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
一切法從心想生
外在境界
是中立的 是幻化的
沒有好壞 沒有善惡
會隨著我們心的變化
而起變化
我們用什麼樣的心
就見到什麼樣的境界
用錯了心 順境就變成阻力
用對了心 逆境也成為助力
在日常生活中
時時保護自己的清淨心
用心念去轉境界
順境逆境 都是好境
善人惡人 都是好人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九集) 1986 台灣華藏大專講座 檔名:01-006-0009
所以什麼叫做魔?什麼叫做佛?你以智慧心看外面境界,魔都成了佛;以分別執著妄想心看外面,佛也變成魔,所以外面的境界無佛也無魔,佛與魔都是你自心如何對外面境界的交感。你以智慧為外面境界交感,外面境境統統是佛;你以愚癡對外面交感,外面境界統統是魔,諸位一定要明了這個道理,要曉得這個事實,你往後修行,一帆風順。遇到冤家對頭來罵你、侮辱你,這個時候正是考驗自己的忍辱波羅蜜,考驗自己一心不亂,這個境界,大風大浪現前,心地果然清涼自在,如如不動,知道我成功了。那個人是什麼人?老師,來考試的,我一考,及格了。假如一看到那個現象,瞋恚心生起來,一考,不及格,失敗了。成就的人是怎麼成就的?禁得起考驗,天天在考,從早到晚,處處考,時時考,每碰到一個人都來考你一下,看看你行不行?來考你的當然都是老師,不是老師誰要考你?所以善財遇到的全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統統是老師。順境來考我,逆境來考我,奇奇怪怪的境界來考我,我自己怎麼樣?一定要對外頭境界了了分明,就增長智慧;如如不動,就增長一心不亂,增長你的菩提心。所以無論待什麼樣的人,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誠之心。
無量壽經玄義 (第四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4
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好,他老人家說,發真誠之心。我們用真誠的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由此可知發菩提心不難,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要發一個真心,對於這個世界不要留戀。這個世界上的事情隨緣,即使弘法利生也要隨緣,不要攀緣。有緣,我們要盡心盡力的去做,功德就圓滿;沒有緣,不要去強求。強求怎麼樣?我們心不清淨;強求心不清淨,隨緣心是清淨的。
由此可知,在這個世間,第一要緊的事情是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決定不讓任何的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決定不能讓外緣干擾了清淨心,這條重要;你只要保持清淨心就決定往生,這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古人常教給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心才清淨!這個決定不是消極,這是教我們不要攀緣,隨緣。隨緣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攀緣縱然利他,對自己傷害很大。而且利益眾生,自己要有把握往生,再辦利益眾生的事業,這才是對的。自己往生沒有把握,天天去修福,修到來生,來生到這個世間做總統、做國王,福報大!可是總統、國王死了之後,還是要入三途,還是要輪回,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二十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20
境隨心轉,外面境界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境界沒有好丑、沒有善惡。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講的很多,說明事實真相,外面境界確實沒有善惡、沒有真妄、沒有好丑,這些差別都是自己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之後,你起心動念自然就謹慎,曉得外境都是中立的。我們面對,我們覺得好,是我們的善心所起現行,就是起作用與外境相感;覺得外面不好,是我們自己的惡心所起現行、起作用。外面境界哪有什麼好不好?同樣一個境界,甲看到好,乙看到不好,你就了解,境界裡頭沒有好惡,看的人有好惡。人好惡從哪裡來的?阿賴耶裡含藏的種子,無量劫來習氣種子起作用,自己做不了主宰。做的了主宰是自己有定功,不會隨外面境界轉,自己能做的了主宰。凡是自己做不了主宰,就是沒有功夫,還會被外頭境界轉。能夠從這裡提高警覺,這是覺悟,我們佛門講開悟了,他常常警覺到自己。能把毛病、習氣轉過來,那就是修行的功夫,功夫是不隨外境轉,這是功夫。這兩句是清涼大師所講的,入了境界之後,所現的就是這樣的現象。『觸目』,你六根所接觸的皆是道,道就是真性,就是諸法實相。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三十一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31
「恆順」這一願,跟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孝」字是有密切的關系,孝就是講順,孝順。由此可知,順就是孝的實踐,就是孝道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一切人事當中,要知道順從,不要有自己的意思,你就成就了。要加一點自己意思在裡面,就不是順從,那是叫別人要順從我,而不是我順從別人。別人順從我有什麼好處?諸位要知道,增長我執。要不超越世間,這好像是好事,但是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大障礙。一切眾生修行,為什麼不能超越六道輪回?就是有我執,破我執才能超越六道。但是一切眾生對於我執是非常堅固的執著,很不容易打破。佛法裡面教導真的是高尚的智慧,極其善巧方便幫助我們破我執。破我執,首先就要把成見放下,這是世間常講的,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就是執著,堅固的執著,這個東西妨礙道業,不但妨礙證果,而且妨礙開智慧,我們常常講開悟。人為什麼不開悟?也就是有這個執著。甚至於連往生都被它障礙,這是在一切法門裡面講的易行道,易行道都不能成就,可見得我執是我們修行人的致命傷,不可以不知道。「恆順眾生」,你的心就清淨了,你的心也平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
說實在的,講真實話,世間一切眾生都是被命運所轉,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有什麼能力能改變因果?連諸佛菩薩都不能改變,諸佛菩薩隨順。我們起心動念想改變因果,無非是造業而已,實在講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會隨順,你就不會再想我要怎樣怎樣做,不會;一切隨順、一切聽其自然,我自己不加絲毫意思在裡面,這就是佛菩薩。眾生跟佛菩薩不一樣的,就是樣樣要把自己意思放在裡頭,執著我見、我相,這是凡夫、這是煩惱。所以要懂得順,隨順就沒有障礙,不順,障礙重重,你障礙別人,別人障礙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所以菩薩修行,菩薩,連阿羅漢都知道,他遇到逆境、遇到惡人他能隨順,惡人污辱他、傷害他,他也能忍受,為什麼能忍受?因為他知道前因後果。那個惡人為什麼要傷害我,他不傷害別人,這裡頭有因果的。總是我過去傷害他,今天他傷害我,一報還一報,所以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筆帳就到此地就結了、沒了,不再有絲毫的怨恨心。起絲毫的怨恨心,你沒有接受,將來你又再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才叫真正可憐。而且果報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殘酷。所以,覺悟的人不再干這個事情,受再大的委屈也若無其事,也一筆勾消了。這是你真正在佛法裡頭覺悟了,了解事實真相。學佛的人縱然是遇到冤家債主,心裡再怎麼樣怨恨,聽了佛的教誨也一筆勾消,不再去算舊帳,這樣才能得清淨心。所以佛法的修學,《無量壽經》的標准非常之好,清淨平等覺,我們修的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但是,若不能隨順眾生,你就決定做不到,曉得隨喜、恆順的重要。
對於佛菩薩我們要隨學,對小果聲聞我們也隨學,對一切眾生也隨學,你才真正能有成就,能夠快速的成就。所以一個會學的人,這個世間沒有惡人,世間沒有惡事,世間無限的美好。世間,同樣是一個境界,為什麼人家生活在這樣圓滿的環境當中,我們生活在苦惱的世界當中?世界一樣的,都沒有變,為什麼他感受無限的美好?他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我們為什麼生活在這麼煩惱苦難的世界?因為你有分別、有執著。這正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境緣裡頭沒有好丑、沒有善惡,好丑、善惡從哪裡來的?是從自己分別執著裡來的,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世界境跟緣,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是平等的。所以要曉得毛病發生在哪裡?發生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與外境實在沒關系。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七集) 2012/3/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47
「如《像法決疑經》雲:今日坐中無央數眾」。像法,世尊滅度之後第二個一千年,禅定成就。這個時候佛教傳到中國來,佛教傳到中國是像法,不是正法。今日坐中無央數眾,這是像法時候,坐中的大眾聽佛講經說法。「或見此處山林、地土、砂礫」,這是見到什麼?普通的我們肉眼所見的。「或見七寶」,這不是肉眼所見的,天眼所見的、法眼所見的。「或見是諸佛行處」,這是慧眼所見的。「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這是佛眼所見的。你看,「皆隨機異見也」,與會大眾根機不相同,大家同在一會、同在一處,每個人所見的境界不一樣。這說出一樁什麼事情?境隨心轉,你是什麼樣的心,你見的是什麼境界。我們是凡夫的心,凡夫裡頭境界也不同。凡夫境界,煩惱、習氣很深的人,他看到什麼都會生煩惱,境隨心轉!他要是個很達觀的人、很快樂的人,一切能大而化之,他看到目前這個境界很快樂,他生歡喜心。不一樣!所以境界是幻化的,不是真常的。我們在《還源觀》上讀到,「出生無盡」,為什麼會出生無盡?眾生的眾生心是無盡的,真正是隨心應量。佛在《楞嚴》上說的,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無一不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那要到實報土,實報土是真的。為什麼?你用真心,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心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叫真心,有這些東西都叫妄心。妄心見不到真相,真心就見到真相,所以實報莊嚴土也叫做一真法界,真心所見。上面所說的皆隨機異見。兩個人同在一起游覽,看到山山水水,有人心情非常愉快,有人感到很悲哀。面對著環境是一個環境,為什麼感觸不一樣?用心不一樣。心地清淨的人、心地善良的人覺得山河大地多美,心情煩躁的人、心情怨恨的人,看到什麼他都埋怨。我們在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確實境隨心轉。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五集) 2012/4/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65
修.藍博士來訪問的時候我們也談到這個共識,他完全承認。無論是善的境界、不善的境界,於別人不相干,於外在不相干,全是自心變現。如果是不善的境界,只要把自己回過頭來,自己的意念調整了,外面境界自然就會轉變。我們的善心現前,我們自己境界轉了,但是實際外面境界沒辦法轉,那是什麼?共業所感。雖是共業,我這個共業轉過來了,我的共業轉過來,就是我就不受這共業之報,這叫自度。幫助別人轉,還是別人自己轉,他自己不轉,我們幫助他是有限的,幫助他個人是有限的。你看修.藍他這個做法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幫助一個人從病態的身體轉過來,要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幫助他,清理自己,我看他的報告,半小時,這個半小時的時間當中一定要一念專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換句話說,完全在禅定境界裡頭。自他是一,觀想這個病患跟自己是一體,他這些病況就是我的病。我用這半個小時把這個狀況清理,就是這些不善的念頭統統清理出去,要連續三十天。我這裡病好了、沒有了,他的也好了。
經上說「三界無別法」,三界是六道輪回,欲界、色界、無色界,「唯是一心作」,這句話重要!三界是一心。這個心在哪裡?「即眾生日用現前」,就是我們現在面對著的起心動念。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這一觸境界產生了苦樂憂喜捨,產生了七情五欲。順自己意思的起貪心、貪戀,不順自己意思的起瞋恚,總是起這個心,這全是妄心。真心?真心沒有念頭,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那真心。真跟妄合在一起。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要煉,在哪裡煉?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去煉功夫。煉什麼?煉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多自在,沒煩惱,不造業。用妄心?起心動念有貪瞋癡慢疑、有怨恨惱怒煩,這個東西麻煩透了,搞得我們身心不自在。所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叫我們練習用真心,修行總的原則、總的基礎。會用了,這一觀就成就,不必後頭九觀。這一觀觀不成功,用後面的方法來幫助我們,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二集) 2012/4/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72
「復須忍耐內外榮辱,策勵其心,故名安忍」,你看這多重要!內,讓自己不生煩惱,清淨平等心不受外頭境界影響,無論是別人贊歎。榮,不起貪心、不生傲慢;辱,不生煩惱、不起怨恨,要用平等心來看待。策勵其心,那就是好事情,順境、逆境都幫助你長成、都幫助你成就。不是幫你成就,就是幫你墮落,境界就是這樣的。所以境界是個中立的,沒有善惡,善惡都在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去對待;用得正,提升了。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提升了;如果他怨恨,他就墮落了,他就又回到六道輪回,搞冤冤相報。所以我們要記住,外面境界永遠沒有善惡。蕅益大師說得很好,他講「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我們用好的心看外面的境緣,境是物質境界,緣是人事境界,你用好的心看,都是好;你用不善的心看,全都是不善。境緣無好丑,好丑在於心,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這不就是說境隨心轉!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一六集) 2012/4/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16
大乘經教裡佛常說,境隨心轉;說到我們自己身上,也講到相隨心轉,相是我們個人,是自己的業力。外面環境是共業,雖然是共業,自己的業力主導,帶動其他的業力,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共業不好,我們要好,希望我們能轉它,不要被它轉。如果我們的力量很薄弱,隨著外頭境界轉,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心隨境轉沒有不墮落的,前途可悲,那三惡道去了。如果我們的能量強,我們能轉境界,轉境界第一步是不被它所轉,能夠在境界裡如如不動;更進一步,我們就能影響它,它不影響我們,我們可以影響它,這是好事。用什麼方法、什麼樣的手段?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不但告訴我們,他老人家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的一生不受環境轉,他能在任何境界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保持清淨平等,覺而不迷,不為外境所動搖。然後用自己的行持,用自己的教學,用這個方法幫助別人轉,他起到作用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三集) 2012/6/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73
這個愈來愈清楚好!有利於我們放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日子就好過了,知道煩惱全是從迷惑顛倒裡頭錯用了心。因為錯,才有災難,才有這麼多苦果;悟了之後,真的離苦得樂,災難化解了。在這個世間,我們的災難化解了,眾生災難沒化解;這就是說別業沒有問題了,共業。共業,我們要學阿彌陀佛,發大慈悲心,幫助他們,盡心盡力。真正有效的幫助就是教學,把這些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而且我們已經做給他看,我們做的什麼?放下。做給他看,他相信了。大家都能把惡念放下,惡的行為放下,災難真的沒有了。真的要相信境隨心轉,環境,物質環境,物質是心變的,念頭變的,念頭能夠控制心,念頭能夠讓物質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是本能。因為物質是從念頭生的,好念頭生好物質,惡念頭生惡物質,惡物質就是貪瞋癡慢,好的物質就是不貪、不瞋、不癡、不慢、不疑,這好的物質,這是最健康的。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二集) 2012/6/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02
因緣聚合產生識,因緣果,果就是六識。要知道這個東西不可得,諸法因緣生,緣聚,這個相就現前,緣散,相就不見了。如果能夠在緣聚的時候就能看破,這叫功夫。不是等緣散才知道空,緣聚的時候就知道這是空的,這不可得,這就得大受用。這受用是什麼?不貪著,不生煩惱,煩惱是貪瞋癡慢疑,你不會生起。你知道這一切法當體即空,不等它分散,現前就知道。我們住的這間房子,不是等到將來房子消失、倒塌掉了,才知道它空。看到這座房子,相有性空,它沒有自體。這個相是從哪裡來的?現在講的鋼筋、水泥、磚瓦這些材料,再加上工人依照圖樣把它組合起來,房子成了。把它拆開,一堆一堆的,那是建築材料。看到這個房子,就曉得那是一堆建築材料,暫時擺起來的,它是無常的,它不是永恆的,所以你可以使用它,你不能占有它。使用它是對的,你要占有它、控制它是錯誤的,你沒有辦法占有它,它剎那剎那在變,你怎麼能占有?
身體也是如此,知道身體四大五蘊組合,緣生的;四大五蘊一分解,身體沒有了。四大五蘊,色是物質這部分,地水火風;精神方面,這個思想是受想行識,精神這一方面也不是真的。身是一合相,精神也是一合相。物質現象容易懂,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精神現象比較難懂,自己知道,別人不容易知道。但是放下的人都知道,放下的人沒有障礙了,由此可知,障礙就是妄念。受想行識沒放下,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不是色法,色裡頭沒有,心法裡頭有。但是物質受心法控制,隨著念頭起變化,念頭善,物質現象好,美好;念頭不善,物質現象就丑陋,所以境隨心轉。一定要知道,身是最貼近的一個境界,起心動念會影響身體健康。善心善念,自然身心健康,如果憂慮、悲傷,這個對於健康有極大的妨害,中醫都有報告、都有說明,情緒、妄想傷身體。
資料恭摘: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六集) 2014/12/11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4-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