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法是師道,師道在古時候是非常尊重的,不是真誠去禮請,他不會接受你的。供養的禮物多少,那是另外的事情,世出世間這些聖賢,他對那個並不重視。他看你的誠意,看你的敬意,這兩個字要是到位,他不能不接受,不能不答應。
2 如果這兩個字有虧欠,再多的禮物供養,請你帶回去,不接受。為什麼?沒有誠意,他去教,你也得不到東西,老師浪費掉時間,你沒有得到聖人的教誨,可能你增長了我慢,這是一個聖賢人不願意做的。
3 所以古人對這個看得很重,看他哪裡?看他在家裡,你來拜老師,他看你在家裡孝不孝父母?如果對父母不很孝順,他不會收你的。這是什麼?聖賢的根壞了,怎麼培也培不起來。
4 中國古代教育,從堯舜禹湯一直到清朝末年,人不敢不孝順父母。為什麼?不孝順父母,在社會上不能立足,沒有一個人會尊重你,沒有一個人敢用你,所以不孝父母也要裝出孝的樣子。有沒有不孝的?有,很多,但是表面要裝,不裝,人家不理你,你找個工作都找不到。
5 對父母的這種孝順衰了,在清朝末年是很明顯看出來,十年十年比較,你看出來了,往下滑坡,到民國幾乎就沒有,雖然還有一些,跟清朝末年就不能比。
6 現在的社會完全不講了,對父母直接稱姓名,這在過去是大不敬、大不孝,怎麼可以稱父母的名字?這個禮疏忽了,古人講禮崩樂壞,大家不重視,社會就亂了。禮樂是社會的秩序,一不遵守,社會就瓦解,造成今天整個世界社會的動亂,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