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一個晚秋的下午,天氣陰沉,從黃巖城西門抬出一頂漂亮的花轎,但見妝奁華麗,儀仗整齊,吹吹打打,十分熱鬧。到了北洋,忽然下起雨來,幸好在一座小山嶺頭有一個小涼亭,大家就把花轎放在裡面躲雨。正在這時,只見對面有一頂青衣小轎,也急匆匆上嶺來,抬入涼亭,這樣,小小涼亭已被兩頂花轎擠滿,兩家抬轎的和迎親的人只好到附近的樹蔭下或人家躲雨,涼亭裡就只剩下這兩頂花轎了。
兩個新娘面對面坐在轎內。西邊漂亮的花轎裡的新娘見東邊轎內的新娘正在掩面哭泣,看她戴著舊鳳冠,穿著舊衣服,迎親的人寥寥無幾,鼓樂只有一支唢吶和一把胡琴,猜想她一定是個山村小家之女,嫌嫁娶冷落,不勝傷感。想安慰她幾句,於是問道:“妹妹,今天是我們的好日,你為何啼哭不止?”東邊轎裡的新娘止住哭泣,抬頭見對面轎裡的新娘滿頭珠翠,一身錦繡,於是含淚答道:“姐姐哪裡知道我的苦處!父親為我出嫁,負了一身債;聽說夫家也很窮,我擔心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呀……”
西邊轎內的新娘聽了大為同情,有心幫她分憂,無奈身在半途,無能為力,只好陪著落淚。當她取手帕擦眼淚時,無意間碰到了兩只嫁銀袋,她心裡一亮,便提起一只,向對面的新娘說:“妹妹,我上轎時,爹娘各送我一只嫁銀袋,裡面裝有壓壽銀,分給你一只吧!”說著將一只嫁銀袋拋過去,剛好落在對面新娘的懷裡。對面的新娘一下子愣住了,她爹娘送的兩只嫁銀袋,應該成雙得對,怎好分開?萍水相逢,又怎好受人家的禮物?她正想說句感激的話,把嫁銀袋拋回去,可是就在這當口,雨停了,兩家迎親的都蜂擁奔入涼亭,抬起花轎分別朝東西方向急急下嶺去了。
至此,兩位貧富迥異、互相不知姓名的新娘開始了自己的婚後生活,誰也想不到她們後來的故事更加精彩動人,竟然流傳至今。
先說西邊轎內贈嫁銀袋的新娘名叫王蘭珍,是黃巖城北王姓人家的獨生女,嫁給西鄉山鎮下鄭村的一位文武雙全的秀才鄭慕狄。這個小伙子家境富裕,父母都已去世,為人卻豪爽大度,仗義疏財,鄰裡鄉親都很尊敬他,與蘭珍結婚後,夫妻恩愛,感情甚好。
正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婚後兩個月的一天,一個凶訊傳來:兩天前的一個深夜,台州沿海的一股倭寇,竄到黃巖城裡,大肆搶掠,蘭珍娘家全家遭殺,財產洗劫一空。聞此噩耗,蘭珍哭倒在地,慕狄悲憤欲絕。之後又接連聽說倭寇還在做惡,並有大舉進犯西鄉的可能。
消息傳來,下鄭村一帶百姓紛紛要求抗擊倭寇,鄉紳富戶們為保護財產,也不斷到鄭慕狄家討主意。鄭慕狄號召鄉親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仇敵忾,保衛家鄉,一時間,群情激昂,一支三百多人的民團很快組成了,鄭慕狄被推為指揮官,王蘭珍自告奮勇負責軍需物資,大家商定,一切費用先由鄭慕狄家代為籌措,等打完仗後,再按田畝數分攤負擔。
鄭慕狄根據當地地形,決定在村東五裡處的牛頭峽布置伏擊。一天傍晚,倭寇大股人馬到了牛頭峽。鄭慕狄一聲令下,四面包圍,將倭寇逼近牛頭塘。這伙殺人強盜成了落水瘋狗,勇士們用堆放在岸邊的石頭擲打倭寇,經過艱苦的奮戰,四百多倭寇大多被埋葬在牛頭峽了。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鄉親們將牛頭塘改名為“埋倭塘”。
哪知鄉紳富戶們認為入侵的倭寇已經消滅,家產已經保住,完事大吉了 ,他們不承認以前許下按田畝數分攤負擔的承諾,反而說,“誰借來的錢糧誰去償還!”這一來,鄭家債台高築,討債的人絡繹不絕,不到半年時間,弄的傾家蕩產。慕狄只得到學館教書,蘭珍幫人繡花裁衣。哪知鄉紳富戶們又聯名誣告鄭慕狄“抗倭謀利,吞吃募饷,糾集民團,圖謀不軌。”昏庸的官府竟下令捉拿鄭慕狄。鄉親們得到消息,趕來相告,慕狄只得連夜出逃,蘭珍也被迫帶著孩子到他鄉謀生。
蘭珍帶著孩子逃到南鄉,給沙埠一家酒坊當傭人。酒坊主人叫許瑩生,妻子叫谷金花。谷金花是誰呀?對了,正是當年嶺頭那頂東邊花轎裡哭泣的新娘。
話說金花嫁到許家後,打開嫁銀袋,見裡面裝著五十兩銀子。因為一時找不到贈銀的主人,夫妻倆決定先用這筆錢還掉一些緊要的債務,余下的做生意,開始販賣雜糧,後來開坊造酒。日子漸漸旺盛起來。為了感激當年嶺頭送銀的新娘子,他們在家設了一個“感恩堂”,上面供著那只嫁銀袋,傭人只知這房間是東家重地,誰也不知其中的秘密。
蘭珍來到許家,因她手腳勤快,又能寫會算,很快成了許家的得力助手。這樣過去了三年,在這一年年底,蘭珍打算回下鄭村打聽丈夫的下落,金花特意備了一頂小轎送她。回到村裡一問,誰也不知鄭慕狄的下落。第三天,蘭珍只得坐原轎回沙埠。臨行時,鄉親們流淚送別,還將許多年貨塞進她的轎裡。
蘭珍回到許家,天已轉黑,她向主人問過好,便回到灶邊小房間,放下包袱,把那些年貨倒進畚斗裡,內有一小袋花生,是鄰居王竹匠送的,她倒完花生,想把小袋翻過來刷刷干淨,忽見袋上繡著一對兒鴛鴦。蘭珍怔住了,原來這正是她出嫁時爹娘送給她的嫁銀袋,大概是破家蕩產時,混亂中失落在王竹匠家了。看著這只嫁銀袋,想起當年出嫁時的情景,想起父母遭難,抗倭破家,官兵搜捕,夫妻失散……蘭珍一時思緒紛亂,悲從中來,痛哭不止。
金花因蘭珍遲遲沒出來吃飯,就去灶壁間喚她。進門就見蘭珍捧著一只紅袋在哭泣。仔細一看是自家的嫁銀袋。就責問道:“你咋把我家的嫁銀袋拿來了?”蘭珍覺得奇怪,說:“這明明是我自己的嫁銀袋,怎麼是你的?”金花轉身一口氣跑到感恩堂,怪!自己的袋子確實還在。她把袋子拿到灶壁間,和蘭珍的一比,兩只袋子一模一樣。金花奇怪地問:“你這只袋子是哪裡來的?”蘭珍說:“那年我出嫁時,爹娘送給我兩只嫁銀袋,裡面裝著壓壽銀,現在只剩下一只了。”“還有一只呢?”“那天乘轎在北洋嶺頭避雨,我見對面轎子裡的新娘在悲哀哭泣,就把另一只送給她了。”“啊!”金花大叫一聲:“原來是姐姐你呀!”接著猛地撲下磕頭。一 切都明白了,兩人抱頭痛哭,互訴各自嫁後的種種遭際……
瑩生夫婦倆一定要把家產分給蘭珍,蘭珍堅決不要,說:“這是你們勤儉操勞的結果。那一袋銀子,如果我帶到夫家去,也會花光的。”瑩生夫婦愈加欽佩蘭珍,好歹留她住下,並將小女兒許配給蘭珍的兒子,倆家結成姻親。
又過了一些日子,忽然一天中午,許家門口車馬喧鬧,原來,鄭慕狄出走後投奔了戚家軍,因抗倭有功,已升任隨軍參贊,前來迎接妻兒。夫妻團聚,悲喜交集。
瑩生夫婦送慕狄夫妻回家,途經北洋嶺頭,想起當年避雨贈銀之事,蘭珍感慨萬端,便手書“分嫁嶺”三個大字掛在嶺頭,作為紀念。從此,分嫁嶺的故事就在老百姓口頭世代相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