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何你會那麼怨恨一個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外面沒有別人,這個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內心的世界。有的時候反照出來我們內心陰暗的一面時,我們不願意去看,就憤怒得打破鏡子。不過鏡子永遠不會斷貨,它們會源源不絕得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仇恨和憤怒是把雙面刃

在我們的生命中,某些時候,我們可能會痛恨一個人,因為,我們對他/她有滿腔的憤怒無處發洩,就會演變成恨意。仇恨和憤怒是把雙面刃,傷對方也傷自己,其實通常是傷自己來得多。

憤怒的元凶在我們自己內心

為什麼會對一個人有憤怒?當然,一定是對方做的事,或說的話讓你受傷了。這個傷通常是心裡的傷:被拋棄、被背叛、被誤解、失望等,繼而引發我們傷心、痛苦、罪咎、羞愧、悔恨等情緒。啊,找到元凶了,原來我們無法原諒的,其實不是那個人或是那件事,而是因它們而產生的情緒,讓我們無法招架。當我們不願意為自己內在的情緒負責,更不願意去感受它們的時候,我們就去責怪、怨恨那些為我們招來這些情緒的人。

所以,愛人有外遇,不是他的行為傷害了你,而是你被激起的被背叛的感受讓你無處可逃,痛苦不已,所以會采取一些手段對付他。對方說的話讓你生氣,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是他說的東西勾起了你的被貶低、無價值、被誤解等不同的感受,引發痛苦的情緒,讓我們無法承受,所以我們用憤怒來反擊回去,目的在於讓自己不要感受到這個痛苦。

憤怒可能是情緒的“轉嫁”

有些人的怨恨還不僅於此,甚至還是“轉嫁”情緒,自己無法承擔面臨的痛苦,所以遷怒別人。記得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對夫妻,他們大女兒暑假的時候,想和同學租車從東岸開到西岸,再坐飛機回東岸。媽媽反對這個主意,認為太危險,不支持。爸爸覺得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沒什麼不好,因此,用自己累積的飛機裡程換了一張回程機票給大女兒。很不幸,出事了。他們晚上開夜車,太累了開始打瞌睡,車子滑入對面車道,和來車對撞個正著,大女兒當場死亡。

在停屍間裡,父親流著眼淚親吻女兒的遺體,母親是連站起來的力量都沒有。但是她有仇恨的力量,她宣稱,這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的丈夫,後來就離婚了。這個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遷怒例子:自己承受不了失去女兒的痛苦,化悲憤為力量來對付自己最親的老公。失去女兒就算了,由於無法接受失去女兒的事實,沒有辦法和自己悲痛的情緒相處,所以她選擇怨恨老公一輩子做為報復,既傷害了老公(失去女兒又失去妻子),也更加傷害了自己(失去女兒又失去老公)。哎,人啊。

不投射,便沒有怨恨和遺憾

有一則台灣新聞也讓我很感動。一個台灣大學的教授有一天在公園散步,無緣無故被一個有煙毒瘾的慣犯殺死了。教授的太太聞訊之後,悲痛的趕到現場,記者訪問她,問她有什麼感受(記者有時真無情哈),她居然說:“我原諒那個殺人犯,他不知道他自己做了什麼。“這個偉大的妻子,一直讓我非常仰慕和感動。她能夠接受老公已死的事實,並且和自己悲痛的情緒相處,不把它們投射出去在殺人犯身上,變成一輩子的怨恨和遺憾,真是太棒了。她一點都不需要修行,她本身就是個菩薩了。

憤怒情緒還來自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再舉一個例子來證明,讓我們產生憤怒情緒的不是那件事情,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從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衍生出了我們不想承受的各種情緒,因為不想承受,所以用憤怒的方式找人討回公道,來逃避我們的難受。

金庸的“天龍八部”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王語嫣一直苦戀表哥,癡纏不放。偏偏段譽也是死心眼的喜愛她,也是窮追不捨。在一口枯井裡面,王語嫣親眼看到表哥是如何不顧她的死活,而段譽是願意為她去死的,一霎時,她心意變了。開始對段譽有好感,不再癡戀表哥了。

接下來,她偷聽到了表哥和其他人的一段對話。原來表哥為了想要重振自己的大燕帝國,不惜到西域國家去應征驸馬,好增強國家實力。要是以前,王語嫣當時一定就會傷心的暈過去,可是,由於她心意已變,聽到這番話反而有如釋重負之感,心中甚至暗自祝福表哥能夠成功的選上驸馬,免得她覺得對表哥有點內疚。

世界是映照我們內心的一面鏡子

呵呵。人真是好玩啊。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幫助大家(也是幫助我自己),把對外投射的眼光,拿回到我們自己身上。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這個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內心的世界。有的時候反照出來我們內心陰暗的一面時,我們不願意去看,就憤怒的打破鏡子。不過鏡子永遠不會斷貨,它們會源源不絕的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上一篇: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心相篇》讓你看人無遁形
下一篇:出於愛去做事最省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