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現代人向往功名,看重物質生活要求,同時又追求清高出世的精神。在競爭的社會,工作生活快節奏,讓人們疲倦壓抑,越來越多的人向往清淨安逸的環境,哪怕是短暫的歇息。可是,在一個喧囂浮躁的時代,到哪裡去尋找寧靜的心靈棲息之地呢?
佛說:色聲香味觸五樣東西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及本性。清淨心就是真性,清淨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人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我們要在佛門淨土中找回自己的本性。
弘一大師的《格言別錄》上說:"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佛語蘊含著無限禅機,人也是靈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參透半個人生。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老子曰:恬淡至上,勝而不美。阮籍詩雲:恬淡志安貧。恬淡不能給人外在輝煌,卻能使人有內在的超越。平淡對得失,冷眼看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失落,不獻媚權勢,不屈從錢財,坦坦蕩蕩,從從容容。
年屆九旬的圍棋名宿吳清源先生,半個世紀以前東渡扶桑,在日本棋壇上"橫掃千軍如卷席",建立了長達15年"天下無敵"的輝煌業績。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精神世界方面可謂是無比富足,但在物質享受方面,先生卻更像是位得道的高僧,一塵不染,甘於淡泊。
吳先生素來煙酒不沾,既不打麻將,也不玩高爾夫球,更不去追紅逐綠、賽車賭馬、游戲人間。盡管早已名滿天下,但直到今日,他既沒有積蓄起萬貫家財,也沒有自己的房產轎車,而是平靜地與夫人寄居在日本東京鬧市區的一座普通公寓裡。除了讀書之外,圍棋就是吳先生平生唯一的事業與愛好。
恬淡是一種獨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現,是生命的再造與升華,更是一種思想和文化修養的積澱。恬淡使人變得空靈而美好,在清淨的每一天,即使很平淡,也透著幸福的味道。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安詳是一種優良的生命質地,是一塊智慧的美玉。它與豁達寬容結伴,同寧靜慈懷為伍,以成熟豐富為內涵。一個人能以安詳的心態,從容地看天空雲卷雲舒,看地上花開花落,看世間人聚人散,這便是一種平和安詳,也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安詳顯示著一種成熟,一種智慧。真正的安詳來自於內心。當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裡奔騰不息、跌宕起伏後,必須重歸平靜,才能修煉安詳,獲得安詳。尋求安詳的人,應當懂得如何駕馭自己,如何與他人融洽相處。一個人能保持平靜安寧的心態,他離成功已經不遠。相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會導致淺薄和失誤。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海,一望無際,不知有多少蔚藍被它占為己有;山,雄偉壯闊,不知有多少生機蘊藏其中。人心本應擁有比山和海更大的容量,才能存活於這復雜的環境。人活在這紛繁的世界上,常常會遇到一些矛盾,要積極地解決矛盾,首先要學會包容。包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包容賜予我們的恩惠是多麼珍貴。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演繹了"將相和"的佳話;唐太宗對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東漢劉秀化敵為友,終成帝業;韓信不計前仇,重用仇人,為世人敬仰。
在平凡的生活當中,包容就是一種境界。擁有一種包容的心態,就能做到雨來不懼,風來不動,雷閃不驚。在人生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湧浪狂濤,而是心頭包容的那份泰然。唯有包容,世界會更寬廣;唯有接納,生活才會更加精彩。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有一分謙退,便有一分受益處;有一分矜張,便有一分挫折來。宋朝慈受懷深禅師曾作了一首有名的詩偈:"萬事無如退步眠,放教癡鈍卻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煎。"大意是說,世間萬事在應對進退上,沒有以退為進更加高明;而在待人處世方面,大智若愚般帶有少許糊塗,反而更能自在安然。所謂"麝因香重身先死,蠶因絲多命早亡",才華橫溢的人,若不懂得韬光養晦,反而時時顯露,處處招搖,便容易招災引禍。整首詩偈即是在教導世人要內斂、知謙退。
一般人只知道向前行進,卻不知還有一個退步自保的世界,所以在世間的名利戰場上,往往爭得面紅耳赤,碰得鼻青臉腫,撞得遍體鱗傷,甚至摔得粉身碎骨。其實,在佛法裡,古德早就明示大眾,人生有兩個世界,一是前進的世界,一是回頭的世界。如果能把握好這兩個世界,人生便能更臻完美。
在為人處世上,有時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我們要謙沖自牧,時時覺察、覺照,使本性清澈顯見,不會被貢高我慢的假象所蒙蔽。面對功名富貴、人我是非,偶爾糊塗一下是何等的灑脫自在,何等的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