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與精神的發展不能並重兼顧的今日,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貪暴力與色*情。此二者有時相連存在,有時各別發生。二者相較,暴力之心易制,而色*情之欲難防。因此,今暫捨“暴力”而談““色*情”。
一般正常健康的人都會有色欲。問題出在色欲若不受控制,便易引生許多煩惱或罪惡,猶如其他各種欲望不控制,便易引生許多煩惱或罪惡一樣。
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生存在今天的環境中,控制色欲大為不易。色*情的畫面鏡頭隨時會映入我們的眼睛、腦海中,擾亂我們的思想情緒,減低我們讀書、聽課、工作與睡眠的效率,最糟的是破壞我們的健康,甚至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對治之法:
白骨觀:設想自己的眼睛變成X光攝影機,將人體透視成為一具骨架。經常如此,色心自可漸次淡去。
不淨觀:設想自己的眼睛變成大型放大鏡、透視鏡或顯微鏡,看到人體皮膚上沾滿汗垢、細菌、微生蟲,更看到包裹在表皮下的腦髓、五髒、大小腸、膀胱、血肉、筋骨、耳垢、鼻屎、大小便,無一處香潔美好,自然不起非非之想。
佛教為了防止色*情誘惑而提出以“九想”來排斥“六欲”,六欲是指男性對女性膚色、形貌、儀態、語言、細滑、人相六方面的欲望;“九想”是膨脹想(想象人是膨脹的屍體)、青瘀想(想象人是遍體青瘀)、壞想(想象人是壞爛的屍體)、血塗想(想象人體血肉塗糊)、膿爛想(想象人體濃爛腐臭)、嘬想(想象死後鳥獸來嘬咬屍體)、散想(想象被嘬咬屍骨散亂)、骨想(想象人是一堆白骨)、燒想(想象人死後火化成骨灰)。有了這“九想”,男女就成了極其丑陋不堪的東西,情欲自然就會消失。
無常觀:心想一切美色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暫有還無,所謂“花無百日好”、“色衰則愛弛”。美色不是永恆的價值,猶如一切有形的物質,都不是永恆的價值;心靈的真、善、美才是永恆的價值。
親屬觀:看到一切色*情的場面、畫面與鏡頭,心想假使這些人是我的兄弟姐妹,或是我的子女、父母親,我當作何感想?是否覺得羞慚?是否尚有YIN欲之想?
心靈觀: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人之所以為人,乃在於他有仁、義、禮、智等四端,如果一個人整天心中盡是飲食男女之想,此人與禽獸何異?經常如此觀察自心,其心自可日趨淨化。
西方諺語雲:“美只是一層皮。”皮下的血肉筋骨令人不忍卒睹,皮下那顆無形的污染與清淨交雜的心,事實上不如想象中那般可愛。一般來說,暴露色相的人不是心靈低俗,便是為生活所迫;前者可鄙,而後者可憐。有了這層了解,人還會為色相所迷嗎?
佛家將邪YIN戒視為修身第一戒。古人說:“色是殺身之斧。”孔子也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因此,自古相傳“萬惡YIN為首”。為了健康、品德、學業、事業、前途、幸福著想,我們應該淡泊色欲,做到孔子所說的“賢賢易色”(尊崇賢德,便不在意外形是否美貌)。
古語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在今天女權伸張的社會,何嘗不可說:“淑女難過俊男關。”過美人關者乃為真英雄,如關雲長是也;過俊男關者乃為真淑女。而真正的淑女不會搔首弄姿,拋媚眼,或矯揉造作,表現“有氣質”狀,使假英雄顛三倒四,魂不守捨。
色欲是人的原始本能,也是生命力的表現,控制它的方法不在防堵或壓抑,而在於轉化或升華。佛家說:“火焰化紅蓮。”就是把欲望轉為的意思。東西方有許多宗教家、哲學家、藝術家,他們保持獨身,但是他們不但不苦悶,反而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對社會做出偉大的貢獻。
中國古代也有許多男女僧侶、道者,他們作為人格清高的模范,過著寧靜、和諧的生活,大多獲得而高壽。足見色欲的享受並非人生的第一義。要使生活真正過得多彩多姿,當知飲食男女之外,尚有人生“向上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