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天女散花為何黏身不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講到音樂,佛的第一個大弟子、禅宗祖師是誰啊?迦葉尊者,他的音樂非常高。迦葉尊者打坐入定,天龍八部音樂供養佛的時候,他老人家還在入定,沒有開口,可是身體打起拍子來了。有人就問佛,大師兄是大阿羅漢、得道的人,入定的時候聽到音樂還動心,身體和頭還打拍子,這是什麽道理?佛說,這是當然,這叫做余習未斷,大阿羅漢、得道的人剩余的習氣斷不了,所以得的是有余依涅槃;只有佛的一切根根習氣斷清淨了,才是得無余依涅槃。

  所以《維摩诘經》上講到,維摩居士生病了,其實是裝病,他要說法了。維摩居士在佛教裡代表了在家佛,是上方金粟如來化身的。《維摩诘經》是很了不起的哦,你參禅、研究佛法都在裡頭了,那個文字之美啊,影響中國文化非常大。佛曉得了,就問弟子們,哪一個人代表佛去探望維摩居士的病,大弟子們須菩提、迦葉等等都不敢去,都說捱過他的罵,佛只好叫首座弟子文殊菩薩去。文殊菩薩帶領大家,經上說“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到了維摩居士那裡,維摩居士的房間見方一丈,所以“方丈”就是從這裡來的,只有一丈的房間那麼多人統統坐得下來。

  結果維摩居士的房間裡有天女出來散花供養,照印度的規矩,有時候唱歌,有時候供養花。天女散花的時候,落到這些大菩薩身上的花就掉下來到地上了;迦葉尊者、須菩提、捨利子這些大阿羅漢,花落到了他們身上就黏住了,掉不下來。這就是有名的“天花著身”,這是為什麼呢?大阿羅漢余習未除,所以天花散下來,黏到身上,雖然他們不需要男女愛慾等等,許多都清淨都解脫了,你說解脫啦?瞄一眼總可以吧,就是這個根根沒有斷,所以叫余習未除。而大菩薩沒有這個習氣,換句話說,他們在人世間打滾過來的,天花到身上黏不住。你們這些大阿羅漢,天花一來算不定又黏住了,小心哦!

  整理自《南禅七日》

  -----------

  “時,維摩诘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中國本土也有類似的天女故事,唐代有位李長者李通玄,他是唐太宗的後代,是皇族身份,他沒出家,但是也沒有在家,是完整注釋《華嚴經》的第一人。他帶著《華嚴經》和紙筆墨,到山中去找個地方寫注,碰到一只老虎伏在地上,他跨上虎背,老虎載他到了個山洞,他就住進山洞裡寫,日夜有兩個天女輪流送飯給他,為他點燈。還有一位道宣法師,在終南山上住茅蓬,也是天女供養。《高僧傳》上這一類記載很多,道家也有這類的記載。

  維摩居士房間裡有天女,平常是隱形的。這個時候,維摩居士房中的天女出現,就在空中散花了,當然不是人間的蘭花梅花,是天花,不是傳染疾病的天花。天花灑在菩薩的身上,都黏不住滑落下來,而在聲聞眾的大弟子,例如大迦葉、阿難、捨利弗、目連尊者等,花就黏上身了。這些弟子們就慌了,花黏在出家人身上犯戒,也不好大動作把花抖下來,否則又犯了威儀戒,真不知如何是好。有神通的使盡神通,練氣功的就發功,但是都沒有用。

  “爾時,天問捨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這時天女就問捨利弗,為什麼想要除去身上的天花。他回答,出家人不好戴花。像我們小時候唱的:女人戴花,觀音菩薩;男人戴花,烏龜王八。

  “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天女告訴他,你不要這麼想,為什麼?這不是世間的花,沒有香臭美丑善惡的分別,你覺得戴花犯戒,是你自心分別,唯心作用。

  “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天女繼續教訓這些聲聞弟子,你們跟佛出家學佛法,起分別心就不是佛法,修到無分別心才是真正佛法。起分別妄想才是犯戒,就不如法,沒有分別妄想才如法,才算是守戒。你們受過戒的,尤其要注意。

  講到這裡,想起當年有位西藏來的法師,我們一同去一位居士家中。到吃飯時間,居士想起沒有為法師准備素菜,這位法師就說,出家人無所分別。他意思是沒關系的,也是可以的。他的確是可以這麼做的。第一,他是西藏來的密宗法師,習慣上可以的。第二,他的修持的確到了這個境界,別人不能。

  “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菩薩大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天天早晚所禮拜的,都是在家人,眾菩薩中只有地藏王菩薩是出家相,百千萬億菩薩都是現在家相,身上還穿的戴的一大堆寶物。羅漢相就拘謹多了。

  《維摩诘經》講的是不二法門,真正佛法不分出世入世。但是宗教界卻把出家和在家分別得很開,不通到了極點,這是六通之外的第七通,叫不通。還有,大部分的佛經注釋是居士寫的,像李長者、傅大士,現代的歐陽竟無,他們今天還在的話,恐怕也要挨出家人的批評。菩薩身上不黏天花,因為菩薩斷了分別妄想。

  “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例如人有害怕的心理,就容易被鬼所魔。所以人如有正氣,沒有恐懼心,連鬼也奈何不了他。前天本院有位出家同學回鄉下,在山中追隨一位比丘尼師父,她寫信給我說到這位師父,一人住在山洞中幾十年,沒有什麼高學歷,是真修行人,連鬼都被她嚇跑了。人如果怕鬼,一定有鬼,你給這種非人有隙可乘,它就來了。你正氣一來,它就沒了。我一輩子想看鬼都看不到,遺憾之至。當年我有一個同學說他住的地方有狐狸精,晚上連人帶床都給抬出去了,講得活龍活現。另一個同學武漢大學來的,身患肺病,就自告奮勇去住他的房間,反正自己有病,狐仙來了就跟它走。但是卻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你不怕它,它無機可乘,就是這樣。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如果怕生死,怎麼了生死?好看的要看,好聽的要聽,好吃的要吃,連生都了不了,怎麼去了死?碰到外面一個境界你就動念,貪嗔癡就起了,受了六塵六根干擾,怎麼了生死?

  “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無恐怖心者,一切境界就不能動搖他。五欲就是大魔,色聲香味觸者,大五欲是也,另有小五欲,是笑視交抱觸。已離畏者,正氣浩然,就算在五欲中打滾也沒有關系,都魔不到你。

  “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結習”首次出自《維摩诘經》,此後在中文中就經常用到。修到阿羅漢境界,雖然能不動念了,但是那個根根沒有斷,是壓制住的,那個叫結習未盡。像男羅漢碰到女性,想看而又不敢看,愈是如此,心中已動念了。倒是菩薩境界就算盯著看,反而沒事,因為他見而不見。結習未盡,所以天花黏身,大菩薩結習已盡,所以花不黏身。

  《老殘游記》有首詩好極了,其中一句:“剎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滿護身雲。”有時我起了煩惱,發了脾氣,就想到這句詩,自己是天花著身了,就笑一笑。

  這一段天女散花,最重要的就是“結習未盡”。結習就是《俱捨論》的八十八結使,一點點根不刨掉,結使就沒有斷除。

  《維摩诘經》代表的是佛法中心的解脫法門,學佛目的在如何求解脫,怎麼樣才能解脫生死、解脫煩惱、出離三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本經對解脫法門說了很多,但是本經最重要的秘密有幾個重點:成佛不在於出家或是在家,沒有出入之分別,能解脫者在世間能解脫,出世間也能解脫。出入自如才是自在,否則永遠得不到自在之身,所以叫不二法門,沒有出家在家、出世入世之別。

  維摩居士的方丈大小房間中,可以容納三千大千世界,容納那麼多的人和那麼多巨大的座椅,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分別。一千多年後玄奘法師的傳記《慈恩傳》,就記載玄奘法師親自到維摩居士的方丈房間的經歷。我們人人都有方丈之室,你自己找不到,找到了就成功了。

  天女散的花,掉在大菩薩身上都落了下來,唯有落在聲聞眾的弟子們身上就黏住了。這是什麼花?花有很多種,有名利之花,有男女愛欲之花等等。天女後來告訴捨利弗,天花著身是因為這些弟子大阿羅漢們的結習未盡。他們雖然有修持,但是阿賴耶識的根根沒有刨掉,結使的余習沒有去掉。我們講過有位禅師看歌女跳舞的公案,禅師說:“禅心已作枯泥絮”,他的境界已經是天花不著身了。

  另外一個公案,一位老太太供養一位禅師三年,有一天,老太太叫幫禅師送飯的女孩,故意坐到禅師身上,抱住他,看他的反應。女孩照做了,禅師動都不動,只說:“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表示自己毫無欲念,這境界好吧?但是天花落在他身上還黏不黏著?還是會黏的,因為他的欲念是修持功夫壓住的,余習未斷。所以老太太知道了之後,恨說自己三年白供養了一個癡漢,就把茅蓬燒了,趕走禅師。這是為什麼?難道老太太想要法師破戒?參參看這公案!稱為公案是因為天下的人都要了解。

  再有一個公案,有位禅師去向一位居士化緣,這位居士不簡單,已經大徹大悟了。居士就開條件,要能回答得了就供養,他問:“古鏡未磨時如何?”過去鏡子是銅作的,沒有打磨的古鏡當然不能照了。禅師答:“黑如漆。”再問:“古鏡已磨又如何?”禅師答:“照天照地。”這答案聽起來很好啊,可是居士立刻擯斥禅師。你看這回答哪有錯呢?這就是禅宗。禅師吃了棒子,現在話是說他吃癟了,不是用香板打人。他回去用功,三年後又來了,居士就再問他這兩句話,他答:未磨時是“此去漢陽不遠”,既磨後是“黃鶴樓前鹦鹉洲”。好!居士立刻供養他。這是什麼話呢?你懂也好,不懂也好,這就是禅。

  這三段公案與天花著身都有關系。還有件事,相傳是禅宗的起源,有一天釋迦牟尼佛拈起一枝花,望向弟子們,眾人皆不明白佛是什麼意思,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破顏是講塬本嚴肅的面孔化成微笑。佛就宣布把正法交付給迦葉尊者。所以禅宗的起源是一朵花,這個花和天女所散的花是不是同樣的花?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注意啊!這些公案我可沒有說答案啊!不要說我為你們作了結論,那我是會去法院告你的。可是你們諸位要去找答案。

  《維摩诘的花雨滿天》

  ------------------

  迦葉尊者定力之高是有名的,出家前,與太太兩人同修,約好假結婚,房間裡一個柱子為界,各住一邊,有夫婦之名,無夫婦之實,後來帶著太太一同出家。像他這樣高定力的人,卻當天樂鳴空時,習氣深處貪愛音樂的根本發起了,他一邊閉眼盤腿打坐,一邊不自覺的打拍子,搖了起來,坐在那裡跳舞。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維摩經上所講,余習未斷。所以維摩經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來,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薩身上,沾不住就掉下來了。維摩居士說,一切大阿羅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余習未斷,剩余那個根根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這就叫余習未斷。大阿羅漢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平常人!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佛的弟子畢陵伽婆蹉,他已經是羅漢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據佛經上說,有一天他要過河,那河的管轄權屬於一個女河神,畢陵伽婆蹉站在河邊,兩手一比,叫道:丫頭,你把那個水斷了,我要過去。女河神沒辦法,功力不及他,只好把水斷了讓他過去。事後這個女河神就來向佛告狀,說你的大弟子還罵人!脾氣那麼大,罵我丫頭。佛就笑了,把他找來對他說:過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還不說,你還公然罵她。畢陵伽婆蹉說:佛啊!這很冤枉,丫頭,你講,我罵過你嗎?女河神說:佛啊,你看當著你的面還罵我。畢陵伽婆蹉說:你怎麼搞的?丫頭,我實在沒有罵你。佛對女河神說:你不要見怪,他五百世生婆羅門家,罵人罵慣了,結習未斷,所以這一生得了哮喘,果報還沒有還完呢?你以為他罵你啊!他沒有罵。畢陵伽婆蹉還說:我真的沒有罵你,丫頭,你不要難過。等於有些人罵人罵慣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是他還再罵你一句。

  所以說,得了初果羅漢,對於六根六塵不是不動心,只能說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還沒有空,等於石頭壓草,碰到某種環境,還是會暴發的。

  《金剛經說什麼》

  --------------

  禅宗所講明心見性,直透牢關,在破三關之後,就要破這個有余依,證無余依涅槃。什麼是有余依?就是大阿羅漢,同獨覺佛達到涅槃的果位,但是煩惱的根還是沒有斷,就是維摩經上所形容的余習未斷。維摩居士的房間裡,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都進了他的方丈,(寺廟中稱方丈就是根據維摩經,維摩房間一丈見方,可是百萬天龍,天人進來都坐得下。)結果天女散花的時候,羅漢們閉眉閉眼的,因為要做到不動心,可是天花沾在阿羅漢的身上,掉不下去;菩薩身就沾不上,都掉了。因為羅漢余習未斷,所以天花著身。羅漢們對聲色是不要了,可是有時候對聲色還瞄一眼,這一瞄並不動心,可是天花卻著身了,就是余習未斷的緣故。所以他們雖然也得了涅槃,可是那叫有余依涅槃。因為只要把根一挑,就又挑起來了。

  到達無余依涅槃才是佛境界,真正的第一義心,即禅宗洛浦禅師說的:“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這是第一義

  《如何修證佛法》

  --------------

  佛經上講,大阿羅漢習氣沒有斷都不行。譬如頭陀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禅宗的第一位祖師,他多生累劫愛好音樂,所以迦葉尊者入滅盡定的時候,天人在奏音樂,他一邊在打坐,一邊隨音樂搖動起來。有的同學打坐,氣脈動了也會搖,算不定也是音樂聽慣了!旁邊的人看見迦葉尊者在搖,就問佛說:迦葉尊者怎麼搞的啊!他還在定中嗎?佛說:還在定啊!他聽到音樂拍子就搖動,因為多生累劫愛好音樂的習氣沒有改,這個習氣的業力,在第八阿賴耶識種子裡沒有變掉,由此可知修行之難。

  所以《維摩诘經》上說,天花掉在大阿羅漢身上都沾住了,雖然見色而不愛色!但習氣的根根沒有拔掉。平常守“心齋”戒不敢動的人,目不斜視,好像已經空了到了家,實際上那個根根一旦爆發就不得了。但是天花落到大菩薩身上,不會沾住,自然就掉下來,因為習氣已經斷了,當然就不會“入則鳴,不入則止”。好比有人住在高山頂上,不要說看不見人,連鬼也看不見!自我覺得現在好空啊!然後看世界上一般人,多愚癡啊!這些眾生忙忙碌碌,像我這樣多清淨啊!那是空話,自欺欺人的話;下山以後,他會變得比普通人還愚癡,還壞!

  《莊子諵譁》

  --------------

  見思惑包括五個見惑,五個思惑。五見惑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五思惑是貪嗔癡慢疑。“見道位”是這五見惑都空掉了,見惑沒有了。你們盡管學佛,隨時著五見惑,隨時都在著五思惑,所以修道不能證果。

  不但身見要空,五見都要空,這還是見道位;而你思惑位上的貪嗔癡慢疑習氣還在,所以阿羅漢還有余習。《維摩诘》上講,維摩居士的房間裡,天女空中散花,花落到菩薩身上就掉下來,沾不著;落到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都變成花羅漢了。為什麼沾住不掉呢?因雖已證阿羅漢果,余習未斷,他的習氣吸力還在,所以天花著身不落。見道位中,境界上證了果位,但是思惑習氣沒有斷。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上一篇:把孩子培養成為普通而幸福的人
下一篇:南懷瑾:生命力的衰退從腳下開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