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隨緣淺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張智正

“佛法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這些金玉良言對治我們的心病,無疑是醍醐灌頂。我們在修學的十字路口徘徊時,佛陀的教誨,大德祖師的開示如撥雲見日,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佛法就在生活中,學佛要利益眾生。

隨緣二字隨處可見,口語中,文章中等等,皆司空見慣。試問:隨緣何意?隨緣乃佛家語,緣即原因和條件,隨緣即隨順因緣,順應根機。換言之,即好壞隨緣,得失隨緣,不怨天、不尤人,榮辱毀譽泰然處之,坦然自如。為什麼要隨緣?因為好壞得失、榮辱毀譽皆過去宿因所感,皆是自己的思想言行所招,緣盡還無。故當自作自受。隨緣就是把心時時處處安於當下,安心當下的境遇外緣,所謂“物來則應、物去不留”。放下一些外緣俗務,而求得一個相對清淨的外緣環境,能多些時間修持,這對脫離或減少世間染著的修學無疑是起到了積極做用,這就是“放下”。

放下是“放下”,拿起也是“放下”,拿放不染皆是道!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醒而則念、念而則覺,時時處處把心安住於當下,生活佛法、佛法生活,原本如此!

但僅僅隨緣是不夠的。僅僅隨緣,就有點守株待兔,無可奈何的味道。所以,要精進與隨緣不二。何謂不二?即對立互補。隨緣與精進既對立又互補。隨緣不忘精進,精進而後隨緣。這樣既能不斷向上,又能得失隨緣,泰然處之,體動心靜,心境平和、安詳,不至於疲累失衡,怨天尤人,煩惱不斷,傷害身心。有因便有果,有果便有因,世間萬物的存在自有他的道理。“隨緣”不應是“等緣”。

佛教所說隨緣,是對隨緣之正見,是覺悟宇宙人生絕對真理之後,身口意清淨一如的坦然面對萬事萬物與自然正確作為。宇宙時空與世界萬象的不斷運動和變化,往往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這些影響條件,統稱其曰“緣”。

問世間“緣”為何物?這“緣”字實令人捉摸不透,因為無法诠釋人與人相遇、相知、相交的底蘊或玄機,人們便認同並沿襲了禅語中拈出的那個“緣”字。說不盡的緣,道不破的緣,了不斷的緣,是緣,非緣,有緣,無緣,緣深,緣淺,緣起,緣滅。有人灰情滅欲,斬斷情緣;有人藕斷絲連,再續前緣;良緣變孽,仇緣變情緣。一面之緣與一生之緣或許在一念之間,或是情在緣已盡,或是緣在情已絕……,這紅塵中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又怎是一個“緣”字了得!?

佛門雖有隨緣一說,但更有隨願轉緣一說。菩薩道的行者以慈悲大願轉緣而不被緣所轉,其方便善巧的“隨緣”是以隨願作主導的。極具禅心慧思的台灣作家林清玄說:“有願才會有緣,如果無願,即使有緣人也會成擦身而過”。
《華嚴經》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萬法隨心願而生,隨願行而轉。”諸佛淨土無一不是大心偉願所成就的,無一不是勇猛精進、不改本願所創化建立的。

外緣是無常的,只有以不變的願力立身處世,才能自主、自立、自強、自由、自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者若丟掉或變掉那不該變的願力,就成了被外在事物奴役的奴隸,佛說為大可憐憫者。
應明了萬法緣起性空的道理,“性空”是因,達到“隨願轉緣”是果,雖“緣起性空”,然“因果定驗”乃永恆不變的真理。是故隨願而不能任性,循“萬物之道”規則,而不為萬物所牽制,終成就善願。學佛有正知正見者,往往是自主、自由的,是循著萬法本具的道。雖隨緣而不為緣所轉;雖隨願而不背離萬物之道,是為真學佛者。超凡入聖者,已證悟萬物性空,能於萬法中得大自在。遵循因果律則,所以,隨緣不如隨願,隨願還需隨道,這是相輔相成的“聯緣”。

一切事物皆依因緣和合而起。“內緣”來自本身的主觀意識,“外緣”則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甚難做到完全的隨緣。因外緣不是單一的,而是眾多的緣。

佛門講“隨緣”是有原則的。應牢記“沒有理智的慈悲是禍害”的至理名言!據理推之,沒有原則的“隨緣”也是禍害的!比如:面對毀謗三寶的人與事能隨緣嗎?能聽之任之嗎?面對要殘害眾生的人與事能隨緣嗎?面對諸多有損佛教利益,或有損三寶形象的人與事,或對佛教的非議能隨緣嗎?……,等等損害佛教利益的人與事,是非常原則的問題,絕對不能聽之任之的隨緣!在諸多損害佛教利益的人與事,有的非在短時間內所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是很無奈的事情,但我等佛教界同仁,至少能做到“議論”上的“護法”。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由此而知,隨緣,關鍵首先在於當面對眼前一切情境時,內心如如不動素質的養成、持續和完善,即身口意三者的完美結合與統一,此即為“不變”之體也!
內心不變修養之成就,即是真心全體之顯現;因其而明,不變乃真心,真心清淨無雜無污染;因而真心亦為清淨心也!清淨心是一切心生發之能量和源泉,包容世界萬有;當覺悟清淨心之法喜充滿時,會平等看待世間萬物,無有任何高下、貴賤、優劣等相對分別之念,進而進入無我無私之無為狀態,大智慧顯現。於其時,當生起與眾生同一體之切膚感受時,會視眾生為己身,既而全力幫助眾生拔除痛苦,毫無吝惜地施與眾生以快樂!此乃慈悲之生地、菩薩之情懷焉!豈非隨緣之大用乎?

不變隨緣或隨緣不變是美妙絕倫的佛之境界!內心永恆不變即能隨緣,能夠隨緣即是修行已達到覺行圓滿!
不變為真理之本體,隨緣為真理本體之妙用。不變與隨緣,同體不二,不可分割;此乃佛陀之無上境界矣!
身心果真不變,方為正覺;絲毫無煩惱隨緣,全是真知灼見!

我們佛弟子,一定要學習佛陀,證得不變之清淨心;學習菩薩,悟得不變之清淨心
並生起對眾生的大悲心,自利利他,廣度教化一切有情!
圓滿成就隨緣妙用,則與佛同等法身慧命!

隨緣是一個被人用得太多的詞,也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禅。一般認為佛門多講隨緣,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莫攀緣”等說法。

佛門講一切事物皆依因緣和合而起。內因或多或少,外緣則復雜多端。所謂隨緣是疏忽自我的內因,放棄自我的心願,依外在形勢隨波逐流。照實說來,完全的隨緣是做不到的。因為外緣不是一緣,而是眾多的緣,你隨此緣而拒絕彼緣就有自我抉擇在起作用。只是許多人放棄抗爭、力行的難緣,而隨順用心少出力少傷害少的好緣。

所謂“隨緣”,一是隨順眾生。此等隨順,主要兩種情形:一者菩薩摩诃薩安住法性以般若智慧隨順眾生因緣方便化度。一者凡夫人發起菩提心隨順眾生苦樂而實踐菩薩道,包括念佛回向給六道一切眾生,令滅六道苦,獲暫時與究竟二利等。這都是因大悲菩提心而隨順眾生之緣,不過前者是大自在方便隨緣,後者是依教修行隨緣。二是隨順自緣,在凡夫人也有兩方面:一是隨順自己根基而扎實修學相應法門,不好高骛遠。二是隨順自己身體、工作、家庭等情況,修學松緊適度,持之以恆,次第增上。

一個“緣”字,真是說盡了人間一切事物的精華。

隨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緣,不是說跟著人走,也不是說跟著物化而物化,更不是說可以隨波逐流。被人所牽,被事所纏,被物所累,這不是隨緣。反過來,若總是與人與事與物鬧別扭,不能隨緣,則更不對。失之毫厘,謬之千裡。許多人隨緣,終被外緣所誤。因為心識不定,遇惡則隨惡,遇善卻未必隨善。所以,佛家勸人萬緣放下。
真正的隨緣很難。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聖賢境界是也。

什麼不變?本心不變。對人、對事、對物應遵循佛教正法,及古聖先賢之教誨,然後隨緣。

以現代說法,為人的大原則不變也合乎情理。用在生活上,就是隨緣度日,以正法為依,不乞求、不攀緣,不即不離;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不持己見,不執一端。有此修養,才有資格講隨緣,平常心就是道。平凡是寶,一處永不動搖的金山,一潭永不止息的金水銀水。否則,“隨緣”將是一句“口頭禅”,會導致誤人誤己。
做事為人,應依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原則,故應放松身心,不妄生無謂的事情。

宣化上人生前帶領比丘僧團,在美國金山寺共修時,過著緊張而嚴肅的生活。日中一食,夜間以坐禅代替睡眠。下面偈子中,即表達出他們共同的信念,也顯示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實踐:

在寒凍中,我們不發抖,
餓極了,我們不乞討,
窮到死,我們也不要求什麼。
我們一切隨緣,可是不變一切,
我們不變一切,可是我們一切隨緣。
我們重喚起我們的生命來做佛事,
在僧團中,我們做了一番改革,
在我們的活動中,我們了解了這些原則,
因此我們的原則在我們的行動中顯現,
我們實踐了教主內心深處傳達給我們的脈息。

 

上一篇:一位梨園藝人的人生忠告
下一篇:一門深入,一經通,一切經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