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得不到法喜,不能夠領悟的原因在哪裡?沒有依教奉行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五到二十七這三願,這是得利益之下者,怎麼說是下者?念阿彌陀佛,學習淨宗,往生的意願不強,覺得這個世間還不錯,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修學佛法,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好處?有!這三願說的就是這個事情。這種人多,比發願往生的人,不曉得多多少倍。這是說明念佛是真有好處,但是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行。如果不能夠依教奉行,單單只靠口念,不行!經文上寫得清楚,『聞我名字,歡喜信樂』,信樂這兩個字意思很深,真信,真喜歡,但是又捨不得離開娑婆世界,就是這些人。娑婆世界裡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特別是娑婆世界的富貴人,貧窮人他真的捨得,太苦了,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富貴人,極樂世界是好,我還沒見到,我現在眼前的好是我親眼看見的,捨不得離開。 可是你要想得世間的富貴,不會失掉富貴,真干!怎麼干法?『禮拜歸命』。「歡喜信樂」是信解,「禮拜歸命」是修行。禮拜不是字面上說的,你每天拜阿彌陀佛,那也是,那是意思之淺者。有人專修這個法門,每天拜三千拜,我也干過。不過我每天沒有拜到三千拜,我過去每天拜八百拜,我拜了半年,這是形式。以後我們懂得了,禮拜這兩個字,就是普賢十願裡面「禮敬諸佛」,就是這個意思。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像恭敬阿彌陀佛那樣的恭敬,這叫禮拜。歸命是什麼?盡形壽,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那叫歸命。歸是回頭,依是依靠,真正回過頭來依靠這一部經的教誨,經上教我們做的努力去做,經上教我們不能做的絕不違犯,這叫歸命。絕對不是說,做一個形式上的皈依就完了,沒用! 佛法的修學,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心真的是佛心,佛的心是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五項十個字就是經上講的菩提心。這十個字當中,每一個字裡面都具足其他九個字,才是真的,不能分開。什麼是真誠?清淨是真誠,平等是真誠,覺悟是真誠,慈悲是真誠。什麼是慈悲?真誠是慈悲,清淨是慈悲,平等是慈悲,覺悟是慈悲。《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我們的真心,真實的菩提心。表現在行為上叫菩薩行,菩薩行是什麼?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同樣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布施裡面有持戒、有忍辱、有精進、有禅定、有般若,這叫布施;持戒裡面有布施、有忍辱、有精進、有禅定、有般若,那叫持戒。任何一法決定圓滿具足一切法,這叫大乘佛法,六度不能分開,不能看成六樁事,一樁事!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二都不是佛法,你把它分六個,那哪裡是佛法?六即是一,一即是六,這是佛法。你要不明了、要不懂得,你從哪裡下手?我們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懂得經上「禮拜歸命」是什麼意思,這才能下手,知道自己怎麼做。 底下兩句具體給我們說明,怕我們在前面這一句話含糊籠統,不求甚解。底下是『以清淨心,修菩薩行』。「清淨心」,剛才說過,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叫清淨心,清淨心一定包括其他的四個心。「修菩薩行」,菩薩行就是修六度行。世尊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清淨心就是離一切相,菩薩行就是一切善。我們要用六波羅蜜的心態,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所以離相是看破,這是看破,修行是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清淨心是智慧,菩薩行是方便,「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菩薩行。 我們今天的心不清淨,如何修清淨心?要在行當中去修清淨心。行是生活、是工作、是應酬,在這裡面學不著相,心就清淨了。「不著相」,這一句話還是很籠統,《金剛經》上跟我們講得很具體,一切相是什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用這四相概括世出世間一切相。所有一切現相總離不開這四個范圍,出這四個范圍就是離一切相,你的心清淨了。這個話如果一下還體會不過來,我們再說白一點,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就是真如自性,宗門裡面常講明心見性,清淨心現前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清淨心一定從事相上修,我們每天從早到晚,睜開眼睛看形形色色,耳朵聽各種音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去修;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相有;心地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那是性空;空有是一不是二,真修行,真用功。這是古大德常講的觀照,二十四小時一分一秒都沒有失照。失照是功夫間斷,功夫一間斷,煩惱就起現行;什麼煩惱?妄想分別執著起來了。所以我們要警覺到,妄想分別執著一起來,我們照的功夫失掉了;咱們念佛,念的功夫失掉了。古德也常說,特別是對我們初學,我們初學焉能不失照?能保持不失照,你已經不是凡人,你是聖人。凡人的功夫常常失掉,斷斷續續,這是凡人;功夫能夠綿密不間斷,聖人。一切時、一切處,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你遇到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功夫決定不間斷,這個人就超凡入聖。看他功夫的淺深,他是大聖還是小聖,決定不是凡夫。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從凡夫提升到聖人,人家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 我們每天在讀經讀的是什麼?讀到哪裡去了?天天聽經聽到哪裡去了?讀經、聽經不起作用,充其量阿賴耶裡頭種個善根,你的言行沒有改變,功夫自然不得力。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說,你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消不了業障,轉不過境界,這是自己不善於用功;換句話說,不知道怎樣修行。修行兩個字我們要認得很清楚,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叫做修行。修行在起心動念之處,修行在開口想說話之處,修行在身體動作之處,這叫真的會用功,真的會修。 ...我們學佛絕不可以得少為足,以為這個經我學過,我也會講了,你就感到滿足,你就止於這個境界,再不會提升,可惜了!一定要曉得經中境界深廣無際,義理之深沒有底限的,我們才不敢掉以輕心,才會認真努力去學習。所以只要你肯認真努力學習,天天有好境界,天天有悟處,這裡頭有真樂,法喜充滿。這就是惠能法師講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天天生智慧,時時生智慧,這個智慧就是悟處。不但經文每讀一遍有悟處,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也天天有悟處,待人接物也天天有悟處,這個人怎麼不歡喜?怎麼不開心?《般若經》上講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真的是如此,一點都不假。你得不到法喜,得不到歡喜心,是你愚癡,你迷惑。你在經教裡頭沒有悟處,你在生活當中沒有悟處,你要認真反省,要認真檢討,要回頭,要改過。 你要問我,我得不到法喜,不能夠領悟的原因在哪裡?你沒有依教奉行,我給你答覆就這一句話。佛在一切經上反覆叮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句話佛說了多少遍?凡是說的遍數多,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話。一部經看完之後,其他的記不住,重覆次數太多了,印象很深,一定可以記住。我們有沒有受持?有沒有讀誦?有沒有演說?演是做到,表演給人看,做出來給人看。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七十四集)淨空法師講述 1999/12/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74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2938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