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目的地學佛是否是有所求?
有人為了改善經濟條件、家庭環境、身體狀況而學佛,有人認識到做人苦,因為在六道輪回中苦而求往生。請問,帶著這些想法學佛是不是還沒有脫離“有所求”?是不是還沒有離開貪嗔癡?
答:剛開始修行時可以這樣,這不叫貪,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剛開始修行,做不到一點也不執著。比如善,不執著善也就做不到善,執著善也是修行。我們首先要執著,執著出離心、菩提心,經過執著的修法最後達到不執著的境界。等你真正能達到放下、不執著的境界了,那時怎麼做都行。其實這都不矛盾。那時我們可以不執著地去忏悔,可以不執著地求往生,可以不執著地做家務,可以不執著地成家,可以不執著地撫育孩子,都是可以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來都是一體的。
哪裡都有佛菩薩,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有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人。執著安靜的地方,執著出家人的生活,這也是執著。如果執著了,出家也是造業;如果不執著,在家修行也有功德。為了了緣、了債、了生死,為了救度這些有緣的眾生,需要與他們接觸,否則你怎麼救度他們呢?各有各的緣,各了各的緣。對修行人來說,各有各的責任與義務,各盡各的責任與義務。這就是修行,不是非要強求出家或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