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悟微細見解,必需有福德資糧為靠山。若靠山不夠﹑福德資糧不足,即使勉強地禅修微細見解,有可能會變成精神錯亂,或生氣脈上的病,故集聚福德資糧很重要
講到集聚福德資糧,並不是要捨棄日常的工作,平時所做的工作不論是社會工作﹑政府﹑私人工作,甚至是佛法中心﹑團體裡的工作,只要由利他心發起而做,就是在集聚福德資糧了。若以利他心發起而做,不但在集聚福德資糧,若幫助到對方,對方一定會給予報酬。因此除了作每天的日常工作,也可附帶積聚福德資糧,有很多積聚福德的時間和機會。
譬如早上起床後,先做禮拜,禮拜三次後,供燈﹑供香﹑供水等,晚上睡覺前再禮拜…等,這些都可積聚福德資糧,不需要特別抽空來積聚資糧,每天都有很多積聚福德資糧的時間和機會。偶而才完全捨棄世間事專心積聚福德資糧。因此有許多積聚資糧修行的機會,若每天這樣作,壽命有九十歲的話,一生積聚的福德資糧一定非常多。
總之,若無法完全捨棄世間事,那就在每天日常工作外的空檔時間積聚福德資糧,譬如捨棄傷害他人的行為,也是積聚福德資糧的一種,或由利他心做利他事,甚至禮敬﹑供養三寶﹑聞思修佛法在心續中種下習氣,這些都是積聚福德資糧。但若完全捨棄世間專心修行,那又另當別論了。
所以,佛法的范圍非常寬廣,下自地獄上至佛果,整個道都談論到,但是修行並不能馬上看出成果,需要按部就班地修,有些人不了解修行必須細水長流﹑持續不斷,因此在一剛開始時,發起強烈的心力,非常精進,修了一陣子後,沒有馬上見到效果,沒有預期的效果出現,就會處在失望﹑心力退失﹑傻乎乎的狀態,這樣是很可惜的。
若資糧不夠,禅修時,所禅修的意義﹑主題將不清楚,為什麼?因為禅修時,正確的心無法進入禅修中,是心進入顛倒狀態故,使用顛倒心會引生顛倒果,不會產生好結果,持續修下去,心會修得很累,身體也會很累,因此氣就不順了。
資糧不夠禅修時會有氣脈上的問題,那是在禅修無我﹑空性細品正見時才會產生,福報不夠在禅修時比較容易出問題,所以真要禅修這些主題,必需有足夠大的資糧才行。但若只緣於粗品的所緣,倒是不會有什麼問題。
修奢摩它時,若對九住心有相當了解,又詳細知道修奢摩它的五種過失,依八斷行對治等,這樣是可修得起的,外道他們也修奢摩它啊!剛才說福報不夠會出氣脈上的問題,是緣念於細品見解,如無我﹑空性見解時。
例如禅修本尊瑜伽,如大威德﹑密集等,觀修本尊前必須先禅修空性,必須有足夠大的福報才能禅修成功,所以要禅修「三年三品」本尊瑜伽前,必須先做十種前行,如十萬供水﹑十萬歸依﹑十萬大禮拜﹑十萬供曼達拉﹑十萬百字明…等,有十種前行必須先做,為什麼要先做?要積聚足夠的資糧故,有大資糧才能修成功。
修「三年三品」的本尊瑜伽前,第一年要完成前行法,剩余兩年修正行。
(來源於格西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