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施比受更有福—香港“第一世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僑網消息: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含著金湯匙出世、喝洋墨水長大的豪門子弟,發願將佛法世界化……

“積善余慶,行道有福”,這是在華人世界赫赫有名的何東家族位於香港山頂道的祖屋曉覺園(Ho Tung Gardens)牌樓上的對聯,是何東家族立身處世的格言。現居加拿大溫哥華的何東之孫何鴻毅,進一步將它發揚光大。

一個含著金湯匙出世、喝洋墨水長大的豪門子弟,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外表一副混血面孔,內心卻百分百的中國。何鴻毅發願將佛法世界化,以佛教的慈悲與智慧普度眾生,在人間弘法行菩薩道。他的慈善事業不僅是開張捐款支票這麼簡單,他不急功近利,而是著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獨樹一幟,捐款對象主要是贊助博物館展出及培訓文化藝術人才,並在世界各大高等院校建立佛學研究課程,鋪設全球佛教研究網絡,許多項目都注重長遠規劃。

為人低調 不喜張揚

何鴻毅為人低調,做好事一向不喜張揚。

何鴻毅非常喜歡文化藝術及古董文物,但自己卻不收藏,因為他認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如果由自己收藏,就只能放在家中獨自欣賞,身後再傳給子孫;但若放在博物館內,就可以開放公眾參觀,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人生應當有這樣的境界。

何鴻毅說,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許多文物流傳有緒,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不應由某個人私藏獨享,好東西讓社會大眾分享,才更有意思,更有價值。

來去皆淨土 安穩即名山

何鴻毅在香港長大,然後遠赴美國留學,為何他卻潛心向佛,滿世界弘揚佛法?追根究底,原來是受他的祖母張蓮覺影響。何鴻毅幼年時,由於父親何世禮將軍南征北戰處處為家,跟祖父母長大。

何鴻毅的祖父何東是香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風雲人物,也是人所共知的首富及慈善家,曾對中國政壇產生影響,一生獲授歐洲八國勳章共11個。何東家族也是香港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第一世家”;何東爵士是香港淪為殖民地後首位最顯貴的華人。他雖然兼具歐亞血統,但一直自認為中國人,他在海內外捐獻的善款,數以億萬計。

1956年4月27日,何東結束從白手興家到富可敵國的一生,大部分財產留作何東慈善基金。1958年,何東家族第二代正式分家。何家子孫繁衍向各方,散居世界各地。何東生前幾個物業包括灣仔承業大廈及東英大廈等相繼出售,山頂道曉覺園遂成為何家僅存的祖屋,入口處古色古香的牌樓內側,一幅葉公綽寫的對聯:“來去皆淨土,安穩即名山。”道盡人間滄桑和何家興衰。

何鴻毅說,祖母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從小就跟祖母去道場佛堂念經禮佛,最初對佛教的認識也僅限於“燒香拜佛”。

張蓮覺本名張靜蓉,法號蓮覺,創辦東蓮覺苑。除廟宇外,還興建多間中小學、養老院和精神病所等,身後留下許多慈善資產。

薪火相傳 回饋社會

何鴻毅在1997年香港政權交接時移民加拿大,繼承祖母衣缽在溫哥華創辦東蓮覺苑。目前家族產業和投資基本交給下一代管理,他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如香港和溫哥華的東蓮覺苑,花費他很多心力和時間,他是不受薪的主席。

何鴻毅多年來除了樂善好施外,更要求子女參加公益事業,將家族貢獻社會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以回饋社會為己任。

何鴻毅生活簡樸,最喜歡的運動是網球,說他是“網球高手”並不為過,曾在多項比賽中奪冠。美國老布什總統也是他的球友之一,訪港時曾在曉覺園中小住,與何鴻毅一較球技高低。一個受西方教育、早年投身新聞界的從業人員,為何對佛學產生興趣,甚至作為一生志業?何鴻毅說,雖然他曾留學美國,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環境下長大,吸取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可謂“中西合璧”,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他指出,除了童年時代受祖母影響初涉佛門外,真正引領他進入佛學之門的是悟一法師。由於不少人對佛教有誤解,認為燒香拜神純屬“封建迷信”。而一些佛教中人在宣揚佛法時,大多采用“傳統語言”,令人無法領悟個中三昧,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悟一法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使他認識到佛教哲學的偉大,體悟到佛學的博大精深。“這是悟一法師了不起的地方,我非常感激他。”從那時開始,他就決心將來一旦有機會,要透過高等教育傳播正確的佛學思想。因為個人力量有限,從教育著手事半功倍。何鴻毅與悟一法師在港結緣,他稱贊悟一是位“摩登、犀利”的得道高僧。由於悟一法師的感召,更新了佛教形象,使得許多知識分子不再誤解佛教為迷信,願意深入探討佛法。

鋪設全球佛教研究網絡

“何鴻毅家族基金”由何鴻毅於2005年在香港成立,致力推動及支持中華藝術及文化,特別是藝術教育和佛教哲學。何鴻毅深信,藝術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素;藝術文化教育能豐盛人生,使人具有創意思維,培養人際關系及同情心,啟發視野,激發潛能,開放胸襟,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以更互諒的態度面對生命,帶動社會健康成長。

何鴻毅移民加拿大、創辦東蓮覺苑後,更加堅定傳承家族笃信佛教心志,在海外弘揚佛學哲理,俾使更多歐美人士認識佛教的內涵和精神。繼先後贊助香港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多倫多大學成立佛學研究中心後,並准備捐助美國史丹褔大學成立佛學中心,鋪設一個全球高等學府佛教研究網絡,把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引入傳統中國佛教中。

據加拿大統計局資料顯示,加拿大的佛教徒在1991年至2001年上升近84%。有見及此,何鴻毅創辦的東蓮覺苑,捐款四百萬加幣給多倫多大學士嘉堡(Scarborough)分校成立佛學研究課程,希望對佛教社群做出貢獻。這是該校歷來最大筆捐款。多倫多大學校長David Naylor說:“東蓮覺苑的捐款,提升了加拿大佛學研究的國際地位。”

何鴻毅指出,多倫多大學的佛學研究發展已相當成熟,其東南亞研究及宗教系一向開辦“佛教及亞洲宗教”本科生課程。該校為一年級生開辦的“全球宗教”課,即使在大型演講廳上課,也經常座無虛席。

何鴻毅說,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亦是公認全球最多元文化及多種族的城市,也是弘揚佛學思想的理想環境。近年,東蓮覺苑積極融入香港及溫哥華社區,向普羅大眾推廣佛學,希望將東西方思潮融入佛學研究課程。除了支持學術界研究佛學,捐款亦會用作每年一度的學術會議及公開講座,讓普羅大眾有機會接觸佛學研究成果。

基金還贊助泰國及香港高等院校的佛學研究,包括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希望給佛教高尚的學術包裝,提升佛教的社會地位,並使佛法進入主流社會。

“何鴻毅家族基金”的設想是,大學生大多是優秀青年,未來有可能成為各界領袖人物,若在學生時代有機會接觸、學習和研究佛教,對佛陀的智慧有心得,未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僅成為佛教的護法,由他們來傳播佛教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其影響力不可低估。這將打開佛法進入高等學府、政府部門和各階層大門,使佛法得到更多人認同。

與國際接軌 開創新思維

在西方,研究佛教的歷史並不悠久,只有短短的一百年,但發展速度驚人,研究成果豐富,令東方佛教學者刮目相看。相對而言,中國佛教雖有輝煌的過去,並一度領導世界佛學研究的潮流,至今仍被世界視為佛教大國,有著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資源。可是近百年來,由於歷史原因,佛教一蹶不振,目前連系統的佛教教育體系尚待建立,更遑論興辦佛教大學。為了盡快使中國佛學研究與國際接軌,培養高級僧才,創辦佛學研究中心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因此,何鴻毅認為,在世界一流大學創辦佛學研究中心,不僅可以成為中西學術交流的平台以及研究中國佛教的平台,從而提升漢語系佛學研究在國際佛學研究中的地位,而且可以透過整合佛學與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研究,為佛學研究開創新思維、新路子,而佛教的倫理道德模式,更可以為“迷失的一代”尋覓精神出路,以中國傳統文化增加凝聚力與自信心,探索如何以佛陀的智慧化解當今社會中的種種問題,使弘法方式與時俱進,改變人們對佛教的不正確觀感。

與時俱進 長遠規劃

何鴻毅還贊助夏威夷美術館展出來自不丹的金剛乘佛教藝術品,這是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全球性展覽,同時為不丹僧侶提供保護文物的專業訓練,以及詳盡的保育、記錄、出版工作,並攝制宗教舞蹈Cham的錄像庫。展覽首站為夏威夷(檀香山),已於2月23日揭幕。

何鴻毅說,不丹雖然擁有眾多歷史文物,但一向沒有建立文物收藏檔案。他期望藉此鼓勵大眾保存傳統藝術文化。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縱觀何鴻毅的人生,所謂“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隱居山林靜修,比不上在鬧市中修行。因為前者是個人靜修,沒有太多外界引誘;後者則是在人間弘法行菩薩道,若仍能對境不染,進而度化他人,才是更高境界。舊時僧侶多隱居山林,對世間疾苦不聞不問,也不主動負起弘法責任。何鴻毅本身是居士,主張僧侶走出佛堂,傳揚佛教的入世精神。

他除了有高瞻遠矚的胸襟,最重要的是有廣度眾生的大悲弘願,也就是大乘佛教所強調的“菩薩行”,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乘菩薩道,應眾生需要而弘法,從而確立“人生佛教”的理念。

何鴻毅最後表示,他一直牢記祖父何東的訓誨作為人生座右銘:“你在接受別人贈予之前,應該先幫助別人。”也就是說,“施比受更有福”!

作者:曾慧燕 來源:中國僑網


 

上一篇:孝能感天,富貴自得—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下一篇:忏悔邪YIN不孝罪惡,祈求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