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對我說:你心裡有塵。我用力的拭擦。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於是我將心剝了下來。佛又對我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我沒能領悟。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麼,我們的前生曾會是什麼?佛說: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平時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問佛祖:這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祖無言,佛祖心如止水。佛祖,你有恨嗎?佛祖笑吟吟地,無比慈祥,那笑容如同容納百川的海水,深不見底。
可我有,但我從不輕易對誰許下諾言,為這份執著讓心在寂寞中隱隱作痛。盼十年渡,千年緣。然而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我說: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我才發現,匆匆掙脫我緊握的手,哪裡有什麼回眸,也許是我們的緣分,修的還太淺、太淺!我明白了,或許今生的相遇已是上天的恩賜,或許我們前生的緣分已經注定, 今生,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我說:我想忘記。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經雲: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當你心中有愛恨, 你眼中必定是一個翻騰顛倒的世界,平靜過後也並非一無所有,其實何為有,何為無?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道理雖對,卻很難做到,再破碎的心,再陳舊的傷口,人卻還是堅持不停的縫縫補補,不肯丟棄。
我開始試著將所有的懷疑與怨恨,這一切蒙蔽了美好本質的東西丟棄。這麼做很辛苦,無異於放棄整個友情。 漸漸地我發現原來只有將這段怨情慢慢放下,慢慢置身事外,我才能從中剝離出回憶中你所有的好,而不是用所有的不好來抹殺曾有的歡樂,就算有千般萬般的苦痛,畢竟你曾帶給我最美麗的心情。於是那人間絢爛的光彩重新在我面前大放光華,我終於明白,佛說你信任我,至少曾經過。當你心中有友情,那麼光彩就是笑容, 當你心中有風景,那麼光彩就是美麗,隨心所至,光彩來源於一切心中美好,或曾經美好的事物,總之讓我無法捨棄,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忍受光彩被遮蔽的瞬間黑暗。
佛問:你忘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嘛,你說的。
佛笑得很開心,千百年來佛一直笑得很開心。說人生如夢,是因為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來;說夢如人生,是因為有夢才存在生活的欲望。注定的相識,如春季花開的聲音,悅耳的清脆。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緣起性空,作為佛法義理的核心,其關鍵還在緣起法則上面,一切法,不出緣起。強調性空是為了佛陀對治我們執實的習氣而專門說的。可是“空”是和“有”相對待的概念,如果單單說“空”,容易引起歧義,讓人覺得是沒有、虛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惡取空。很多初學佛法的同修往往會在這裡對佛法產生誤會,以為佛法的空義是否定現實存在。因此,為了表述圓滿,佛法往往同時說真空妙有,或如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對於緣起明白清楚了,說性空也罷,說妙有也罷,都是自然而然的。緣起,或者說因緣的相續和作用,可以看成是一張無限大的動態高維網,有點象我們現在的internet,但是更復雜無數倍。在這麼復雜的大網下面,因緣流轉,相續不斷,發生各種作用,顯現各種現象(注意,因緣的流轉相續是本來如是,並無推動力,如果有推動力,即成第一因,也就歸到神創論)。
我們眾生因為無明,執取這無量因緣法中的少分為“我”,便生出我執、我見,同時也對一部分的因緣法產生常見,為此佛陀說“空”以對治之。而如果實證無我,不再執取少分因緣法為我,那時候就不需要再去抓住“空”不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無“我”,但是因緣法的相續並沒有斷絕,也就是說,雖然無我,因緣法的作用即業果不失(為了表述我們所無法觀察的和“我”所相關的因緣法之含藏,唯識宗在此安立阿賴耶識的假名)。具體的例子就是即使成道的聖者還會受報,如目鍵連尊者被裸行外道打死,雖然尊者早已經證“無我”,但是他此報的色身還是會被毀壞,此乃因緣法作用如此(即業果不失)。這也正是禅宗著名的“野狐禅”公案裡面,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區別所在。另外一方面,證空性的聖者因為不執取少分因緣為我,反而可以借緣起而生起種種神通妙用。
順便也討論我們學佛人很關心的消業問題。所謂消業,有幾種可能的情況。由“我”來坦然受報當然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被動的。此外就是以善因緣(例如忏悔、念佛、持咒、誦經、放生等等)來抵消惡業,好像多個作用力的平衡。但是最有效的消業方法,卻是實證空性。因為證了空性,業報的因緣雖然還在,受報的“我”卻沒有了,而因為“無我”,原先所謂的罪業,因為失去作用的對象也就不具有意義了,這才是最徹底的。正如忏罪偈所說的:“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
如何將緣起性空用於日常的行住坐臥呢?我想,古德有句話,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也就是說,我們於義理上須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即在見地上要立於“高高山頂”上,不落空、有的邊見,亦能夠經常以此緣起無我的正思維熏習自心,消除我執我慢。另外一方面,在實際的行持上,我們應該真俗二締圓融,不落狂慧狂禅,或者以得少為足。正因為緣起法的因果不虛,我們才應該以踏實的行持去消除業障、累積福德資糧,不忽視任何微細的善法,並盡量避免造任何的惡業。如此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地做人、持戒、念佛、修定,以點滴的積累轉化自己的心念,對治自己的習氣煩惱,逐漸使自己和佛菩薩相應。正是因為緣起法的真實不虛,才要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此即所謂“深深海底行”。
因此,修淨土者如何運用“緣起性空”來增加往生極樂之把握?後學的答案還是祖師們重復了無數遍的那句話:“老實持戒念佛!”。與論壇各位善知識共勉。 之緣生與緣滅,自有天注定。相生與相克,亦有神作主。緣起必緣滅,千古不變的定律。相生必相克,循環不息的規律。
前生的記憶造就今生的緣份,誰欠了誰,今生就得償還;誰負了誰,後世必得索債。 有種人一生只為了等待一個人,一種緣份,一種情思。是索債?是還債?是為了繼續前世的不了緣?或許都有吧。守候的是前世的情,欠下的是來世的債。這是輪回嗎?這是定律嗎?
如果沒有孟婆湯,會不會更早的找到等候的那個人?或許不會錯過,或許不會失去,或許今生緣聚。許多戀愛中的男女都會感歎:對的時間與錯的時間。事實上,許多事都是天意,緣起緣滅是上天安排了時限的。天意難違。與對的時間,錯的時間有何種關系呢?
生來是為了找尋一個人,一個可以長相厮守,舉案齊眉的人。而這個人,是神的旨意,神的安排,要不然為何大千世界這麼多人,你偏偏選擇了這一個呢?他為找你而來,你為等他而至。因為愛,因為恨,因為許許多多的瑣事,會有許多的彼此傷害,傷害對方,更傷害自己。為誰生?為誰克?相生必相克。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克星不成緣。相生相克,緣起緣滅。常人無法擺脫的困惑,常人無法推斷的法門。
緣起之時,我們會有感激,會很珍惜。而緣滅之時,內心並不是能夠輕易忘記的。放棄需要很大的勇氣,結束需要很多的堅強。有些人一生中為了一份緣的逝去而傷懷,有些人一生中為了一份緣的離開而感歎。緣滅了,再多的恨,再多的怨,又有何作用?上天只安排你們一年的緣,就只有一年的期;安排你們三分鐘的份,也就只有三分鐘的限。緣起時,彼此珍惜,緣滅時,彼此遺忘。
既然是天意,許多事就不應強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既是緣滅,再多的強求徒添的只是更多的傷感情懷;既是緣滅,再多的愛恨增加的只是更多的情感負累。一切自有天意安排,誰欠誰,來世會有交待。不了緣,來世亦成佳話。再多的不捨也得捨,再多的留戀也得放。緣起緣滅是定數,當捨則捨,當放則放,無謂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