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佛教徒,誰說一定要窮得叮當響?能夠擁有就是福報,關鍵是不能為了滿足永無止境的欲望,讓自己的身口意肆無忌憚地放縱。做慈善事業,總還是要有點能力和福報的,沒有經濟能力,怎麼去做慈善事業?現在跟古代不一樣了,在古代,寺廟裡大多是苦行僧,背一個行囊,傳教也是拿著拐杖走路,一般也就走到下一個鄉,能繞到拉薩是相當了不起的事,要走三千公裡。可是現在,我們要將佛法傳到全世界各地,總不能拿個拐杖從西藏走路到內地,又從內地走路到歐美去,也得坐火車、坐飛機,但是沒有錢就無法買票,錢從哪兒來,還是要靠居士們供養。現在有些人一聽到別人供養寺廟、供僧等等就皺起眉頭,可是你想想,如果佛教徒不供養,難道讓外教徒供養法師們去傳教嗎?如果佛教徒都沒有福報,佛法怎麼廣弘興盛?
現在很多人千裡迢迢到世界各地去朝聖,也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就算去到寺廟、道場共修念念經,也不能都是從家裡走著去吧?除非你住得很近,來回坐車總要有花費。因此,佛陀從沒有說佛教徒不能擁有福報,適當的福報,為了眾生精進而得的福報,我們當然可以去掙、去努力。
釋迦牟尼佛時代,給孤獨長老以黃金鋪地買下祇陀太子的花園供養給佛祖。當時佛陀並沒有說,“你直接把黃金給我,或者你去把黃金布施給窮人,花園我可以納受,我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佛陀沒有這樣說,因為那是給孤獨長老自己願意發心去做的,佛陀成全他的這種願力。所以,我們要學佛,就不要隨意干涉別人在想什麼、干什麼。
現在很多人老是喜歡干涉他人:你應該把這個錢拿來干什麼,你應該把那個錢拿來干什麼。“你把蓋廟的錢布施給窮人多好啊?你把放生的錢拿給貧困的孩子不好嗎?供僧還不如去建學校”等等。如果那個人是拿錢去吃喝嫖賭抽,你叫他拿來做慈善事業、上供十方諸佛菩薩,下施六道一切眾生,這都是對的,但是如果他自己願意蓋廟,願意去供僧,願意去上供,你偏要勸說他去下施,那就違背了他行善的初心和本意。
供養清淨福田僧、供養建設寺廟、精捨道場等,不僅能生出巨大的世俗福報,更能使施者獲得究竟解脫之因,這是不可思議的。隨喜放生,可以延長壽命、財富,是增長福報和智慧的來源……福報可以通過“投資”越來越往上增長,拿幾萬塊布施給一些窮人,做些善事,很快就會花完了;投資給福報大的佛菩薩和清淨的福田僧,福報是可以增值的。福報大的人也許不會需要你那點兒投資,但是你自己需要啊,你希望找到一個最好的投資人。所以,當他人想要發虔誠的清淨心去上供,為自己累積福報資糧時,你就不要去干涉。
幾十年來,我一直在做慈善,剛開始回國的時候,經常把錢拿來布施給窮人,最後我發現,你給他幾百塊、一千塊,不用一個月他就全吃完用完了,有了錢他就拿去好吃好喝,有酒有肉的,有的人依然是好吃懶做,不學無術。他已經是窮人了,你就不要讓他再變成一個懶窮人。你永遠沒有辦法通過布施讓他變成富人,外在擁有了,內在依然貧窮,一個窮人的腦筋不會因為你給他錢財而變成富人。
你只能灌輸他佛教的思想和社會的教育,讓他去讀書,換他的大腦,他才能夠真正改變。有一句俗語據說來自道家,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可解一生之需。”我們佛家講什麼呢?讓他去自食其力,改變他的大腦,讓他的身口意向善改善,他才能真正擁有福報。
上供下施積福德,個人的發心個人努力去做,旁人不要隨意干涉他人的發心,對方願意上供就上供,下施就下施,我們只要用心隨喜,都能得到一樣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