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怎樣做可以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提到信佛、皈依,很多人都只是期望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保佑,並非單方面的,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卻一味只想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那就是迷信了。就好像無論你去哪個國家,希望成為他們的公民,首先要承諾自己遵紀守法,盡好義務,而不是一味提出要求:你必須保佑我,卻不要約束我。權利和義務,無論在哪個維度,都是人們要認真思考的。

  其實,我們最缺乏的是智慧,而佛陀的智慧是最圓滿的。佛,是“覺悟者”。什麼叫“覺悟者”呢?用我們的一顆善良之心,能夠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正能量,達到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結合,達到最圓滿的境界,才叫佛。用我們現在的流行說法,就是:把人類的潛能開發到百分百的完美之人。透過佛陀的智慧,我們能夠解開讓身心煩惱痛苦的疑惑,這就是一種巨大的保佑,可很多人往往只是將“保佑”停留在錢財和權利等人天福報上,只想要物質上的提升,不想要精神上的提升,這是非常片面、狹隘的想法。

  通過具德上師帶領我們聞思修殊勝的佛法,我們可以找到從苦難中獲得解脫的方法,世出世間都會不斷收獲快樂,乃至究竟的解脫大樂。為什麼要解脫呢?因為貪、嗔、癡、嫉妒、傲慢、疑心病等等巨毒把你綁得苦不堪言,你因此受苦受難卻不知道原因。尤其是人們習慣去索取,而並非奉獻;喜歡去擁有,卻不想失去;想要永遠的樂,卻不想要片刻的苦……這時,痛苦往往會不期而至,讓你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

  我們經常聽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從小到大,家人都會勸告我們:“少管閒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幾乎已經成為時下的一種文化,體現在諸如:看見老人摔倒,到底要不要去扶起來等問題。慢慢發展下去,就變成了:你不管別人的閒事,別人也不管你的閒事,沒有互幫互助的願行,大家都很冷漠。

  有老人跌倒在路上,竟然沒人敢去扶一把!怕被人誣陷,倒打一耙,自己反而要承擔醫療費。社會上對這類現象的負面引導,讓大家心有余悸,人們在網絡上各抒己見,你罵一罵,我罵一罵,一件件事就在罵罵咧咧中結束了。其實罵人的人,他自己遇到了可能也不會去管“閒事”,輿論譴責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古至今,“賴皮”有很多,喜歡賴別人,就是不願賴自己,甚至不分青紅皂白,覺得推卸責任,找別人的毛病,才能保護自己。有些人賴不到活人,就賴死人,比如說自己的祖墳風水不好,才害得自己不如意等等。所以,管閒事的人害怕碰到“賴皮”,“賴皮”生怕沒人管自己的閒事,導致真有需要的人,卻無人來幫助了。這種現象要打破,必須培養全社會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禮義廉恥的基礎教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而佛教裡有最完美的奉獻教育和戒律教育,那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精神與斷除“十不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不妄語、不貪、不嗔、不癡)的戒行基礎教育。所以,佛教徒應當勇於做社會良好風尚的樹立者與傳播者,以自己的言行去無私奉獻社會,合力創造“世風日上”的美好人間。

  自私的心態,對佛教徒而言必須要打破。真正虔誠的佛教徒,都應是樂於奉獻的人,是踐行菩薩道的人,見到有人需要幫助,怎能袖手旁觀?如果你明明可以幫助對方,卻因為害怕那人訛詐,只是遠遠地念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保佑”,那算什麼慈悲精神呢?慈悲和智慧相結合,才能真正利益他人。所以,隨著你的智慧不斷提升,就會知道如何去幫助利益他人,哪怕他是個“賴皮”,你也有能幫助“賴皮”的方法。而不斷提升智慧的途徑,就是跟隨具德上師好好聞思修佛法。

  我們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別人能夠無私伸出雙手幫助你,你應該知恩、念恩、感恩;然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奉獻社會,傳播一份善,做到了讓愛傳遞,讓奉獻傳遞,這就是在“報恩”。人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別人能夠幫助你,你就要在日常多多幫助他人。心裡要念及別人的付出和好處,不要今天好,明天吵,今天看人像菩薩,明天看人像惡魔,一切都源於我們的心,如果我們能夠一心向善,外境就會處處向善。一個無私奉獻的人,真的會很快樂;有所求,有所掛礙,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會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


 

上一篇:每年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下一篇:人在做,天在看:天是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