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省庵大師著 大安法師講解
下面看看人和人的關系:“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寇雠,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這是人和人的因果關系,也是非常錯亂顛倒的。
“當年恩愛”,當年就是指過去生是很恩愛的,今生一過來就成為怨家對頭。要知道恩愛和怨仇是最容易轉化的,怨從恩生,所以無論是父子之間還是夫婦之間,見面分外眼紅,都是怨家碰頭啊!去年我在北京看到一個人,說他娶了個老婆,真的是天天晚上膽顫心驚,他老婆天天晚上都拿了把刀,隨時要殺他。所以他若干年膽顫心驚地度過。這都是怨家碰面的。那麼以前的仇人,現在成了你的骨肉子女,為報仇來作你的兒子,還愛得不得了。尤其前生是你的母親,今生轉過來成了你的妻子;前生是你的父親,今生成了你的丈夫,這種事情是常常發生的。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若有宿命通的人,他看到這樣的前因後果的相互來歷,他都不好意思看,很羞恥。有天眼通的人看到了會很可笑,也會很可憐。我們就在這可羞可恥、可笑可憐當中一概不知道,還活的很滋潤。
有一個公案,就談這個事:有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夫婦兩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生下不久,做丈夫的去世了。這個兒子非常聰明、伶俐,這母親就愛得不得了,百般的照料。但是不久這個做母親的也去世了。這個母親由於很愛她的兒子,也就投生在同一個村莊裡面,又在另外一個富人家做女兒了,也就是比她原來的兒子小那麼幾歲。她也投生了。投生以後長大,長大一配配在一起,正好配到前生的兒子家做妻子去了。這兩個人碰在一起,由於前生有一種母子的恩愛,這一下做夫妻也很恩愛,愛得不得了。兩個人又生了個兒子,對這個兒子也是愛得如掌上明珠,這下小日子過得很紅火了。有一天他們殺了雞,殺雞烹食,夫婦倆有說有笑,在那裡對酌吃雞肉。懷抱著他們疼愛的兒子,夫婦倆一口一口的給他們的兒子喂雞肉。這種小家庭的場景不是其樂也融融嗎?
正在很快樂的時候,有一個雲水僧出家人,忽然闖進來了。人家小兩口那麼親親愛愛的時候,你一個出家人來了真是大煞風景啊。所以這個男的就有點不高興,說:你怎麼回事啊?我們在這裡過小日子,你怎麼推門就進,你太不講道理了。就對他很生氣。這位雲水僧說:是我不講道理,還是你不講道理啊?就和他辯起來了。他說,這是我的家,你跑進來,怎麼說我沒有道理啊?這個出家人說:你就沒有道理。你殺父、娶母、養怨家,你還有道理嗎?哎呀,這基本上是誹謗了。這個男的很氣憤,就把家裡人召集來,要打這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說:你慢點打,現在我可以把我的天眼和宿命通借給你看一看。這個男的心想,我看就看看嘛。
一看,果然碗裡的雞就是他前生的父親,他的妻子就是他前生的母親,他懷裡抱著的那個寶貝兒子就是他前生的怨家。講得一點都沒有錯。哎呀,當下翻然悔悟。趕緊給這個出家人頂禮,跟著這個出家人學道去了,以免宿世的怨仇再繼續下去。所以我們是沒有宿命通,如果有宿命通一看,你還敢結婚嗎?還敢吃雞嗎?都是很麻煩的。只是不知道,才很有滋味。所以“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顛倒的眾生。這是指人與人之間這樣一種宿緣的關系——顛倒。
......
“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在每一次這樣遷徙的生命過程當中,都要經歷愛別離的苦,親愛的人要離別就會流眼淚,在這個輪轉過程當中,跟自己親人離別的淚,把它加起來超過四大海的波濤。在輪轉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身體死亡的骨頭,把它堆起來超過須彌山:“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我們死亡的屍體,把它一具一具擺起來,那整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擺不下。你說這種事情若不是佛跟我們說,我們哪會知道啊!所以我們看:“大千塵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你說苦不苦啊!
如果不是一向聞到佛的語言,這樁輪回的事情我們凡夫誰能見到?誰能聽到?如果今生不是僥幸讀到佛經,這種輪回的道理我們怎麼能夠知覺?慶幸我們得人生,慶幸我們信佛法,能夠知道這個理和事。知道理和事怎麼辦呢?“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癡迷。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我們知道了經過這麼多生死,也知道生死全由貪欲、愚癡所導致。貪欲、愚癡不斷,生死輪回不能了斷。所以在這裡要加以警覺。以前不知道去造業,輪回還有情可原。現在已經知道了,還像原來一樣貪戀五欲六塵,還像原來一樣愚癡迷惑顛倒,那就不應該了。如果還是像原來一樣去起惑造業,那只怕萬劫千生,就不知道多少時間了,由於今生這一錯,沒有抓住機會,就永遠的錯下去了。因為我們得人身很難,得人身就像盲龜值木,得人身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但失去人身的概率又非常容易、非常多。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什麼叫良時?良時就是得到人身,六根完備,又聞到佛法,這就叫“良時”。你碰到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時,你沒有抓住這個機緣,它就容易交臂而過。你再要得到這個良緣、良時就很難。
今生大家聞到淨土法門,今生若不能往生,意味著什麼?那非常可怕,前面講的地獄、畜生輪轉就是我們要去的家,要到那裡注冊報到,不可能到其它地方去。你觀察自己的念頭是什麼,就知道一定到哪去。所以在這輪轉過程當中,三惡道裡黑暗冥冥,跟你的家親眷屬別離,以後是長劫可能再難以碰面。你自作自受,到畜生餓鬼地獄得到那樣的惡報,你是自因自果,你造了這個因一定自己受這個果。這裡面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這樣的痛苦也只有自己去擔當,就是父子至親也不可能相代。我們談到這裡,怎麼能不驚心動魄,怎麼能不膽顫心驚,怎麼能不把菩提種子激活出來啊!
“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欲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是為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是故”,就是承上面所描述的生死的種種苦況,是這樣的可畏。由於這個因緣,我們當下就應當發出一種心,要斷絕生死的長流,要超出愛欲的苦海。我們輪轉的根源就是貪愛,愛是生死根本,由愛就生起了欲望,由欲望就有這個身體。我們投生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念的貪愛過來的,才感得這樣一個業報的身體。由這個生就有苦,生老病死就一起來了,十二因緣的三世輪回,一個一個的就接連不斷了。愛欲是生死流的根源,所以我們要斷愛欲。怎麼斷?就要有般若智慧的寶劍。
所以為什麼要持戒,為什麼要觀察YIN欲如火坑,這樣斬斷了生死的源頭,自然就可以出離愛欲海的苦。所以無量劫以來莫大的功勳,莫大的功勳是什麼?世間的五欲六塵、功名利祿都不是什麼功勳。生死是大事,你把生死的這樁事情解決了就是你最大的功勳。今生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最大的功勳就看這一世能不能成就,在此一舉。怎麼在此一舉?就是念生死苦,發菩提心。要生死心切,才能夠渡過生死的苦海,借助般若的航船,到達涅槃的彼岸。一個生死心切的人,他自然就會遠離這種愛欲的誘惑。
對一個死刑犯你可以做個試驗:如果看一台戲,唱得非常精彩,這時候你讓他端一碗油端在那裡,說如果這碗油頂在頭上,沒有滴下一滴,就給你免除死刑;如果滴下一滴,就要斬你的頭。這時候你讓他看那些花花綠綠的美女、場景什麼的,他只會注意他的油不要滴下來。等到演完了,你問:你看到了什麼?他會說不懂。聽到什麼?不懂。為什麼?他全心貫注在那個油上。所以自然而然,生死心切的人,對這種五欲六塵,他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修行為什麼生死心不切?我們生死心為什麼不切,就是由於我們對前面討論的東西沒有感覺。所以“曠劫殊勳”就在這一生,就在當下發菩提心。念生死苦,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