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什麼是八正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八正道:這是如來說法,最先揭示的道品,為離邪向正,轉迷啟悟的修持軌范。八正道,應稱為『八聖道分』,或『八聖道支』。這是成聖的正道,有不可缺的八種成分。

  一、正見:於四谛、二谛、一實谛的深徹知見,為八正道的主導者。正見,最先是聞慧,即對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正見是分別邪正、真妄的,知邪是邪,知正是正,捨邪惡而信受純正的(參中含聖道經)。這是「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雜含卷二八·七八五經)的抉擇正見。

  1.世間正見: 正見善惡因果,生死的相續與解脫,只是世間的正見,能「轉向善道」而不能出世。

  2.出世正見: 對於四谛真理的如實知見,"依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那才是 向解脫的出世正見。這樣的正見,並不是浮淺的印象,要精進的努力,正念的專一,才能成就。得了佛法的正見,即應引發正志.

  二、正志:對於正見的內容,深思而求其實現。

  正志──奘譯正思惟。這是化正見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實現的審慮、決定、發動思。從理智方面說,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達到更深的悟解。從情意方面說,這是經思考而立意去實現,所以正志是「分別、自決、意解、計數、立意」。思慧不僅是內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實現的行為,使自己的三業合理,與正見相應。這二者,屬於慧學。慧學不但是首先的,也是究竟的.

  正志有見於身體力行的戒學,這即是正業.正語.正命。

  三、正業,為遠離殺、盜、YIN的身惡行,而有身正業即一切合理的行動。

  四、正語,為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而有正語即一切的愛語、法語。

  五、正命,是如法得財,如法使用,所有的正常合理的經濟生活。這三者屬於戒學。佛法以智慧為本的修行,決不但是理觀。理解佛法而不能見於實際生活,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

  六、正精進,即斷惡修善,正精進遍通一切,為助成一切道品(三學)的精勤。

  如專從止惡行善說,即戒的總相。

  以正見為眼目,以正志所行的正戒為基礎,以正精進為努力,這才從自他和

  樂的止惡行善,深化到自淨其心的解脫。

  七、正念:於正見所確認,而正志立意求他實現的真理,念念不忘的憶持現前

  因念的繁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正定」。

  八、正定,因系心一處,到達禅定的成就。這二者是定學。念是定的方便,由於一心的湛寂,如實正智能依之現前。正念與正定,即修慧階段。由修慧──與定相應的正見而發無漏慧,才能完成正覺的解脫。八正道的修行,即戒、定、慧三學的次第增進,也是聞、思、修三慧的始終過程,為聖者解脫道的正軌。

  八正道,以無漏的戒定慧為體。這不但是聖者的,八正道行入涅盤,也是凡夫邪道的徹底對治者,所以說能對「治墮邪道」的「一切眾生」。墮邪道,即邪定聚眾生。有了八邪,一定墮落惡趣。修八正道,才能回邪向正而使他解脫。

  正覺解脫的正道,經中雖說到種種的項目,但八正道是根本的,是一切聖賢所必由的。關於八正道,經中有不同的敘述:

  一、從修行的目標說,得正定才能離惑證真;而要得正定,應先修正見到正念,所以前七支即是正定的根基、助緣。如『雜含』(卷二八·七五四經)說:「於此七道分為基業已,得一其心,是名賢聖等(正)三昧根本、眾具」(參中含聖道經)。

  二、從修行的先導說,正見是德行的根本。如『雜含』(卷二八·七五0經)說:「諸善法生,一切皆以(慧)明為根本。……如實知者,是則正見,正見者,能起正志……正定」。正見即明慧,是修行的攝導,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羅盤一樣。所以說:「如是五根(信、進、念、定、慧),慧為其首,以攝持故」(雜含卷二六·六五四經)。正見對於德行的重要性,是超過一般的,所以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雜含卷二八·七八八經)。大乘的重視般若,也即是這一意義的強化。而菩薩的大慧、深慧,不怕生死流轉而能於生死中教化眾生,也即是這正見──般若的大力。

  三、以正見為首,以正精進、正念為助而進修。如正見,專心一意於正見,努力於正見的修學。又從正見中了解正志,專心一意於正志,努力於正志的修學。像這樣,正語、正業、正命也如此。這樣的正見為主,正精進、正念為助,「以此七支習助具,善趣向心得一者,是謂聖正定」(中含聖道經)。這是重視精進與專心,而看作遍助一切支的。這三說,並沒有什麽矛盾。

  **** 略說三學

  三學(學是學習,不是學問)。三學,應稱為『三增上學』,就是增上戒學,增上心(定)學,增上慧學。增上,是有力的,能為他所因依的意思。因為三學有相依相因的關系,是求解脫者必不可缺的學程。決沒有不修戒而能成就定,不修定而能成就慧,不修慧而能得解脫的道理。

  然佛在說明道谛時,最常用的內容分類,還是「八正道」在道谛的說明中,八正道的體系最完整。

  在這三學,八正道的敘述中,似乎有不同的次第。三學是戒而定,定而慧;八正道是慧而戒,戒而定。其實,道次是一樣的。

  佛說的解脫道,三學與八正道一樣:不離聞思修及現證慧的次第,也就是依戒而定,依定而慧,依慧得解脫的次第。三學與八正道的一致性,試列表如下:

  正見───────────聞慧位

  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思慧位────戒增上學

  ┌──修慧位────定增上學

  正勤、正念、正定──┤ ├────慧增上學

  └──現證慧位───得 解 脫 **** 略說慧學

  慧學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見還有正思惟,所以綜合起來說:增上慧學,就是「出世正見」。什麽是增上慧學?為了作為解脫的依止而修慧,叫增上慧。這當然不是俗知俗見,而是究竟的真實慧了。正見也如此,如上面說到的知善惡,知業報,知前生後世,知凡聖,都還是(佛教的)世間正見。為了悟真理,斷煩惱,得解脫,要有出世的正見。什麽叫出世?就是超過和勝出一般世間(凡夫)的意思。或是悟解真理的正見,或是離煩惱的無漏正見,都叫出世正見。在說明上,現在是著重於勝義──真實義的知見。

  慧,梵語般若。在佛法所修的一切功德中,般若是最究竟的;有了般若,可說到了家。體悟真理,解脫生死的大事,已經能夠成辦;涅盤城大門,已經打開。如沒有般若,什麽行門,都不能解脫生死。般若又是最根本的;般若是領導者,啟導一切功德的進修,與一切功德相應。在三學中,慧學最後,為能得解脫的依止;而在八正道中,卻以正見為首。這說明了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徹始徹終的;他是領導者,又是完成者!

  在三乘共法的經典裡,慧是有很多名稱的,如慧,見,明,觀,忍,智,覺;正觀,正見,正知,正思惟;如實觀,如實知,如實見,如實知見,如實思惟;擇法等。

  *********道的必然性與完整性

  八正道是向上向解脫所必經的正軌,有他的必然性。中道的德行,是不能與他相違反的。出家眾依此向解脫,在家眾也如此。所不同的,出家眾的正命,指少欲知足的清淨乞食;在家眾是依正常的職業而生活。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正命的內容不同,但同樣要以合理的方法而達到資生物的具足。這不應該非法取得,也不能沒有,沒有或缺乏,是會使身心不安而難於進修的。佛教信眾的解脫行,固然非依此不可;即使沒有出離心,沒有解脫慧的一般世間行,也不能與八正道相違。

  八正道有二類:1.「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2.「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這二者的差別,根本在正見。如是因果、善惡、流轉、解脫的正見,以此為本而立志、實行,這是世俗的人天正行。如是四谛理的正見,再本著正見而正志、修行,即是能向出世而成為無漏的。

  佛法以八正道為德行的總綱,這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是完整的、關聯的,是相續發展、相依共存的,是知與行、志向與工作、自他和樂與身心清淨的統一。佛法的德行,貫徹於正確的正見中;由知見來指導行為,又從行為而完成知見:這是知行的統一。依正見確立正志──向於究竟至善的志願,有志願更要有實際工作。沒有志向,實行即漫無目的;但也不能徒有志願,惟有實踐才能完成志願:這是志向與工作的統一。對人的合理生活,經濟的正常生活,這是有情德行而表現於自他和樂中的;定慧的身心修養,是有情德行而深刻到身心清淨,這也有相依相成的關系。釋尊隨機說法,或說此,或說彼,但人類完善的德行,向解脫的德行,決不能忽略這德行的完整性。否則,重這個,修那個,即成為支離破碎,不合於德行的常軌了。

  *********道的抉擇

  「八正道行入涅盤」,是唯一而不許別異的正道。所以佛臨滅時,對須跋陀羅說:「若諸法中無八聖道者,則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以諸法中有八聖道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長含游行經)。這是怎樣明確的開示!如來雖說有許多德行的項目,都是不出於八聖道的。如「四念處」即正念的內容;「四正斷」是正精進的內容;「四聖種」是正命的內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內容。五根與五力:信(信解)即正見、正志相應的淨心;精進即含攝得戒學的正精進;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得解脫的正見。五根、五力與八聖道的次第內容,大體是一致的。「七覺支」,偏於定慧的說明。佛法道支的總體,或說為三增上學(雜含卷二九·八一七經),三增上學是有次第性的,依戒起定,依定發慧,依慧得解脫。八正道的以正見為首,這因為正見(慧)不但是末後的目標,也是開始的根基,遍於一切支中。如五根以慧為後,而慧實是遍一切的,所以說:「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精進、念、定也如此);………信根成就,即是慧根(雜含卷二六·六五六經)。慧學是貫徹始終的,八正道的正見,側重他的先導;三學的慧學,側重他的終極完成。參照五根的慧根攝持,即可以解釋這一次第的似乎差別而實際是完全一致。

  佛法的依戒而定,從定發慧,一般的誤解不少。定本是外道所共的,凡遠離現境的貪愛,而有系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竅、調息、祈禱、念佛、誦經、持咒,這一切都能得定。但定有邪定、正定、淨定、味定,不可一概而論。雖都可作為發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確的理解,正常的德行,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發得來。如經中常說:「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佛對郁低迦說:「當先淨其初業,然後修習梵行。……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雜含卷二四·六二四經)。滿慈子對生地比丘說:「以戒淨故得心(定的別名)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中含七車經)。一般學者,每不從「淨其戒,直其見」下手,急急的求受用、求證得,這難怪持咒等的風行了!其次,從定發慧,也並非得定即發慧,外道的定力極深,還是流轉於生死中。要知道,得定是不一定發慧的。從定發慧,必由於定前──也許是前生的「多聞熏習,如理思惟」,有聞、思慧為根基。不過散心的聞、思慧,如風中的燭光搖動,不能安住而發契悟寂滅的真智,所以要本著聞、思的正見,從定中去修習。止觀相應,久久才能從定中引發無漏慧。不知從定發慧的真義,這才離一切分別抉擇,不聞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調心方法去求證。結果,把幻境與定境,看作勝義的自證而傳揚起來。

 

上一篇:業力與輪回
下一篇:其它空間的眾生與我們經常逢緣相遇,你知道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