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接連不斷,自殺、瘋狂等身心疾病日益增長,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脆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生死之上。生與死,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課題。對大多數人而言,死亡,都是非常沉重的話題,它意味著巨大的恐怖與災難。但無論如何回避,所有人都終有一死。了解死亡的真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同時還有可能幫助我們從死亡中找到徹底擺脫死亡的契機。因此,我想給讀者介紹一下生命的真相:
此內容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生命的本質,也即什麼是生命;第二,生命的可貴;第三,生命的意義。
一,生命的本質
首先我給讀者介紹一本被學術界贊為全球最經典的研究生死的古籍——《西藏度亡經》。
(一)《西藏度亡經》——亡靈指南針
在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天堂印象》一書中,是這樣評價的:“《西藏度亡經》這本書,產生至今已經一千多年了,但它如今成為最現代的研究死亡的學科NDE的最古老的典籍。在西方,所有研究死亡的學者,都把它與《埃及度亡經》奉為最重要的兩部經典,而《西藏度亡經》中關於“中陰”過程的描述,更是與現代的NDE研究所揭示的各種現象不謀而合,因此,《西藏度亡經》可以說是藏民族對現代人類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西藏度亡經》最初譯本是英文版,由已故西藏高僧達瓦桑杜(Lāma Kazi Dawazsamdup)從藏文原本翻譯,並經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Dr. W.Y.Evans Wentz)編輯而成。此書曾以英語、德語等多種西方文本在歐美許多國家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很受西方學術界重視。西方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Dr. C.G. Jung)親自為本書作了翔實的評述,認為本書對其學術研究有其獨特的貢獻與價值,他說:‘若干年來,乃至從它初版(1927年)發行以來,本書就成了我的隨身伴侶,不僅是我的許多富於啟示性的觀念和發現要歸功於它,還有許多根本的認識或見地也要歸功於它。’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認為:‘本書不但要使東西方人民之間獲得一種更佳的了解,同時還要糾正人們,尤其是整個西方人士,對於人類的根本問題——生死——缺乏正知、正見和不加聞問的態度。’這也正是當代大多數中國人所缺乏或視而不見的東西。”
“《中陰救度經》(《西藏度亡經》)已成為NDE研究中具有經典意義的古籍,在世界各地被有關學者的研究中廣為引用。”
本來,《西藏度亡經》對整個藏民族的生死觀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天堂印象》中說道:“西藏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中對死亡認識最深刻,也最為灑脫的民族。”“若作此觀,西方人視為神秘之極的NDE,在中國的西藏人眼裡不過是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事了。”
而上述的《埃及度亡經》,卻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他們認為,人死了以後,最終還要回到以前的身體當中,然後重新復活,所以他們會保存木乃伊。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不符合事實。
《西藏度亡經》對整個死亡的過程,死亡以後的境界以及投生的過程等等描述得細致詳盡。在西方,這本書擁有相當多的擁趸。究其因緣,大多是因為在西方醫學發達以後,很多患突發性心髒病,或者出了嚴重車禍,已經停止呼吸、心跳的人,在從死亡的邊緣搶救過來以後,很多人會有程度不同的頻死體驗或初期死亡體驗(NDE),這些人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證實了《西藏度亡經》的所述內容。
古老的《西藏度亡經》所述內容,居然與二十世紀臨床醫學的發現不謀而合。這樣一來,這本書也逐步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並在西方擁有了極高的地位與巨大的影響。如果大家有興趣進一步去了解,可以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的其中一部分,其實就是給亡者的指南。書中有一個儀軌,是在人死了以後,由旁邊的人給亡者念誦的。儀軌告訴亡者:你死了以後,會進入什麼樣的狀態,你會感覺到什麼樣的情況,那時你應該怎樣去面對等等。
不過,瀕死經驗的所謂“死亡體驗”,並不是真正的死亡體驗,因為意識還沒有徹底地離開身體。真正能把整個死亡過程描述得很清楚、很詳盡的論著,唯有《西藏度亡經》。
(二)前世今生的科學研究
1,前世的記憶
1958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精神學系的系主任,著名精神病學家伊安·史蒂文森博士(Ian Stevenson)對轉世輪回產生興趣並開始研究。1966年,史蒂文森博士出版了第一本書,書名為《暗示前世的二十個案例》。後來又出版了《轉世與生物學》。2003年,他又寫了一本書,叫《轉世類型的歐洲案例》。哈佛人類學博士安托妮亞·米爾斯(Antonia Mills)一邊協助史蒂文森博士做研究,一邊作獨立調查。
在精神病學領域廣受敬重的哈洛德·利葉夫(Dr. HaroldLief)博士曾這樣描述史蒂文森博士:“一位講究方法,小心謹慎乃至戒慎恐懼的研究家,性格固執”。可見史蒂文森博士是一位非常嚴謹的科學家,他的這些結論也並不是異想天開的胡謅。
另外,冰島大學的心理學家厄藍杜·哈洛森(Erlendur Haraldsson)從1970年開始,就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約根·凱爾(Jurgen Keil)博士和維吉尼亞大學的吉姆·塔克(Jim Tucker)等前世今生研究團隊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到數千個案例,發表了很多專著和學術論文。
2,催眠
二十世紀,西方心理醫生和醫學專家在通過催眠術給人治病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很多經過催眠的人,居然能說出前世的情景。但當時他們都不敢公開,後來通過各種渠道逐漸地向社會廣為傳播。其中一位,是布萊恩·魏斯(Brian L. weiss),他著有《前世今生》、《生命輪回》等專著,在他的《前世今生》這本書的前言裡寫道:
“對於初次接觸本人的讀者,我有必要做個簡短的自我介紹。我是一名接受正規訓練的醫生、精神醫學教授、堅決的無神論者。自從驚天動地的那一天後,我走了好長的路,體會出人的生命比精准、嚴格的醫學訓練要我相信的更加宏大、深奧。
我接受了學院教育,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然後進一步獲得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精神科主治醫生。我也在好幾個大學的醫學院任教,並擔任邁阿密西奈山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遇到凱瑟琳之前(這個病人的故事,寫在我出版的第一本書《前世今生》裡),我發表了四十余篇科學論文,以及為專著的部分章節執筆,在精神藥物學與腦部化學領域裡,我獲得國際認可的聲譽。一點也不奇怪,我對‘不科學’的領域,例如‘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是徹底的懷疑。而且,對於前世與輪回的觀念一無所悉,甚至不想去知道。
哪想到隨後的突發事件沖擊了我,引介我進入靈魂、‘右腦’、非線性思考的世界。凱瑟琳莫名奇妙地開始回憶前世。不知道什麼緣故,她所有的臨床症狀,在前世回溯後都獲得改善。我驚愕萬分。在這同時,我也開始找尋科學與直覺之間的協調點。
這個過程發生於二十年前。此後,我幫助兩千多位病患,做新生兒、子宮期回憶以及前世回溯。根據這些實例,我已經寫了三本書,而且已出版三十種外語譯本。
由於我在工作上處理的主題是輪回、前世治療,以及靈魂伴侶的重聚,因此我成為不被正式醫療領域承認的輪回學專家。其實,我歡迎任何有關輪回的描述,因為我相信,我們‘確實’不斷輪回,直到我們學習到該學習的功課,然後才能畢業。同時,我也不斷指出非常多的歷史證據、臨床證據,顯示輪回是真的。”
3,瀕死經驗
美國哲學家、醫學家雷蒙·穆迪(Raymond A.moody)博士於1975年出版了一本書,題目是《一生又一生》(又名《死亡回憶》、《死亡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在這本書當中,博士記錄了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後復生的人)的經歷。它徹底改變了一般人的死亡觀念,掀起了探索“生命科學”的熱潮,這本書自1975年上市以來,就成為超級暢銷書,創下了全球銷量1300萬冊的紀錄。本書中描述的瀕死者的親身經驗,與《西藏度亡經》的描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經歷告訴世人,除了輪回存在,或者人死後仍然存在某一種東西以外,不可能有別的解釋。這本書出來後,不僅博士本人,包括整個西方,都陸續出了很多類似的書。很多醫生也說,其實我們早就遇到了這些情況,但因為沒有把握,所以不敢公開。
但雷蒙·穆迪博士在書裡面也講過,這些人絕對不是在撒謊,因為他們在講死亡經歷的時候,非常認真、激動萬分,甚至淚流滿面。而且這些人從死亡邊緣回來以後,整個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徹底的逆轉。雷蒙·穆迪博士曾獲得雙博士學位,應該是非常聰明、嚴謹、客觀的科學家,他不會輕易相信這些看似玄妙且難以解釋的現象。甚至在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在用一種排斥的態度去看待這些現象的。
我們不要以為,只要科學沒有發現,只要邏輯不能證明的,就一定不存在。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數據來測量。諸如輪回與靈魂這一類的東西,至少目前的科學儀器無法測量。當然,科學也在不斷發展,有可能以後可以測量。在這個領域中,人類所有的邏輯都無濟於事,因為我們的感官,不能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有效數據。
學過邏輯學的人知道,一個完整的邏輯,首先需要大前提。比如,要證明遠方冒煙的地方有火在燃燒,首先必須在很廣的范圍內都達成共識——“凡是冒煙的地方,都有火在燃燒”,這叫做大前提。
然後是小前提——這個地方也在冒煙。
以大前提與小前提的兩個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這個地方有火的存在。
如何證明在冒煙與有火在燃燒,肯定是依靠我們的眼睛。如果視覺不能給我們提供數據,則無論大小前提都無法成立。生活中的經驗與第六意識的總結,都來源於五根識。
這種推理的方式,就是西方的形式邏輯。藏傳佛教的因明當中,有一種更精確、更周密的推理方式,這是與信仰無關的邏輯。
所謂邏輯,必須大家都承認。所謂真理,也是不管有沒有信仰,只要是一個態度公正的人都能接受的結論。如果將邏輯與真理建立在信仰之上,只是有信仰的人之間在辯論,就不叫邏輯,更不叫真理。
但是,不要說死亡的過程,連睡眠的過程我們都不知道是怎樣一種狀況。我們的感官無法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數據,所以,在死亡的問題上,邏輯起不到作用,儀器也無濟於事,只有借助特殊的人的經驗以及通過修行自己去感受。就像要知道糖水的甘甜,也不能依靠別人的描述與自己的推理,而只能自己去品嘗一樣。
目前,除了南極洲(南極沒人去找)以外,其他的洲陸上都找到了兒童記憶前世的案例。這些小孩兒在剛剛會說話的時候,就會說自己前世是某某地方的誰誰誰,父母分別叫什麼名字,包括很多的生活細節,都講得非常清楚。父母親人一調查,果真有與小孩所說相符而且已經死去的人。在這些小孩子身上,往往有著非常濃厚的前世習氣——前世愛吸煙的小孩,會去偷父親的煙來抽;上一世出車禍死亡的小孩,這一生會非常害怕汽車,根本不敢靠近等等。有些小孩兒對現在的父母沒有太多感情,反而會把上一世的父母、親人當作真正的父母與親人。很多父母擔心說出來別人不理解,說自家小孩精神不正常,為避免尴尬,或因為此種現象與自己的宗教教義相違,所以很多父母一開始都不太願意公開,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慢慢地,也就無法保密,只得傳開了。
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在兩三歲的小孩身上發現,不可能有誰指使,小孩子也不可能自己撒謊撒得那麼天衣無縫。這些記憶都是從上一世帶到這一世的,就像史蒂文森博士所言:“我們的案例表示確實有某種承載器將延續的記憶帶到來世,而存續的似乎不只有記憶和情緒而已。” 在佛學裡面,這種承載器叫做“藏識”。
要解釋這些現象,除了輪回,沒有別的理由。
還有一種科學難以解釋,卻真實存在的現象。比如說,上一世因槍傷或車禍受傷而死亡的人,在下一世身體的同一部位,會有傷痕的印跡。比如:1979年在西方出版的《轉世與生物學:談胎記與先天缺陷的成因論》一書中,有250個案例的詳盡報告和許多胎記的圖片。我本人在調查中也發現過這樣的案例。即便我們已經接受輪回的觀念,但由於肉體在上一世時已經消失,下一世誕生的,是一個全新的生命,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系。那上一世身體的傷痕是如何轉到下一世身體上的呢?
我個人的解釋:上一世的亡靈從死亡之後的深度昏迷中出來時,會重新產生一個意識的載體——意身。意身也是一種物質,只是我們看不見。意身這個載體就能將上一世肉體上的特殊標志,如傷痕等等,儲存、保留到下一世的身體上。
西方的某些科學家真的很令人佩服,一旦確認某個觀點是真理,就會坦然接納,用公正的態度去對待,用開放的心態去研究,而不會抱殘守缺,死死捍衛自己的固有觀念。
我認為,相信因果輪回的人生觀,應該是非常積極的人生觀。試想,如果我們不相信輪回,認為今生結束了,就一了百了,什麼都沒有,那在七老八十的時候,不是很沮喪、很悲哀、很消極、很空虛、很沒有追求嗎?這時候再有錢、再有學問也沒有用,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選擇自殺,就是這個原因。而且,因為不相信輪回,認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就會奉行及時行樂的觀念,趁活著的時候,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不受倫理道德的約束,不受天理良心的譴責,這樣又會造作很多惡業,給來世帶來無窮的痛苦。
反之,如果相信因果輪回,就會告誡自己,哪怕這一生結束了,那也僅僅是漫長生命之路中一個段落的結束,同時也是下一個段落的開始。在不同的時空中,生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今生的盛衰成敗帶不走,但精神的成就與善惡的習氣種子卻不會息滅,而會像電腦數據一樣拷貝到來世。哪怕再老,還有來世、還有希望。所以,因果輪回觀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活得更開心、更有意義。這一觀念輸出的,都是正能量,而不是負能量。接受以後,對我們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即使帶一點點功利色彩——我這一世付出,就可以讓下一世得到更好的東西——也沒什麼損失。當然,如果不帶功利色彩,只是無條件地付出那就更好了。
(三)死亡——新生命的起點
了解死亡真相以後,相信大家對生命,尤其是對死亡會有新的認識。可以確定的是,死亡並不神秘,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結束與終結,而是生命的起點,只不過是換一個身體而已。就像把硬盤裡面的數據拷出來,裝到另一個硬盤當中一樣。當然,如果今生做得不好,來世會有不好的果報。如果做的壞事太多,來世能不能變成人就不好說了。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怕,但死亡本身卻並不恐怖。死亡,只是生命的周期性活動。這不僅僅是佛教的理論,而是很多人的親身經歷。
就像銀河系有周期,太陽系的很多星球都有自己的周期一樣,依照藏傳佛教《時輪金剛》的觀點,月球、火星、水星、金星、木星的運行,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周期。不僅外面的世界有周期,人的生命活動也有周期。除了死亡以外,類似於死亡的周期性的生命活動還有很多,誰都會遇到,只是我們沒有注意而已。
(四)死亡的征兆與過程
死亡學對死亡的定義,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其中比較權威、比較公認的,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結論——腦死亡,對疼痛或電擊等外在打擊沒有反應,瞳孔擴大,對光沒有反應,心電圖保持平衡、沒有波動,沒有呼吸、脈搏、心髒停止跳動等等。
但很多實例證明,哪怕某些人具備了臨床醫學對死亡的所有定義,卻能在十幾個小時或幾天以後蘇醒過來。不但蘇醒過來,而且對醫生和護士在搶救過程當中的對話以及其它事情了如指掌,說得清清楚楚、一點不差。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在那個時候,人的精神並沒有停止工作,還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是一種昏迷和休克。所以,迄今為止,人們對死亡一直沒有一個公認的確切定論。
雖然死亡學是一九一二年才從美國推出,到現在只有一百年的歷史,隸屬於生命科學的一部分,但實際上人類很早以前就在研究死亡。
我曾專門去調查和采訪過有瀕死經驗的人,這些人所描述的情況,與當時給這些人治病的醫生所看到的完全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從死亡邊緣回來的人,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發生了巨變。
我就遇到過一位有此經驗的老師,他在醒來之後,一直致力於傳播、推廣這樣的理念——人在外表上死亡的時候,千萬不要立即去處理他的身體,因為此時的人完全是活的,他的靈魂還在。
除了車禍等意外死亡以外,佛經對正常死亡的大致過程一般是這樣描述的:首先是眼睛、耳朵等器官會逐漸停止工作。在即將停止工作的時候,哪怕非常熟悉的朋友來到身邊也不認識;旁邊人的說話聲,聽起來也若有若無,仿佛遠處傳來的聲音一樣;在死亡前的一段時間,會感覺整個身體往下沉,本來在病床上不可能往下沉,但自己卻有往下沉的感受……這就表明,器官快要停止工作,自己即將進入死亡了。
我想,很多醫生或護士應該會有這樣的經歷,病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會要求旁邊的人把枕頭加高一點,或者往上拉他一把,這就是即將死亡的征兆。
真正死亡以後,絕大多數人的眼耳鼻舌身會依次停止工作——首先是眼睛看不見東西,眼前一片漆黑,此時還可以聽到聲音;之後,耳朵也停止工作;直到最後五種感官都不工作、都歸零了以後,只有意識還沒有歸零,還可以思考問題。由於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感覺也有所不同,有的人會感覺很痛苦等等。不過幾分鐘或幾秒鐘後,意識也開始停止工作。
意識停止的過程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屬於嗔恨心的意識活動停止,然後是屬於貪欲心的意識活動停止,最後是屬於癡心的意識活動也停止。停止的時候雖然看不到外界的光,但內在會分別產生白光、紅光、黑光。最後進入到一種昏迷的狀態當中,什麼也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死亡。此時的昏迷與平時生活當中的昏迷不一樣,不但深度更深,而且不可逆轉,不能再重新復活。在昏迷狀態中,會停留幾個小時,乃至一兩天或幾天。昏迷時,眼耳鼻舌身以及意識都停止了工作,但末那識與阿賴耶識仍然存在。從凡夫直至八地菩薩之間的所有生命,其末那識與阿賴耶識都不會間斷。但真正的修行人在這個時候不是昏迷,而是安住在修行的狀態當中。
藏傳佛教的傳統作法是,修行比較好的人在死後七天之內,不會去移動他的身體,也不會傳出消息,或去念經超度,只是把門關上,不去干擾。此時修行人雖然表面上具備了醫學上的死亡標准,沒有呼吸、沒有心跳,但面色卻不像死人的臉那樣毫無血色,而是紅光滿面。有些修行好的人,會一直保持毗盧七法盤腿的姿勢。因為此時修行人的神識還沒有離開身體,一直處於打坐的狀態中。在第七天的時候,就用前面所講的《西藏度亡經》裡面的儀軌將他從禅定中喚醒。對已經接受過這種訓練的修行人來說,只需稍稍有一點點提醒就夠了。儀式結束之後,亡人的臉色立即變成屍體的臉色,他的身體也立即不能再保持盤腿的姿勢了,這是藏密修行人中常見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最上等根機的修行人,可以解脫、成佛;中等根機的修行人,可以在中陰身成佛。成佛的標志,是滿天彩虹,出現捨利子,發出奇異的聲響等等。
中陰身成就並不是藏傳密法獨有的說法,小乘佛教也認為,一些即身當中沒有成為阿羅漢的人,會在中陰身的時候成為阿羅漢。
沒有經過訓練、不懂禅定的普通人,無法感受到這些。當我們停止呼吸以後,立即就被送到太平間,太平間的費用也貴,又立即轉送到殡儀館,殡儀館的費用更貴,只好盡快送到火葬場處理。
從藏傳佛教的觀點來看,這是很不尊重生命的做法,是不允許的。至少在三天之內,身體不能處理。實在天氣太熱,可以放在殡儀館的冰箱裡適當降溫,只要保持身體不腐爛就可以了。三天以後,才可以送到火葬場。
我想很多人小時候應該會有這種特殊體驗:就是會感受到一種非常痛苦的狀態,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紅色,卻沒有具體的物質,有些時候有點兒像隧道。就像在傍晚的海邊往西看,天空籠罩著紅艷艷的晚霞,晚霞的顏色投射到海面,海面也變成晚霞的顏色,水天一色,紅彤彤的一片。有些小孩會感受到白色的世界,而有些小孩又會感受到黑暗的世界,但都沒有具體的物質。還有些小孩會夢到其他各種類似於中陰身的感受,這些都是剛剛經歷了中陰身的後遺症。慢慢長大了以後,這些記憶就會淡化,直至完全消失。
這些都是深層次的生命現象和秘密,其中沒有什麼神秘的成分,更與鬼神沒有任何關系。
(死亡之後的具體過程,見《正確認識死亡》一文)
佛教對生命的解釋,真的非常不可思議。不但密宗,包括顯宗經典,也在兩千五百年前,就講了死亡的種種現象,包括亡者能看到自己的屍體等等。這些描述,與西方現代人研究的結果不謀而合,再加上很多修行人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修行經驗,不得不讓我們對佛法深信不疑。
(五)睡夢——每天發生著的輪回與涅盤
每天進入深度睡眠,與從深度睡眠當中醒過來的二十四小時或更短的過程,是與死亡與投胎非常接近的生命現象,也是一種生命活動周期。從醒覺進入深度睡眠,然後再進入夢境,最後從夢裡蘇醒的三個過程,與死亡的三個階段十分相似:從一個鮮活的生命剛剛進入死亡,所有意識都停止活動的階段,對應於從醒覺進入深度睡眠的過程;從深度睡眠進入做夢的階段,對應於死後過了一段時間,靈魂從昏迷當中醒過來的階段。這個時候,表面上肉體已經死亡,但實際上精神還沒有停止,所以中陰身完全可以感知到周圍的一切,甚至包括其他人的所做所言所思。此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看到家裡的人哭,才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死了。從中陰身到找到下一個載體、肉體去投生,與從夢境當中蘇醒,回到現實生活完全是一樣的。
但究竟怎麼從醒覺當中進入深度睡眠的,我們一般人感覺不到,更是無法描述。但即使感覺不到,過程仍然存在。在這個階段,眼耳鼻舌身五個感官已經停止工作了。但我們的靈魂、意識不僅存在,而且都在工作。
近幾年,西方心理學家異常熱衷於研究夢境。他們借鑒了很多藏傳佛教的方法,並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功。
比如,一般人做夢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即使知道,也是偶爾的現象。但通過訓練,就完全能知道自己在做夢。在沒有經過訓練的人看來,這些都是天方夜譚、自我吹噓。但事實證明,許多根本沒有學佛的心理學家,通過藏傳佛教的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最後都取得了成功,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在做夢。
當然,僅僅知道自己在做夢並沒有太大用處,但若能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從醒覺到深度睡眠的過程,知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是如何停止工作,意識是怎麼停下來不再思維,進入類似於昏迷的狀態,再從昏迷的狀態當中恢復、清醒的過程,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死亡。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胡編亂造,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無論如何,這是證據確鑿的生命活動規律,是無數人訓練之後的親身經歷。當一生的修煉,與中陰身連接起來以後,就可以把平時的訓練結果,運用到針對死亡的實戰當中。
(六)六中陰修法——開啟解脫之門
藏傳密宗的六中陰修法,是專門針對死亡的一種訓練。所謂“中”,是指前一世的身體已經不存在,後一世的身體還沒有找到的中間過渡階段,所以叫做“中”。所謂“陰”,是相對於我們現在擁有的肉體,或者下一世的肉體而言的。現在與來世的肉體,叫做“陽”。前世的肉體失去了,後世的肉體還沒有獲得的中間過程,也有一種類似於晚上做夢的時候,在夢境當中感覺到的、非物質構成的身體——意形身。這個意形身,就叫做“陰”。 我個人認為,中文翻譯成“中陰”,是非常准確的。
六中陰修法把生命周期分成六個階段,針對六個階段,分別有不同的訓練方式。接受過訓練而且訓練得比較好的人,就能非常清醒地知道六中陰的詳細過程。
通過修行,通過禅的力量或特殊訓練,完全可以模擬死亡——人為地從現實生活進入死亡的境界,然後又自如地從死亡境界當中回到現實。這種修法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
死亡跟明心見性有什麼關系呢?佛教認為,每個眾生的心中都有佛性,但因為被各種雜念覆蓋了,所以無法證悟。在死亡之後的某個短短的時間當中,所有的意識、我執與感官都停止工作,所有的外在干擾也隨之而停止,這時佛性就可以顯發出來。就像空中雲開霧散,就能看到藍天,或者像人飛到月球上的時候,沒有任何聲音,萬籁俱寂、異常寧靜的狀態一樣。在這個境界中,就能證悟法界,就能明心見性。這種修法現見法性的效果,比在現實生活中打坐證悟時所體悟的法性要清晰幾百倍,所以,藏傳佛教的很多密法修行人,不但沒有把死亡當作恐懼的對象,反而把死亡當作千載難逢的提升心靈的契機。
這種修法是藏傳佛教密宗獨有的,不要說顯宗,即使是漢傳佛教的唐密和日本的東密都沒有,因為唐密和東密屬於外密,只有內密才有這種修法。
通過虔誠地學佛、修行以及一系列的訓練,就能真正親身體驗這種經歷,更可以讓自己的靈魂升級。
不過,這些修法都很專業,一般沒有公開。感興趣的人,可以在網上搜索睡夢瑜伽的內容,大概了解一點睡夢瑜伽的過程。睡夢瑜伽也是為死亡做准備,模仿死亡的修法之一。
二,生命的可貴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可貴的,但我此處要說的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可貴的,包括任何人和任何動物在內。
雖然從人類的角度來講,一只螞蟻的生命一文不值,尤其是蚊子等所謂的害蟲,更是無勝於有。但如果從這些小生命的角度來思考,則哪怕是一只蚊子,它的生命也比全世界所有的東西更寶貴。
人類向來是自私自利的,我們一直認為,唯有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從來沒有生命平等的概念。不把動物的生命當成一回事,以為他們等同於蔬菜、植物,想用的時候隨便用,想吃的時候隨便吃,想玩的時候隨便玩,想殺的時候隨便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通過言傳身教,給他們灌輸這個可以吃,這個肉好吃等理念。無形當中就讓孩子養成一看到動物,就想著怎樣去吃掉的概念。熏習的結果,就是變得毫無良知,越來越冷血、越來越殘暴。最後演變下去,當人類之間稍稍有點利益沖突的時候,也完全可以殘酷無情、格殺勿論。
害人者終害己,這種心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會反過頭來毀滅人類自己。從佛教的角度講,這叫因果報應。
我們不要以為,人類的科技這麼發達,武器這麼先進,足以凌駕一切,可以所向無敵。隨心所欲地宰殺、折磨、吞噬其他生命,都是合理合法的。人類無節制地繁衍、飼養、屠宰,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動物為了人而繁殖,為了人而生存,為了人而死亡,這些血債不可能不償還!奪命者不可能永遠逍遙法外!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所有的生命,不要歧視、傷害其他生命,至少不要去侵犯它們的生存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養雞場、養豬場是什麼樣,更不知道動物被宰的情形又是怎樣。告訴大家,那裡完全就是一副人間地獄的慘狀!為了迅速高產地養出肥大的動物,飼養場喂養動物的方法,都是極其病態、冷酷而又惡心的,動物們生前飽受虐待,得不到一絲溫暖;死亡的方式,也是慘不忍睹。英國披頭士合唱團成員之一,著名歌星保羅·麥卡特尼曾說過:“如果世上的屠宰場的牆都是透明的玻璃牆,我敢保證,所有的人都會成為素食者。”我非常贊同他的這句話,我專門去看過好幾個宰殺牛羊的屠宰場,感受確實如此。因為沒有親眼目睹殺害動物的殘忍,沒有親眼目睹動物臨宰時極度的恐懼和痛苦,所以才會如此津津有味、心安理得地吃著動物的血肉。姑且不談恻隱之心,僅僅站在純粹利己的立場上仔細想想,吃下病態喂養並慘遭恐怖虐殺,積滿仇恨毒素的不健康肉食,真的會對我們的身體起滋補和保養作用嗎?!
諾貝爾獎獲得者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在他最暢銷的小說《敵人,一個愛的故事》中這樣寫道:“當赫爾曼經常目睹對動物與魚類的屠殺之後,他總有這樣的想法:從人類對待其他動物的方式來看,所有人都是納粹!”人人都憎恨納粹,卻不知道自己就是納粹。我們不要再當納粹了吧!
無論有沒有信仰,學不學佛,懂得生命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懂得換位思考,是一個人應有的素質。只有當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之間,有了相互理解的平等關系,人類才有真正美好的明天。
三,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無外乎兩個:第一是愛的付出;第二是提升自己的心靈。不在於擁有多少錢、多少別墅與多少名車,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就是奉獻與智慧,而不是擁有與獲得。
普通人往往認為:如果付出了,自己就沒有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在付出的過程當中,一定會得到更多,這是大乘佛教的理念。
沒有愛心是非常恐怖的,這種人會把錢財利益看得比任何東西都更重要,沒有任何約束,最後會走向什麼地步,就很難說了。
雖然每個人先天就有很好的愛心,但這種愛心非常有局限。如何培養出無限、無量、無邊的愛心呢?大乘佛教就有訓練、培養愛心的方法。
佛教稱愛心叫慈悲心。在慈、悲這兩個字的前面,還會分別加上“無量”兩個字——慈無量心、悲無量心。為什麼叫無量呢?因為大乘佛教修慈悲心的對象,是無量無邊的生命,而不是僅僅針對自己喜歡的人修。大乘佛教要求,對不喜歡的對象更要修慈悲心,所以就加上了“無量”二字。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社會精英,下崗工人還是成功人士,我們都應該培植愛心、提升心靈,這是整個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人類的心靈,完全可以被訓練和提升。具體的方法,當屬佛教裡面的最豐富、最有效。當我們的心靈被提升到有慈悲心、有智慧的境界時,才能讓一切都變得完美。
我覺得布萊恩·魏斯博士說的很對,他在書中寫道:
“幾百年來,人類一直誤信科技,以為科技充分發展後,就能解決人類的病痛問題,而且,科學將建設路徑,讓人類走出野蠻森林,遠離疾病、貧窮、悲慘與痛苦。
現在我們知道了,只靠科學與科技,不足以解決人類的問題。科技能用來做好事,也能做壞事。唯有以文明、智慧、平衡的心靈運用科技,科技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我們必須找到正確的平衡心靈。”
提升心靈,並力所能及地帶動、影響周圍的人。這樣一來,不但今生受益,而且在乃至解脫的生生世世中,都可以活得更有意義。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真正地為人類造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過我們點點滴滴的努力,最後整個社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和諧,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幸福。自己的領域,也會越來越興旺。這不是空想,因為慈悲與智慧就有這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