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噶當教言》講解(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噶當教言》講解(二)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噶當教言》。
  善知識仲敦巴問阿底峽尊者:“那麼,一切道法是如何涵蓋在證悟空性當中的呢?”  
  阿底峽尊者回答道:“一切道法都集中、包含在六度裡。”   
  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進度、禅定度、智慧度——六度也就是六波羅蜜。  
  法門無量無邊,菩薩的學處浩如煙海般,但都可以集中在六波羅蜜多裡,我們掌握六波羅蜜多,在為人處事的過程當中,去實踐六波羅蜜多,也就圓滿了一切法門。  
  以前講六波羅蜜的時候,也給大家講過怎樣在生活、工作中落實六波羅蜜多,怎樣去踐行六度。其實我們的所做所行都可以不離六波羅蜜多,不離菩提道,若能用六度來實施的話,都是解脫的因,都是成佛的因,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讓我們解脫煩惱,解脫痛苦;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讓自己的福德、功德圓滿。  
  為什麼說佛法不離世間,修行不離生活呢?就是這個意思。你要轉念,你要轉變心態。若是不去轉念,沒有轉變心態,都是搞輪回的,都是造業的——造業了就會給自己帶來煩惱,給自己帶來痛苦。  
  什麼叫搞輪回?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無論做什麼都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叫惡性循環。母子關系,夫妻關系,領導和員工的關系,都越來越復雜了,這就是沒有智慧,自己沒有轉變心態造成的,這叫搞輪回。欠債還債,又欠債又還債……這樣沒完沒了,這個循環叫輪回。  
  想擺脫輪回,想擺脫痛苦,就要修持六波羅蜜多,把六度落實到生活、工作當中去。這是唯一的方法,沒有別的選擇,沒有別的方法,大家能不能重視重視,能不能落實落實? 
  光在這聽,沒有去落實,開法會都是來求加持,或求平安之類的。但是沒有重視啊!我再三強調,這是唯一的方法啊!若你不這樣做,若你不這樣修行,始終都擺脫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無論怎樣都是煩惱的,都是痛苦的,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都不會有圓滿的時候。 
  放下了才圓滿,隨緣了才圓滿。我們有一句法語:“世上沒有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圓滿,之前沒有圓滿,不會有圓滿。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圓滿。放下了、隨緣了就是圓滿。  
  現在很多人也想放下,也想讓自己輕松,但是看破才能放下,你看不破,能放得下嗎?看不破,放不下;什麼時候看破了,什麼時候就放下了;什麼時候放下了,什麼時候就輕松了、自在了。  
  阿底峽尊者講:如果無顛倒地了知空性。阿底峽尊者為什麼說無顛倒地了知空性?意思是要正確地理解空性,若是對空性有不正確的理解,若對空性的理解稍微有錯誤,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對一個渴望解脫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曾經有一個人,參加了一個法會,在那個法會上講的都是空性。他回到家裡,抓住一只綿羊說:“沒有你這個所殺,也沒有我這個能殺。”然後把綿羊殺了。這多可怕呀!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說自己見性了、開悟了,說自己已經成就了,然後殺盜YIN妄,什麼都做,變成無惡不作了,這是錯誤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明白空性的真理。  
  蓮花生大士講過:“見解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要比面粉還細。”你的見解再高,取捨因果方面一定要仔細。雖然在體上講都是空的,都沒有,但相上都不是空的,都有啊!諸法的實相是什麼?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是有,自性是空,但這二者是雙運的。緣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緣起。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斷惡行善啊,這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講空性。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就不能講空性,就沒有空性。這個空性叫單空,這屬於寂滅邊,也是個邊,是不究竟的。  
  諸法自性空,緣起就仍然存在。緣起就是因緣和合,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這是不變的、永恆的,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變化。緣起就是緣起,這些顯現都是緣起。若沒有緣起的話,不會有這些顯現,顯現就是緣起。  
  如果你證悟空性了,卻什麼也看不見了,見聞覺知都沒有了,那就變成了一塊石頭、一塊木頭。不可能!成就不是那樣的一種狀態。即使你的境界再高,如如不動,了了分明,這個認知還存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一定要依教奉行,這一點十分重要。  
  你有沒有見性?有沒有開悟?應該用佛法來衡量,用佛的教言來作判斷。什麼叫作依法不依人,就是這樣。這兩天我講的都是證悟空性的內容:證悟空性應該是什麼樣的狀態,證悟空性以後會怎樣,這也是阿底峽尊者講的,也都是佛的教言,在佛經當中都能找到,都有依據,也是非常合理的,也應該是這樣的。 
  “見性以後,如果沒有成佛,會不會成瘋子了,會不會成傻子了?”不會這樣的,佛不會是瘋子,佛不會是傻子。成佛了以後,會更有智慧、更自在,可以周游法界。周游法界啊!現在不是都說“周游世界”嘛,這裡是“周游法界”啊!  
  若想無顛倒地了知空性,一個靠信心,另一個靠智慧。通過邏輯去推理,可以抉擇大空性;消業、積福,靠堅定的信心,也有開悟、證悟空性的。  
  通過邏輯推理抉擇空性的過程有點慢,先要明白相似的,再通過修行,最後證悟真正的。剛開始是比量見,後來通過修行才有現量見。  
  第二種人是消業積福,通過自己堅定的信心而了知、證悟空性的。這種人基本上可以說是現量見,但這一點也是有辯論的,不能特別確定,但基本上是現量見,不是通過比喻了知的,而是直接就明白。  
  如果想證悟空性,想見性,就要這樣,沒有其他的辦法,沒有別的渠道。  
  接著,阿底峽尊者講:能息滅對內外一切法的貪執,則布施度恆時存在。  
  剛才講一切道法,一切法門都可以集中在六度裡。當你證悟空性時,六度怎麼存在,六度怎麼包含在這裡,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講  
  當你證悟空性了,就能息滅對內外一切法的貪執。就是要放下對內外一切法的貪執,要放下這種心態。若是不貪執,即使有一億人民幣,也不會障礙你;若是沒放下,沒有斷除貪執,一元錢也會成為障礙,障礙你解脫,障礙你圓滿啊!  
  曾經有一位老喇嘛,他生前將自己擁有的幾十塊銀幣埋在地下,自己還沒有用上就死了。死了以後,他沒有放下,後來投生為一條蛇,盤卷在裝銀幣的袋子上,永不離開。你看,因為這幾塊銀幣,他沒放下,所以障礙了他的解脫,障礙了他的修行。  
  若是沒有放下,到時候都會變成障礙。錢財也會變成障礙,兒女也會變成障礙,家人、親朋好友也會變成障礙,都會變成障礙。若是自己能放下、不貪著,即使整個世界的財富由你一個人擁有,也不會障礙你解脫,也不會障礙你修行。因為一個成就者,他視手掌和虛空等同,黃金和牛糞無別啊!  
  虛空和手掌是等同的。當時孫悟空為什麼沒有逃脫如來的手掌呢?在諸法的實相當中,手掌和虛空是等同的,如《華嚴經》中所講的:一塵中有塵數剎。在一個微塵當中有無數的剎土。剎土有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剎土。在一個微塵當中有整個微塵數的剎土。你看,這就是華嚴的奧妙啊,也是諸法的究竟實相啊!孫悟空為什麼沒有逃脫如來的手掌,就是在講法,不是在搞神通啊,是在講真理,懂嗎?他為什麼沒有逃脫如來的手掌?即使他神通再大,也是屬於世間的,而佛是屬於出世間的,你在世間再厲害也無法明白佛性,你在世間再厲害也無法了知諸法的真相。  
  黃金和牛糞無別。對一個成就者來說,一屋子的黃金等同於一屋子的牛糞,二者沒有什麼不同。  
  這裡講的是成就者不會執著,不會留戀。其實,真正的福報在自己的阿賴耶當中,根本不用擔心。無論是善還是惡,都在阿賴耶當中,都是可以跟隨自己的,到臨終的時候也是跟隨自己的。留下的那些都是不屬於你的,這些是因緣和合的一種顯現,沒有什麼。  
  比如說夫妻,也是暫時的一個相聚,沒有什麼,但現在很多人都特別執著這些。真的,緣來了,緣去了,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若你不去執著,就不會受傷害。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就是緣聚緣散的問題。財富也是如此。你覺得都是自己的,自己掙來的,不一定,這也是暫時的。都是暫時的,也是緣來緣去,因緣到了就來了,因緣散了就走了,就是這樣的道理,沒有那麼復雜,沒有那麼麻煩。  
  主要是不貪執,你的布施波羅蜜就圓滿了;若是你貪執,就不會圓滿。若是你證悟空性了,就不貪執了;不貪執了,布施度恆時存在,布施度就圓滿了。  
  然後,阿底峽尊者講:沒有貪欲,就沒有惡業的染污,則戒律度恆時存在;同時,也沒有我執及我所執之嗔恚,則安忍度恆時存在;證悟空性必會法喜充滿,則精進度恆時存在;並且,在外境中也不會散亂,則禅定度恆時存在;此時,對三輪的分別之念亦將消除,則智慧度恆時存在。  
  沒有貪就沒有嗔,沒有貪嗔就沒有其他的煩惱,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這樣相續就不會有染污。主要是相續不染污,內心清淨,戒律度就圓滿了。  
  若是你內心不清淨,即便受的戒再多,比如受居士五戒、菩薩戒,而且受持的特別認真,戒律度也不會圓滿的。內心不清淨,就有染污,有染污就不清淨,這樣,戒律度就不能圓滿。  
  戒就是淨,受戒以後我們內心要變得清淨。這幾天大家都在受八關齋戒,看看自己的內心變清淨了沒有?若內心變清淨了,你受戒就有意義了。若是內心沒有變清淨,你受戒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因為戒是淨。若是你證悟空性了,你的內心就清淨了,此時戒律度恆時存在。  
  同時,也沒有我執及我執的嗔恚,則安忍度恆時存在。你證悟空性了,就沒有我執境及我所執,沒有我執境我所執就沒他執境、他所執,這樣就沒有嗔恚。有我和我所,才有他和他所,然後貪心、嗔心都會生起來。有貪心就有嗔心,沒有貪心就沒有嗔恨心。沒有嗔恨心,安忍度恆時存在。不嗔恨,心裡沒有怨氣,安忍度就圓滿了。  
  證悟空性了,必會法喜充滿,則精進度恆時存在。你證悟空性了,處處法喜充滿啊!那個時候,你就可以享受禅悅,始終是法喜充滿了。為什麼?因為你證悟空性了。有止而觀,止觀雙修。止是定,觀是什麼?就是慧。定慧是雙運的。你有證悟空性的智慧,肯定就有禅定的功德,就可以享受禅悅。此時也是明明白白嘛,心裡沒有任何煩惱和疑惑。處處是法喜充滿,事事是快樂無比,所以“精進度恆時存在”。  
  什麼叫精進?有歡喜心。有這種法喜,這叫精進。你們聞法、修法有沒有這種歡喜?有沒有這種喜悅?若是有這種歡喜,有這種喜悅,才叫精進。若是沒有這種歡喜,沒有這種喜悅,還是不夠精進。雖然表面上很刻苦,很努力,但還是不精進,因為你沒有這種法喜啊!為什麼?還是自己內心裡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就沒有這種喜悅;你有恭敬心,就有喜悅。恭敬心是怎麼產生的?你對法的功德、法的利益能生起歡喜之心,這叫有恭敬心。有恭敬心就有喜悅,能有法喜,這叫精進。  
  你念一百部經文,若是沒有得到法喜,還是不精進;假如你沒有念那麼多,只念一句佛號或一個咒語,但是自己內心充滿喜悅,這樣你也是精進的。精進與否就是以這個標准來衡量。  
  與此同時,在外境中也不會散亂。你證悟空性了,內心就不會散亂,如同被風刮的沙子,風停了,沙自然就落地了。明白了,證悟空性了,心就不會再散亂。  
  盡管這個可能有一些直覺、明知,但也不是分別念,所以也不叫散亂。可能都知道,明明了了,但是這不叫分別念,這是明知,也叫覺知,都是本具的,也是原本的狀態當中存在的東西,也就是不離佛性。所以你真正明白了,證悟空性了,心不會在外境上散亂,則禅定度恆時存在。  
  此時對三輪的分別念亦將消除,則智慧度恆時存在。所謂的“三輪”,比如說我現在在講法,講法的對境——這些眾生,講法者——我自己,所講的這個法,這叫三輪。對三輪有執著、分別,這是解脫的障礙。證悟空性了以後,你對三輪就不會有分別,不會執著,此時智慧度恆時存在。  
  以布施為例。做布施的人,布施的對境,布施的東西——物質,這三者叫三輪。對三輪沒有分別,不執著,就叫布施波羅蜜,則智慧度恆時存在。  
  在此處講,證悟空性了,六度都恆時存在。六度裡包含了所有的佛法。所以,若證悟空性、了知空性了,就了知一切了,這才是成就的要訣,也是最究竟的法。  
  仲敦巴接著問:“既然如此,一切了知中,對空性修法的了知才是唯一成佛之因嗎?”
  是啊!輪回的根是我執。我們要斷除我執,必須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所以可以說這是成佛的唯一之因。  
  阿底峽尊者回答:“所見所聞無不是從心中顯現,一切都是從心中顯現。心即覺空,了知此理,這就是見解;安住於彼當中而不散亂,保持明了,這就是修持;保持如此的境界,並積累如幻的資糧,這就是行為。現在能對此產生覺受,還能在夢中出現的話,臨終就能出現,若臨終能出現,中陰就能出現;若中陰能出現,定能獲得成就。”  
  萬法抉擇為心,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心的顯現,心的游舞,也就是心。為什麼說“心無處不在”?就是這個意思。在密宗裡,為什麼把心叫做“普作者”?無論是輪回還是涅槃,都是由它來造作的。  
  唯識宗講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也都是心。它是怎麼變的?我們無法衡量;輪涅一切法,是怎麼造作的?我們也無法說明。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已經超越了。  
  心即覺空。心是空的,是空性,心也不是實有的,它也是空性。一切就是心,也就是大空性。顯現上是心,但本體上是大空性,指的是大空性,所以明心才能見性。首先要明白心,要找到心,心在哪裡。  
  很多禅宗的大師們,給弟子傳法,尤其給弟子傳竅訣的時候,就問:心在哪裡?同樣,我們大圓滿的成就者們、我們的歷代祖師們給弟子們傳法,尤其是傳竅訣的時候,也問:“心在哪裡?”讓你找心。  
  我們所認定的這個心不是心,是妄想,這是假的,妄是假的意思,假心不是真心。妄心不死,真心沒法顯現,所以要破除妄心。  
  現在的科學家也研究心。他們研究的對象是什麼?就是假心,這個能研究得透嗎?結果他也沒真正找到心。首先要找到心,明心才能見性。原來萬事萬物本來即是心,都是心。這樣心無處不在,這個時候就是見性。  
  這一切都是心,但無論是心,還是一切萬事萬物,也是不生不滅的,它也離不開緣起緣滅這樣一個真理。這是心。明心見性,不明心沒法見性,明心我們才能見性。然後心即覺空,真心的自性也是空的,是大空性。這個真心是不生不滅的,它也離不開緣起緣滅的真理,這就是心。所謂的“明心見性”,不明心就無法見性,明心我們才能見性。“心即覺空”,這個真心,它的自性也是空的,就是大空性。也可以說,都是心中顯現;也可以說,都是大空性中的顯現。二者是一個意思。這樣才能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這叫做緣起論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發現並宣講了這個真理,最後通過緣起論,才說明了一切問題,才解決了一切問題。這一切現在解決不了啊!那些物理學家研究了幾十年都沒有解決,也沒有說明白。這就是見解。  
  我們現在說見、修、行,有見解才有真正的修持,才有真正的行為。  
  一切法,所見所聞,都要從心中顯現,心即空,心即覺空。你明白了,你了知了,這叫見解。  
  “安住於彼當中而不散亂,保持明了,這就是修持。”有了見解以後,在這樣的認知與覺知當中,不散亂,這叫修,保持明了,這叫修持。  
  “保持如是的境界,並積累如幻的資糧,這就是行為。”積累如幻如夢般的資糧,這就是行為。  
  此處是指先有見,然後有修,最後去行這個過程。盡管同樣是菩薩,但是一地以上的菩薩是這樣,先有見,然後有修,最後去行;一地以下的菩薩就是行、修、見的過程,先有行為,然後有修持,然後才產生這樣的正見。對於後者而言,這個行為,即我們在積累善根與福德等資糧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如法和不到位的地方;我們的修持也畢竟都是相似的境界,這樣肯定也會有很多不到位和不究竟的地方;見解也是如此。這都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以毒攻毒,以妄治妄,只能以這種方式來修持。只有你真正見性了,明白了,才有真正的修行,才有真正的修持和行為。那時才能到位,才可以說是完全如法的修行。但這也是有過程的。  
  “現在能對此產生覺受,還能在夢中出現的話,臨終就能出現。”若是對這樣的真理產生覺受,然後在做夢時能夠出現,那麼到臨終的時候就能出現;到臨終的時候能夠出現,到中陰身的時候就能出現。若是在中陰身出現,就能獲得成就。這應該是最次等的成就。最好的是在現世當中就能夠成就,最次等的就在中陰身階段成就。我們在死亡以後還要進入中陰身階段,在中陰身當中能夠出現,能夠保持,那就能在中陰身當中獲得成就。  
  在這段對話當中,主要強調的是證悟空性的智慧。猶如全治妙藥般,即猶如一種藥能治一切病,跟這種藥一樣的法是什麼?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只有對證悟空性無顛倒地了知,沒有錯誤地理解,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才是究竟的。  
  證悟空性以後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態?證悟空性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這裡講得都很清楚。我們也要以這些教言和標准衡量自己,不能自作主張。  
  現在很多人好高骛遠,只追求高深的法,根本不重視基礎。基礎是最最重要的,不重視基礎,成就是非常難的。現在學佛的人也不少,表面上看很多人都很精進。但是,真正獲得成就、有所改變的人非常少。為什麼呢?就是學修不如法,很多都變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從基礎開始。所以,在弘法的十年中,我再三強調基礎,這個非常重要。我要負責任。你不聽,你不按照我的教導做,是你的問題。但是,我必須要給大家講清楚,講明白。  
  真的,得人身太不容易了,遇到正法更是不容易啊!所以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學修,這樣我們才不會浪費光陰,才能獲得成就。要不然,真的非常可怕啊!這樣的機會、福報隨時都會失去,隨時都會離你而去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什麼都不重要,修行最重要,如理如法地修行最重要。若能這樣,暫時的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和功德自然就圓滿了。按佛的教言,按上師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行,心靈上、身體上、家庭上、工作上的一切的一切問題、煩惱都會迎刃而解,自然就會消除。  
  大家相信,得人身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聞到佛法太不容易了!今天你能到這裡聽聞佛法,這是你宿世修來的福報啊!這不是偶爾的一個機會啊!很多人都不了知,就是來看看,來聽聽,都當作是茶余飯後的事。若是這樣不珍惜,成就難啊!想得到真實的利益,非常難!這也沒有辦法,個人吃飯個人飽,你不修行、不重視,也是你的事,我也沒辦法。  
  學佛修行不能勉強啊,都是自己要發心去做的,自己自願要去修的。修行的成就要靠信心,要靠自己的意樂。你的信心越大,意樂越大,成就越快,成就越大;你的信心越差,意樂越差,成就越慢。  
  某些人沒有什麼信心,也沒有什麼意樂,就是來湊熱鬧的。有的人就是來求加持,求平安的。這些都不用求,若你對佛法生起信心了,若你真正去修持佛法了,這些都自然圓滿了,身體自然就健康,家庭自然就平安。這都是自然而然的。為什麼說是世間的福報?世間的福報不用求,自然會來的。看看那些大德高僧,他們所求的不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但是,都來了,躲也躲不開,這才是修來的,自然來的才是修來的。  
  希望大家明理,希望大家精進學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淨空法師:平時修福不享福,在什麼時候享受?臨命終時
下一篇:達真堪布:打著佛教的旗號到處宣揚、銷售的“佛教開光物”,其實是假冒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