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一位老師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命運在佛教認識裡,就是業的呈現,《百業經》等經典中都說:業如同廣大無邊的網,覆蓋整個世界。這張網比因特網大得多、也復雜得多,一般人無法想象,也無法通達其中的深細道理。不過,因為一輩子研究這些,我常會善意地告訴大家: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它確實存在。
有些同學心地很善良,但卻不相信有業。眼前不相信也不要緊,我希望當你對人生有了更多體會,比如發現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成功,而有些事不努力也能成辦的時候,可以回頭想想,這背後是否有種力量?其實就是業。業都是自己造的,上一輩子、再上一輩子乃至無量生世當中,我們在阿賴耶識裡播下或善或惡的種子,今生,它們結果了。
命運就是這麼來的。看看周圍,同樣讀金融、同時畢業的兩個同學,一個非常成功,一個倒霉透頂,什麼原因?他們的業不同。同一家庭的兩個孩子,一個又聰明又漂亮,而且成功,另一個既笨又丑,還受社會歧視,為什麼呢?還是業的問題。業很復雜,但佛教裡確實有清晰的解釋。
一說到業,我總要澄清一點,就是業對命運的影響,不能簡單理解為“宿命論”,完全取決於前世,這不是對業的正確認識。真實的情況是:我們今天所感受到的一切,有一部分的確是前世的業導致的,但也有一部分跟今生的因緣有關,了解到這點,你就明白斷惡修善的意義了。
說得明確一點,相信業因果,也是一種智慧。
我常常覺得,學習是一件樂事,尤其是學習利他。佛教認為,對他眾有利的知識,是高尚人學的;對自己有利的知識,是中等人學的;而對自他無利甚至有害的知識,只有下等人才會學。因此,要學就學對自他有利的知識。
金融可以說是這種知識,既可賴以謀生,也可服務他人,但每個人的前途如何,還得靠自己努力。努力學知識是一方面,但想有所作為,還要提升利他心。利他心是在任何環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只要你相信因果、踐行利他,保持一份純潔和高尚,有些事會不期而至,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