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發菩提心。應當如是。不捨於苦。而度眾生。相與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心念口言。作是誓願:某等從今日去。乃至道場。於其中間。在所生處。恆值善知識。發無上菩提之心。若處三途及墮八難。常使憶念。發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梁皇寶忏》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普度一切眾生。如同大海中救人,自己也一定置身於大海之中。眾生受苦,迷而不覺,所以苦海無邊。菩薩救苦,覺而不迷,縱使不離苦海,般若為岸,處處心安。不僅今生不離於苦救度眾生,就是未來生處於三途八難,也絕不捨此菩提無上道心。
再者,改變習氣是痛苦的,甚至是難以忍受的。就如同吞了毒藥要把它嘔出來一樣。但你永遠不能指望從別人的肚子裡吐出你吞下的毒藥。修行也不可急於求成,諸佛菩薩隨時都會加持我們,可是我們要先把無始劫來吞入的毒藥吐出來,才能嘗到醍醐的滋味,這也是吐故納新的道理。今生我們皈依了三寶,拜了師父,但師父只是學佛路上的引路人,是代表佛接受弟子皈依三寶的。皈依之後的修行之路是要靠自己去走的,不是拜了師父就萬事大吉、一順百順了。要知道阿難天天在佛身邊聽經聞法,卻不修定,險些被摩登伽女引誘破戒,所以佛弟子不可執著於摩頂之類的加持,摩頂是佛為囑累大法而摩弟子之頂,或為授記摩頂,如《法華經?囑累品》中說:“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地藏經》裡佛也給地藏菩薩摩頂,這都是為了咐囑佛法,並不是說,一摩頂馬上就成就了。我們皈依之後,聞思修慧,自淨其意,依教奉行,才能得到法益。
自度、度人,不捨於苦,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八難:1地獄、2餓鬼、3畜生、4北俱盧洲(樂報殊勝,沒有一點苦,但一生不聞佛法,福報享盡,仍輪回受苦) 、5長壽天(色界無色界雖長壽但命終仍輪回六道) 、6盲聾喑啞、7世智辯聰(世間能說善辯、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親近佛法,實為可憐,名為一難) 、8佛前佛後(佛陀在世也有太多的人,甚至佛的鄰居也不親近佛聽聞佛法,這是她們多生多劫與佛無緣之故。有佛經在即有佛在。釋迦佛涅槃之後,會有一天《楞嚴經》上的字看不見了,才是末法真正到來,以後每百年滅一部經,直至所有的經典滅了,最後連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也沒有了。彌勒菩薩來世間成佛之前,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無經可讀,無佛可念,又不能聞法,長處黑暗,實為一難) 。
黑龍江某市五十多歲的女強人辛某,事業有成,家庭富有,皈依佛門已多年。她向我講述了她無盡的煩惱:她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兒晶晶,先天性左腦萎縮,語言行動都不能和正常人一樣,只有常在身邊的人才能聽懂她說的話,而且心情急躁時會發作癫痫病。二十年來,母親為女兒付出的辛勞可想而知,最近又出現了新的煩惱。因為常在居住小區內走動,母親曾委托小區保安代為關照,不要讓晶晶走出小區,怕她迷路回不了家。晶晶常接觸保安中的山東小伙小李,便生出依戀之情,時常從家中拿一些好吃的東西給小李,小李待她也很熱情。母親發現這些情況,自然產生了安排女兒將來婚姻的想法。小李老家家境較困難,至今還欠有外債。他提出要求,要他娶晶晶,必須先替他家還上欠債,這說明小李對晶晶根本談不上愛。晶晶也是反復無常,提起婚事時說自己不想結婚生孩子,而小李回老家期間,她又因見不到小李而心情煩躁。作母親的天天擔心女兒的癫痫病發作。辛某不解,為什麼自己會生出這麼一個殘疾女兒?掙得錢再多,也喚不起心中的快樂。她希望我能幫她明白前因後果。
於是,我對她講了下面的故事:晶晶的前生有一世是從軍的武官,家有妻子侍奉公婆。他在軍隊除征戰造下諸多殺業外,時有欺男霸女、尋花問柳之事。方便時給家中送些銀兩,很少關愛妻子。在軍中戰死後直下地獄,地獄報盡生野豬中。其妻為公婆養老送終,之後一人孤苦死去。
辛某前生曾為一文官,自幼隨父母信佛,常供養三寶。一次隨朋友狩獵,用朋友的弓箭射中一只小野豬的頭部左側,豬死被眾朋友野外燒烤而食。因前世供養三寶而今世富有的辛某,所生下的女兒晶晶即是那只被射死的小豬。晶晶因曾墮地獄之故,今雖得生為人,卻六根不全,受的仍是作武官時造業的余報。辛某前世雖信佛廣種福田,卻不戒殺,招感來前生射殺的小豬作女兒,給今世帶來無盡的煩惱。前世那個被武官冷落孤苦而死的妻子,就是今天的山東保安小李。
辛某要轉變自己,首先要忏悔殺死野豬的罪過,並為其每天念誦《地藏經》化解怨恨。要常帶晶晶去寺院掛單、參加佛事,並且帶她多接觸外界。否則的話,晶晶每天被限制在小區內,生活視野很窄,那她一定會嫁給小李。而小李只是圖辛家的錢財才娶晶晶,婚後他還會去拈花惹草,並會借口照顧晶晶而不去工作,將來會在辛家“坐吃山空”。辛某不僅要用金錢還殺小野豬的命債,還要替野豬的前身還債——諸惡業中,殺業最重,不斷食肉,後患無窮。
願辛某發菩提心,“不捨於苦”,不僅要忏悔自己的惡業,還要度脫晶晶和小李走學佛之路。願將寫此故事警示世人的功德,回向給辛某和晶晶,希望她們學佛努力精進,晶晶智力增加,將來生活能夠自理。
-----摘自果卿居士《漫談慈悲梁皇寶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