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發大心,要在此世間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轉念。故後,其子訃來,言睡三日,不食不語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

  是以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為有大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

  再者某居士之為人,過於好名。故其所作之書,全仿佛經之口氣。其以凡濫聖之過,殊非淺鮮。故致宏法之功,不得實益。百年身世,瞬息即逝。但祈專心致志於念佛求生,則某居士即為一大警策也。

  文鈔之《復潘對凫居士書二》

  譯文:

  某居士去年已經去世了,他先是狂妄地發大心,要在這個世間度人,不肯求生西方。民國九年來山上,被印光呵斥,似乎轉變了念頭。他死後,他兒子訃信來,說某居士昏睡了三天,不吃不言就死了。看這個情形,恐怕不是往生的兆頭。所以說想要求往生西方,必須要放下這個世間,並且放下過分的狂妄心。(比如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必須自己是已經解脫生死的菩薩才行。如果自己還是凡夫,就想要承當廣度眾生的大任,那麼不但不能度人,連自己也不能度脫。世間多少善知識,都受到了這種想法的禍害。還以為自己有大菩提心。要知道先求往生則有利益,不求往生只想要在這個世間度人,必須是證果的菩薩才行,否則為害不淺。)

  過份的狂妄心,是修行人的一大障礙,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再者某居士的為人,過於好名。因此他所寫的書,全部仿照佛經的格式和語氣。這種以凡夫濫充得道聖人的罪過,實在是非同小可。所以致使空有弘法的功用,不能獲得實際的功德利益。人生在世一輩子,瞬息之間就過去了。請專心致志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某居士未能往生的教訓就是一大警策啊。

  凡夫欲“度人”,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

  印光大師開示兩則:

  1、學佛之人,古今亦有,初則知見甚高,極力自利利他,後則知見僻謬,且引一班人學己邪知謬見,為可悲可痛。究其受病之源,皆因好戴高帽子,致無知之人各以高帽子為彼戴,戴之已久,則正知正見已失,完全成邪知邪見。縱欲救援,反成按劍,只好任他去。凡好心學佛者,皆當令其立志自省,庶不至成此結果也。

  2、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

  智顗《淨土十疑論》: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生?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

  學佛人如何度人學佛

  學佛之道,在於實行。若只張羅門面,不修實行,則亦只得門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須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上自父母伯叔,以至兄弟姊妹妻室兒女,及諸僕使,並及鄉黨鄰裡親戚朋友,凡一切相識之人,皆宜以如上所行為勸。若自己實行上事,人自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出世間事,無一不以身為本者。若自不實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則可依從,只取其言之益,不計其人之能行與否。若非上智者,必腹誹背譏,反令造大口業。欲真利人,當事事盡已之分。則日用行為,皆含化人之機。久而久之,人自見信而依從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上一篇:蓮池大師: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下一篇:恆傳法師:原來無知扔了一本佛教書籍,現在很恐懼,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