困難的這些學生。當時學校非常鼓勵這件事情,所以也注入一定的資金成立了基金,來把這個孝心、把這個愛心去推廣。我們看到劉霆對母親的這種至孝,那種道義,在母親最需要的時候不忍心離開母親,而堅決把照顧母親放在第一位,所以感來這樣的一種殊勝的果報。現在中央都了解了這個孝子的感人事跡,來向全國推廣,劉霆成為全國道德的模范。很多的學校也都請劉霆去講演,他就把自己所做的這些事跡向別人介紹,這個孝心就這樣子自然的推廣到全國。所以古人講「正己而後化人」,自己能夠做到盡孝,這種身教、這種影響力自自然然就會推廣,讓有緣的大眾能夠產生感動,進而認真的學習。

  所以一個人他的成就必須要以德行為根基,正如前面文昌帝君所說的,德之本是一切立功、立德、立言之本,如果沒有這個本那就沒有功業,所說的話也叫無本之言,這個德也不是從性分中流出,因此這個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每次我讀到「元旦勸孝文」的這一段,自己感觸也非常深,因為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寡獨之父母。早年我的父母就分手了,那時候我剛上大學,他們就離異。這當然是一個因緣,因為他們的結合當時也是歷史的因緣,兩個文化背景很不相同的家庭,由於文化大革命撮合在一起,這種因緣固然是前生就有的,所以這一生遇到了,但是因為性情、各人的文化背景都不同,很難一起生活下去。我父親後來自己又成立了家庭,我的母親學佛了,沒有考慮再成家,所以她安住在自己的本位上,把心血貫注在教養兒子的身上。當時因為我父母離異以後,我就跟著我母親一起生活,上了大學之後,母親鼓勵我要出國留學,當時我非常的躊躇,因為母親一人在家,沒有人照顧,我很不想離開她。可是母親一定要求我,說出國留學你才能夠學到很好的本事,將來才能有出息。因為當時,我們都是世間人,總是有這個世間的一種願望、憧憬,想著要出人頭地。母親是這分心,我也很體恤母親的這種心志,所以也就立志出國留學。所以在大學裡面積極做准備,大學一畢業就銜接到美國去留學,而且有獎學金,這個就減少了家裡很多負擔。

  我記得在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的賀卡,賀卡當中就鼓勵我要認真的去學習,要放下顧慮。所以到了美國留學那個時候,常常都想到母親的這些叮囑,學習也就特別的用功,那些外緣全部都摒棄掉,一心就想著趕快完成學業,自己能夠掙錢了,就能夠好好的孝養父母,都是這種很單純的心念,學習也就特別的精力集中,所以成績比較好,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而且能夠很快速的把碩士、博士的學業完成。在我們那個學校,我的導師在他的推薦信裡說到,說像茂森這樣子四年完成博士學位,這是我們學校第一例,因為美國如果要讀碩士、博士,通常需要七年時間。當我博士畢業以後,第一件事情是申請我的母親來美國參加我的博士畢業典禮,而且當時已經獲得美國德州大學的一個聘函去做助理教授。那時候我記得年薪是六萬六千美金,這個相對來講,雖然是剛出茅廬,這樣的工資對我們這種窮書生來講這是很好的收入,我可以接我母親來奉養。所以把母親申請來了,母親很高興的參加我的博士畢業典禮,然後我們就一起到德州去上任。母親就在家裡,我們互相照顧,她就在家裡好好學佛,我就工作,一起在美國生活了三年。除了供養母親以外,我也能夠有能力供養我父親、供養我的爺爺奶奶。我記得我母親在大學裡面,就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曾經表達過她對我的一個希望,她希望我獲得博士的學位,能夠做一名教授,這是她早年對我的希望。她並不是很願意我要掙大錢或做大官,她說你最好是教書,因為我母親的父親,就是我外公,他就是個教授,從小在書香門第裡成長起來,所以她也很向往自己的兒子做教授,這是母親的這種心願,向我表達了。她在我十九歲的時候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卡,也對我這一生做了規畫,表達了做母親的一種志願,我在這裡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在一九九二年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得到的生日賀卡。

  她說「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畫,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干一番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攝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的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一九九二年五月。」

  這是一位寡獨之父母對於一個年輕的兒子的願望。當時我收到這個賀卡,雖然年紀很小,但是內心裡面那樣的一種激動,那種奮然,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所以我當時就立下誓願,一定要實現我母親的願望,每一條都要做到。所以在求學上面、在工作上面真的也是算比較勤奮,學習的時候成績都在班上是最優秀的,工作的時候,譬如說在德州我教書的時候,每次的成績,就是教學的成績和我們研究的成果,都在我們商學院裡面名列前茅。美國還特別給我一個「最傑出優秀人才」這樣的一個類型的綠卡留我在美國。後來我們的師父上人在澳洲建立淨宗學院,當我母親跟我一起去拜訪師父上人的時候,師父很高興的告訴我們,澳洲淨宗學院成立了,他希望我們兩個人都過去澳洲,我們也就很聽師父的話,就放棄了美國去澳洲。到澳洲轉到昆士蘭大學,這個學校也是在澳洲很不錯的學校,它是八大名校之一,它的商學院是澳洲第一的排名。我到了這個商學院裡面繼續教金融,也曾經兩次獲得最佳研究殊榮,所作的、寫的這些論文也好幾次在國際的這些會議上獲獎。自己並不覺得這些獎項有什麼值得驕傲,這都是用來安慰自己母親的心,因為母親她的願望是希望我能夠在這世間能夠有所成就。她希望我做教授,後來澳洲昆士蘭大學真的破例,雖然我很年輕,它破例提升我做終身制的教授。

  母親的願望可以說有部分已經實現了,但是現在又仔細讀讀母親的這個賀卡,從一九九二年到現在,十六個年頭有多了,確實實現了一部分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母親的心志還沒有落實。母親在這賀卡裡講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聖賢之道,又說到「晚年要修持往生之道」,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成佛之道,這些心願確實還相去甚遠。「人有善願,天必佑之」,當我剛剛獲得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終身制的提拔以後,我們師父上人就勉勵我應該走上聖賢教育的道路,人生短暫,應該做最有意義的事情。當時我也特別的感奮,就跟媽媽商量這個事情,媽媽她對於名利本身也並不是很看重,而且她確實已經對我世間的心願都已經滿願了,所以她說你要走這條路,我支持你!這分支持不僅是精神上的,也有物質上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要走上這條道路,就意味著放棄很好的工作、學術上的地位,對父母的供養肯定是大大減少,這些都是她要去做出的犧牲。我特別佩服我母親的就是這種布施的精神,因為假如我們拿出一些財產來布施,這個許多人能做到,但是把自己辛辛苦苦養育了三十三年的而且是唯一的兒子都能布施出來,讓他去走聖賢教育之路,讓他放下家庭的牽掛,這種布施確實就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因為這意味著她可能又要回到這「文昌帝君勸孝文」裡面講的「寡獨之父母」的景況,「兒女雖有團圓之樂,夫妻已成離別之悲;家庭之內,獨行踽踽涼涼;形影之間,惟有淒淒楚楚」。這種情感也要布施掉,如果不是真正學佛,確實很難布施。

  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號,母親帶著我,以及帶著事先已經寫好的一封給我們師父上人的信,叫「送子拜師文」,來到香港拜見師父上人,決定支持我走上這條道路,放棄工作跟著師父上人學習。這「送子拜師文」很長,今天我在這裡節取其中一段跟大家分享。母親說「尊敬的師父上人:思惟師父上人的行持,從二十六歲開始學習聖教,三十三歲出家,至今八十歲高齡,仍每天堅持講《華嚴經》,正是『度諸有情,演說正法』,『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您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您善滿天下、愛遍法界的心行,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您為我們樹立了溫、良、恭、儉、讓的榜樣;您展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親民、至善的風范;您示現了『菩提高廣,忍辱如地』、『住真實慧』,能仁寂默的風度;您表現了『莊嚴清淨平等覺』的風采。您啟發我們認識: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走上覺悟之道,而實現聖賢之道。師父上人,這條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樂意讓我的兒子,也是我唯一的孩子鐘茂森,走您走過的路,全身心投入學習聖教,弘揚聖教的工作。茂森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於一九九五年中山大學畢業後即赴美國留學。一九九九年獲得金融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立大學教書,後聽從您的建議而遷至澳洲昆士蘭大學任教。因學術論文連年獲獎,及教學工作獲得優秀評價,而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前不久廈門大學以八十萬年薪,目前中國學術最高工資,聘請茂森為該校財經研究所主席教授;最近澳洲名城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兩次禮請茂森到該校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師父上人的路,所以毅然捨棄。並且最近已正式向昆士蘭大學提交了辭職書。商學院院長布萊斯福教授十分惋惜的說,如果您在工作上沒有這些成績您要走那條路,我覺得還容易理解,可是現在您的情況這麼好,您還是堅持要走,我只能說很敬佩。常聽師父上人講經,常憶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去追求真理,求道、證道,而後覺悟眾生,讓天下生靈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豈不感動!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做一個像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教授!我退休前在廣州曾做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主編、及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系部經理等職,接觸的人可謂廣而多矣,但是在眾多的人當中,有君子之風、有聖賢之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環視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麼希望中華傳統道德遍地開花。我覺得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經濟金融人才,而是急缺倫理道德的教育與師資,所以我贊成茂森重新選擇人生道路。師父上人年輕的時候曾受教於三位老師,方東美教授教您哲學,啟發您學習人生最高的哲學佛學,章嘉大師為您指點人生的道路,李炳南先生教您學儒學佛的課程。現在我覺得您本身兼具這三位大德的特點。遇到您,我們很幸運!我兒子拜您為師,必能得兼收並蓄之美,懇請師父上人加意指導。平素我們母子相依為命,今兒子立志做聖賢,我雖無孟母之德,卻願效法六祖惠能大師之母送子出家。師父上人,您曾說過一句名言,『聖賢是教出來的』。好得很!我今天就把兒子送給您調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導下專心修身弘道,並效仿您當年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財,專一潛心治學,自度度他。我希望茂森將來能傳承您的法脈,發揚光大,臨終往生極樂世界,上品蓮生。至於采取什麼形式,或如師父上人行作沙門,或如李炳南先生示在家相,完全聽從您的指導、安排。今天我很高興到大善知識這裡送子拜師,略備束修之禮,還請笑納。今後茂森跟您學習,『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做母親的我當至心念佛,『常勤精進,生安樂國』。衷心感謝您的教誨,我們母子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仰慕孔子、佛陀,從今而後我們要過覺者的生活。至誠感恩師父上人您的教誨,我們現在更加懂得寶貴和珍惜。願您長住弘法利生,覺者會源源不斷。祝您健康長壽!平安吉祥!趙良玉攜子鐘茂森頂禮敬呈,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於香港。」

  所以那天母親就帶著我到師父上人那裡呈上了我們一點點的束修之禮,然後拜師。師父上人也很高興,特別換上了一套新的衣服。我們在佛前先向佛像頂禮三拜,是母親帶著我,然後請師父上人上座,母親就帶著我向師父上人頂禮三拜。從那時候開始,從二00六年底我就正式跟隨著師父上人學習經教,做一名佛陀教育的學生。從二00七年一月開始在攝影棚裡面練習講經,到今年現在十一月為止,講經已經超過六百個小時。母親的這個願望真的是不敢去怠慢,想到母親為我做出這麼大的付出,如果自己沒有認真的修學,如果是自己還散漫、還懈怠,哪裡能夠對得起母親?所以母親現在在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清修,很感恩三寶加持,有一位居士她發心護持她,照顧得很好,真的是無微不至。所以我真正相信師父上人的話,假如我們真正把自己的身心全都交托給佛菩薩,我們就立志去走佛道,自己的身、自己的家都有佛菩薩來照顧,比自己照顧得更好。所以我自己也是可以說沒什麼後顧之憂,不僅我的母親有居士大德照顧,我父親現在也在一個道場裡,由道場的這些大德他們來照顧,幫助老人家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到現在真的是沒有什麼顧慮,如果不能夠精進修學辦道,那真的是自己要負全部的責任。每天都想到父母的期望、師父的期望、眾生的需要,哪裡還敢懈怠?

  我母親在今年她跟我講,她說真的什麼都沒有顧慮了,現在只有一個願望,就是求往生。她到人世間做的事情,該做的都做了,為國家、為人民工作,退休了,任務完成了,培養我,現在也長大成人,也為我找到一個好的師父,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只有一個心念,求往生。所以今年她把遺囑都寫好了,這樣什麼顧慮都沒有。這個遺囑裡面也特別講到對我的安排,這種希望,我想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母親的這份遺囑。遺囑不長,這是一個老人在日薄西山之年寫的最後的這段話。她的遺囑總共有五條,第一條是「回憶一生,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祖國人民,感恩兄弟姐妹及一切朋友。我能平安工作到退休,並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感恩一切眾生。特別感恩淨空老法師教導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和認識佛教,認識淨土法門。在辭世時讓我深情的說一聲:謝謝大家!第二,令我滿意的是,教子三十年,我的心血沒有白費,我唯一的孩子兒子鐘茂森,能讓我成為博士媽媽和教授母親,更令我欣慰的是兒子走上學習聖賢、弘揚聖賢教育之路。希望茂森努力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儒釋道文化,深入經藏,教學不斷,遵循聖賢教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利世利民,求生淨土。第三,我本人晚年學習佛教淨土經典,立志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希望兒子鐘茂森主持我的臨終事宜及身後諸事,也希望親友和道友們在我臨終時為我念佛二十四小時,護送我往生極樂世界,辭世二十四小時後才移動身體。若因年老偶發疾病,無論何時何處,千萬不要送我到醫院,更不要搶救,請即刻為我念阿彌陀佛,若壽命未盡,就會蒙佛加被好轉,若壽命已盡,即可在佛號中往生,切切不要送醫院,就地念佛,生死路上念佛第一。第四,家中財產,包括我名下的房產及一切存款、現金和家中物品等等,均由兒子鐘茂森繼承和支配,若存款還多,請酌量捐出,供養三寶和印善書,和做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第五,希望親友、道友得知我辭世後,都能在四十九天內為我讀誦《地藏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念佛,這便是對我最好的追悼和幫助,謝謝!願在極樂世界相見。南無阿彌陀佛!淨業學人趙良玉,寫於二00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廣州,時年六十有五。」

  母親這是寫在遺囑裡面最後的心願,做為兒子就常常思念要幫母親這個願落實。古人講孝養父母,所謂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要高。一般普通人養父母之身就很難得,除了養父母之身以外,就是物質生活上要滿足父母的需求,讓父母衣食無憂,更要養父母之心,讓父母安樂。大孝之人養父母之志,父母的志願、善願我們一定要去實現,要做到,畢生都不能忘記這個願。而且真正做到大孝、至孝,必須成就聖賢之道,這就是《孝經》裡講的「終於立身」,所謂「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我們行孝到終極那必定是立身行道,立身行道成就聖賢,作佛、作菩薩,你能揚名於後世。這個揚名後世不是說我們要這個名,而是眾生知道你的德行他來效法你,所以你的聲名遠播,這個名是用來給後世眾生一個榜樣,對於他本人來講他肯定不會要這個名,這樣子才是盡到大孝、至孝。所以我們常常想到,既然我們已經發心走上學佛的道路、聖賢的道路,把工作捨棄了,甚至也不能夠在父母身邊照顧,在這個清淨的環境裡面修行、學習,假如沒有成就,那我們想想豈不是連世間人都不如?世間人他至少也能夠做到養父母之身。我們如果沒有成就,父母之身養不了,父母之心也養不了,父母之志就更養不了。所以古德說,修道不能成就就成為大不孝,原因就在這裡。真正修道有成這就是大孝。你認真修學肯定有佛菩薩、龍天護法照顧你的父母,這個信心我們很充足。所以真的是師父上人也提醒我們不必這樣顧慮,要真信佛,相信我們為眾生做的事情是好事,一定有佛菩薩來照顧我們的家裡人。

  這一段是茂森看到「寡獨之父母」,特別有一些感慨,所以多說了一些內容。文昌帝君這一篇的「勸孝文」注重在事親,就是《孝經》裡講的孝道的第一層,但是事親裡面也涵蓋後面兩層,事君和立身。每一層必定是涵蓋其他兩層,事親是基礎,事君就好像這個房屋的第二層,立身是最頂層,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沒有第一層,怎麼可能有第二層、第三層?所以儒釋道的三篇孝經,如果我們來把它們重點進行分類,可以看到文昌帝君的「元旦勸孝文」它是第一層,講究孝親、事親之道,勸我們對父母要盡孝。儒家的《孝經》說理說得很多,不像文昌帝君講事講得多。孔子的《孝經》它著重在事君,叫移孝作忠,它也講事親,但是很大的篇幅講事君。這個我們過去在華嚴講堂這裡有學習過一遍,我記得講了四十個小時,孔子的《孝經》。佛門的孝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孝經,就是《地藏經》,這是釋迦牟尼佛上升忉利天宮為他母親說的,贊歎地藏菩薩的德行,地藏菩薩也是孝子,所以《地藏經》是佛門孝經。佛門孝經裡面它又講得更高了,立身,著重在立身,著重在成佛,要像地藏菩薩那樣,度盡一切眾生方證菩提,這是大孝、至孝。所以儒釋道三家三部孝經如果把它放在一起印在一起也是挺好,很有意義,你看孔子講的,第一層事親,第二層事君,第三層立身,儒釋道三部孝經各有重點,又互相含攝,這很好,做為我們學習孝道的一個基礎的課程。《地藏經》我們師父上人詳細的講過一遍,總共講了一百零一個小時。末學去年在香港也復講了一遍,把它縮成一半,講了五十二個小時。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參考的。所以這一段,具慶之父母和寡獨之父母互相的對比,我們就了解了。

  在說完對照以後,文昌帝君在最後一段,「勸孝文」裡面最後的一段是結歎,是一個總結,是一個抒發他的情懷,勸勉世人認真的落實孝道。經文是這樣的,「嗚呼!試問身從何來?親為生我之本。孝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見我此章,而不動心者,非人也。見我此章,而不墮淚者,非人也。逆子忤媳,見我此章,而不化為孝子順婦者,與禽獸何異?人人得而誅之者也」。這一段可謂是文昌帝君嘔心瀝血的勸勉。他說嗚呼,這是感歎。他說身從何來?那我們自己問問自己,我們身體從哪裡來的?是從父母親那裡來的,如果沒有父母哪有我們的身?父母雙親就是生我之本,所以父母雙親就好比我們這個大樹的根,我們這個河流的源泉,我們的樹想要長得高大、茁壯,在人世間能夠立功、立德、立言,根在哪?根在父母。如果對父母都不孝這叫忘本,忘本是無根之木,那麼這個樹不可能長久;河流如果沒有了源頭就不可能流長,源頭它是我們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關鍵。所以要回頭想自己的父母,建立一個習慣,每次我們有了成績、有了歡喜的事情,都第一念感念自己的父母、感念自己的師長,報恩、念本這是道德的源泉。

  孝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孝道到底是什麼一件事情?這個不是外來的,也不是你自己這一生學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是你自有之心,自有就是你本來就有的,孝叫性德,就是你自性中本有的德能。《三字經》講的「人之初,性本善」,天性就是善,孝是天性,不是說你生出來以後別人教會你的,不是。你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就懂得,他雖然沒有孝的這個名詞概念,可是他已經做出孝的樣子,他對他父母就是這樣的愛,沒有任何隔閡,這個就是表明它是自有之心。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夠把這個自有之心保存,保持長久?要知道,為什麼我們長大了反而會有不孝,還不如在孩童時候對父母那種敬愛?那是因為後天的染污造成的,最大的染污就是私心,自私自利,追求自己的名利、享受,逐漸逐漸把父母就淡忘了,沒有把父母始終擺在自己第一位。這種私心不是自有的,是後天染上的,既然是後天染上的,不是本有的,就可以把它去除。所以我們要通過學習聖賢教育去去除那些染污,染污去除了以後自有之心又現前了。實際上這個自有之心不是說被染污了之後就沒有了,它還有,而且它有沒有真的被染污?沒有,當我們起私心的時候,只是那個孝心沒有起作用,可是它還在,被覆蓋住。所以它從來沒有變化掉,因為它是性德,因此我們有信心可以把它恢復。在佛法裡面有一部《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作的,他說得好,他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是本來就有的覺悟,那是性德,孝就是本覺,儒家講本善。這個我們本來就有,當然可以把它恢復,從來它沒有失去,不覺就是我們這些私心、名利心、邪曲心、貪瞋癡慢的心本來沒有,本來沒有我們是可以把它去除掉。從這裡看到學習、教學多麼重要!所以文昌帝君這篇「勸孝文」應該大力的去推廣,讓我們大家看了之後把我們的孝心能顯發出來。一般來講看到這篇文章都會有感動,這種感動證明是什麼?我們這個自有之心在,本覺本善在,一般講良心發現。如果不能受感動的,什麼原因?也不是說他的良心不在了,也不是說他這個自有之心沒有了,而是它上面的障礙太厚,覆蓋得太深,動一下它上面的這些東西沒有動彈,所以他的自有之心沒有顯發出來,我們說這種人就是業障深重的人,在佛法裡面把他稱為「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人。是不是他真的沒有善根?不是,是說他的善根被埋藏得太深了,上面的這些覆蓋的東西太厚,所以善根顯現不出來。這種人就麻煩了,隨順自己的妄想、執著、習氣、煩惱,起心動念都與道不相應,就會慢慢墮落,最後這一生結束以後就墮到三惡道去了。所以佛講一闡提會墮地獄,為什麼墮地獄?因為他知見錯誤,所以他所做的都是錯誤。

  所以下面講,見我此章,而不動心者,非人也,這個我就是文昌帝君自稱,你見到了文昌帝君這篇「元旦勸孝文」你不動心的,就是你沒有感動,那就不是人了!這說話說得是很嚴厲。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孝是人性、天性,只要是人,他的這些業障還不會算很深,所以讀到這些孝的篇章,就能夠有良心的發現,就會動心、感動。善根厚的人會淚流滿面,這個我們也常常能夠看到,每逢講到孝的這些故事、這些道理,真的有很多人感動得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是他的善根很厚,很能夠感動。所以下面說,見我此章,而不墮淚者,非人也,如果見到這篇「元旦勸孝文」,讀了以後不能感動的流淚,文昌帝君說這不是人。所以昨天有一位同修跟我講,說聽了你講的課都掉眼淚。我說不是我講得好,是你自己有善根,所以你讀到這個篇章,聽到孝的這些故事你會流眼淚,那您是人,您是個正常人。所以這篇文章好,它能夠幫助人能夠迅速的生起孝心,哪怕一個人造作了很多的惡業,心態都是很邪惡,他能夠聽到孝的道理和故事他也能夠回頭。我們看到海口監獄,這個監獄監獄長他們決定用孝道、用《弟子規》來教導犯人,那些服刑人員,服刑人員一般來講這是在社會上比較不善的人才會到那邊去,可是沒想到用這個孝道和《弟子規》教導這些服刑人員效果非常顯著,那些平時自大傲慢目空一切的服刑人員,讀到這些孝道的故事,學了《弟子規》,把頭都低下來,懂得忏悔、慚愧了。放假一天回家的時候,懂得為自己的老母親做點家務,安慰自己老母親。所以我看到海口監獄的張發副廳長在國際儒聯的會議上面他給我們做的報告,還有影片放出來,當時我看了就流眼淚。不僅我流眼淚,在場很多人都流眼淚,包括張發副廳長,他是司法廳副廳長,他自己在台上都忍不住流眼淚,說不下去。這什麼?孝心的感動。能夠真是化惡為善,它的感化的力量強。所以為什麼孔子說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先從教孝開始,它是最能感化人的。

  下面說,逆子忤媳,見我此章,而不化為孝子順婦者,與禽獸何異?逆子,這是大不孝,對於自己父母不恭敬,甚至虐待,忤媳,這是媳婦對公公婆婆忤逆不敬,這都是大不孝之人。見到文昌帝君這篇勸孝文,一定會化為孝子順婦,如果不能夠轉化,那真的是禽獸,我們講的衣冠禽獸!現在還是個人的身體,將來必定是到禽獸那一道去,因為他的心已經是禽獸,有這個心就感應到那個身。去年我們看到有一篇報導,這是在緬甸有一個家裡,家裡母親是學佛的,在家裡每天拜佛,緬甸是佛教國家,她的女兒不學佛,而且大逆不道,對自己母親一點恭敬心沒有,而且常常會打罵母親。有一天她母親在拜佛,結果她這個女兒來問母親一件事情,她母親因為拜佛很專心,沒有理會她,她這個女兒又在那裡很大聲的呵斥,她母親還是沒有理會,這個女兒氣極敗壞上前就用腳踢她母親,結果這樣一踢,沒想到忽然之間這個女兒就突然倒地在抽筋、在抽搐,她母親也沒管她,拜完佛之後起來回頭一看,自己的女兒竟然已經成為一個狗的形狀,活生生的變成一只狗。那個相片到時候我可以打給大家看看,過去曾經我們有講過這個案例,結果大家看到這一幕都非常的驚訝,這真的是現報。你看逆子與禽獸何異?他的心已經是比禽獸還惡劣,現前身體就變了,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是什麼樣的心就感得什麼樣的身。結果她女兒變成這個狗,回不了原形,大家沒法子,只好把這個變出來的狗送到緬甸的那個仰光動物園,仰光是緬甸的首府。這是去年的事,不知道現在那只狗還在不在?大家有機會到緬甸可以去看看。

  所以六道的形體都是我們這個心念感召,能夠仁孝,修五戒、十善這種心,慈悲喜捨,這四無量心,他就感天人的身體;他倫理道德做得不錯的,也能夠持戒修善,雖然沒有天人那麼圓滿,但是他也能夠及格,能打七、八十分,他能夠感得人的身體;如果是貪瞋癡嚴重,大逆不道,重者墮地獄,輕者會變成畜生、變成餓鬼。所以我們要觀察我們這個心,在六道裡面到底是哪一道的心。假如對父母不能盡孝,對別人就不會有愛敬,對別人不愛敬這是不仁不義,對父母不孝自然對國家、對人民不忠,你看不孝、不忠、不仁、不義,那真的就是禽獸,那就是下面講的「人人得而誅之者也」!禽獸往往會被人誅殺,所以畜生叫血途,它們的命運大部分都成為盤中餐,這些都是前生造作罪業感受的這個惡報。實在講,在這麼多罪業裡面,不孝的罪業最重。所以每每看到那些大逆不道的那些逆子,不僅是人得而誅之,天得而也是誅之。所以自古都有這種說法,說不孝父母的、大逆不道的人,天雷會轟死他。真的有這樣的人。我們看到講孝道的,過去有一本叫《孝YIN果報錄》。一個孝,一個YIN,這兩種,「百善孝為先,萬惡YIN為首」,這兩種果報都特別的快和深。這個故事裡面,我記得有一個逆子,他跟他的兄弟兩個人,弟弟他家裡比較好一些,生活比較富裕,哥哥比較窮,可是弟弟卻不願意贍養他的母親。哥哥很窮,可能是養自己的母親有很大的困難,沒辦法,就跟他自己弟弟商量好,一人接母親養一半的時間,一個月譬如說十五天在你那,十五天在我這,大家說好了。結果有一次這哥哥實在窮得米都沒有,正好他媽媽從他弟弟家過來,大概是要輪到他哥哥去繼續贍養,哥哥沒法子,就跟他母親說,能不能跟自己的弟弟講一下,多養母親兩天,等我真正過兩天能夠買點米,有錢買米再把你接過來,到時再還他兩天。結果哥哥就帶著母親去跟他弟弟商量,結果弟弟執意不肯,說輪到你養了,不可以,就把他母親和哥哥又趕出去。母親和他哥哥哭哭啼啼的回到家裡,正在發愁的時候,忽然聽到天雷響,晴天霹雳,就在他弟弟的那個屋頂上面,母親和他哥哥馬上過去看看怎麼回事,就發現他的弟弟還有弟媳都被雷給轟死了。所以天誅之,這種大逆不道的人真的是天怒人怨,所以他的果報就這麼悲慘。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花報,他被雷轟死,來生必墮地獄,地獄道裡面專門是有懲罰那些不孝子孫的人。所以這是文昌帝君給我們可謂是嘔心瀝血,講得很嚴厲,警醒我們要認識孝是德之本。

  這篇文章我們到這裡就全部學習完畢。全文不長,總共只有大約六百字,跟《文昌帝君陰骘文》差不多,但是它這個理和事都講得很深刻。前面一大段是講理,為什麼說孝是人間第一事,文昌帝君要在元旦講這個孝,後頭從事上為我們說明。我們學了以後,最關鍵的是要落實到自己身心,這就不辜負文昌帝君這一段苦口婆心的開示。對學佛的人來講,如果我們沒有在孝道這上面培養根基,無論怎麼學都學不好。我們要求往生,《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三福講得很清楚,第一個,第一福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達到純孝你就是跟菩提心相應。所以佛的心就是純孝的心,所以菩提心以純孝之心為基礎的。因此三福稱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要成佛、你要見佛都要有這種正因,你才有見佛、成佛的果報。在這裡最後給大家講一個孝子的真實故事,這是我認識的一位在台灣,我曾經到過台灣講過課,講「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講過五十場,在台灣講過不少場。在高雄菩提淨宗學會,這個會長是讓我非常佩服的孝子,他叫劉明德,他是個牙醫。在台灣做醫生、做牙醫是很不錯的職業,收入很高。他有一個老母親,非常的孝順,過去沒學佛,就常常帶著他母親出去散心,常常出去外面吃餐館,吃點美味。他自己現在學佛,很慚愧,他說當時不懂,以為好好的孝順母親就是給母親買最貴的那些食品、什麼海鮮,真的是殺了不少,結果讓他母親吃了這些之後,最後果報現前,他母親癱瘓了,只能坐輪椅。所以人要善用其孝,如果不善用其孝,有一個愛母親的心,但是反而起了反效果,殺業的果報就是身體不健康、多病。可是這位孝子常常用輪椅推著他母親到公園裡散步、曬太陽,每天都散步兩個小時,然後常常跟他母親講這些很多的自己的事,讓母親聽了也很歡喜。後來學佛了,接觸到我們師父上人的經教,一遇到佛法他們就很歡喜,因為這種善根深厚之人容易學佛。結果母親和他都專修淨土,一心一意求往生。他自己現在已經五十多歲,都沒有結婚。為什麼沒有結婚?因為他不忍心離開他的母親,他說結了婚之後,找到的太太性格能不能跟他母親合不曉得,能不能像他這樣孝順自己母親也不曉得,寧願不結婚。他自己跟他母親一起學佛,學了佛以後知道自己過去很多事情做錯,譬如說殺生這樁事情,很痛心,本來是想要孝養父母,結果反而害了父母。所以他發心把自己這些財產捐出來,他在高雄市中心有一棟樓,他就把它捐出來做為淨宗學會,有緣的同修歡迎都來念佛。他捐出來之後,以他母親的名義,為他母親做善事,大家一起念佛。這些同修都很發心護持老人家,所以老人家走的時候也很殊勝,念佛往生。

  在老人家走了以後,這位孝子他也是主要的時間、精力就放在學佛上面,每天都有跟大家共修念佛。有一天他念佛的時候他看到,就是自己坐在那裡念佛,眼前出現境界,他說看到地上有很多那些小昆蟲一個個的跳起來慢慢往上升,愈往上升就變成人的形狀,而且愈升愈大、愈升愈大,一直升上去,他就往上一看,阿彌陀佛站在那,然後旁邊兩側站著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後面有個大蓮蓬,他說他母親也站在上面。他說這些小的眾生都升上去以後,大勢至菩薩用他的蓮花,手上有朵蓮花,安在眾生的腳下,觀世音菩薩用他的楊柳枝甘露水點一下,灑一些甘露灑在他頭上,這些眾生就變得跟阿彌陀佛的身相一樣大,也站在蓮蓬上面,他看到很多。又突然之間看到,高雄外面有一條愛河,愛河裡面那些很多魚蝦什麼都蹦蹦蹦跳起來往上升,也是這樣子變成人的形狀,最後升到蓮蓬上面。他就明白了,這大概是過去的這些冤親債主,傷害、吃的這些眾生,現在它們都往生了。他看到自己的母親,內心裡面很激動,又看到阿彌陀佛,他說看到阿彌陀佛他就哭,說不出話來,而且想抱住阿彌陀佛的腿,他剛起這個念頭想抱阿彌陀佛的腿,他就一下子真的抱住阿彌陀佛的腿。他說阿彌陀佛那個身體很大很大,他沒想到自己能抱得過來,但是一抱就抱住了,他說這真的有點大小不二,這個境界很殊勝。完了之後,因為大家在共修,在敲地鐘,這地鐘一停他就醒過來,這境界就消失了,原來是在念佛當中看到的。他又有一次看到,他有一天就在家裡面看老法師的光盤,看著看著,發現電視裡面變成他母親的形像,母親對他微微笑,他看了之後就很驚訝,又很感動,因為他思念母親的這個心很強。看到自己母親的形像,他就上去想要摟住他的母親,結果很奇怪,本來是電視裡的形像,上前一抱他能抱住他母親,變成個立體的形像。他母親就拍著他安慰他,後來這個現象也就消失了,這都是他母親給他做的示現。

  這個孝子他何以有這樣殊勝的境界看得到?一般說見佛因緣很不容易,就是因為他對母親的這種純孝,他真的是可以為他母親奉獻一切的人。當他母親往生的時候,他跟我們說,說他把所有的能夠想到的為他母親做功德的事情都做了,很努力、很認真的做,效法《地藏經》裡面婆羅門女那樣,變賣家產、供養三寶、供養同修修行,所以感得有這種殊勝的境遇。從這個人身上我就看到,修行真的最重要是修心,你有這樣一個純孝的心,你就很容易跟佛感應到。這就是《中庸》裡面講的至誠心,至誠心可以格天,感格跟天感格,可以跟佛菩薩感格。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首先要發出這個仁孝的心,你念佛是念念提起你這個純孝的心,這個心真正真誠、純孝,菩提心就落實了。菩提心,這是我們師父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第一個是真誠心,真誠心就是孝心。所以我們學習了「勸孝文」,不僅要努力的孝敬我們自己的父母,而且我們要把心量擴大,用孝敬父母的那種純孝的心來孝敬一切眾生,這就是菩提心。這樣子有菩提心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種念佛就叫做「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我們的「元旦勸孝文」就講解圓滿,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08/11/4  華嚴講堂  檔名:52-297-0023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2014淨土大經科注菁華匯集(二十一)
下一篇:淨空法師:知恩,念恩,報恩,獻給天下所有母親大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