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賢法師:新年頭香高價競拍佛知道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燒頭香、搶頭彩——淘寶2015祈福拍賣大典

  2月5日,淘寶上舉行了一場“寺廟頭香全球首拍2015祈福拍賣大典專場”拍賣會,拍品中包含寺廟頭香、頭鐘這類“虛擬拍品”,而“東家”則包括了跨越江浙與陝北的幾大寺院。

  這些年,佛門“頭香頭鐘”一直熱度持續升溫,羊年開年終於趕上了“虛擬競拍”的時代潮流。

  “看,這就是佛教”,“銅臭染佛門”,“不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有沒有這樣的習俗”,這是部分新聞報道下面的網友評論,昭示著促銷之下佛教的大眾觀感。

“寺廟頭香全球首拍”淘寶拍賣會廣告出現在淘寶網首頁

       拍品包括寺廟頭香、頭鐘、佛珠、高僧墨寶等

  高價賤賣:對佛門的實用主義態度

  時下人們對超越紅塵與生死的信仰,所抱的大多還是一種極端的實用主義態度。寺院於春節期間如此“應景兒”的火爆,不僅契合傳統節日去舊迎新的熱忱,也正好趕上“祈福免禍”需求的旺盛。

  配合大眾欲望的順利實現,幾乎成為佛門在這個時代得以生存的合法性基礎。想富裕的平民百姓來佛前求財,想要活路的貪官污吏來佛前消災,相反,想探討生命大道的群體,對“被弄得烏煙瘴氣”的寺廟避而遠之。

  大眾的實用主義態度,很自然的就被商業所利用。買賣頭香頭鐘這些“虛擬產品”最起勁兒的,多半都有商業資本摻和,或者一些被商業機構綁架的寺院。

  賣家願打、買家願挨,一來一去的互動之中,真正的佛教叢林的生存空間,及其信仰生態,便逐漸被擠壓殆盡。如此形成的局面是,“真正的佛教叢林”不會玩炒作,越來越艱難,大玩商業運作逆佛教而上的寺院越來越紅火。這誘惑太大,“真正的佛教叢林”也會有頂不住的那一天吧。

  因此,我們也看到,哪怕是看起來有些正規的寺院,也正有意無意地在“高價賤賣”自己。不顧佛教的大眾觀感,不顧長遠的威信基礎,一味以慈悲善巧、乃至於籌款發展的名義來迎合大眾欲望,這當中的得與失,難道不能現見嗎?

  佛教不能主動消解神聖迎合功利訴求

  中肯地說,搶頭香、搶頭鐘的這些瘋狂,代表著老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和諧安康的期盼,是值得祝福和護持的。然而,如果主動消解神聖性迎合功利訴求,誘導並放任大眾把凡是宗教性和神聖性的訴求,全部降格為祈福免禍,並且我們自己也甘願用佛教的形象來承載這種降格,那樣將對佛法的住世與傳承帶來顛覆性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觑。當佛門作為一種低端的文化表征出現時,其在眾生視野中的上達大道、下濟蒼生的存在合法性,必然會受到質疑。

  現在社會上廣為傳言的幾個涉及佛教形象的事件,都在警示這點。比如前不久落馬的貪官季建業,由於沒有被來自高僧的禮物“鞋拔”所祝福,而成為坊間笑談。再比如法門寺景區二期工程竟然借佛教題材賣風水墓地,使得佛教“三寶”成為一個需要避諱的話題。

  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中的爭奪和不安情緒,確實讓人們對信仰的需求愈加迫切。但即使如此,也不應該只拿佛教來全盤滿足人們的紅塵之需。世俗中的流弊,俗文化的泛濫,如果佛教叢林不加甄別、清濁不分地兜攬過來,不僅不符合佛法的究竟大義,也終將會因為內涵和外延的降格與淺薄化,喪失作為中華文明主體成份的地位。

  佛門價值觀: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回到真正的佛門清規上來講,叢林之中是從來沒有所謂頭香、頭鐘之說的。回顧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叢林生活,歷年春節慶祝的質樸簡潔無不歷歷在目。

  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早上佛前的上香和供燈,照例是由香燈師來代眾服勞的,沒有所謂的任何爭搶乃至於排隊“競標”。至於說有信眾在這個時間來到道場敬香祈福,也是按照往來順序依次完成,平等相待。“競”字只在世俗中有,叢林中不僅沒有還要時刻提防這類發心和用意。

  大年初一早課上,寺院首座(帶領大家修行的職位)或維那(寺院中的綱領職事),通常會帶領常住(全體寺院僧人)集體拜年,誦簡單吉祥語。首座和尚一句畢,大家一頂禮,三頂禮之後,拜年就算結束了。首座會表堂強調之後不許再拜私年。至於燒香,還是香燈師的事,大眾則只管修行。《百丈清規》叢林要則二十條中講: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山門以耆舊為莊嚴,不攀緣不謀利,這是佛門首要的價值觀和行動准則。

  聚斂名利:凶多吉少

  頭香、頭鐘所捆綁的經濟利益,無論是被挾佛斂財的政商拿走,還是被寺院以籌款謀發展的名義收入囊中,最終都會在社會大眾的觀感中烙下“聚斂名利”的印象,民心向背也將由此產生分野。而民心,是包括佛法傳承在內的各項事業的承載基礎。

  縱觀歷史上那些大規模的滅佛事件,如印度中世紀那爛陀寺所遭遇的浩劫及中國三武一宗滅佛,都與叢林聚斂財富,甚至結交貪腐政商名流有關。百姓認為,本來應該代表出離道路的信仰,卻淪落為與民爭利,從而喪失民心。同樣,當僧人和貪官走得太近,在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視野之中必然凶多吉少。

  還是那句“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如果放不下對名利的追求,那麼叢林很快就會有事。從道德風險,到生存隱患,再到合法性危機,直至末法敗相,上負三千來年的佛教傳承,下負佛法住世的千秋大業,這個果報是無論如何也擔待不起的。

 

上一篇:精進修行天賜良緣
下一篇:明賢法師解讀荷蘭“肉身像”金剛不壞並非木乃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