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復袁福球居士書

所言由佛學撮要,頓生正信,一以宿有善根,一以令嚴慈之熏陶使然。印光一介庸僧,於法道無所知曉,唯谛信淨土,以期帶業往生。有志願相同者,隨便酬答以自分之事業,意似有可取者,而文筆膚淺,實為贻诮高明,不禁慚惶無地。何得以理圓詞妙等以譽之,不懼膺以凡濫聖之愆乎。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熔余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余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且勿妄意高遠,恐或於事理不清,則難免著魔。永嘉某居士之長信,專治此病,彼病與汝病,名目不同,性質是一,光固不願多說,祈於彼信領會之。須知悟後之人,與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則別。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赅攝好惡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粘,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系戀之思想。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間之亂,乃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彼邪僻諸說亦然。世風之變,最初皆一二人為之發起,治亂邪正,無不皆然。何可不於人力轉變處講,而專歸於佛菩薩顯神變乎。佛菩薩非不能顯神變,奈眾生業重,亦無如之何。譬如濃雲厚霧,渺不見夫天日,將謂天日已無有乎。而人與天地,稱為三才,僧與佛法,名為三寶,其如此稱者,以參贊化育,宏揚法道之義而名之。汝專欲棄人力,而任佛菩薩天地之力,是尚可謂知道者乎。大亂之世,大悲菩薩示現救護,亦救其有緣耳。以亂乃同業,其宿因現緣乃別業,有感菩薩之別業,則蒙菩薩加被救護,何可籠統而論。菩薩逆順方便,救護眾生之事,非膠知板見者所能知。今為汝說一例,由此而推,勿道是菩薩,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至謂擁強兵踞高位,作種種苦惱眾生事者,或亦有大悲示現者欤。此義唯可與通人言,不可與無知無識者道。若是通人,即真惡魔,亦可得益。無知無識者若知此義,則不知發心修行,反去毀謗佛法。譬如用藥,小兒不肯吃藥,塗之於乳,則不吃而吃矣。汝欲作通人大張此義,則害人處多而利人處少矣。且祈緘默,勿妄談說。佛菩薩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測度。中國之貧弱,由於不依禮義,依禮義何至貧弱。試問貧弱之因,何一不是貪贓受賄以利外人乎。汝未認清病源,便謂藥不見效,可謂智乎。外國之強,以國小,不同心協力,不能自立。中國則人各異心,縱有同者,外人以賄誘之,則隨賄所轉,不但不顧國與民,並將自身亦不顧,謂為奉行禮義之失,其可乎哉。昔林文忠公之驅夷,即是其證。以後大小事,何一非中國代為周旋令成乎。中國之人,多半皆屬亡八字,故致外國如是之強,中國如是之弱,使皆守禮義,則外國之無益各貨,將無處可消,而中國一年當保全數千萬萬金矣。中國人之下作,誠可謂下作之極矣。孟子曰,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汝雖讀書閱世,未知讀書閱世之道,故有此問也。為今之計,當以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及改惡修善信願往生,為挽回劫運,救國救民之第一著。談玄說妙,尚在其次。然欲救世,非自己躬行,斷無實效。由身而家,由家而邑,由邑而國,此風一倡,或可有意料不及之效,否則便難夢見矣。

 

上一篇:達真堪布:染污的福報
下一篇:佛說慢法經:為何有人學佛後順心順意,而有人學佛後卻諸事不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