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圓瑛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之五濁惡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圓瑛大師:《佛說阿彌陀經》之五濁惡世

  五濁惡世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出甚難希有之事。能即上能為之能,於者在也。娑婆此雲堪忍,為本師釋迦所統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堪能忍受五濁之苦,不生厭離,故以名焉。五濁,即文中劫等五者,交擾渾濁自己淨性。楞嚴有雲: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如若有人,投以沙土,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形汨然,名之為濁。

  劫濁者:梵語劫波,此雲時分。劫濁無別體,四濁交湊,即其相也。若當減劫,人壽減至二萬歲時,眾生具下四濁,即名劫濁。人壽減至百歲,名為五濁惡世。極樂世界,乃是五清淨土,無有種種濁惡之事。我等自當捨濁就清,求生彼國,超越劫濁。劫濁中,非帶業橫超之行,必不能度。

  見濁者:五利使為體,諸見熾盛,即其相也。五利使者,五種妄見,能使眾生造作諸業,能使眾生趨入生死,故名為使。而幾微迅速,非比五鈍使,故名為利。一者身見:執身為我,而起我身之見,妄生貪著。不悟四大假合,夢幻無常。二者邊見:執斷執常,而起二邊之見,一味偏執。不悟見解既偏,失乎中道。三者戒取:非因計因,而起我能持戒之見,修諸苦行。不悟蒸沙作飯,塵劫難成。四者見取:非果計果,而起自負所見之見,未證謂證。不悟有漏界中,終非究竟。五者邪見:撥無因果,而起邪外不正之見,墮豁達空,疑誤眾生,入無間獄。此五種妄見,昏昧汨沒,渾濁自性,故名見濁。極樂國中,人皆正見。我等自當求生彼國,超越見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煩惱濁者:五鈍使為體,三災感召,即其相也。五鈍使者,五種妄心,能使眾生造諸惡業,能使眾生趨入生死,故亦名使。此前五利,稍為重滯,故名為鈍。一者貪心:於順情境上起諸貪愛,不能看破。二者嗔心:於違情境上,起諸嗔恨,不能含忍。三者癡心:於中庸境上,非順非違,起諸癡迷,不能覺察。四者慢心:於諸眾生,心起驕慢,不能謙遜。五者疑心:於諸善法,心起疑異,不能抉擇。此五種妄心,煩動惱亂,渾濁自性,故名煩惱濁。極樂國中,諸上善人,離諸煩惱,疾趣菩提。我等自當求生彼國,超煩惱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眾生濁者:攬五陰見慢為體,惡名穢稱,即其相也。眾生積聚五陰為身,故曰攬五陰。皮肉筋骨,屬色陰。五識領受五塵境界,為受陰。六識想像前塵落卸影子,即想陰。七識恆審思量,念念遷易,如急流水,望如恬靜,即行陰。八識執持息暖壽三者,一期住世,而不散壞,即識陰。而中間三陰,有處說即遍行中,受、想、思,三心所。而諸識皆有受,惟前五識受力偏強,故以屬之。又諸識皆有想,惟第六識想力偏盛,故以屬之。又諸識皆有思,惟第七識思義偏重,故以屬之。見慢果報者,見是橫計主宰,為見我。慢是俱生主宰,為慢我。前世所作業因,今世所受果報,以為其體。惡名穢稱者,眾生之名,鄙惡下賤;色心劣穢;生死輪回,備嬰眾苦,故雲眾生濁。極樂國中,清淨莊嚴,微妙相好。我等自當求生彼國,超眾生濁。眾生濁中,非忻淨厭穢之行,必不能度。

  命濁者:色心連持為體,催年減壽,即其相也。色,即地水火風之色法。心,即見聞覺知之心法。人生攬地水火風四大以為身,四大本無知之物,因有八識見分,旋令覺知。見分本一精之體,因被地水火風壅令留礙,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嘗,在身曰覺,在意曰知。因此色心,互相連屬,息、暖、識、三,相持不散,是為命根。一不連持,命根即斷,故以為體。催年減壽者,人生上壽,不過百年。寒暑遷流,從少至老,變化密移,剎那不住,故雲命濁。極樂國中,壽命無量,同於彼佛。我等自當求生彼國,超越命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之行,必不能度。

  人生五濁惡世,根機淺薄,外境內惑,亦相逼迫。能於此中,立定腳根,不為境緣所惑,而能持戒修福者鮮矣。能於此中,覺悟人生幻化,世相匪堅,修持谛緣諸度,而得三乘道果者,抑又鮮矣。何況於此永斷無明,頓證佛果,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豈非能人之所不能也。此明得道難,屬自利不可思議功德。

 

上一篇:達照法師:別把人生倒著過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認識自我—《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講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