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上殿六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章來源:《淨土》雜志    作者: 釋覺玄

有一年,大和尚為我們佛學院女眾部作安居解夏開示時,說過一件頗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他說有一位當家的老師父,眼看就快要退休了,正面臨著挑選接班人的棘手問題。因為他有好幾位徒弟,彼此的能力才干似乎不相上下,一時難以確定哪位可以當選為最佳接班人。正在老師父舉棋不定、左右為難之時,一位同修給他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建議,就是看誰能從年頭到年底都堅持上早晚殿,一次也不缺,以此為評選的標准。後來這位老師父依此方法,連續考察數年,終於找到一位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我想他那位接班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恆心、意志力及已體味到上早晚殿的樂趣,一年730堂功課,一堂也不缺,恐怕很難做到呀!

回想自己出家已八年,特別是經過七年的學僧生活,早晚殿也基本堅持上,所以對故事中所提到的以上早晚殿來選拔僧才之舉,深有同感,總結數年來上早晚殿的體悟有以下幾樂。

一樂:住持三寶樂。

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一千多年來,早晚課誦已成為當今漢傳佛教寺院必不可少的共修功課。祖師明智,曉知去佛時遙,眾生根機逐漸陋劣,懶惰懈怠在所難免。住持三寶,責任在僧。佛住世時,因仗佛廣大的威德神力,四眾弟子及一些邪魔外道自會順服。佛法如日中天,迅速傳播,度眾無數。而如今佛陀已示滅,唯留下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住持三寶,傳播佛法的重擔自然就落在當今僧人的肩上。

二樂:共修加持樂。

放逸、懈怠、昏沉、掉舉等煩惱心所,不斷地劫奪我們自性的功德法財,使我們那顆本有具足無量功德的摩尼寶珠一直無法顯現,累劫蒙受貧困輪回之苦。如果我站在清淨莊嚴的大殿裡,面對著福慧圓滿、慈愛無限的佛菩薩聖容,我一定不禁自慚形穢。聆聽著有大磬、木魚、鈴鼓、引磬、铛、铪等各種法器伴奏的大眾唱誦聲,更顯得整齊合一,清暢哀亮,悅耳動聽。鼻嗅著那一陣陣沁人心扉的栴檀郁香,此時此刻跟隨大眾唱誦經文,並依文入觀,貪瞋癡慢、昏沉掉舉等煩惱似乎已蕩然無存,內心的智慧光明不斷顯發。借助此共修的力量,可使煩惱不斷消除,逐漸恢復本有的自性光明智慧。

三樂:三寶護佑樂。

早晚課誦的經文,乃是從佛陀大悲智海中流露出來的,故持誦經文自然會得到三寶及護法龍天的護佑。佛法僧三寶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三寶深恩何其浩大!蒙三寶威神力的日夜護佑,行人可得到身心不退、六時吉祥、願心不退。

四樂:福慧增長樂。

“皈依佛,兩足尊。”兩足,即是指福德和智慧皆圓滿。也就是說,要想成就無上的佛道必須福慧具足。如有偏頗,恐怕會落得“羅漢托空缽,大象掛璎珞”的窘境。早課主要是《楞嚴咒》、《十小咒》及發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先誦《佛頂楞嚴心咒》,制五欲於未萌,直顯如來藏真如妙性。《楞嚴咒》之後,依次念《大悲咒》、《十小咒》,可使行者消除各種障難、心垢,吉慶現前,身心清淨,進而獲取無盡的功德寶藏。晚課的大忏悔文,令業障忏除清淨。蒙山施食,可廣濟幽冥群生,共享無上法味。如法完成早晚課誦,可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

五樂:清淨平等樂。

作為學僧常會有“讀書容易,考試難”的感慨。十幾門課程,一個學期學下來已夠累了,可期末還要應付考試。故常常到考試時,參加上早晚殿的學僧也就寥寥無幾了。學習成績的好差雖然與學僧的根機利鈍有一定的關系,但並不起決定的作用,主要還在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上。我曾有一位讀預課班時的同學,只有小學文化。但她學習非常認真刻苦,除了按時上早晚殿後,每天還另外誦經、拜佛。兩年四個學期每次的考試都不錯,比那些不愛上殿、文化基礎勝過她的同學還好。所以說考試時上殿並不會影響學習成績。相反,以一顆無名利得失的清淨平等心去對待,可能考試結果更出乎意料。

六樂:成就佛道樂。

無論早課的往生咒、十大願王,還是晚課的《阿彌陀經》及回向文,皆是告訴我們要常行菩薩道,並將每天所有的身口意功德都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圓滿佛道。轉娑婆五濁為極樂五清。故釋尊在兩百多部經典中,皆提到西方淨土的殊勝,力勸我們於濁世中一定要專修淨土,往生西方。諸佛剎土如恆河沙,為何釋尊偏贊彌陀淨土?因為阿彌陀攝受眾生的條件最低,願力最大!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之第十八本願雲:“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因入彌陀佛國土門檻極低,故攝受收機最廣,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且一經往生,即可圓證三不退,一生圓成佛道,故阿彌陀佛被尊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早晚課誦所念的《般若心經》及自皈依三寶,告訴我們修行不可著修行相,修而無修,要銷歸自性,體悟人法皆空,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最終了達諸法實相。

 

上一篇:想出家的孩子
下一篇:淺析“六損財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