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9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零五頁倒數第三行,「庚九、莊嚴妙樂」。下面有五願,這是第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這一段容易懂,是我們日常生活。在這個世間,為日常這些瑣碎的事情要費很多心思,要費很多時間,沒有法子離開的。阿彌陀佛想到了,到極樂世界給我們一切方便,『隨意即至』,想什麼什麼就現前,不需要一點操心,這得大自在。需不需要儲藏?不需要。用過不要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需要用的時候,想什麼,什麼就來了,這真叫得大自在。看念老的注解,右面經文第三十七,「衣食自至願」。「飲食衣服見《宋譯》」,這是說經文的來由都有根據的。『種種供具』,這一句《唐譯》的,「又《漢譯》第二十三願曰: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吃完了,空缽自然就不見了。所以也不要去洗刷,也不需要找個地方去放它,它就沒有了,要用的時候它就來了,不用的時候就不見了。這個道理我們世界的科學家知道,知道有這種可能,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這就是能量跟質量的轉變。能量在宇宙當中遍滿一切時一切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物質是能量變的,我需要就變現出來,我受用,用完回歸能量,沒有了。能與量的轉變,科學家知道有這個可能,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法。從這個地方看,極樂世界的科學比我們進步,我們這裡做不到的,它那可以做到,確確實實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隨心所欲。住的房子,想大它就大一點,想小就小一點,想什麼樣子它就變什麼樣子,不要就沒有了,一點都不礙事。《吳譯》第十四願跟這個講的相同。「又《魏譯》第三十八願曰: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衣服不需要裁縫,它也不會骯髒,所以也用不著洗衣服。洗衣服也是很麻煩的一樁事情,現在雖然用機器,比過去人工要進步多了,可是機器也很麻煩,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極樂世界這樁事情解決了,確實盡如人意,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今經備集五譯文義」,完備會集五種譯本的文字,「結成此願,名為衣食自至願」,結得好。

  「如《會疏》釋《魏譯》曰:佛本何故興此願」,阿彌陀佛他本著什麼意思發這個願?四十八願是他發的。這經上說的,「見或國土」,我們相信這些事情不僅僅是這個地球上有,十方諸佛剎土有這些衣食住行的事情一定不少,很多,這是眾生沒福,「為衣食故,苦役萬般。四時不寧處,一生疲貪求」,疲是疲勞,貪求。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眾生為衣食住行造不少業。下面就給我們點出來,「何況禾下喪數千生命」,這就是種植糧食,你看現在用農藥、用化肥,殺的這些小蟲不止數千,大量的殺生。但是害蟲是殺了,益蟲也殺了,糧食雖然多收了一些,糧食裡面帶的有毒素,人要是常常吃這種食物,慢慢就變成病毒。所以經上講「飲苦食毒」,我們現在看到了。在沒有發明農藥之前,沒有感覺,現在看到農夫都用農藥、都用化肥,看到這句經文感觸很深。「镬中」,镬是鍋,大的鍋,就像鼎,镬是沒有腿的,鼎是有三個足,沒有足的稱镬。鍋裡頭,大鍋,殺無量蠶子,這是取絲,取蠶絲,殺多少蠶子。這一件絲綢的衣服,多少蠶絲編織成就的。前面講吃的,這裡講穿的,每一天吃的、穿的都跟眾生結多少冤仇!佛菩薩知道,非常可怕。「依之沈迷無涯,受苦無窮」,這是人間相,佛看得很清楚。「是故願言」,阿彌陀佛發的大願,「我土聖眾」,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這裡面所住的聖眾,只要是往生極樂世界都稱為聖眾。為什麼?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前面念過,第二十願裡頭,「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所以叫聖眾。不但實報土是聖眾,方便土也是聖眾,同居土還是稱聖眾。我們對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真正覺悟、明白,這個地方非去不可。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就成菩薩,一生就辦成,這是淨宗的殊勝。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尊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他諸佛如來沒想到的,阿彌陀佛全想到了。他怎麼想到的?他是用五劫的時間去觀光考察,一切諸佛剎土他都去了,取長捨短,諸佛剎土裡面好的他取了,不好的他都不要,所以極樂世界就勝過一切諸佛剎土。建立干什麼?為接引有緣眾生,成就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眾生?能相信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只要你能信能願,一向念佛,往生淨土你就能成就,這叫有緣眾生。於是我們就曉得,世尊千經萬論,終極的目標是什麼?讀了千經萬論,對於佛說這個法門,你信心十足。如果對經教不夠透徹,你聽了這個法門還有懷疑,懷疑就不能往生;真正相信,沒有懷疑,決定得生。所以善導大師為我們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為的什麼?真的就是為說這部經,就是教導我們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往生作佛去了,佛度眾生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往下面看,「是故願言,我土聖眾,衣食住宅,隨意現前。著衣吃飯,皆助道法也」。

  『種種供具』者,「花香、幢幡、寶蓋、璎珞、臥具、天樂等等。如是一切無量無邊殊勝供養之具,皆隨意即至,如願供養」。極樂世界不操心,沒有人為日常生活操心,沒有人把日常生活放在心上,人人都像阿彌陀佛一樣,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徹底放下了。我們要學,現在就要學,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榜樣,他做得很干淨,做得很徹底,他的財產,全部財產就是三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除了三衣一缽之外什麼也沒有,徹底放下。跟極樂世界生活一樣,要衣,衣來了,不要,不要就不見了。缽是吃飯的,想吃飯,缽裡頭盛的什麼樣的菜飯?是你自己最喜歡的菜飯。每個人喜愛不一樣,每個人缽裡頭不相同。吃完之後連那個缽都不見了,要的時候又來了。現在就養成,養成極樂世界的習慣,好!

  如《吳譯》本裡面說,「欲得自然萬種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這是供佛的,不是自己享受的,是供佛的,拿著這個去供養十方諸佛。我們這邊供佛很難,到哪裡去找一個佛?找不到,只能供佛像,真佛供不到。到極樂世界供真佛,每一個人都有像佛一樣的神通能力,能化無量無邊身。佛也化無量無邊身,佛的化身是接引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化身去接引。極樂世界裡面的住眾也會像阿彌陀佛一樣,化無量無邊身,去干什麼?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好,修福,修大福報。除了供佛之外還聞法,聞法開大智慧,供養修大福報,福慧雙修,一天到晚沒停止,不亦樂乎。我再告訴大家,你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面沒動,還在那裡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分身出去了,分無量無邊身。彌陀接引眾生也是分身,本身呢?本身在講堂裡講經,今現在說法,沒中斷。極樂世界成就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每個到極樂世界都成佛。

  我看得很清楚,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這就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蓮花有你的名字,講堂的座位也有你的名字。你進講堂聽經,你想聽什麼經,阿彌陀佛就給你講什麼經;你想修哪個法門,阿彌陀佛就教你哪個法門。彌陀一音說法,聽眾隨類得解,這不可思議!科學家還沒做到。這明心見性,法身菩薩知道;沒證法身的得受用,道理沒搞清楚,但是真得受用。供佛聞法,一直到自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離開講堂。還有很多,見性了還不肯離開講堂。為什麼?感老師的恩德,不願意離開阿彌陀佛。礙不礙你到十方去參學?不障礙,你分身去了,化身去了,本身在極樂世界。淨土的殊勝確實無與倫比!

  你看下面《宋譯》也有這段文,「我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這能力更殊勝,不必自己人去,我的供具,我在此地送到他方世界諸佛如來面前,我供養他,這個禮物自己去了,像現在快遞一樣,不需要靠人力,自然就到達,那邊佛就收到,就得到佛的加持。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讀到《無量壽經》,聽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知道極樂世界之美妙,這些都是事實,不是隨便說的。「是故雲: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三十八願,「應念受供願」。我們起心動念供養佛菩薩,這個念頭諸佛菩薩知道了,我們供養的心願、供養具他都得到了。三十八願,請看經文: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供養的范圍大,十方諸佛人數無量無邊,無法稱計。『應念』,應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講住眾,不管是哪一土,這些人只要他念著,想到我想供養諸佛,諸佛就知道、就接受,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注解,「下為第三十八應念受供願。《宋譯》曰:所有菩薩,發大道心,欲以真珠璎珞,寶蓋幢幡,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華伎樂,承事供養他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世尊而不能往」,自己沒能去。「我於爾時以宿願力,令彼他方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諸佛如來的手伸到了,接受你的供養。「令彼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文看了妙!想供養諸佛如來,身沒去,有這種情形的,有化身分身去的,不礙事;不想化身分身去,坐在彌陀講堂起了這個念頭,一切諸佛都知道了,佛伸出手來接受你的供養。極樂世界奇妙的事情太多了,說不盡,我們無法想像,叫不可思議。這不過是略舉日常生活當中的幾樁事,讓你了解個大概,然後就多想想,多比較一下,我們要放下眼前的娑婆世界,要一心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經上所說的,到時候你全都看到了,你全都聽到了,全都接觸到了。

  「《宋譯》願文,深顯佛力」,前面一段是《宋譯》的,佛的能力不可思議。無論你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發心供佛,要常常有這個心。佛伸手到我們這接受我們的供養,我們是凡夫,沒看見。誰看見?極樂世界的人看見了,明心見性的人看見了,不是假的。在我們的周邊,佛菩薩比我們認識、不認識的人還要多。又如《魏譯》經文上說,「一發意頃」,這個意就是念頭,頃是很快,一念,你發了這個心、起了這個念頭,「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這個經文是說明自力。「是以極樂人民,或因佛力加被,或以自力功圓,皆可隨念普供諸佛」。這個意思也是勸導我們,應當要取極樂世界,要發願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修福修慧太容易了。修福是供養,修慧是聞法,極樂世界福慧雙修,當然很快就圓滿,這是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唯獨這一處具足。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手段,最後的目的都是勸導大家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往生淨土,沒有例外的。善導大師講得對,「唯說彌陀本願海」。

  「如經雲: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深顯生佛不二,感應道交,供佛之念才興」,就是才起來,諸佛攝受已經圓滿了。「頓修頓證,因果同時。」這些地方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我們要相信,諸佛如來沒有妄語,諸佛如來所說的經典,字字句句也是真實不虛,這是信心。真信之後,願才生得起來,願生極樂。真信,願生起,彌陀就攝受,這是自利。自利,在這個世間同時也為大眾表法,做一個好樣子。像海賢老和尚、海慶和尚、老德和尚這南陽三個出家人,諸位看《永思集》,感動人不少,觸動善根深厚的眾生,他就能加功用行,精進不捨,這一生就能成就。

  再看下面,第三十九願,「莊嚴無盡願」。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念老在注解裡頭告訴我們,從第三十九,就是這一願,一直到四十三,這個五願是說淨土功德願。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這個五願給我們說盡了。「右章第三十九是莊嚴無盡願」。《會疏》裡頭解釋,「嚴謂莊嚴,淨謂清淨,光謂光明,麗謂華麗。嚴淨,明體離垢」。從起心動念,從內心清淨、心平等,然後再看外面,無論是你眼見的色、耳聞的聲、鼻嗅的香,乃至意知法,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當中都是莊嚴清淨,體離垢。換句話說,清淨平等覺,到極樂世界才真正看到。

  我們接著往下看,「光麗,表相奇特」,相是現象,我們這邊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奇是奇妙,特是特殊。「以長、短、方、圓、大、小等為形,以青、赤、白、黑、正、不正為色」,形色,「皆非世間所有,故雲殊特。意為:萬物體無垢染,故曰嚴淨」。我們這個地方,現在的染污很嚴重。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五濁惡世。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接觸到佛法,看到這些經文,總感覺得釋迦牟尼佛這話說得太過分,是染污,不嚴重。到處都很干淨,連水溝裡面的水,稻田旁邊的水,稻田田埂裡面的水,這個水是灌溉的,都干淨,都可以捧在手上喝,我們做小孩干這個事情的。現在不敢了,為什麼?染污了,有農藥,有化肥,造成土壤的染污,土壤這個染污流到水溝裡頭,水也染污。現在讀這個經,佩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他說的是現在的時代,二十一世紀,三千年前講的,把現在這個環境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空氣有染污,現在的霧霾很多地方有。倫敦是著名的霧都,大霧,我們去這地方訪問還不錯,三寶加持,這幾天全是晴天,沒有看到霧霾。「形相光明奇麗,故曰光麗」,光是說光明,這個講的是形相。這個形相,「其形與色皆非世間所有」,我們這個世間看不到,一切諸佛剎土也未必能看到,極樂世界真的是奇妙。

  《會疏》接著說,「點事(指如微點之事相)」,經上叫點事,佛說的是不是現代科學發現的量子,基本粒子?「妙理相即,故謂窮微」。佛經不但是高等哲學,確實裡面有高等科學。窮微,今天科學在做這個功夫,窮微,還在繼續深入,還沒有達到究竟。佛說到究竟處,給科學指一條路,科學再往前進,可能慢慢的阿賴耶的三細相被他們找到了。科學家雖然明了,不得其受用;學佛的人得到了,得其受用。受用是什麼?神通變化,科學家不能。佛法怎麼見到的?用什麼方法去窮微?微是極其微細,決定不是肉眼、天眼能看到的,是要用佛眼才能看到。阿羅漢的慧眼、菩薩的法眼還不行,究竟窮微是如來的佛眼,五眼圓明才能見到。這些點事妙理相即,這一句今天科學家所向往的,希望他們能夠觀察到。「無漏之相,實相之相,故謂極妙」。這個意思是說,「極樂一切事相,一毛一塵之微點,皆從實際理體而顯,與妙理相即不二,故曰窮微」。窮是盡的意思。微是精,精微。

  下面,這得受用,「且此一切形相,乃清淨心之所顯」,這就是一體,現相跟自性是一體,是一不是二。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屏幕是體,它裡頭沒有東西,我們按上頻道,相出現了。相從哪裡出現?從屏幕出現,屏幕跟色相融成一體,相在體中,體在相中,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切形相是清淨心之所顯的。很粗的相,染污的心所顯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懂得清淨心重要。為什麼?心清淨,身心就清淨。身是相,相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念頭清淨,身清淨;念頭不清淨,被染污了,心就迷惑、就顛倒。地球上的居民,心地愈來愈不清淨,那地球變成什麼樣子?極其染污的穢土,帶著許許多多的病毒,這些病毒就造成瘟疫,對生物帶來嚴重的危害。不清淨的心,影響一切物質現象也不清淨,物質現象變成災難,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才知道佛法真正能救自己,能救你家庭、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地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整個宇宙,從哪來?從心想來的。所以我們要想改變環境,化解災難就是改變環境,用什麼?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善心,就有效了,就產生效果。善心、善言、善行,你能落實在生活上,無有不善,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佛經要常念,愈念愈有感悟,跟佛菩薩感應,有悟處。愈念愈明白,不但經的義理明白,能夠跟我們現實的環境,大環境是宇宙,小環境是日常起居生活,你就能夠做到理事相應,真能解決問題。我們講消業障,真能消業障,消災,難就免了,難是災難。經典稱為法寶,古聖先賢尊稱它為寶,你就知道,古人對這個是多麼尊重、多麼恭敬、多麼認真的來學習。聖賢的典籍,學習最重要的條件是真誠心、恭敬心跟清淨心,你沒有這樣的心態,佛來給你講也沒用處,你也得不到真實利益。真實利益能得多少全在自己,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要是有萬分誠敬,你就得圓滿的利益,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底下說,「彌陀無漏功德之所現」,這就是講極樂世界一切形相,你六根所接觸到的是自己清淨心之所現,阿彌陀佛無漏功德之所現,「故為無漏之相」。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染污的代名詞,無漏就是清淨,無漏沒有煩惱,為什麼?它是自性的性德。「且一一皆是圓明具德,一一皆是圓圓果海」,這兩句說得好。一一,沒有例外的,整個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都是圓滿光明具德,德是德相、德用,有相有用。不但圓明具德,而且一一皆是圓圓果海。「圓圓果海」這四個字,「見《顯密圓通》」,密教裡頭說的。圓圓,事上圓了,理上也圓了,這是果德,不是因德。果德你能得受用,修因證果,「指無上圓滿聖覺果德之海」,也是阿彌陀佛果德的大海。「當體即是實相,相而無相,無相而相,故曰極妙」。這個相完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六道,六道人道,我們這個相從哪來的?諸位知不知道?《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肉眼看到整個宇宙的現象,「一合相」。那個一是什麼?一是微塵,佛經上稱它作極微色。都是這個極微色合在一起造成的,所以叫一合相。任何一個物體,你把它分析,分到最後就看到是極微色。那個極微色再一分就沒有了,物質裡最小的,科學家稱為微中子,也叫中微子。分到這裡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統統是它組成的,所有物質現象全是。極樂世界不是的,極樂世界是法性體,法性無相,雖無相能現相,相而無相,無相而相,雖現相能有相的用,這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

  相而無相,無相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相現出來了。我們有些同學修的功夫不錯,見到佛,見到菩薩,時間處所不定,真見到了,到自己明白了,這相不見了。像黃念祖老居士在《報恩談》裡面說了一樁事情,福建有個出家人,朝五台山的時候見到文殊菩薩。他很誠懇,三步一拜,從山下拜到山上。拜到山上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小地方,叫金剛洞,他進去看看。走進去之後看裡面很大,很寬很大,裡面有不少出家人在修行,有和尚、有喇嘛。他離開的時候,有個小沙彌叫他名字,他很驚訝,這個地方怎麼有人知道我?他說我師父叫你進去。看到一個老比丘,給他談一些話。他想住在這裡,他說這個地方你不能住,你還是要離開。走了以後,天黑了,要找個地方落腳,就有一個也是修行人,小茅蓬裡頭讓他住一晚上,明天好趕路。他就問起,你們五台山多少出家人?這個人就告訴他,很多人到五台山打千僧齋,我們的人數都不夠,大概只有三、四百人。他說不對,我剛才看一個地方就有五、六百人。他說沒有這個地方,也沒有這麼多人數。最後旁邊有個人說,你可能遇到文殊菩薩了。他一想就哭起來了,不知道剛才見的是文殊菩薩,再趕快去找,找不到了,就在這條路上,金剛洞也不見了。這個就是什麼?相而非相,非相而相。你在清淨心,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你這一起心動念,文殊菩薩,還有金剛洞,它就不見了,你就見不到了。為什麼?你著相了。著相,只能見到阿賴耶的相分,見不到自性的相分,要不著相就見到了。我們能夠很短的時間不著相,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大概也不過幾分鐘,或者是幾秒鐘。習氣太重了,幾秒鐘暫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剎那之間又回到習氣了,習氣做主。念老所引用的福建這位法師朝山見到文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無相而相是極妙,見到的時候跟真的一樣,離開一回頭就不見了,極妙。

  接著說,「廣略相入,不可思議」,廣是廣大,略是簡略。小入大不稀奇,大入小不可思議。金剛洞的門很小,走到裡面去很大,很廣闊,裡面有幾百人在裡頭,可是一轉眼它就不見了,不可思議。廣略相入,現在科學裡頭也有這個例子,譬如現在的晶片,很小,比指甲還小,它裡面可以藏一部《大藏經》,這個大,放在螢光幕上它就現出來,小裡頭顯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微塵,微塵是什麼?極微之微。這裡頭有什麼?有大千世界,有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佛知道,明心見性的人知道,他什麼都知道,我們是什麼都不知道。「故雲無能稱量」。這意思是說,「極樂世界全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境界,事跟事沒障礙。我們這個身體是個事,這牆壁也是個事,可以自由穿過去,這就無礙。我們為什麼穿不過去?我們認為是真的,真有,身是真的,牆壁是真的,把它當真就不自在了。

  早些年圓瑛法師,這個事情好像是在《圓覺經講義》前面他提到的,有一天他在寮房裡打坐,突然想起一樁事情要辦,很急,他就放下腿就走出來,從寮房就走出來了。走出來之後他想到門關的,我好像沒有開門,我怎麼出來的(這一剎那之間)?回頭一看門果然是關的,再推,裡面拴著的。這就是當時那一念,他沒有想到這裡有門,他就從這出來了,這個不是假事情,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人到沒有念頭,不起心不動念就自在了,障礙就沒有了。起心動念是迷,不起心動念是覺,覺而不迷,分別是嚴重的迷,執著是最嚴重的。破執著證阿羅漢果,不分別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就是回歸自性。佛法真稱為大道至簡,它太簡單了。什麼叫成佛?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你什麼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統統具足,叫六道凡夫。我們如是,天人亦如是,包括色界天、無色界天,四個統統具足,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佛告訴我們,阿羅漢怎麼出輪回的?執著放下了,於一切法不執著,輪回就沒有了。輪回從哪來的?執著這個念頭變現出來的,心想生。你有執著就有輪回,你沒有執著輪回就不見了。你有分別就有十法界,輪回出去了有四聖法界,他有分別。分別沒有了,十法界就不見了,四聖法界也沒有了,到哪裡去了?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在娑婆世界就是華藏,《華嚴經》上所講的華藏世界,統統到那邊去了。念阿彌陀佛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脫離十法界,我們得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道理要真修,修什麼?就是放下。我學佛第一次見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師,我對於佛相信、尊重,是從方老師那裡學來的,真正學佛是跟章嘉大師。大師我們見面很多次,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三年。真正善知識,實在是難得,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的境界我們不知道,給我們講佛法簡單明了。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怎樣才能契入?按照位次,小乘,四果四向,大乘,華嚴五十二個位次,怎麼契入?章嘉大師告訴我,看破、放下你就契入。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之後,你才肯放下。前面說過,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於一切人事物都不執著,就成功了。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為什麼?習氣太深了。怎麼辦?在看破上下功夫,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不放下虧吃大了,不能提升。小乘初果要放下見思煩惱裡面見煩惱五種,放下就證得初果,小學一年級,跟大乘初果完全相同,大乘叫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大乘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階級。你得真肯放下,於一切法不執著,這叫真功夫。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災難這麼多,日子過得這麼辛苦,有沒有離苦得樂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想的,離不開,樂得不到,不敢想。怎麼辦?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出不去。這不是小事,是大事。人生在世,這一次是個機會,你遇到佛法了,你要遇不到佛法一點辦法沒有,遇到,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要放下。什麼都要放下,身心世界絕不放在心上,是非人我放下,身見放下,不要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身不是自己,身是我所有的工具,我現在要利用這個工具超越六道輪回,把身見放下,沒有身。真正的身是什麼?真正的身是法身。什麼是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法身。學佛為的什麼?為的離苦得樂。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回歸自性,苦就沒有了,六道的苦沒有了,十法界的苦沒有了,五十二個階級修行的苦也沒有了。真的,大道至簡,不難!難在什麼?不肯真干。所以老實聽話真干的人,決定能做得到。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干,這個不行,這個在這一生當中跟佛結個緣,來生後世遇到了再說。

  如果是個真干的人,這一生把握這個機會,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那要把往生的障礙放下。什麼東西障礙我?頭一個情執,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兒女之情、兄弟之情,情太深可麻煩了。要真正覺悟,就是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對於這些親愛的人,我並不是不愛他,我是真愛他。真愛他怎麼?現在放下,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作了佛我再來幫助你,度你們。這是真愛,這是不捨。佛法非常重感情,當年方東美老師告訴我,沒有感情的人不能學哲學,沒有感情的人不能作佛,你看佛要大慈大悲,要平等度一切眾生,你不喜歡他怎麼行?所以誰最有情?佛最有情。佛有情是什麼?他不迷。我們有情,被情迷了。迷就錯了,不迷就對了,不迷叫真情。為什麼?真心用情。現在世間是妄心用情,全用錯了,全造罪業。真心用情,智慧,真心是智慧,不一樣,那是救度眾生。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文,這個意思是說,這上面的文,「廣略相入,不可思議,故雲無能稱量」。意思是說,「極樂世界全顯事事無礙法界,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大中有小,小中之大,「廣略相入,重重無盡,超情離見」,這四個字重要,超越世間的情執,離開錯誤的看法、想法。「言語道斷,故不可議。心思路絕,故不可思。言思不能及,又焉可稱量?故曰無能稱量」。意思說得好,重重無盡,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眼前所見的相是幻相,是生滅相,這個事實真相要真懂得。為什麼?你才能做到超情離見,超情離見就很容易放下了。我們今天放不下就是一個情、一個見,沒有辦法超越,沒有辦法離開,問題就卡在這個地方。現在這個時勢逼著我們,如果我們不超情、不離見,我們就完了,就得繼續搞六道輪回,這行嗎?如果對於六道輪回真的有高度警覺心,我不想再干了,那把情見放下,這就是第一修行條件。不走這個路子就不能成就,要想成就,非走這條路不可,不超也要超,不離也要離。用什麼方法?學菩薩。我們的情執是少數人,像菩薩一樣,菩薩情執是一切有情眾生,我愛一切有情眾生,我把我的身體奉獻給一切有情眾生,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真正落實,那就是學習經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這就是干真的。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向老人家學習,特別要學習他的生活習慣,才真能成就。我們今天學佛的道路上,三個人不能離開,一個是佛陀,阿彌陀佛不能離開,常常想著放在心上;第二個,老師不能離開,老師不在也念念不忘;第三個,護法不能離開,沒有人護持,我們什麼事情都不能辦。護法是什麼?照顧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沒有牽掛、沒有憂慮,安心辦道才能成功,我們把功德回向給他。我這個小房間裡面就是供的有三個老師,供的有阿彌陀佛,供的有護法,這於我們有恩,念念不忘。護法不簡單,護法要認識人,這個人可能成就,就全心全力幫助他,不能成就就不必了,絕對不是盲目的。

  無能稱量,這是贊歎極樂世界贊歎到極處,言語思想都做不到,叫不可思議。言語道斷,故不可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又是我們的護法,真難得,一直護持我們到成佛,功德圓滿。「可見極樂淨土,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點點滴滴都清楚,只有佛才知道。我們成佛就知道了,菩薩不行。「一切眾生上至等覺,中至具天眼之一切小大凡聖眾生,皆不能盡辨其形色、光相、名數」,一般人做不到,「更何能總為宣說。故雲: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讀這個經,在一起學習,目的增長我們的信心,激發我們堅固的願心。我們得真干,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就是真干。釋迦牟尼佛全部的財產在身上,三衣一缽,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要常作如是觀,所有的不放在心上,等於沒有,不為這個事情操心,不掛念這些東西,一心掛念極樂世界,一個念頭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報佛的恩就是宣揚淨土,讓別人認識淨土、信淨土、發願求生淨土,真正報佛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徐恆志:在掃除習氣過程中,覺照力量的進步,可分為下列八個層次
下一篇:仁煥法師:定位就是為自己做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