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外都不執著,這個心才叫真正的清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處眾處獨,宜韬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

  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翠巖禅師

  我們雖然不參禅,有一些禅機對我們也有啟示,對念佛也有警惕的作用。像這幾句,就是很好的警惕。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處眾”,是跟大眾相處;“處獨”,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沒有第二個人的時候。底下就是韬光養晦,要懂得這個道理,決定不能炫耀自己,要知道潛藏——能若不能,智若無智——這樣好;自己的才華不要向外面表露,那是愚癡人作的事情,真正聰明人不會露出來的。下面都是比喻。怎樣才能作到韬光養晦呢?“若啞”,像啞巴不會說話一樣;“若聾”,別人說什麼沒聽見;“如癡如醉”,像一個糊裡糊塗的人。“埋光埋名”,“光”就是智慧,表露在外面大智若愚;“名”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知名度,真正修行人不要這個東西,名要一出去了,麻煩就來了。中國有句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肥。”豬一肥,人家就要殺它啦!人一出名,那麻煩就來了——嫉妒、障礙、陷害、毀謗都來了。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養智養慧”,要培養自己的真實智慧;這個“智”要靠“養”才能夠得到,不是學,“學”,得不到的啊!要知書讀的再多,聽講再多,這屬於知識,不是智慧,我們必須要把它辨別清楚。知識就是儒家所講的“記問之學”——博學多聞,且記得很多,這樣仍然“不足以為人師”。為什麼呢?不是自己領悟的,都是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智慧是自己的,不是外來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呢?從定裡面來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就是清淨心,要養啊!這個是修養。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豁然開悟了,那個叫作智慧。諸位要知道了這個事實真相,就曉得為什麼前面教我們韬光養晦,目的是使我們的心定下來,不被外面環境所動。心在境界裡面永遠是清淨,所以“隨動隨靜”,在大眾相處的時候動啊!一個人獨居的時候是靜啊!“忘內忘外”,這個忘是不執著了,內外都不執著,這個心才叫真正的清淨。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內外都忘。內外沒有了,是什麼境界呢?內外是二;內外都沒有了,就是一,《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就證得了。《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就得到了。修行只要還有內外,就住在十法界裡頭,不是一法界裡;必須在這個境界,才契入一真法界了。

 

上一篇:中國“燒香腐敗”調查官太太組團每年燒掉十萬
下一篇:地球的20個事實,你知道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