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孩子能否出息,關鍵看娘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教子為治天下之根本。觀一君而知國運,觀一人而知其家,觀一母而知子之德行。

  教子為治天下之根本。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其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熔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得賢子女哉!而教女更為切要者。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

  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講求,治何可得乎?故古人雲:孝廉出於寒門,聖賢在於母教。

  觀一君而知國運,觀一人而知其家,觀一母而知子之德行。

  這和“子不教,父之過”沒有矛盾的,也並不是說父親沒有責任,而是說先從救母親入手,更有效果。因為母親(女人)容易情緒化,而父親很容易受母親的情緒影響,只有讓母親自己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才能使一個家有和諧的氣氛。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一個家庭都穩定了,社會才會安定。

  所以自古以來,母教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孩子童蒙養正的根本保證。我國古代母教包括:

  第一是胎教:乃教於禀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惟誠惟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令胎兒禀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第二是注重言行:母親的言行將對子女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我國古代的母親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舉止。

  第三是注意環境:《顏氏家川》中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行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時候所受的環境影響,會自然而然形成品德。古代母親很重視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如大家熟悉的“孟母擇鄰”便是生動的一例。

  第四是反對溺愛:古代注意到母親多性格溫柔,對孩子十分愛撫,但強調母親不能對子女嬌慣溺愛。“慈母敗子”成為古代母親的座右銘。

  第五是寓教於喻:古人特別注意在教育兒童中運用比喻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某些道理。

  第六是教子清廉:廉潔奉公是一種美德。我國古代的母親,在他的兒女長大成人當了官以後,也不放棄教育的責任,教訓他們的為官清廉,不能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表現了古代婦女的高尚品德。

  古德雲: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御子弟眾人。管理控制教育,以身示范。分之以職,授之以事,而責其成功。

  今天的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者先受教育,身教重於言教”等也不過換了種說法而已。《論語》中夫子亦反覆強調“己身正不令而行”“夫正人者,先正己也”。

  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應該愛生活、愛學習,樂觀向上,有清楚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關注自身的成長,懂得經營自己,並不斷地從心靈上充實自己,挖掘自己,完善自己,未來才可能在孩子教育上獨具慧眼、取法乎上,用愛心和智慧將孩子塑造成形象莊嚴雍容大度心地善良做事可法言色常和利國利民之“大器”

  《中庸》雲: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跏,事前定則不固,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母親就是雕塑家。母親的素質高,兒女的成就大。正如古人所言:閨門乃聖賢出生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上一篇:明旸法師:人人都能親身感受的八苦
下一篇:達真堪布:困境面前堅定自己的誓願很重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