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是對治嫉妒傲慢的,看到別人有好處,自己生嫉妒心,這個錯誤。如果看到別人好處,自己能隨喜,隨喜的功德跟那個人做的功德一樣大。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住了十五年,他看這個機緣成熟了,離開獵人隊,到廣州。在廣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師在講經,講《涅盤經》,他坐在末後一排,聽經。剛好就有兩個出家人在爭論,爭什麼?外面旗桿上掛的幡,風吹,吹動,一個和尚說,風動,看到起風了,風動;那個和尚說,幡動。一個幡動,一個風動,兩個人爭起來,誰也不服誰。他跑到當中去調解兩個,你看他尊敬、謙虛,稱他仁者,仁者是菩薩,稱他仁者,仁者,「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一聽,因為都是深入經教的人,聽到他講出這個話,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口的,感到很驚訝。印宗法師下台之後就問他們,在後面你們講些什麼?就說出來了。印宗一聽,心裡有數,就問他是不是五祖忍和尚傳法的行者?稱他為行者,問他是不是?六祖就承認了,沒錯,是的。衣缽拿來我們看看。他把衣缽一展示,真的,這不是假的。你看印宗就給惠能剃度,所以惠能大師的剃度師是印宗法師。印宗法師剃度之後,拜惠能大師為師父,跟他學法。所以印宗是六祖的法子,傳法的弟子,四十三個開悟的有印宗,有他。這講隨喜功德,一點點傲慢心都沒有,歡歡喜喜,水漲船高,一下把六祖就提舉起來了。因為印宗在當時是嶺南第一大法師,沒有人不尊敬佩服的,今天他拜惠能為老師,那還有什麼話說?惠能的地位一下就抬起來,這是抬舉。印宗的功德跟惠能是一樣大,沒有他,六祖在南方要受人尊敬還要一段時間,他這一抬舉,立刻就上升,別人對他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懂得隨喜,沒有嫉妒,沒有障礙,一片真誠、恭敬,所以印宗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如果有絲毫懷疑,有絲毫嫉妒心,這就沒辦法了,一輩子做凡夫僧,哪裡能大徹大悟?怎麼能明心見性?所以你得看看,他用的是什麼心,他有什麼樣的成就。
好事一定要隨喜,不好的事情不能批評,怎麼辦?也隨喜,不贊歎,禮敬而不贊歎,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因為什麼?他不是真善,所以有禮敬、有供養,沒有稱贊。為什麼?稱贊,怕別人跟他,受他的誤導,那你稱贊的人要負責任,這有因果責任在裡頭。贊歎他的學問,學問好,贊歎他的學問,不稱贊他的德行;德行好,稱贊他的德行,不稱贊他的學問,這裡頭有分寸的。拿捏這個分寸,這是智慧。不像禮敬,禮敬不分善惡都要恭敬,為什麼?他本性是佛。這個稱贊是影響一般人對他的信心,真是大德,要稱贊。如果以後他墮落到名聞利養裡面去了,走邪了、走歪了,你這些稱贊,跟他學的那些人被他誤導了,這是我們有責任。所以這就要很小心、很謹慎,哪些值得稱贊的,哪些不可以說的。隨喜的功德跟修學的功德是相等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一集) 2012/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