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求
摘自:索達吉堪布《旅途腳印》
夏沃工巴格西(班瑪香秋)是噶當派的三大弟子之一。他一生捨棄世間法,精進修持,終於獲得大成就。示現圓寂時身體化為捨利,留與後人,在佛教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他在對弟子的教言中說道:“如果相信我的話,立時就可獲得安樂。即使相信我,也沒有其他的高招,沒有其他的訣竅,就是令其捨棄今生。”又說,“使我們今生來世蒙受痛苦的一切根源,就是對今生的貪執,所以必須削減對今生的貪執。如果喪心病狂地追求今世的安樂,其心就絕對不會快樂,即使忙忙碌碌、東奔西跑、疲憊不堪也於事無補。甚至痛苦、罪業、惡言也會不約而同地降臨。因此,應當將泛濫成災的貪欲之念驅之門外。如果能將貪念趕盡殺絕的話,幸福安樂的生活將從此拉開帷幕。因此,若想讓今生來世都獲得快樂,至少應從心底生起什麼也不貪求、什麼也不蓄積的心念。不欲獲得是最殊勝的獲得,不念名聲是最殊勝的名聲,不趨贊譽是最殊勝的贊譽,不求眷屬是最殊勝的眷屬。如果誠心想修法,就必須讓心依於貧窮,貧窮乃至死亡。一旦生出此種念頭,則無論天、魔、人都不能侵犯,如果不遺余力地算計今生,則只能自取其辱,不但自己品嘗自己釀成的苦酒,還要承受他人的譏諷,來世還須奔赴惡趣去感受無邊無際的痛苦。”
基確巴(名森丹華,潘地加扎法王的弟子,精通教法,證悟圓滿,創建果莫亞寺,度生事業廣大無邊,培養造就了雅得班欽等一大批名聲卓著的大弟子,被人們尊稱為基確法王)雲:“若以風掃此生念,即可稱為厭離者,何亦不需念頭生,美名廣傳遍大地,為修法故捨身壽,和風吹送稱贊語。”
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調服自己的心,希求太多,只能為希求所累。所以,要想成就大事業,無欲無求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