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賢法師:如果心中已無執念,淨土就在我們周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實世界可有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真會來接念佛人嗎?

  淨土和濁世既然有這樣的距離,我們能否在“實有”現象界中找到淨土?直接去找,這是不對的。因為淨土在西方,與“實有”現象界之間有一段距離。當我們對於“實有”現象界的執著越重,離淨土就越遠;執著越淡,淨土就慢慢回歸。

  這就如同修行人念佛時對於阿彌陀佛的信心——

  一位非常執著外境實有的人念佛時,佛也只能在遙遠的地方關注念佛人。他在念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一定在十萬億國土之外。因為此人的理解中,五濁惡世濁得很厲害,阿彌陀佛進不來,所以只能在十萬億國土之外。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知道,但沒法關心他。

  一位對色身與外境執著較輕微的人,念誦佛號時,阿彌陀佛就會變成所念誦的佛號與經典,來到此人身邊,令其間接感受佛的加持力,因為他放棄了對於心外濁境的部分執著。

  如果有人對於外境與心識的執著更輕微,他念佛時,阿彌陀佛就會來到他身邊。阿彌陀佛真的會來!因為在修行中構想、期待聖者,聖者一定會來。佛菩薩以其具備的神通力量一定會來,但我們不一定能親眼看見。就像無著菩薩將彌勒菩薩看成一只老母狗或其他的事物,而見不到金光晃耀的彌勒菩薩站在面前。

  如果有人比前三者更清淨,其念佛時,佛菩薩的加持力就使其所念佛號帶有光明,每一聲佛號中都有無量總持義。

  如果念佛時的心基本與法性吻合,極樂世界就不在外了,因念佛者已無外在的五濁惡世。在此情況下,念佛者會發現,自身即佛本身,念誦佛號時的眼耳鼻舌即是阿彌陀佛,兩者合而為一。為什麼能合而為一?因為沒有對現前境界的執著,這是淨土法門至為關鍵之處。因此很多祖師在念佛的時候,念到最後就說:原來彌陀念彌陀!

  所以,極樂世界的有無契合前面說的道理。如果執著外面的五濁惡世、執著色境實有,那麼極樂世界可以實有,但一定是在十萬億國土之外。如果已經遠離對於現象界的執著,那麼就沒有遙遠的極樂世界,此處即為極樂世界。

  由此判斷智慧便知,淨土宗或禅宗的修行法門,為什麼有“當下即是”的提示?原因就在於放下實有執著時,執著可放棄,但“見聞覺知”未必徹底“無”。

  有些修行人,或稱“我的境界很深”,或稱“我的境界與四禅八定很像,大概是有禅定了”,或稱“我當下已經上品上生”。但在不修行時去買菜,還是跟人吵了架,“那人真可惡!”此事例中,這位修行人將與他吵架的人看得很“實”,不太可能獲證上品上生。

  因為“無色不應執有心,有心不可執無色”。如果實有之心尚存,極樂世界一定在十分遙遠的十萬億國土之外,別想將極樂世界安置在他的世界中。極樂世界安置的效率由執著的程度決定:執著為實,極樂世界進不來,“位置”被占了。若不作如上實有執著,你的外境就是極樂世界的外境。

  因此,淨土不能在實有現象界中尋找。而對於現前的境界執著越淡化,淨土就離自己的距離越近。如果我們對於佛教的世界觀掌握得很全面,已經真實地相信現前環境就是空性的本質,那麼當下就是淨土。

  因此凡夫到淨土之間的距離,就是煩惱到真如之間的距離,而信心實際上是我們跟佛之間的距離的表征。信心越真實越迫切,或者越包含菩提心、大悲心、大願心,阿彌陀佛就會進到我們心裡來,他已經不是西方的佛,而在我們內心中,在我們周邊無處不在。

  有人問佛弟子:你們信佛,信這麼多年,還不是老樣子?你也沒有多賺錢,也沒有因為信佛得到多少好運,你信這個到底有什麼用?佛到底給你什麼了?

  該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佛子不求佛給我們什麼,佛可能也真的沒有給予過我們什麼,因為我們流浪生死所需要的一切器具只能幫助我們流浪生死,佛也沒法給予我們什麼。

  佛不是給予了我們什麼,佛是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那不是比給予我們什麼東西更重要嗎?甚至不光是沒有離開,當他常住在我們心裡的時候,“給予”就是個多余的事。

  所以淨土和五濁惡世不沖突,但是淨土不可能在我們執著的實有對境當中去找出來。對這個對境的執著程度越低,對佛教世界觀的認識就越清晰,對空性的世界觀認識得越清晰,淨土就離我們越近。如果它能呈現,佛教的世界觀就能夠呈現在我們面前,那麼這就已經變成了徹底的淨土。淨土,就在我們周邊的一切處。


 

上一篇:希阿榮博堪布:因緣一旦成熟沒有力量阻止果報顯現
下一篇:慈誠羅珠堪布:學佛重在聞思修,不僅是燒香拜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