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念佛的正行,要各自隨自己的身份而定,不能所有人都固定一個方法。如果沒什麼事務的拖累,就應該從朝至幕,從幕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這一句佛號,不離心,不離口。如果是洗漱干淨,衣冠整齊,地方清潔,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都沒什麼不可以的。如果是在睡覺以及裸露,洗澡或大小便的時候,以及在污穢不潔淨的地方,只能默念,不要出聲念。默念功德是一樣的。出聲念便不恭敬。不是這些時間地點不能念佛。而是這些時間地點,不能出聲。而且,在睡覺的時候出聲,不但不恭敬,而且容易傷氣,不能不知道啊!
雖然長時間念佛,沒有間斷,必須在晨朝的時候向佛禮拜完畢後,先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後,就念贊佛偈,就是“阿彌陀佛身金色”那個偈。念完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就只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一千聲或者五百聲,應當圍繞著念佛,如果不方便圍繞,或者跪著,或者坐著,或者站著都可以。念完佛後,回到原位,跪著念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遍。然後念淨土文,發願回向往生。念淨土文是要依照文字的意思而發心的。如果心不依文字而發,就成徒設虛文,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了。淨土文念完,念三歸依,禮拜而退。這是早上的功課,晚上也是這樣。
若想多做些禮拜,可以在念佛歸位的時候,拜佛若干拜以後,稱菩薩名九遍,拜九拜。禮拜完就發願回向。或者在功課念完禮拜,隨自己的便,都沒什麼不可以的。但必須至誠懇切,不能潦草粗率。蒲團不能過高,高就不恭敬了。如果事務多,沒有閒暇的時間。可以在早上洗漱完畢後,有佛像就拜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是一念,念到十口氣,然後念小淨土文。或者只念“願生西方淨土中”那四句偈。念完拜佛三拜而退。如果沒有佛像就面向西方,也照著上面說的做。這叫十念法門,是宋朝慈雲忏主為那些王公大臣,政務繁劇,沒有時間修持的人所立的。
為什麼要盡一口氣來念呢?因為眾生的心散亂,沒有時間專念。這樣念,借氣攝心,心自然就不散了。然而,必須隨著氣的長短自然地念,不能勉強自己多念。勉強多念就會傷氣。因為散心念佛,難以往生,這個方法能令心歸於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佛的數量雖然少,功德卻很深。極忙的和極閒的,都各自有修行的方法。那麼半閒半忙的,就可以以此為根據,自己斟酌自己的修持方法了。
——增廣•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P82
另外,念佛的人,必須事事任勞任怨,心心念念提妨過衍。知過必改,見義必為,這樣才能與佛相合。能這樣做的人,決定往生。如果不這樣做,就與佛相反,絕對難以感通。而且,凡是讀誦大乘經典,以及做一切於世於人有益的事情,都用來回向西方。不能只把念佛的功德回向西方,其余的功德另外去回向世間的福報,這樣心念不歸一,就難往生了。要知道,真能念佛而不求世間福報,自然會得到世間的福報,如果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所得到的世間福報反而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就沒有把握了。
——增廣•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P82
念佛最好念六字的,或者先念六字,到快結束的時候再念四字。始終念四字的,不太合適。因為“南無”兩個字,就是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等的意思,人往往喜歡圖快,圖多,所以有很多念四字的。常聽說,有人主張專修,只叫人念四字佛號,什麼發願啊,拜佛啊,都說不用做。這完全是個門外漢。只知道自己做工夫,不知道求佛的慈悲力加持。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他只在行上講究,而行又去掉了禮拜,這個行就難以十分懇切。時間長了就容易悠忽浮泛。請依照文鈔,別依照他說的。他那是自己的見解,不是依照淨土法門的宗旨。眾生的心,需要用種種善法來調治。譬如吃飯,需要用菜來佐助。只有打佛七,可以專持一句佛號,一切經咒,都不持誦,然而也不可以把禮拜和發願全廢棄。除了打七之外,照常持誦,都沒什麼妨礙的。修行人最怕師心自立。常聽說他資性固然好,但見識有偏頗。專一念佛還可以,廢棄禮拜和發願等,就大錯特錯了。
——三編•卷一•復陳飛青居士書四•P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