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對研習教理、淨土行法的一攬子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印光大師勸人要通達淨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淨業社開示法語

  問:前年蒙慈示,謂弟子年近半百,不可研經,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以後即不作研究工夫。惟近披覽大智度論,紫柏集,頗得開拓眼界,警策身心之助。然於禮誦正課外,可否乘暇取此類論著,稍加閱覽,抑一概停閱為妙乎。

  答:修持非釘樁搖橹之行,須活潑潑地。【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帶,則成無所依倚之修持矣。紫柏集,雖警策,乃注重於參究。何不於淨土十要中用心乎。將謂十要,不如紫柏集之益人深乎。--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必須先要將此法門之所以然,了然於心。若有余力,再去研參一切經論,各種法門,均可為此法門之助。--致羅世芳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淨土三經,自古流通,並行願品為四經,豈可謂不奉為圭臬乎。【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雲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禅無淨土。何得以此等人為准】。--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綱耳。【若至一心不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與惡業重而將墮者,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余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如是,則三經固是一經。否則,便是執文悖意,其過非小】。--復念佛居士書

  汝於淨土雖有微信,然不明淨土理致,又僻處於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與融明大師書

  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答俞大錫居士問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一書者,淨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為蓮宗之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雖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則正信無由生】,邪見無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門,斷疑生信,作險道之善導,示寶所以必趣者。--與悟開師書

  然淨土書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合論,為破堅沖銳之元勳也。其外淨土聖賢錄,歷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跡。讀之則知歷代禅教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周,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第一要書】。若欲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宜往華嚴寺借閱淨土十要,及淨土聖賢錄,息心詳閱,自知所趣。。。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侃侃鑿鑿,依安士全書等所說,為其演說。令其始則漸信因果,繼則深信佛法,終則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汝日暮途遠,宜從徑直之法。且專門讀誦淨土三經,及普賢行願品。研究淨土諸經注疏。。。。又自既修持淨業,(謂改過遷善及念佛,即生即願往生西方。)亦當教一切相識者,亦修淨業。宜依龍舒文普勸門,令其隨分隨力,種此不思議善根。--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信願行三,十要中皆悉詳示。而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揮三法,最為精詳。其後節節段段,皆有指示,宜細參閱。--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當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樂邦文類等,則取法有地,懷疑無由矣。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可治近世排因撥果,肆無忌憚等膏肓痼疾。凡有信心讀書人,皆當令閱此書。豈但有益於身心性命,實於格物致知,文章學問,大有裨益也。安士全書,亦與此同其氣類耳,文人皆不可不知。--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彌陀衷論,若經若論,皆有功於淨業行人。。。若論逗機最妙之書,當以淨土十要為冠。而彌陀要解一書,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說此經以來之注,當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於世,現廣長舌相,重注此經,當亦不能超出其上。--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能如是信,可謂真信】。欲詳知者,當熟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此名淨土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余諸大乘經,鹹皆帶說淨土。。。若欲研究,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谛信。。。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龍舒淨土文,斷疑起信,修持法門,分門別類,縷析條陳。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從此以入手。--與徐福賢女士書

  如或不無疑惑,當廣閱淨土經論。而淨土十要,斷疑啟信,乃破堅沖銳之元勳。當先讀之。而彌陀疏鈔並演義,尤為參研宗教之良導。愈當熟讀而精思之,非徒發明淨土而已。中峰謂禅者淨土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二書之謂也。又兄欲遍搜賢宗妙注,而疏鈔二書,乃賢宗妙注之最切於身心修證者。當購而研之,其妙利非弟所能形容也。 --與玉柱師書

  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生真信,發切願】。--復尤弘如居士書

  當常看淨土五經,則知淨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總持法門。其有所未喻者,當常看淨土十要,則群疑冰釋,一心月朗矣。--復秦銘光居士書

  二、印光大師對於只念佛,但由於不懂教理而缺乏信願的開示:

  念佛時,毫無感應。系不知佛力,心不懇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淨土經論故也】。--復劉觀善居士書一

  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復濮大凡居士書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淨業知識。又不廣閱淨土經論。則真信切願,從何而生。【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癡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倘再路頭不真,涉入邪見,則善因反招惡果。人天福報,亦不可得。--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無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癡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復鄭琴樵居士書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淨土法會課儀跋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可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己心無正見,全體是魔氣分,一見便生歡喜。從茲魔入心腑,著魔發狂】。雖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復永嘉周群铮居士書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復弘一法師書

  三、淨土行有專修圓修之分;即便專修,其他行法也是淨土助行,不可排斥:

  (1)淨土行有專修圓修之分:

  善導專修淨業,可名表專一心。永明萬善圓修,何名遮專一心。直是一錯到底。【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回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修淨業者,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譬如順水揚帆,則更為易到。亦如吃飯,但吃一飯,亦可充饑。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專念佛,不持咒,則可。若專念佛,破持咒,則不可】。況往生咒,系淨土法門之助行乎。---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楞嚴有何不可研究】,但須以淨土為主。【則一切經,皆發明淨土利益之經也】。楞嚴一經,實為弘淨土之妙經。--復東捨西客書

  余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正因有三。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淨土,皆得往生】。--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則往生品位更高,見佛聞法最速。--與陳錫周居士書

  閣下見解如此,已是超越近之學佛者萬萬。倘再能生信發願,回向往生,則上品蓮台,當可獨據。--復張季直先生書

  (2)即便專修,其他行法也是淨土助行,不可排斥:

  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余門也。【一門深入盡廢余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奔馳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復周群铮居士書三

  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為淨土助行。--復唐瑞巖居士書一

  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復鄧新安居士書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淨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盤,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又高僧傳初二三四集,居士傳,比丘尼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皆記古德之嘉言懿行。閱之,自有欣欣向榮之心,斷不至有得少為足,與卑劣自處之失。宏明集,廣宏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論,護法論,三教平心論,續原教論,一乘決疑論,皆護教之書。【閱之,則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見城壘矣。此等諸書,閱之,能令正見堅固,能與經教互相證明。且勿謂一心閱經,置此等於不問】。則差別知見不開,遇敵或受挫辱耳。--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倘淨土法門,悉皆谛信深知。【不妨再研楞嚴,及各經論】。--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既欲即生了大事,當以淨土五經為常課。【金剛經念也好,不念也好,無礙】。--復露園居士書

  初須將淨宗研究到無動惑處,方可泛閱各經論。--復周群铮居士書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禅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回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復周智茂居士書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余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復沈授人居士書

  省庵不淨觀等頌,為滅貪欲魔軍之淨行猛將。省庵勸發菩提心文,為沉淪苦海眾生之普度慈航。--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若能作不淨觀,則一腔欲火,當下冰消矣。--不可錄重刻序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如不能谛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忏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復明心師書

 

 

上一篇:印光大師: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系
下一篇:施食後的一些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