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講的是關於一位修行者的傳奇故事。佛家弟子有這麼幾種稱謂,“比丘、比丘尼、猶婆塞、優婆夷。”就是平常說的“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居士屬在家入世修行的弟子。他們用虔誠的心和無名的布施供養著“佛、法、僧”三寶,在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過很多精通佛法有所作為的大居士。
從前,一個村裡有一位老者,在村裡德高望重。因為和佛有緣,從年輕時就聞到了佛法,深信不疑!從此便酷愛修行。因為家業興盛,樂善好施,很願意助人為樂,在村裡是真正的大善人。對身外之物從不貪不沾,唯有脾氣不是太好,他自己也很清楚,遇事愛著急上火。常常發怒的性格這與修行者格格不入,他決心以後要在克服“嗔”字上下功夫。時常提醒自己遇事一定要冷靜,遠離嗔怒,和氣待人。經過多年的潛心修行已基本達到與世無爭的境界,因此自己對自己性格的改善感到比較滿意了。
他的家住在村邊上,座北朝南的院落,出門就是一條官道。年齡大了以後,沒事的時候天天就坐在自家大門口,有路人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他便熱情幫助,給他們提供種種方便,因此受到人們應有的尊重。後來他突發奇想,便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性如灰。”自我感覺這些年來經過努力,現已經心似止水、性如死灰,遇到事情再不會有那無明之火了。並且用布做了一只幡飄在自家大門口的上面,幡上三個大字“性如灰,”他感覺也是給自已的一種警示吧。經過幾年以後,他的俗家名字就沒人叫了,大人孩子見了他都稱他“性如灰,”老者心中也沾沾自喜。
有一天,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從他家門前路過,是來村中討飯吃的。身上穿的破爛不堪,蓬頭垢面的來到他面前,兩只有神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仰著頭在看大門口上面隨風飄舞的幡。看了一會向前和老者答話說:“老大爺;這個幡上寫的是什麼字啊?”老者面帶微笑說:“那三個字是性如灰。”小孩答應一聲“哦”轉身剛想走,又回過頭來問道:“是什麼字唻?”老者說:“性如灰。”孩子轉身走不了幾步又忘了,就是記不住,如此反復了七八次。老者想:“這麼聰明的孩子怎麼這麼愛忘事啊?教了七八遍了三個字都記不住,”然後又教了兩遍孩子走了。可是剛走出十幾步他又回來了,還是沒記住。老者不自覺的抬高了嗓門說道:“性如灰、性如灰麼!怎麼這麼不長記性啊?”把小孩嚇的向後退了好幾步。邊退邊說:“哎呀!灰裡還有火呢!”一句話說的老者臉都紅了,感到自己剛才的舉動很是慚愧。
這時,老者正在自責的時候,突然看到小孩腳下產生了一朵五彩祥雲冉冉升起,把小孩托到半空,剎那間小孩便現出了南海觀世音菩薩莊嚴的聖像。老者這時納頭便拜,口稱:“弟子愚鈍!罪過!罪過!”菩薩在半空中說:“看到你潛心修行,已是難得。修行之人怎能貪圖虛名?今天是看到你打出的幡特來考驗你!願你好自為之。我二十年後還會再來!”說到這裡轉眼消失的無影無蹤。老者聽了觀音菩薩的教誨,感到羞愧難當,不住的在心中忏悔。當時就把幡撤了下來,從此修行更加努力了。
二十年後的一天,老者和家人說:“再過三天我的使命便完成了,我要離開這個世界,你們都不要哭!要為我高高興興的送行!三天後會有聖人來接引我。”第三天沐浴更衣盤腿而坐,中午時分說了四句偈語:“潛心修行半世多,積德行善是根本。心似止水性如灰,心無掛礙見我佛。”無疾而終。當時家人都聞到了檀香的香氣,還聽到了美妙的佛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