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禍”,災禍;“患”,憂患。可能生病了,可能失業了,可能喪失親人了,種種天災還有人生的不幸,這是“禍患”。我們冷靜想一想為什麼人有禍患,我們不可以生喜幸心?因為每個人都有旦夕禍福,有沒有人一生到終老沒有遇過禍患?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有人是福多禍少,有人是禍多福少,不可能說一生一帆風順。我們體會到人都有旦夕禍福,自己也有旦夕禍福。人家有禍患,我們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就是種一個因,所以人要深信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家有禍患了,我們再幸災樂禍,請問改天我們遇到禍患會怎麼樣?人家會說,“蒼天有眼,終於輪到他了。”所以大家要深信因果,念頭也有因果。我們再說到剛剛強調的,人要自愛,人家有禍患,我們落井下石,這個傷自己的仁德之心,太刻薄了、太狠心了,沒有憐憫、感同身受的心。

  格言當中講到,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翻。民國的一位聖哲人李叔同先生,李叔同先生後來出家,法號是弘一大師,他很有成就。中國有本書叫《格言聯璧》,相當精辟的一本經典,弘一大師特別慈悲,他從裡面選出最精華的句子編成《格言別錄》。有一個小冊子,大家可以帶著隨時學習。我現在講這句《格言別錄》裡面有,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造物”,就是指自然現象,指老天爺。最忌諱是什麼?狠毒的人、刻薄的人,這個是最折福的,跟上天好生之德相違背,你跟老天爺對著干,這是“刻”,落井下石都屬於這一些了。“曰巧”,“巧”是什麼?小聰明。耍小聰明干什麼?損人利己,因為自私自利。聰明反被聰明誤,損人絕對不利己,損人是害自己,把自己的福都折掉了。

  孔老夫子說“五不詳”:第一個不吉祥,就是損人要求得自己的利益,身之不詳,自身的不吉祥;第二,棄老取幼,不關心老人,寵愛孩子,家之不詳。後面三個不詳,請大家翻閱《群書360》。太容易拿到的東西,可能不一定珍惜,學問學問,都是主動學習的人成就的,這個是在《群書360.治亂》這個部分。是吉祥還是亂,這些都是關鍵,於家於國都是這樣。我好像有點賣關子?不是,我是要講這個故事,時間不夠了,對不起,你們自己翻,不然有人回去說,“怎麼三個沒有講?我睡不著覺。”自己翻。

  古代有個讀書人,一個官員叫李世恆,他出使高麗國(就是現在的韓國)。他的副官,等於是他的助手,叫於英,他們在海上一起生活。後來出使回來了,必然有接受一些贈禮,兩個人都收了一些禮物。這個副官於英心裡就想,在海上潮氣比較厲害,他就把自己的長官李世恆的東西都放在底下,放底下潮氣重,他自己的東西放在上面。他這個巧就是耍小聰明,不尊重自己的領導,還讓領導的東西放在底下,自己的放上面,貪小便宜。結果在回來的海上,發生海難,船很可能會翻,必須要把船上的東西減重,命當然比禮物重要,開始把上面的禮物統統丟到海裡面去,於英臉都黑了。你看他本來在那裡耍他的小聰明,“把長官的東西放下面,我的東西不能損失。”最後感來的是自己的東西都被丟下去。所以不能跟老天的存心相違背,必然招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要這樣去存心才對。這麼存心了,人有禍患,就生同理心,就生憐憫心,就生“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愛心了。身為國家領導人,就能“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我們吳執行長,他是企業家。我感覺到企業家在現在的社會地位很高,因為他們的民族國家使命感很強,剛剛跟大家有講到“尋找最美少年”是國家支持,企業家出錢幫助這些最困難的孩子家庭。她這麼孝順,賣那個東西是很破的一個台子;她去北京受獎,政府跟企業家合作給她媽媽買了一台很好的可以做生意的車子,她在現場就看到她媽媽在做生意,“啊,國家很關心我們,當地的書記很愛護我們,又有企業家贊助我們,媽媽現在用這台都不會燙到手了,還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了。”看那個小女孩哭得死去活來,感這些企業家的仁德,感國家的愛護。國家調動起來、官員調動起來、企業家的力量都調動起來,好事大家一起來做。

  我們執行長發現全中國有八萬五千留守兒童,這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得到父母的愛,他看了很心疼,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然後自己帶動。他這次去廣西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助當地的留守兒童,然後又帶動一批企業家一起來為國家民族關心、愛護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的父母能夠請假,還可以領薪水,多回去陪伴孩子成長。所以這是能看到別人的這種人生的不足、苦難,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下次我再跟大家舉企業家怎麼幫助殘障人士。

 

上一篇:從普賢菩薩談綻放你的生命
下一篇:父母老了這些話請不要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