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不定要如何對治?我們的心就像一匹野馬,狂放不已,這種狂放不拘的心,該要如何使它安定下來呢?該怎麼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做法,有些用當頭棒喝,直通通、毫無遮攔的就把你那個不定的、晃來晃去的心,就把他給剖開了、把他打碎了,這個時候,如果你接受了,你就可以進入一種開悟的狀態,但是很不幸的,如果說你不能接受的話,那麼你就會起了一種輕慢之心,覺得說也不過爾爾。
可是在這樣一個工商發達的社會當中,要如何收拾我們的心呢?怎麼做比較好呢?第一個就是,恐怕我們要切斷我們所接收訊息的管道,說切斷也許是太過了,我們可以把它說成是「減少」。
比如說,你們電視上那些不停播放的、負面的那些訊息,該如何去和這些訊息保持距離呢?一個最簡單的方式是,把這些訊息的來源把他切掉,你不要開電視嘛,對不對?!
你另外一個訊息的管道就是,可能跟朋友,也許和同事,或者某位人士,你們交換了訊息,就像從古以來的那樣子,這樣的訊息就是所謂的東家長、西家短,評高論低,這樣能夠讓你的心安定下來嗎?不行,所以呢?在可能的情況下,要避免這種無益的談論。
工作中,我們為了要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你必須做很多符合這個世界運作法則的事情,但是,我們能不能夠在這個之中保持,或者穩定住我們的心呢?可以的!就是你要開始學習如何去看待你所面對的情況。
比如說,現在,可能你的某一位上司,或者某一位同事,或者……,總之呢,有這麼一位,他交代給你了,他告訴你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的,那個時候你會懷抱什麼樣的心態呢?是抱怨?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倒霉,會被派到這種工作?還是說,你很高興終於有這個機會表現自己了?這,其實都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這樣,就是,事情來了,我們就去處理它,處理好之後,就把它放下它;事情不來,也不需要主動的去招攬這個事情、那個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事情並不一定是你能力所能及,即便這些事情是你能力所能及的,也並不一定非要由你來做不可,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你有能力,你不一定有那種精神去做這些事情,還有呢,比起其他事,有其他的人更適合、比你更適合,你為什麼要妨礙了別人有所貢獻的機會呢?我們總是在抱怨:哎呀,沒有人了解我,沒有人知道我的才能,但是,我們是不是曾經反過來問:我,真的有這種才能嗎?真的有這種能力嗎?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了解自己,不只是其他的人不了解你,你連自己都不一定了解你自己,是不是?所以,我們首先要能夠自我了解,其次要能夠了解其他的存在,這樣保持一種清明的知覺,然後,對於這些來到你的生命當中,又從你的生命當中離開的這些事情,保持一種不即不離的態度,就是,我並沒有一頭陷下去,覺得這件事情非我不可,我們不需要這樣,但是也不要說:唉呀,你們千萬別來找我,做這種事情呢,我只有倒霉沒有好處的。
所以,當現前了,當某個東西、症狀、狀態現前了,你就去看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這樣就好,不必去爭功委過,去做這些事情,不需要,這只是一種現象,我們已經提過了,是不是?現象本身是空性,它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因素聚合起來而產生的,當這些產生現象的因素解散了,現象也就不見了,所以,我們就保持這樣的心態,逐漸、逐漸讓你的心安定下來。
另外一個你可以考慮采取的方式就是、也許有滿多人采取的方式是,你去某一個地方,找一位老師指導你,如何讓你把心安定下來,很多人是這麼做,但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需要這麼做呢?倒不是這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永遠是重要的,你有很多、很多可以為師,看見天上的雲不能為師嗎?看見很多、很多……,只要你認真的思考,都能夠成為你的老師。
但是,如果說你對於自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進行的話,那你可以去追尋,追尋你的指導者,請他指導你、引領你進入這麼一條道路,但是要小心,因為不夠格的指導者,似乎說再多也……往往使你誤入歧途而不自知,所以,在你選擇了這樣的方式、這樣的途徑去做的時候,一定要對於這些號稱的指導者,要時時刻刻的去審查、去鑒別,他們到底能不能指導你呀?還是說,只是會說一兩句漂亮的言語,也許還能夠作個幾句詩,聽起來有點學問的樣子,但是,只要別人少敬了一個禮,就暴跳如雷;少捐了一點錢,他就滿肚子不高興,是不是這樣?所以不只要聽他說什麼,更要看他做什麼。
這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不要隨便去選擇一個號稱是名師的老師,不要,一定要考驗再三、謹慎再三,名氣大並不代表程度好、並不代表智慧好,但是名氣大也並不代表他就智慧一定不好,就是,智慧跟你的有名無名是沒有關聯的,這一切都要由自己來判斷,所以,講了這麼一些,到底要如何使你的心安定下來呢?就是要保持這樣一種鏡子的態度,將事物的本質如實的、原原本本的把它映照出來,不要多也不要少,就這樣把他映照出來就好了,這樣,了解嗎?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