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胡先生講的「原廉篇」,就點出了讀書人學聖賢學問是要利益國家人民。『本欲出而致用』:
【為國家作棟梁。為兆民謀幸福。】
這是本來的心願。廉潔也是從這分使命,這分利益老百姓的心,很自然會提起的態度。所以:
【急宜廉隅自饬。】
『急宜』就是最要緊的,就是要品德端正。『廉隅』就是品德很端正。『自饬』,這個「饬」就是很謹嚴,謹慎嚴肅的來對待自己的行為,都可以用這個饬字,其實就是潔身自愛。
【清操自勵。】
清廉、守節操,自立自強。
【以不貪為寶。】
不是以財物為寶,以能不起貪心、守住德行,這個才是最寶貴的。
【學古聖賢之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古聖先賢處世都是非常廉潔有守。『一介』,可以當一個,或者跟這個「芥」通,一般草芥,就是很微小的東西,就是一棵小草,連這麼細小的東西都要守住原則。『一介不以與人』,這個「與」是給人,就是再小的東西,也都要來的是符合道義的東西才可以給人。包含我們今天奉養父母,假如我們賺的錢不干淨,哪怕你拿再多的錢給父母,那是不孝,那是在羞辱自己的父母;都是光明正大,取之有道的錢來奉養父母。『一介不以取諸人』,這一點微小的東西,不符合道義的話,絕對也不收受這個東西,不接受。這個都是廉潔的表現。
【雖貧而不受賂金。】
雖然再怎麼貧窮,絕不收受賄賂的錢。
【雖渴而不飲盜泉。】
再怎麼渴都不喝盜泉裡面的水。可能就是剛好這條河取名叫盜泉,這個讀書人,他不只在行為當中戒貪,他在心理上也提醒自己,不可以落這個貪的念頭。不過做法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你可以不喝,你也可以喝。晉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隱之,他剛好要到廣州去當官,還沒到廣州,前二十裡路到了石門這個地方,剛好當地就有一條河叫貪泉,名字就叫貪泉。然後當地都傳說喝了之後,人就很想貪很多,要不要喝?結果這個吳隱之就喝了,然後喝完,他就賦了一首詩,他說「古人雲此水,一歃懷萬金」,喝了一口以後,就會想要貪千金,這個「歃」就是喝、飲;「試使夷齊飲」,伯夷、叔齊是非常清廉的聖者,「終當不易心」。你看看那種氣慨!「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伯夷叔齊是清廉的人,他們喝了,也絕不可能起貪念。您看古人的心目當中,時時都是效法古聖先賢的榜樣。我們現在都是不跟上面比,都是他也拿了、他也喝了,心態在這裡,差很多。
諸位學長,你們喝了會怎麼樣?終當不易心。喝了沒有?大家都喝過了,為什麼?整個大的社會是個染缸,你沒喝過水嗎?喝了能不被污染、能不醉是功夫。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七集) 2011/4/3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