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陽
《楞伽經》中,佛陀的大菩薩弟子大慧大士,在開場時先問了佛陀一大堆宇宙人生的大問題,佛陀卻輕輕一轉,直接從心地說起,講實修實證。
原來,佛陀認為,如果只是了解些理論而無真實的驗證,解脫也只是一句空頭話而已。
佛陀說,說說食物如何如何,能讓一個饑餓的人飽嗎?
要飽,就得把飯吃到肚裡才行。同樣道理,只有真正修證到位才有真實解脫。
我們前面對佛法的理論做了一些准備,以下就讓我們學習佛陀進行具體的實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發心。
發什麼心呢?佛陀倡導發菩提心。
佛經雲:“心地廣大如虛空”,但我們一般對這句話一點感覺也沒有,因為大家從未把它視為生活中的一件事來做,只把它看做佛典中的一句話。
心地廣大如虛空,是佛陀要我們發起菩提心,發起廣大不可思議的願力。就消極而言,是不要讓心有所障礙,就積極而言,則是要讓大家的心和一切諸佛菩薩同等發願。
如何是讓心廣大如虛空般沒有限制呢?就是不要拿種花的盆子種大樹。百年的榕樹種在小盆裡作盆景,也才長一點點。
也許我們會用大一點的盆子來種,但是和大地比起來,和虛空比起來,卻顯得那麼小。如果我們的心有限制的話,就永遠在限制中成長。
我們為什麼不把這大樹從盆子裡移出來種在大地上呢?把周圍的環境處理好,讓它在大地中自然發芽、茁壯,不必每天去看長高幾公分,不必天天剪枝澆水,偶爾去看一看,一百年、兩百年後,這大樹所成的樹蔭連綿幾裡,能讓多少人乘涼啊!
我們的心要這麼廣大。“大象者不由小徑,大行者不拘細節”,佛陀希望我們初期的時候,先立大志,到越高階的菩薩就要修細行,這是修行的輕重緩急,我們要了解,才不會只是在繞圈圈。
我們何時才不繞圈圈,不必為自身的存在辯護呢?
如果我們站在圓周上,要到圓心去,如果是用繞的話,繞了一千圈、一萬圈,都還是在繞圓圈,如果我們看准圓心,一步跨過去就到了。這裡面最大的困難不在外境,而是在我們心中。
我們在自己心中與解脫之路上築了一道迷宮,繞了半天。太早到的話,我們也感覺不對,因為聽說解脫是很困難的,所以告訴自己一定要繞,如果一步跨過去一定有問題。於是心裡就在那兒想“有問題、沒問題”,花了許多心思。
其實,有沒有問題,走到了就知道了,放膽地踏下去,如果有問題再修正就好了。如果到了就覺得自己好了不起,那一定沒有解脫,這是很容易判斷的。
如何實際解脫呢?有人常自歎:“哎呀!我的罪業深重,我是下劣低賤的人。”遇到這些人,若問他:“你有神通嗎?不然怎麼知道自己根器下劣?”於是他又轉憂為喜地說:“那我不是根器下劣,必定是上根器了?”這真正是有毛病的人。
人是很可憐的,有99%的心思都在辯證自己是對是錯,1%才用來行動。真正做對一件事時,我們也不肯相信,做錯事,人家質疑了,我們又拼命辯解,人就是這麼可憐。
因為我們不肯落實下來。其實有一條路很好走,很簡單:我們想想看,自己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我們與佛差在那裡?因為他的佛性有作用,我們沒有作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很差,所以就用自己的貪、瞋、癡、慢、疑,不肯用佛性。
直接向佛陀學習,這才是直接解脫的路。有些人,可能修行的功夫很好,但是就不肯直接跨過去,一直在那邊想:“我這樣好?那樣好?還是這樣走比較好!不不不!那樣走好了!”相反的,有些人可能程度還不及這些人,但是他的解脫之路是走直線,不繞圈圈。繞路的人,理論上是有無限彎彎曲曲的路要走,是無限的。
所以,原本近的反而遠了,遠的反而近了。一般人走直線並不太容易,但是我們也稍彎一下就好,不要真的花一生研究自己到底有沒有佛性,研究了半天才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