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佛法告訴你,幸福在哪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濟群法師:佛法告訴你,幸福在哪裡?

  3月28日下午2點,濟群法師為300名聽眾作了題為“心靈創造幸福”的主題講座。與人們通常認為的“財富創造幸福”不同,濟群法師強調了“心靈創造幸福”。因為財富和精神是構成人類生活的兩大部分,如果財富不能帶來幸福,那麼問題一定出在精神和心靈上。

  如何面對逆境

  濟群法師談到,生活由順境和逆境構成,而逆境會打破人們原有的期盼、執著和設定。人只要不活在自己的一廂情願裡,就能避免被“第一支毒箭”(逆境本身)傷害。而認清真相,接納現實,就能避免“第二支毒箭”的傷害,避免陷入由逆境引發的負面情緒。

  佛法認為世界由“因緣因果”構成,所有現象的發生都有其前因後果。佛法講隨緣,了解因緣因果後,不論發生什麼都可以接受,並在接受的基礎上從自身開始改變因緣,這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所以,逆境也是一次成長和進步的機會。一方面,佛法告訴我們世界是無常的,無論宇宙的成住壞空,還是人的生老病死,亦或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否,都在不斷變化。“倘若人們有接納的能力和智慧,任何事情都不會給我們造成太大的傷害。”

  另一方面,順境未必是好事,逆境也未必是壞事。在現實中,有的人在順境中沉淪,生命因此膚淺;有的人在逆境中成長,變得堅強勇敢。正所謂“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具備智慧,便可以看透禍福,看透順境和逆境的兩面性。所以,有智慧地看待逆境,就可以避免被逆境傷害。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幸福需要福報

  濟群法師談到,幸福不只是取決於物質,更取決於身心,並從古人講的“五福臨門”來探討幸福所需要的五大福報: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

  其中,長壽和富貴是幸福的外在條件,康寧(身體健康和內心安寧)才是根本因素。法師說:“從養身到養心非常重要,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而修身養性是人生最大的投資。”在如何獲得內心安寧的問題上,濟群法師指出,破壞人生幸福的“頭號敵人”是煩惱,而學佛就是解除生命的迷惑煩惱,使躁動的念頭平息下來,從而身心自在。法師說:“人們稱佛陀‘得大自在’,原因就是佛陀的生命中沒有迷惑和煩惱。”

  五福中的“好德”代表健康心理的發展,不僅關系到身心健康,還關系到福報能否持續增長。在實踐道德的過程中,正向心理會持續強化,成就健全的人格。“有了道德准則,做事會更容易,因為它有助於人們得到社會的認可。”

  善終指死得安詳自在,也是一種福報。濟群法師說,中國社會正面臨兩大問題:一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二是臨終關懷。人們不是回避死亡,就是在死亡面前措手不及,要想自在地離開,需要有信仰指導。法師說:“古代高僧大德可以坐脫立亡,做自己生死的主人。而佛陀的十大名號之一‘善逝’,也是因為可以走得自在。”

  要想獲得這些福報,必須播種福田。濟群法師談到,佛教的三種“福田”和感恩、恭敬、慈悲三種心理有關。帶著感恩心面對每個人,可以培育恩田;帶著恭敬心尊敬三寶和有德者,可以培育敬田;帶著慈悲心幫助人們解除痛苦,可以培育悲田。

  “一個人若太關注和在乎自己就不容易幸福,我們要學會去關注更多的人,用慈悲、開放的心,和同情同理心與人相處。”法師說:“遇到任何事都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對他人的快樂生起隨喜的心,對他人的痛苦生起同情的心。”這樣,會給人生帶來源源不斷的福報。

  幸福與認識有關

  我們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關鍵在於認識。若想獲得幸福,必須有智慧的認識,這樣面對問題才能不起煩惱。濟群法師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分析,指出智慧認識可以幫助我們解除煩惱,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法師風趣地說:“幸福的頭號殺手是煩惱,而煩惱的頭號殺手是智慧。”

  法師還分析了煩惱產生的重要因素:我執。因為我執,人們將家庭、事業、感情看得太重,從而產生過分的依賴和永恆的幻想。法師說:“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自己丟掉,人生最大的誤解則是錯誤地認識自己。”佛法修行就是要我們真正了解“我是誰”,開啟內在的智慧明燈。“當明白一切都是因緣的假相時,人們就能在積極追求的同時坐看雲起,不然會活得很累。”

  幸福與欲望有關

  在幸福與欲望的關系上,濟群法師也做了深度剖析。法師談到,幸福和欲望滿足與否有關,但欲望帶來的幸福是一種假相,並不可靠,因為那只是一種滿足感,不是本質的幸福。法師舉例說:“人們都覺得睡覺是幸福,可如果讓你24小時都躺著,你就不幸福了。”

  “內心單純、欲望較少的人就容易幸福。”法師說,“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內心不清淨而且欲望太大。如果是四大洋、五大洲那樣大的欲河,再多的金錢也是不能填滿的。”法師還談到,在充滿競爭、攀比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活得很累。“因為心在不斷抓取,所以人們總要忙著,根本休息不下來。”法師說,“考量一個人是否幸福,就要看他有沒有休息的能力。佛法就是讓我們學會管理內心,讓心安靜下來。”

  欲望之所以給人帶來的痛苦,在於依賴增多,使生存和幸福的成本大大增加。一旦依賴發生變化,就會引發焦慮、恐懼和不安。所以,正確對待欲望是獲得幸福的關鍵,所謂“知足常樂”。

  幸福與內心有關

  心是痛苦和快樂的根本,想要幸福,就要建設健康心靈。法師說,人既有“佛性”也有“魔性”,需要認識到,哪些是正向積極的心理,哪些是負面消極的心理。修行就是要我們解除貪嗔癡等負面心理,開發內在的大智慧和大慈悲。最終,成就佛陀那樣的人格和功德。(文:濟群法師)



 

上一篇:達真堪布:有些修行人夫妻關系處理不好怎麼辦?
下一篇:夫妻之間的真情真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