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關中大旱,唐太宗對身邊的臣子說,水旱不調就是因為他人君失德,他德之不修,所以上天在責罰他。他說「天當責朕,百姓何罪」,不能怪百姓,怎麼還讓百姓遭受這麼多困窮?他自己很自責。他聽到有人家因為太貧窮了,賣自己的兒女,他聽了之後非常的憐憫,派遣御史大夫杜淹拿出自己皇宮的儲蓄,把這些孩子都贖回來,還給他們的父母。所以太宗不容易!
有一次是京師是蝗災,當時候太宗親自去審察稻田,結果還飛來好幾只蝗蟲,太宗對著蝗蟲講到,人以這穀類為命,他沒這些東西吃,人就難保生命了。而你們卻把這些穀類都吃掉,這樣是害了整個百姓。而百姓有過失,在於我一人,你們不應該降禍於百姓。你們假如有靈知的話,應該來吃我的心,不應該去吃稻米,不要去害百姓。當下要把蝗蟲吃到嘴巴裡面去,身邊的臣子就說,皇上,你吃下去怕會生病。太宗講,我就是要把災移到我的身上,還怕生什麼病?後來很快的速度,蝗蟲就沒了。所以能感是心,所感是境界,他一國之君有這樣愛護百姓之心,把這個蟲害的災禍就轉掉了。
我們從貞觀時期這些故事,也可以體會到,太宗在看《群書治要》,是看到心裡面去了,他才遇到這些事,都能提得起這樣的態度。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第十七集) 2011/8/13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17
――――――――――――――――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選自《貞觀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