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解脫必須靠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網文 甘露法師 編輯

  佛陀絕不是一個萬能的救世主,否則,他老人家早就會基於大慈大悲,逆著業果法則,而以他的神通力,來使世間的一切眾生證悟道果,解脫生死輪回。

  然而,即使佛陀是世間至高無上的導師,他仍然無法如此做,正如佛陀在《法句經》第165偈中所說的:

  只有自己才能造惡,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惡,自己才能清淨自己。清淨與污染全憑自己,沒有人能夠清淨他人。

  要淨化自己的心,是很不容易的。雖然許多的學佛人,知道自己必須付出努力、保持正念、培育定力、以恭敬心來修行佛陀所教導的法門,但是他的心卻不聽使喚。

  特別是在禅修的時候,他們的心,有時落入昏沉,有時想東想西,想到過去與未來,帶給他們相當大的困擾。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自己的心,卻也不會對自己親善、不會聽自己的指揮。未經過訓練的心,實在是很難控制的,就像佛陀在《法句經》第35偈中所說的:心是很難控制、非常快速、飄忽不定的。能夠訓練心是很好的,因為已經受過訓練的心,能夠引生快樂。

  佛陀在上述這首偈中說:已受控制的心,能夠引生快樂。那麼,佛陀所指的是哪一種快樂呢?佛陀所指的是涅槃之樂。

  涅槃之樂是一種無苦之樂,是從生、老、病、死、愁、悲、苦、憂、惱,這一切眾苦當中解脫出來的快樂。

  從無始的生死輪回以來,我們生生世世、每生每世,都一直遭受著這一切眾苦的煎熬。

  譬如有一個長期遭受嚴重、痛苦疾病折磨的病人,當有一天,他的病能夠治療痊愈時,他將感到非常的快樂,享受無病之樂。

  同樣的道理,我們從無量劫以來,一直遭受生、老、病、死等無量眾苦的逼迫,當有一天,我們能夠證悟涅槃時,我們將感到非常的快樂,享受無苦之樂。

  至於我們已經在生死中受苦多久,以及受過多麼劇烈的苦,這可以從《相應部·因緣品·無始輪回相應》裡的開示獲得了解:

  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有一位比丘來拜見佛陀……他頂禮佛陀之後,坐在一旁,請問佛陀說:“世尊,一劫的時間有多長?”

  “比丘,一劫的時間很長,不是借著說幾年、幾百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就能夠衡量的。”

  “世尊,是否能以譬喻來說明一劫的長度?”

  佛陀說:“可以的,比丘,譬如有一座巖石高山,長一由旬、寬一由旬、高一由旬(一由旬相當於十六公裡左右)。

  這座巖石山非常堅實,沒有絲毫裂縫或空隙。有一個天人,每隔一百年,就用一塊絲綢做成的布,在這座巖石山上輕輕擦拭一下。

  如此,歷經極端漫長的時間後,一直到這座巖石山被擦拭成平地時,一劫的時間還沒有過完。

  比丘,這就是一劫的時間漫長的情況。而如此漫長的劫,已經過去了不止一劫、不止一百劫、一千劫、十萬劫。

  比丘,如此久遠生死輪回的起點,是不可得知的。眾生被無明所蒙蔽、被貪愛所束縛的起點,是無法得知的。

  因此,比丘,你已經受夠了生死之苦!現在,是你應當厭離世間眾苦,捨棄一切貪愛,尋求解脫的時候了。”

  再者,在這漫長的生死輪回中流轉,是全然不可喜、充滿眾苦的。就像佛陀在同一品中另一篇經裡所說的:

  “比丘,你已曾經在過去多生、多劫中投生做牛,由於頭被斬斷而流血……曾經在過去多生、多劫中,投生做山羊、做野獸、做家禽、做豬,由於頭被斬斷而流血。

  你在這漫長的生死輪回中,由於頭被如此斬斷所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還要多。

  你已曾經在多生、多劫中,作強盜、土匪、攔路的匪徒或奸夫,由於被人捕捉後砍頭而流血。

  你在這漫長的生死輪回中,由於頭被如此砍斷所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還要多。

  ‘比丘,你認為如何,是哪一者比較多?是在這漫長的輪回裡來來去去,而與厭惡者相會及與親愛者別離時,所流而積下的淚水比較多,還是四大洋之水比較多?’

  ‘世尊,在這漫長的輪回裡來來去去,而與厭惡者相會及與親愛者別離時所流的淚水,比四大洋之水還多。’

  ‘說得好,比丘。長久以來,你們都在為經歷父母、子女與親人之死而傷痛,也為失去財富及患上疾病而傷痛。

  而在這漫長的旅途裡,為這一切傷痛、與厭惡者相會及與親愛者別離時,你們痛哭淚流之水,確實已比四大洋之水來得更多。

  為什麼呢?諸比丘,這輪回是無始的。為無明蒙蔽、為渴愛束縛的諸有情的輪回起點是不可知的。

  所以,諸比丘,長久以來你們都在受盡折磨與厄難,把墳場都給填滿了。

  這輪回的確長久得足以令你們對一切都感到厭倦,長久得足以令你們捨離一切,以獲取解脫。’

  如此,我們自己可以思維,繼續不斷地生死輪回,是愉快的還是可厭的呢?

  為什麼眾生會陷在生死輪回之中,無法超脫出來?這是因為他們有貪、嗔、癡煩惱的緣故,才使他們被困在生死輪回之中。

  因為有貪愛,所以他們執著感官享受、生命等等,渴望得到更多的感官享受、更長的生命等等。

  因為有嗔恨,所以他們厭惡貧窮、痛苦、指責、毀謗等等,渴望得到富有、快樂、稱贊、名譽等等。

  因為有愚癡,所以他們將不清淨的看成是清淨的、將苦看成樂、將無我看成我、將虛假看成真實。 由於這些邪惡不善法,因此愚癡的人,喜歡做那些不如法的事情,如:違犯戒律、感官享受、散心廢話及各種壞習慣。

  愚癡的人,是欺詐、虛偽、叛逆、傲慢、空虛不實、愛慕虛榮、粗言惡語、愛說廢話、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節制、不致力於保持醒覺。

  他們絲毫沒有獨處靜修的意願,不尊重戒律、生活奢侈、懈怠放逸、帶領他人趣向墮落、疏忽而不能閒居靜處、懶散怠惰、精神不振、沒有正念與明覺、不攝念專注、心神散亂、缺乏智慧的人。

  從無量劫以來,愚癡的人就沉迷於貪、嗔、癡的魅力,他們就是貪、嗔、癡的化身。而且,那些惡劣素質已經成為他們的性格、習慣與內心傾向。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無法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必須遭受眾苦折磨、以及會施加許多痛苦給別人的原因。

  如果不想再做愚癡的人,以及想要解脫一切痛苦,我們就必須依照佛陀的教導來生活。

  首先,必須持戒清淨。作為比丘或比丘尼,必須切實地遵守佛陀所制定的別解脫戒(比丘戒與比丘尼戒)。

  持戒清淨,是所有佛教徒都必須履行的最基本任務,因為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礎。持戒不清淨的人,絕不可能證得高的成就。

  然後,必須守護六根之門。正如《相應部·燃火之教經》中所提到的:當眼睛看到外物時,比丘不應該去分辨那是男人相或女人相,或任何會引發煩惱的相,如美麗的相等等。

  他只是單純地知道最初所見的影像,如此而已。比丘也不去分辨任何細部特征,如:手、腳、微笑、大笑、說話等等。

  這些稱為細部特征,是因為它們能突顯自己,以及從各個方面引發煩惱的緣故。比丘應當只認知實際看到的情況而已。

  至於守護意根,我們應該防范一切不善的念頭,不應該想任何沒有利益的事情。

  即使你想了一百年,也不可能因此而達到更高的禅定力,更不用說觀智或涅槃。

  所以,我們在禅修時,明智之舉是將其它事情暫時拋在一邊,一心只專注於禅修的所緣目標。

  無論你所修行的是止禅或觀禅,專注於禅修的業處,就是守護意根,這就是根律儀戒。如果要清淨持守根律儀戒,你就必須修行止禅或觀禅。

  修行了戒學之後,我們應該修行定學,培育禅定力,修行禅定的目的,是為了降伏五蓋。

  五蓋就是貪欲蓋、嗔恨蓋、昏沉睡眠蓋、掉舉後悔蓋、疑蓋。降伏五蓋之後,就能使心淨化,使心柔軟、堪用與正直。

  然後,以純正的禅定力為工具,已被淨化的心,能夠透視究竟真相,如實地照見所有的名色法。最後,能證悟至上安樂的涅槃。

  相反地,如果心還不能專注、還未得到淨化,那麼就不可能達到任何觀智,更不用說證悟了。

  正如佛陀在《法句經》第282偈中所說的:“透過禅修,智慧才會生起;若不禅修,智慧就會衰微。了解得與失之道這兩方面以後,應當依照能夠增長智慧的方法去實行。”

  因此,首先必須努力淨化自己的心。然而,我們只能建議什麼事是應當做、什麼事是不應當做的。至於做或不做,則決定在自己。因為即使佛陀,也無法強迫別人修行。



 

上一篇: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下一篇:海濤法師:因父母阻擋而未出家,父母會墮落惡道,七世做瞎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