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心慚,則耳熱而赤”,心生慚愧了,耳朵會發熱、發紅,臉也會,“是其驗也。”這是羞恥心呈現出來的效驗。“乃教人知羞免愧,歸乎天良也。”這個臉紅是不好意思,不是怒發沖冠那個紅,不是惱羞成怒那個紅。所以這是自然現象,假如人家批評我們的不足,我們臉都紅不起來,那就有點不正常。現在有一個說法,“臉皮太厚了”,厚得很難提起慚愧的心境。所以這個恥心讓人知羞恥,懂得收斂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回歸,這叫“歸乎天良”,回歸天良本性。其實從小孩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小孩一做錯事,他的神情就不一樣。他第一次說謊,第一次犯錯誤,父母很容易就能察覺。那是不是他的恥心在起作用?做錯事情渾身不自在。所以為什麼要陪伴孩子成長?因為孩子只要一犯錯,馬上你就察覺,就可以修正他,讓他記取教訓,後不再犯。你陪他三年、五年,他整個德行的根就扎下去了。
現在的家長麻煩了,都沒有陪伴孩子成長,什麼時候孩子有了一個缺點,自己都沒有察覺,等到很嚴重的時候,就比較難改了,積重難返。所以教育、陪伴孩子,這是父母的天職。父慈子孝,這個慈愛就在能重視孩子的教育,樹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因為這是他幸福一生的基礎。拼命賺錢,孩子奢侈浪費,你的錢都不夠他花,這就沒有遠見、沒有智慧了。所以當父母的也要有輕重緩急的衡量,不能自己很忙就覺得很為孩子了,為孩子還是要把教育擺在第一位。現在學校也常常找父母溝通學生的情況,尤其初中生狀況會比較多。其實初中生的狀況,什麼時候就開始埋下病根?可能三歲、五歲那個時候就開始了。有一位初中老師跟我們講:有一個女孩,她行為很不好,你們都說孩子的行為跟父母有關系,可是她的父母什麼都很好,就只是忙一點而已。有沒有道理?什麼都好,就只是忙一點而已。你看,“忙”變成了合理的借口。請問,一忙誰陪孩子成長,誰糾正她的錯誤?父母一忙,誰教孩子?大部分是保姆教。而保姆找誰教?保姆把孩子給電視教、給電腦教。電視、電腦是魔王,裡面多少污染的東西誤導了孩子。所以現在很多家庭面對初中的孩子,一個頭兩個大。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等到發現問題了,後半輩子就很麻煩,得要花更多倍的時間、精力,來導正孩子的行為。所以人的智慧在哪裡展現?人生的取捨,人生的輕重緩急。少賺一點錢,多陪孩子成長。可能有人就要說:“那我少賺的錢,蔡老師你要不要負責?”告訴大家,你假如真懂道理了,這一輩子該是你的福分,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福,縱使一天十六個小時工作,賺了錢之後也不見了。沒有福,錢是留不住的。奢侈,更留不住錢。所以福田還是靠心來耕。
羞恥心對孩子的人格特別重要。《弟子規》裡面講,“德有傷,贻親羞”。一個人的孝心是他羞恥心的根,他怕自己的行為羞辱了自己的家庭,他就有羞恥感。包括《弟子規》講的“過能改,歸於無”,他自己有過失了,養成習慣,勇於認錯、勇於改過,這都是在長養他的羞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