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和南懷瑾老師及洪老師的對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海明:“釋迦老師在樹下立誓:不證菩提,不起此座,他在樹下經歷七天後認知到“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徳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請你講講如何打坐才能如佛所見?

  南師:“注意了啊!“不起此座”是說人在打坐嗎?這四個字是多麼的美麗,用咱們中國的土話講:“老子今天就死在這裡,不起了。我就死掉坐死在這裡算了。”你想過你為什麼打坐嗎?你天天想著打坐成佛,如你所說要什麼如佛之知見,是不是妄想執著呢?”

  海明:“哼,我這個可是學佛的啊!”

  南師:“學佛不是妄想啊?”

  海明:“既然是妄想,那我不打坐了,又不是非打坐不可!”

  南師:“那又不是執著嗎?”

  海明:“那麼我干脆不打坐好不好呢!”

  南師:“也是執著啊!”

  海明:“那我不學佛總行吧?”

  南師:“更執著!”

  海明:“說是也不行,說不是也不行,不說是不是還不行,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不對的更不對。那我該怎麼辦啊。”

  南師:“哎,對了!海明。是也不管,不是也不管,是不是都不管。即是“此座”——坐斷十方,壁立千仞,密轉七輪,妙超影事。就是這個。”

  二

  海明:南師所談“不是人在打坐”,而是“坐斷十方”,非常不解,清你講講何為“坐斷十方”?

  洪師:海明啊,南師所傳之法,皆非小氣量之人所能成就,亦非頭腦之輩所能領悟,亦非象你那麼多啰嗦,數息啊、觀心啊、什麼觀想啊……沒有那麼多啰嗦。乃頓超直入,妙現本地風光。

  海明:是的,我的這些觀想法門是後來加進來的,只是想在治療層面多些用處。

  洪師:海明啊,是誰在想加進來一些東西啊?是誰在想著治療啊?你看!有一個“我”出來工作了,不是嗎?不是人在打坐!什麼意思?你以為真是你在打坐嗎?如果有一個“我”在打坐,肯定你是坐不下來的。這個“我的努力”為了維持你的正身端坐,手印會歪掉了垮掉了,脊椎會彎掉了斜掉了,腿也會彎掉了斜掉了,對吧?

  海明:確實是這樣的。越努力想坐越是難受。

  洪師:努力沒有錯的。錯是在有“我”。你在打坐的時候,這種努力叫做佛行,佛的行為。不是人在打坐,是盡十方界真實人體(自性)在打坐。盡十方界真實人體是什麼?是佛啊!佛在打坐,是佛行。你以為是我們人的身體打打坐,你用普通人世間的努力去坐坐看,做不到,絕對做不到!這種努力跟我們平常生活的努力一樣不一樣?層次、界次完全不同,那個層次、界次完全不同,知道嗎?人世間為了求名求利有各種努力對不對?用功考大學,用功拿博士,用功能得到好的職業,用功博取很多的名望……各種人世間的努力跟這個“只管打坐”的時候,那個努力的層次完全兩樣,天地之差!所以“只管打坐”的絕對價值在這裡。

  海明:請你談談“只管打坐”的絕對價值是什麼?

  洪師:好,現在我在重新講一次重要的部分。這個只管打坐有三個部分的要點對不對?身、口、意。身體怎麼擺,口呢,把嘴合攏來就對了嘛。輕輕地合上就對了,不講話。這個意,問題在意。現在各位都知道,那個意呀,心頭的念一上來,就過去,一上來,過去,生滅不止,對不對?這個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叫做生理的現象,生命本來的活動。我們沒有辦法管它,硬壓制那不對。它是自然地上來的,跟心跳、呼吸一樣,這個講過好多次了。問題是第一個念頭一上來,我們把這個念想成各種各樣啊…這個不是妄念,這正是生命的代表,生命的活力的顯現,生理的現象。我們叫做“正念”,不叫妄念。或者呢,叫做“無念”。我們講無念,其實正是講這個念。或者叫做什麼,“不起的一念”。“不”就代表盡十方界的真實。“不起”就是整個宇宙、十方的那個真實的自然的念,“不起的一念”。不管名字有多少啦,反正是第一個念。平常我們做人做事是不是要接念呀?不接念你怎麼生活啊。不接念的話就沒有生活了。我們不能講話,不能吃飯,不能走路,不能看東西,對不對?不接念,我們沒辦法生活。當你只管打坐,這個時候呢,你可以不接了。因為你坐在那裡,沒有人吵你,你也不會吵到別人,對不對。那個不接的努力——聽清楚哦,不去接它不是用意識去不接哦,你想“我不要去接它”,這個動念本身,那意念,意,那個意識分別沒有力量——那我們是努力,我們叫做“努力”,這個在禅宗語錄裡時常用“覺觸”,尤其是擇木興道常常用“覺觸”來表示,努力不接,那個“努力”。這個“努力”千萬要注意喲,不是思想。你動頭腦沒有用。這個 “努力”表現在維持你的正身端坐上。手印歪掉了垮掉了,脊椎彎掉了斜掉了,哎,我就曉得你開始在接了。努力不接就是你把身體的姿勢保持端正。這樣子努力的話就可以不接,不接第一念,然後就這樣消失。那麼另外一個新的第一念又上來,你保持努力,, 不要去接它,那麼上來的新的念又消失了,這個就是“只管打坐”對意念的努力,大概是這個樣子。你以為是我們人的身體打打坐,想要不接第一念,你用普通人世間的努力去坐坐看,做不到,絕對做不到!這個價值就在這裡,層次、界次不一樣!

  海明:那麼你說的盡十方界真實是什麼樣子呢?本來面目是什麼?本地風光是什麼呢?

  洪師:首先你先要了解十方界真實不是什麼才行,本地風光不是什麼才行!

  第一點,這不是用想(思想的、想象的)的,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不是用想的,“哎喲,我們的本地風光、光明是什麼,我們的本性、佛性是什麼”那是用想的。

  第二點,也不是你能夠感受的啦!所以打坐的時候,舒服的境界了,什麼光了、靈力了、輕靈了,那都是感受嘛!千萬要注意,不僅是不能想象得到,而且我們一般人的感受器官呀,不能感受到!本地風光哪裡能夠感受到?感受到就是人世間的層次了嘛,你不必要在不同的〔人世間〕層次去努力了嘛。所以說“要怎麼樣去感受,怎麼樣怎樣……”哎,聽聽就好笑了。這個弄清楚了,那麼這樣子努力,你這樣“只管打坐”的時候,當下就是一超直入如來地,佛在佛行。這樣坐的人叫行佛,這種行為,這種坐叫做佛行、行佛。否則的話平常你說生氣的念頭一來,盡量不要去接,做的到嗎?因為你沒有經過這個界次不同的努力呀!我說的是“努力”啊,不是思想呀,不是念佛學就知道,或者是拜一拜呀、求呀等等人世間的那種界次的求法可以求得到的呀!只有你坐上去,做佛行,佛的行為一坐,你才能有本事在平常生活裡頭,能夠慢慢地去生氣,欣賞你的生氣是什麼樣子。哦,原來這是既定的人的生理的習性帶我們這樣走,你馬上就知道,然後你能夠不起第二念,不去接它,你就可以看你的生氣。這個能力並不是人世間的一般的努力做得到的。所以講學問講得好,佛學講的很好,這老師回到家,在公司裡頭,在上班的時候,他有時候的表現還不如一個不學佛的人,為什麼?他誤會了,誤會以為佛法是用念,用想修通的,用思想想得到的這個那個道理。哎呀,那個第一念不接的能力不是人世間一般的努力可以做得到的,只有坐的人才知道。

  第三點,那麼坐的人說,“我這麼一坐,不想接第一個念的努力,我來坐”,哎,有一個“我來坐”的念頭加進去了,就泡湯了,沒有了。所以叫做無所得無所悟的坐。那麼很多人聽到“無所得無所悟”,那我就不要了,何必學佛?你看,他老是掉在人的層次裡頭去想學佛,所以當然坐不好,所以當然不要學。只肯相信這個絕對價值的,跟師資相通的,而且你真正自己坐了,才是佛行。還有別的嗎?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打坐是那麼樣的不同,是佛在做佛行,否則人世間的生老病死你都沒有辦法,擋不住的,因為你要接第一念嘛。如何不接?哎,就是這樣,“打坐”就是“只管”,“只管”就是“打坐”。

  海明:在內觀中,我開始會專注在氣息的出入上,同時在鼻端建立正念的當下,心境一如。當想法和念頭來的時候,也能不加批判的覺察到這些想法念頭的生住異滅,即生即滅,但好像總有一個我在那裡看,那裡聽,在那裡覺察?

  洪師:佛在阿含經說:“看就是這樣看,聽就是這樣聽”。我們的六根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打坐時就只是這樣的坐,六根本身在自自然然的狀況下來去自如。千萬不要去管它們,甚至連不管也不管。總之不是有一個我在那裡看那裡聽。所以坐禅就是讓萬法來證明沒有你,不是有一個你來證明沒有你。關鍵就在這一點,千萬就不要搞錯了。因為當你自己去證明沒有你的時候,你已經有一個“我”去證明了,這個還是叫忘我嗎?沒有吧!

  海明:那麼如何讓萬法來證明沒有我?萬法指的又是什麼?

  洪師:佛在阿含經說:“看到的色相,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嘗到的味道,感受到的冷熱,來去的念頭。這些萬法處處都在告訴你,沒有我啊!沒有我啊! 例如坐久了腳會麻,當然是麻嘛,因為你平常不打坐嘛,這是自然的關系。你說現在我來修行,我要坐得好,不要讓它麻,我一定要忍耐住,這樣坐已經是在玩起“我” 的游戲來了。你平常不練習打坐,坐一下會麻,那當然嘛;因為這就是緣生之法。修行就是要忘掉這個我~假我。千萬不要玩弄這個“我”去修行。

  這個關鍵的地方我再三的講明,希望你不要拿我去忘掉我。很多人以為打坐時要沒有念頭才對,所以打坐的時候有很多念頭,就覺得我這樣念頭紛飛不好,要把它去除掉。請問你這樣對不對?你想我是個用功的人,打坐功夫好,怎麼今天念頭這麼多,不要!不要!其實如果這樣坐這樣想的話,你自己已經在胡搞了,在賣弄自己了。這裡請你自己細心反省一下,念頭來,你知不知道那個念頭要來?念頭去,它要去的時候也有沒有請教你可不可以去,對不對?因為念頭本身就不屬於你的啊!它是緣生之法。什麼念頭要來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跑掉你也不知道。所以當念頭來了之後你才知道:“啊!念頭”,那是你的分別意識在事後去知道的。如果還以為有一個你在知道,那就是你自己的妄想。這就是所謂的根本無明,修行就是為了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當打坐的時候念頭來念頭去,你千萬不要以為有個不動的在知道你的念頭來去,就以為這個對了。以為有一個不動的對著一個來去的念頭,好象有兩個個別的念頭,那是不對的。其實,來的念頭本身就是你法身的用。很多人不曉得這個,誤以為有一個“我”知道念頭來,念頭去。明來知道明,暗來知道暗,那個不動的就是真的了 ——唉呀!錯了!這是外道的說法。你有一個不動的在你的概念裡頭,拿這個不動的當寶貝,然後覺得這個就對了。那不是你想象出來的嗎?如果沒有你,還要那個不動的做什麼!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作用,通通都在無我的、真正的實相裡頭自由自在的活動。我們就是誤會了,把那個能分別思慮的當作是我。其實它本身只是法身的作用而已。分別思慮這個東西太靈了,一起分別作用的時候我們就自動的把能分別的當作是我。其實意根和眼根耳根一樣,對到什麼緣,那個在,皆是實相。當你對到石頭就是石頭,對到饅頭就是饅頭,你不會在講石頭和饅頭這二個名字後,才知道是石頭是饅頭吧!文字語言的分辨,是事實發生以後的分別意識活動。這個以前,石頭在,饅頭在,那個在,是分別意識還沒有動以前,本身已是了了清楚的分別的了。無分別的分別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把“我”加進去,我們的意根本來就了了分明。

  當我們的眼睛對到相,相跟見,是一體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念頭的升起跟那個無我的知,也是一體的作用。所以來的念頭本身就是你意根的作用,其實就是你的實相。修行能夠知道這個就好了。能夠了解到這個,噢,你就進步了,你在打坐時就不怕念頭的來去,因為念頭本身就是你的實相啊。你以為另外有一個念頭能讓你知道嗎?不可能的啦!因為在每一刻的當下能和所、根和塵、心和境、念頭和你,本來是不可分開的,永遠同時用,同時起,同時滅。本來就是一體的。是我們把一個東西硬硬分開兩個來說明,這就是事後的聰明,事實之後的意識分別。

  啪!(拍桌子聲),迷也是因為它,認為“啊!我聽到他拍桌子”;悟也是因為這個,“噢!噢!噢!原來不是你在那裡敲,我在這裡聽,聲音跟能聽的是一體的東西啊”。啪!(拍桌聲),悟也是這個,迷也是這個。同樣一個聲音,一個迷一個悟。不是悟了就把這個聲音聽成別的聲音,或者一般人以為悟了就等於入定時什麼都聽不見,那你當石頭好了。這也不是說你悟了,就會把饅頭看成金剛石,把草茅蓬看成宮殿,把廁所看成飯店。不是這樣的,那是神經病!

  海明,迷在何處?如果把一個相對的色相,當作真正有一個色相在那裡;而我這裡呢,也是真正的有一個我在看到那個色相,這就是迷。而開悟就是假我的誤認沒有了。那裡不是有一個相對的色相真正的存在,而是無相而顯現那個樣子。無而有的那個樣子顯現。而我這裡呢,也是無而有的緣所生的存在而已,不是真實的有一個叫做‘我’的存在。能看的功能和所看的相,都是無自性對無自性,在緣生緣滅。這就是所謂的緣所生法,了無自性。把這個弄清楚了,一樣看一樣聽,這一切就是法身,遇緣則顯,即生即滅,變化無礙。

  沒有見性的人,永遠是我聽到那個聲音。我和聲音是相互分開的,我(根)是跟外面的存在(塵),是永遠相對而隔離的。這樣永遠沒有辦法成佛,也不是佛的好學生。如果有一個我在求佛法,我拜了會得到加持,我要成佛,我要開悟。以這樣的方式來修道你就一直都是在修那個假我。結果會使到自己的我見越修就越多越大,離道愈遠。

  正傳的坐禅是那麼的重要,能讓各位自己去發現真正的自己。怎樣去發現呢?不是“我”去知道,去發現這個不是我。如果這樣做,那你已經拿一個假我想去發現真正的自己。

  那怎麼辦呢?——放任六根兀兀的坐。

  六根本來就是那麼的實實在在,如如的在那裡活動,這就是所謂的六般神用空不空。那麼自然啊。這是必然的關系嘛。這就是說唯有在真正坐禅的當下,就會悟到我們的心量本來是很廣大的,應用無窮。六根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應身知觸,應意知法,一切施為運動,皆是法身。六根本來毫無掛礙,無愛無憎,平等平等地隨緣生滅,皆自然解脫。

  釋迦牟尼佛親自講,如果你能夠真正讓萬法來證明根本沒有你,這樣子老老實實的去坐禅,這樣子去修持的話,只需要像螞蟻從你的鼻頭跑到你的額頭這樣短的時間,就勝過你用一個我去坐十年一百年。如果用自己去求法一百億年都沒有辦法的啦,永遠沒有辦法的。因為有一個“你”想要成佛啊!

  海明:明白了。謝謝啊

  洪師:所以盡管打坐時你能夠清清楚楚地知道第一念上來,我們的生理的習性是一定要去接。這個不是你壞,不是你不好,這是人性本來的、生理的習性,讓每一個人一定會去接,因為我們都是這個樣子生活的。只有只管打坐,這樣子打坐,這樣打坐在打坐,無所得無所悟地打坐的時候才能顯現,才能是本地風光啊,才能是本尊佛啊。一超直入如來地,當下就是。那你在那裡接的話,你看,手印都亂了,腰也是彎掉了斜掉了,頭也歪,身體也動了,都給那個感受帶走了。感受是世間事啊,本地風光哪裡由自己的人世間的感受可以談得到的,能夠用人的頭腦的分泌可以想象得到的,那實在是太自大了。我們的本地風光沒有那麼狹小,那是無邊無量,你怎麼想都想不透,怎麼感受都感受不到,就這個樣子。以後的人因為不習慣,一定要有人間的習性動,根據人間生理的習性要求這樣要求那樣,認為這樣才是修行,那沒有辦法,只好丟給你幾個觀想的法門。那是方便,都不是究竟。直截了當的這個就是,一超直入,本地風光就現前,虛明自照。自照,不是你想出來的,不是你感受得來的哦,千萬注意!

  最重要的一句話是,這個行為不是人坐的,是佛坐的呀!你在那又跟人一樣地坐那簡直是把佛法誹謗掉了。如果你坐,就坐佛的坐嘛,做佛的行為嘛,否則大可不必,坐在那裡涼快就好了,對不對,躺在沙發上涼快多好。所以當下就是佛行,佛的行為。這樣第二念就不去接。對境不動,哪有那麼容易,人的生理的習性很可怕,各位清楚沒有?這麼一坐的功德是無邊無量的,因為這個功德不是人世間的所以叫做無邊無量,不是用人世間的“量”去量一個無邊無量,不要又誤會了。

  洪師:另外想說一點,你要記住,一用頭腦就會當“真”,一用頭腦亦會造“假”。即落兩邊(邊見)。不要玩弄頭腦的小把戲。不要以人的意識思維去衡量佛法!念頭本身沒有能觀、所觀,念頭沒有分本末、沒有分性相。你跟外界、心物也是一樣,心物一如,本來是一如,所以是妙修,果上妙修。 心念想到什麽就什麽,不理不睬,連這個不理不睬的人都沒有,因為心念本身就是你自己。“只管打坐”這個法門,是正傳的坐禅之法。坐的當下就是行佛威儀,就是佛的行履。沒有妄想的當下就是佛的行儀,所以這個叫做大安樂法門。

  海明:合十禮敬。

  三

  海明:請你從唯識的角度談一下“只管打坐”的絕對價值?

  南師:海明啊,不要死扣那唯識的詞匯,如果只是把唯識搞成學問來研究,你不如好好的做你的工作就是了。洪師來我這裡學法,發心要覺自心現量,這是需要粉身碎骨的坐出來的啊。前五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這是一個關鍵!!你要注意哦。所以《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告訴無著菩薩,記載的第一篇就是五識身相應地哦。這裡是個關鍵哦。

  阿賴耶識是跟我們精神,生理、身體、精神同這個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體的哦。以凡夫沒有成佛以前叫做阿賴耶識哦,假設真正成佛了,不叫阿賴耶識叫什麼,你知道嗎?如來藏識,如來藏識。它的境界就轉成大圓境智了,就是阿賴耶識。它能藏一切種子,這個是不是這樣啊?你們聽的,佛學是不是這樣啊?好,是,你點頭了,你批准我了。所以這個生命的功能,阿賴耶識變成我們這個身體,前五識就是現量。所以你打坐,告訴你,你走唯識,法相路線,兩退一盤,生死擺在那裡沒有動嘛?有沒有去殺生,也沒有去偷盜,也沒有去搞男女之間作愛的事。殺盜YIN都沒有了嘛,現量擺好了嘛,兩手一結定印擺好,眼睛也不看,也不看光,也不看妄想。眼耳鼻舌身,現量擺好了。只有一個問題,第六意識管他的,你愛去分別就分別,不分別就不分別,分別即不分別,不分別即分別,娑婆诃,去你的。我不理意識,然後這個意識,自然清靜一點了。你就認清楚,這是意識的現量。現在我擺在,這裡一切不動得。所以我叫你走路,端正,頭腦正看前面,眼睛擺好,不要亂看。前五識的現量,現成擺出來。不要加比量,不起分別心了,就現成的嘛,就定了。然後上起座來,兩退一盤,嗯,不要吵啊。我要打坐了、入定,去妄念了。糟了,統統是比量來的,不是現量。比量都是分別心。所以你學問好得很,像我現在講話是比量。動念,起心動念,所以禅宗告訴你,動念即乖,就是比量來的。佛說法也是比量來的,不用比量怎麼能夠說那麼多經典度眾生啊。然後說完了就是提得起,用比量,放下就是現量。就那麼簡單。

  海明:那麼非量又是什麼呢?

  南師:現量、比量、非量,什麼是非量?亂想,錯誤的見解,幻想境界,這都屬於非量。亂想,沒有道理的。所以人生非量很多,做學問、寫書,像那些大學者們,都有著作的。這學問、書本,都是比量出來的。修行是現量境界,前五識,這個身體,都是現量的。山河大地。你看禅宗祖師說,萬象森羅,圓明自在,這是現量境。世界有什麼不可愛啊,所以人家問釋迦牟尼佛,別的成佛了,都有淨土,你在這個婆娑世界,怎麼那麼丑陋呢?他說,哪裡?你看看,佛把手一按,大家看到婆娑世界那麼美啊,沒有淨沒有垢。現量、比量、非量。三境,性境,山河大地,整個法界,都是一個如來藏的性境。

  海明:何為三境呢?

  南師:帶質境,我們有這個身體,有這個思想、習氣,每個是阿賴耶識種子生現行,這一生的現行變未來種子,都是帶質而來。所以我當年年輕的時候,給人家問到唯識,做夢也是不是帶質境?我說,是。有個唯識學者站起來說,你講錯了,夢不是帶質境。我說你不要亂搞啦。我清楚啦。帶質,有真帶質與假帶質。真帶質境,就是第七識的我執帶第八阿賴耶識的種子起來的。這是講學那麼講。我們講作功夫,要把學問外衣把他剝掉,實實際際的來。我們打起坐來有時你不想的境界都出來了。怎麼來的,你以為神通嗎?你以為走火入魔嗎?不要怕啦,是你前生前世的習氣的影子。重新在靜當中,在京的當中,獨影浮現而已。阿賴耶識種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樣你就好辦了。但是你說對不對,對,執著了就錯,不執著就對。性境,帶質境,還有個什麼境沒有交待?獨影境講過來。

  海明:何為獨影境,如何用運獨影境?

  南師:獨影境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代逹賴,出去風流的,他就有情詩。他講打坐哦,講的真好、真坦白啊。西藏文,入定修觀發眼開,他打坐了,祈求三寶降靈台,打起坐來觀想文殊菩薩,十方諸佛呈現觀想,入定修觀發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結果觀想文殊也想不起來,想准提菩薩、佛都觀想不起來。不請情人卻自來,不要念咒子,也不要想,那個情人,那個愛人的影子就出現了。你看他講得多坦然,,動時修止靜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若把此心移學道啊,假設把這個心轉的過來,第六意識扭的過來學道,即身成佛有何難。

  海明:受教啊。

  南師:三境三量都交待了,交代的目的是就你修持注意。我不是給你講佛學耶,我才不願意講學呢。老師講,我有資格講,世界上哪一門學問,我都學過。當一然沒有學好,我都看不上,只有一門學問,我都不敢吹牛了,如何打坐成佛,如何自己親自證道成佛。這個我不敢吹了。那要真實的,至於那一種學問,隨便你科學、哲學、宗教容易的很,那算什麼。都是比量境界來的,都是妄想所生。


 

上一篇:建議學佛網注重讀者閱讀之便利
下一篇:猶太人的慷慨和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