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一位大實業家的超越與歸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了解穆藕初先生的生平,人們會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這樣一位極有錢又積極入世的大實業家,身上居然沒有多少“財經味”,而且反而信仰出世的佛教。這在現代人看來,簡直太難做到了。 在穆先生從商的20世紀前半葉,社會上的“財經味”、“投機潮”絕不亞於現在。那正是中國資本主義第一次進行原始積累的時期,拜金潮比現在更甚。尤其進入抗戰後,重慶被日本人封鎖,物資稀缺、物價飛漲,很多商人、官員囤積貨物、收藏黃金。因為穆藕初先生有大量現金,人們也想拉他參與,但是這位“老富豪”卻怒斥這是“發國難財”,且利用自己從政後的職權對囤積居奇大加打擊,以至於當時重慶商人中流傳一句話:“穆先生自己不想發財,還妨害他人發財!”並以諧音“木偶”諷刺他。 放在現在的社會環境,當連本應以天下民生為己任的央企都上趕著跟風炒作房地產時,再看穆先生的做事風格,豈不著著實實地讓人欽佩?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不是他跟著錢跑,而是錢在跟著他跑! 那麼,穆藕初是怎樣煉成的呢? 穆藕初資助五四運動學生領袖赴美留學時留影(後排右起:周炳林、段錫朋、羅家倫;前排:汪敬熙、康白情) 以“集億萬金,圈千傾地”為天職的學生 穆先生不愛財,可能人們會認為他成長在大富之家,其實不然。穆藕初先生1876年出生在上海浦東一戶做棉花貿易的家庭,早年坎坷,因為父親早逝,不得不中途辍學,維持家裡生計。 但是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都經歷過國家的苦難和屈辱: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尤以甲午戰爭中國的恥辱對其刺激為大。愛國主義情懷是深深埋在穆先生腦海深處的。 甲午戰爭之後,早已辍學的穆藕初痛苦不已,而且認定:要努力學習西學,實業救國,讓國家強大起來。 經過多年條件艱苦的學習,穆先生的英文水平已相當之高。而且25歲那年(1901年),在上海經過激烈競爭後考入海關工作。這是穆藕初先生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 進入海關之後,穆先生的生活條件大為好轉,尤其是有機會在海關圖書館博覽群書,他自己認為27歲那一年是他“吸收新知識最得力之一年”。而且這一年他讀了《天演論》,從中感悟到“淘汰的可畏,爭存之必要!”由此一發而不可收,無論從國家的“爭存”到個人的“自強不息”,都是穆藕初先生的一個基本人生態度。 在1909年穆藕初出國留學前的三四年,穆先生在海關的月收入已達百元,在當時這是極優厚的待遇,社會地位很高。但是到1909年,34歲的穆藕初還是決心出國做一名沒有收入的普通留學生。而與他同時期考入海關的一位遠親,45歲退休時能領到七萬兩的退休金!而穆藕初怎麼能拋棄這一切呢? 做了普通留學生不久,他曾給親友寫信闡述留學原因揭開謎團:“他日歸國,能集億萬金,圈千傾地,烈烈轟轟,為實業界生色,此固留學生之天職,無敢謙讓者也。” 多年夢想著實業救國,又看准了中國棉紡織業需要靠工業化大生產來振興,自然要遠赴農場發達又在醞釀現代企業管理的美國“取經”! 當有了“集億萬金,圈千傾地”的大視野,還有什麼能拴得住他呢? 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主義的修者 到了中年,廠事紛擾之際,對穆藕初人生態度產生重大影響的兩個人,是著名佛學大師弘一法師和太虛法師。此前穆藕初曾經對弘一法師表示:“余僅知佛教系出世的,我國衰敗至此,非全力支持恐國將不國,故余不甚贊成出世的佛教。”但經弘一法師點撥,穆藕初已認識到佛教的人生態度其實也是非常積極的。而到與太虛法師交流時,談得則更加深入。 太虛法師說:“佛教所謂布施波羅蜜,實不限於何界何人……設立一工廠,則賴之維持生計者若干人;創某種實業,則因而得以溫飽者又若干人,此皆布施的真義。亦即吾佛利他主義……學佛正是極平常的事體,只要人類各盡正當職業,各發真正的善心,譬如做官的,則盡其做官的本分,以利國福民為職志,弗做絲毫利己損人的貪嗔想,時刻懷著自利利他的菩提心,則成佛可操券而待也……腳踏實地做去,各充其菩提心腸,打得破厲害關頭,使此心毫無牽累,不再做物質的奴僕,則菩提正果自然能成功。” 穆藕初得到這樣的解答,自感大啟愚塞。曾這樣評論自己的信仰:“佛教自可糾正人心,使人提起精神,服務社會,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主義,做許多好事於人間。”學佛是自救救人最積極的無上法門。 而穆先生學佛與其他同時代的工商巨子信佛教不同,不去擔任職務,而喜歡在家自修,“不願向熱鬧場裡造因,而取煩惱之果”。 1925年秋,穆先生母親朱氏去世,他每天早晨誦經念佛半小時,歷時兩年卻沒見他去佛寺或請僧人到家中做佛事,可見獨自修身的獨特性格。 一代大商人的理想人格 修佛對穆藕初先生的精神世界是個大解放,也讓心靈更為平和,心胸更為開闊,本來就很強烈的愛國、利他精神更是一以貫之。 1935年穆先生60歲時,子女要為他祝壽,他不允許;學生也要為他慶壽,也不允許。然而就在生日那天,他卻悄悄地捐了2000元給中華職業學校,資助辦學,成了對自己60大壽的“慶祝”。 抗戰開始後,穆藕初去了重慶。重慶大轟炸期間,敵機一來,穆藕初和同事們進入防空洞,敵機一走,馬上又投入工作。在洞裡,穆藕初和年輕人講自己的留美生活,有時也暢論時局、談勝利後的經濟建設計劃,還談詩歌……樂觀態度絕非能夠輕易被環境所影響,大有佛教“以心轉境”的精神。 對於後來導致國民黨大失民心的囤積居奇、通貨膨脹問題,本文開頭提到,雖然穆藕初當時有足夠儲蓄可以參與,但以他的人生態度,又怎麼可能去“發國難財”?以至於後來物價飛漲,他的儲蓄也一步步貶值。甚至在穆藕初的心目中,就沒打算為子女留多少積蓄。這方面他已經非常看得開而且西化了。穆藕初常以一句西方格言與人互勉:“世界不問你是何人,只問你能做何事。”其實這算是留給後人最好的財富了! 1943年,68歲的穆藕初老先生去世。去世前要求“不宜厚葬”,並用陸游兩句詩叮囑兒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據穆先生後人說:“父親去世後,我們檢點了一下,發現父親的舊衣服實在太敝舊了,但又不能違背他的遺訓,只好買了一些白布染成了灰藍色,連夜趕制了一身短衫褲、長袍、馬褂。” 這真可謂太虛法師所語的:“不再做物質的奴僕,則菩提正果自然能成功。”這位大實業家實現了他們所信仰的佛家理想人格!
|
|
|
|
|
|
上一篇:你為什麼不快樂?
下一篇:吃不胖的另類素食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